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for Night
(2017年12月23日)
这几天连续发生了几件小事,让土豆有些心神不定,并略带小激动。
一是收到一位文学城网友发来的悄悄话:其实我挺想看你写以前在影视界混的事情;二是在微信朋友圈因一张照片而又连上了一位老朋友:一位接自己班的助理,(坚强能干漂亮的北京女孩)。
关于以前从事电视广告/纪录片工作的经历,土豆确实曾想写过,但考虑到自己似乎擅长写无厘头的杂文,而弱于人物心理及故事,所以迟迟没有像“懒人爱电影”那样挪上轨道。唯一的一篇是于2016年欧洲杯时期写的“日本同事”,并贴于开博初期。另外,还考虑到很多伙伴还在圈内,落笔要把握好分寸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而土豆天性中又有一股喜欢说酸话的酸气,损人不利己的德行,很难上得了台面。
土豆离开公司离开日本离开上海来到多伦多,最初四年还始终保留并开通着国内手机号(国际漫游),原因是一方面,很多行当,哪怕你不做了,还是会有人来找你;另一方面,也为了融洽新接班的制片和老客户之间的关系,虽然整个铺垫工作早在土豆接到移民体检单时就已开始,但人情世故嘛,总归会拖个残影。除了手机,还有MSN,QQ,甚至那个拈花惹草的“开心网”,都让大伙儿保持着联系。但几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社交网站的更新换代,渐渐的大家失去了联系。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土豆本身,土豆有了孩子当了爹娘,越来越扎根于北美农村了,从当初一年回去5次变成后来3-4年才回去一次。人啊,一旦长时间的不联系,就会慢慢懒散下去,直到两眼一抹黑。
什么是影视制作呢?还是直接从豆瓣网站粘贴一个过来吧,1973年的法国老电影《日以作夜 La nuit américaine》(Day for Night),(土豆喜欢6/70年代的法国/意大利老片):
“日以作夜是一个电影技术术语,意思是指在白天拍摄夜景,本片讲的就是一个电影拍摄过程中的故事。电影《Meet Pamela》正在如火如荼的拍摄中,导演Ferrand不仅要处理电影拍摄的事情,还要忙于照顾演员们的情绪。其中就有脆弱敏感的男主角Alphonse的感情问题,还有精神受挫的女星Julie Baker。电影还要赶在约定的时间之前完成,拍摄的进展也不甚顺利,一切看起来如此糟糕,《Meet Pamela》还能拍完吗……本片精彩地以‘戏中戏’的结构展现了一部电影拍摄的过程。本片获197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299/?
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示了拍片过程的“正常模式”,这些还只是拍片过程,还没讲述前期的各种沟通与准备,以及后期的各种烦恼。听一段音乐吧,不知大家能否听出其中匀称的节奏点,听出其中的按部就班,听出其中的惊心动魄,听出其中的一喜一忧,以及最后舒展奔放的成就感。
土豆想就以《日以作夜》作为文件夹名,一边翻阅以前的工作日记,一边回想,一边抽空写那么一句两段。自由地写,不再想同以前去代理公司那样,一板一眼地搞创意分类/比稿提案;也不再想同拍片那样,得时时照顾几十号人,甚至上百人的吃喝拉撒睡,还得不断观察气象变化,看云儿的飘移速度;也不想同后期剪辑那样,必须死死地掐准30秒或者15秒,甚至5秒。
总而言之,不再排计划、卡时间、卡预算了。
爽,舒服,舒服。
黄莺同学,你对这段音乐的解读非常精准,完全符合电影内容, :)
那段音乐,黄莺听得懂:)也可以是在描述人的一天的生活,或者是在阐述一件事从发生到发展到结束。虽然平均但听上去很紧张的小提琴齐奏,经过了一段的忙碌,最后小号(?)声起,像是高奏捷报,所有节奏都跟着舒缓下来。。。
看来土豆以前也是操碎了土豆心
日本制作公司工作辛苦伴随快乐。
哈哈,放心吧,会慢慢写的,只是每年1-4月有些忙啊。 :) :)
^_^ ^_^ ^_^ ^_^ ^_^ ^_^ ^_^ ^_^ ^_^ ^_^
导演不易,那么多人,那么多事,猫演员又不会听人话,呵呵。
最后的黎明来到,惊讶了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