中国文化精英——“士”的自我定位
中国当代的文化精英,我们通常称之为知识分子,然而从内涵上来说,这与“知识分子”这个外来词又有些不同。要是仍按以前习惯都冠之于“文人”或“读书人”,似乎又贬低了精英身份,缺乏了现代感,不够洋气。在思想和言论被管制的现代,只要稍微知道一些中国史的人,特别是被称之为“知识分子”的文化精英,都会怀念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如果追本溯源,我认为所有这些文化精英应该属于“士”这个阶层,不管是武士,谋士,还是儒士、隐士……这篇文章就以“士”来统称中国的知识分子、文化精英们。
为什么现在“知识分子”们会推崇春秋战国?我觉得只有在乱世中,精英们似乎更容易找到用武之地,更有辅助他人建国立业的作为,更有历史存在感。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老百姓流离失所,但也正是那个时期被很多现代精英们推崇为对士最为宽容的黄金时期,也被众多不明真相的普通小民所向往,甚至会幻想要穿越回那个残忍的时代。
那时,儒道墨法等都粉墨登场,他们非常积极地奔波于各大春秋霸主、战国诸侯君王之间,向他们兜售自己的学说和主张。似乎那是个重视人才的时代,是个允许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实质又是什么?在王公诸侯眼中,他们养了一些食客、门客。在士自己看来,他们是需要被伯乐赏识的千里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孔子为了游说君王,带着他的学生们疲于奔命,最终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易中天教授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讲到中国的士是依附于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依附性是中国士人的特点,也是一个致命弱点。
由于这个依附性,士们乐意为君王指点江山。百家的学说从表面上看来非常不同,其中心却是一致的:一切为了君主的统治。法家与墨家不管是暴君还是明君,认同君主的全权;儒家预设了一个明君的前提,但实际是否明君统治并不重要;道家则无所谓君主的残暴与开明,只要无为,其统治结果是一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士们认同什么样的楷模?文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有岳飞,“精忠报国”。
不管君主多么昏庸、残暴、不按常规出牌,士们会为君王们扫除一切障碍。这一传统沿袭至今。我们有三代帝师王沪宁等出谋划策,我们有大批教授来为修宪作解释,我们也有民间高手在文学城断言,原先的任期制是“当婊子立牌坊”,现在要取消任期制,就是摘了牌坊,更加表里如一(不知是高手的真实想法还是说反话)。当然我们还有大批外交部发言人可以对外国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轻而易举地化解不怀好意干涉内政的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挑衅。
在孔子与学生们孜孜不倦地向君王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同一时期的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开办了哲学学校和柏拉图学院。柏拉图学院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他们学习研究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声学等,这里是知识的殿堂。可能中西文化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差异就已经决定了后来两千多年发展轨迹的不同。中国士人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心术,其中主干是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政治学;西方知识分子则对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群体。
中国历史上对人的生命和躯体是任意宰割的,尊严和人格也不那么值钱。普通老百姓的命贱就不多提了,那些自视甚高的士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法家代表商鞅变法成功,最终被处以极刑车裂(五马分尸);韩非被关于监狱,然后毒死;兵家代表孙膑被处膑刑(砍脚);作《史记》的司马迁被处宫刑(阉割)……
有人说庄子是出世的,不像孟子那样热衷于政治,读他的“逍遥游”似乎有这种感觉。但从他的“人间世”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观察了孔子及其弟子不断碰壁的经历,感叹要实行自己的理想无异于螳臂挡车。在“德充符”篇中,庄子罗列了一些形体残缺之人,他们都是刑余之人,学问却比孔子们要好,可见士还属于高危行业。在看清自己潜在的危险处境后,庄子清醒了。
在魏晋时期,名士们更加清醒或者说更加放浪形骸了,为此鲁迅专门写了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民国时期,不管是海归还是土鳖精英都过着比较滋润而潇洒的生活。世道混乱之时,当权者对士们既有忌惮心理,不敢过于得罪,毕竟还要求助于他们来加强统治,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赶尽杀绝以绝后患。
只要能够让他们的主张得以实现,士们是不问君主的出身和德行的。不管什么样人,新“君”一旦上位,都能得到一大帮士的辅佐。我们来扒一扒为今人推崇的汉唐宋明的开国皇帝们。汉高祖刘邦为一小民,斩白蛇起义;唐高祖李渊起兵反叛;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明太祖朱元璋以一贫农起义。不管是平头百姓起义还是臣子政变,最终他们都坐稳了几百年的江山。士们参与了,分得肉吃。
有了这样的传统,我们可以大胆预言:不管当今执政党或政府有什么样的决策,结果都会被顺利地执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70年,我们搞了无数的运动;在大放卫星时期,专家论证了亩产万斤的可行性;文革浩劫,士们为虎作伥……
秦朝是个很短命的朝代,但它却给中国人留下了难以舍弃的遗产:皇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统治者青睐于皇帝的头衔和中央集权,老百姓则钟情于“大一统”。中国的“三不朽”观念也影响了统治者,所以中国有非常悠久的修史传统,如果不能立德立功,那就立言而不朽。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不同阶段要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写进宪法,应该也是出于同样不朽的考虑。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
为什么老百姓那么看重大一统?可能过怕了分裂时期的苦日子,另一方面,国家大了也有面子。现在大一统成了紧箍咒,掌权者想:我可不要成为历史的罪人,背负分裂国家的罪名!老百姓说:国家绝不能分裂,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以民主的名义搞分裂,不能步前苏联的后尘。看看伊拉克、叙利亚,哪个被分裂的国家有好下场?老百姓臆想着汉唐盛世、宋代GDP世界第一,很是过了一把祖上也曾富过的瘾,殊不知“清明上河图”画框一毫米以外的悲戚荒凉。
近二十年来,老百姓腰包鼓了,有钱买房买车,出国旅游购物,国民自信心空前爆表,可以前不久文学城一位博主的“厉害了,我的国”来形容。士们的出路也分流了,有的走传统仕途,一心一意辅佐当政者;有的下海经商,搞自媒体,赚得钵满盆满。有人说“官商勾结”,其实官商本就是一体,是士阶层的不同分支而已。
要说我们没有民主,没有新闻媒体思想言论自由,有人会质问,那是我们的东西吗?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吗?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东西。对这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西方观点我们要坚决铲除,唯有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可以写进国家根本大法,当然也只是挂个名。在全民都忙着赚钱、花钱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民主、自由似乎没那么重要,不像晒美食美图那样来得现实。
但现代的“士”们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所以我们会用另外一个法宝“山寨”一些“伪自由”:西方有脸书,我们有微信;西方有推特,我们有微博。对于海外华人,我们还可以在文学城上畅所欲言。只要我们不去多想“别人可以看他们想看的一切东西”,而“我们只可以看我们被允许看而且被过滤过的东西”,那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觉得我们的宪法是世界上最好的宪法,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民。
*********************************************************************************************
曾经问过一位贤者,除了为领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以外,还能做什么?贤者不愧是贤者,眯起眼睛捋着白须笑道:“你还能指望读书人做什么?俗话说:文人造反,十年不成”。
但仔细想想,在一个现代国家,除了读书人,还有警察,还有军队啊……
不知在世界现代史中,比方讲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或90年代,是否有这样的国家:统治者很残暴,或者即便不很残暴,但属于独裁政府……结果一小批军人组织了不流血政变,在保证独裁者安全的情况下(比方讲把独裁者送出国),把政权交还给民众,然后自己乖乖回到军营,也不强占政权。
如果现代史中有这样的案例,是否会对我们的民众有启示作用?或许我们会继续一如既往地鼓吹“中国有中国的国情”?
其实我是非常悲观的。中国的体量太大,现在又那么腰缠万贯,以至于中国之外的世界文明对中国不起作用,而中国的对外政策则会影响世界。
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软磨硬泡,耐心地讲述,耐心地等待奇迹发生。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1987: When the Day Comes)
"2018年1月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夫人金正淑在首尔龙山店某影院观看了此片。随后,看完电影深受感动的文在寅即表示在韩国六月民主运动中,最让民主斗士们困扰的问题是世界是否会因起义而改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87:_When_the_Day_Comes
(看中文的)
赞有深度的研究!
从另一个角度看,稍微把视线放近一点,“国进民退”似乎又在向官府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让所有国民都不得不依附在“国”这张皮上才能吃饱穿暖方向发展。无论“士”与“非士”都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若是官府能掐住国民的饭辙,那么捂住国民的嘴巴不让说话,清洗国民的脑子不让思考,铐住国民的手腕不让反抗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几千年前商鞅的“残民、贫民、弱民”邪术,仍然是今天统治者娴熟施行的治国手段。洗脑之后,一针“强国梦”的鸡血,就足以让脑残们忘掉所有文明人类公认的自由平等权利、自主自尊意识。
“反华”的《Death by China》纪录片里,鼓励对中国开放交往、促进贸易的人士坚信,与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自身国民的发展和富裕,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现在看来,真是不错,看近几天百度“袁世凯贴吧”都要被封就可见一斑。就像电视剧《霍元甲》里唱的那样“这睡狮渐已醒”,把顽冥不化的官府给吓坏了!
在历史的尺度上,进步是必然的。中国的进步绝对不可能依靠少数几个“士”,绝大部分国民的觉醒将是这国真正蜕变成现代文明的必要条件。到那时,任是什么力量也不可能阻挡历史的朝流。但是短期内,一代人甚至两代人遭殃却是很有可能的。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期待更多好文。
今天相聚在此的都是新品种的“士”,:)))
在孔子与学生们孜孜不倦地向君王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同一时期的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开办了哲学学校和柏拉图学院。柏拉图学院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他们学习研究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声学等,这里是知识的殿堂。可能中西文化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差异就已经决定了后来两千多年发展轨迹的不同。中国士人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心术,其中主干是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政治学;西方知识分子则对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群体。
是的。
我们要让华夏的“士”“军警”多看看土豆的“懒人爱电影”,从现在起要多给他们输入一些真实案例,让他们明白各种状况如何处置,为10年20年后的事情多做思想准备。
:)))))
另外,关于“追求真理”,我觉得,其实这也是一种“匠心”,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东西想明白想透彻,并求验证。西方文明中有那份原始朴素的匠心。
那位旅日华裔教授朱建荣还回得了国吗? :(((
"重视人才",有才就用,没才连人都不是。另外,有才还得听话,不听话,呵呵,,。
有点想念刘晓波了,默哀一下。 :((
“在希腊,社会财富足够可以供养闲人,而且他的财富分配也比较分散,自由的思想从这里开始。”
看到这句话,不知为何,我会想起日本的近现代史。对遥远的过去,我们已毫无办法,但当“那天”有了“强烈+惨痛”(黑船来临/鸦片战争)对比时,为什么中日走上了不同道路,根本的思想不一样?根本的逻辑不一样?根本的人种/基因不一样?
"有时,这个皇帝可以叫“国家”,可以叫“民族”,可以叫“人民”。"
对,就这个道理,大国情节+国情包袱,自己把自己上了枷锁。
俺非常赞同你的那个留言:
那群“大师”博主们整天沉醉的是权谋帝王、勾心斗角,将厚黑学玩得炉火纯青。中国文化最渣的东西,偏偏有人食之如醉。
真的需要女流之辈挺身而出说话了!!!!
:))))))
其实哈,被大家认为是土豆写的文章中,有1/4是禾苗写的;被大家认为是禾苗写的文章中,有3/4是土豆写的。
咱们还是猜猜祖国的未来吧,:))))
案例很多,其实大多数案例大家都知道,(只有一个案例可能没人知道,我争取1个月内贴出来),我想的是:如果我贴出这些案例,会得到什么反馈。
1,这案例不好,因为祖国没了,小了,,;
2,这案例不好,因为虽然“民主”了,但更乱了,你看,10年换了8个总理,还有那么多罢工,,;
3,这案例不好,我的4套房跌得卖不掉了,没法让孩子出去留学了,,;
哭笑不得啊。
你猜猜那个特殊案例是哪个国家的吧, :)))
"中国的读书人,尤其是宋朝以后的读书人,缺乏一种,,"
其实我是认为中国读书人一直缺乏,,,的。关于宋朝,觉得最近10几年捧得有些高,袁腾飞老师也很青睐那个朝代。
但是子乔也提出了我这篇文章中没写的“一半”,这篇文章只写了读书人的特点,少写了一个“君主”部分,觉得西方文明中的君主有一个离奇的“自我约束”:不对知识分子下手。而宋朝同中国其他朝代相比,似乎在“刑不上大夫”这点做得很不一样,很有西方特点,(比方讲把苏东坡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岛,而没有一刀剐了)。
所以,不是宋朝的读书人有“独立精神”,而是宋朝的君王有些洋气。 :)))
说起中西对比,会出现这么几种可能:我们有的他们也有;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他们没有的,我们有;我们没有的他们却有。 这几种状况中最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是“我们没有的他们却有”。
想起帝师倭仁,满腹古籍经纶,引经据典地认为“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后,恭亲王亦?上奏慈禧太后,让倭仁保荐精于西学的中国教师,慈禧批准,狼狈不堪的倭仁回去后痰迷心窍,几至不语,哭趴下了。最后多次请开缺,得慈禧恩准并滚蛋。 :)))
欢迎你以后也多来聊聊天, :)))
我并不担心那些牌子。城墙下、中南海入口处等很多地方的挂像/标语口号已经失去原意,其实他们也想拿下或换掉那些东西,但又怕大家延伸解读或笑话他们。何况看看那些买进卖出的军官衔,以及只会自杀的军官,呵呵,他们也很空虚窝囊无奈,:)))
所以我们现在要多给他们输入一些真实案例,让他们明白各种状况如何处置,为10年20年后的事情多做思想准备。
但是之后又学了一句,西方文化,以神为本。这就解惑了,既然中国以“人”为本,就必然产生人与人的等级压迫;而以“神”为本,芸芸众生都在神之下,反而更容易催生平等人权的萌芽?
前段儿城里秀芳华,土豆拿了大名鼎鼎的田汉照片假冒芳华,结果被不明真相的群众一通狂扁!
田汉白白的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 躺着也身中数枪!:)
为啥田汉好端端的学究形像,来城里就那么不招待见呢?:)
“重视人才”这句话太意味深长了,因为它没有主语。谁会有资格做这个主语?早年是皇帝,如果皇帝这个词被禁了,按不言有罪先生的意思,可以用“民族”,“人民”,“国家”几个词来代替。而“重视人才”的着重点在于“才”,而不在于”人”。有用就重视,没用就只是“人”,人不值钱,人格就更不值钱了。
自我定位都要参照别人,目标是那最至高无上的君。这是比人。
比物,要最好,最完美,而不是最真。漂亮的东西可以拿出给别人看,真的东西自己喜欢别人不会欣赏就没价值。总之,活在别人眼里。
没有自我意识,何来的独立性!
子乔下面提起追求真理。尊从自我意识的可以享受这个探索真理的过程,虽然真理永远不可知。西方科学发达和西方人科学研究凭个人兴趣分不开。
不为自我兴趣而探索真理,而为了名,利,权,这就只能依附他人了。
中国皇上就是党的化身,中国的士已经被君打折了腰,变成了他的一只胳膊,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了自强的骨气,没了说真话的勇气,只有卑躬屈膝的奴才相。军队?军队就是君的另一只手,这两只手都听党指挥。你还指望啥?
最后一段的警察和军队政变最好展开了说几个案例,才能判断是否有启示作用。 一般来说军人参加的政变都是为夺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