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呛锅的葱

凭栏怼风月,煮酒谈江湖......
正文

你们的英雄和我们的英雄:肯尼迪 vs.苏莱曼尼

(2020-01-06 18:35:59) 下一个

本文无意陷入意识形态的争论,无意做“好人坏人”的简单判断。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连美国政府也无法否认苏莱曼尼在打击ISIS中的赫赫功勋。

—————————————————————————————

人类自古以来就以讲故事来传承文明,打造身份认同,规范社群成员的言行。比如圣经故事,比如三皇五帝传说。在当代社会,一个孩子如何从男孩变成男人,从女孩变成女人,做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规范的社会人呢?回答依然是:听神话故事,听英雄史诗。

英雄做到最高境界就是以身殉道,去激励追随者,比如基督教的耶稣,比如刚被美国刺杀的苏莱曼尼。1月6日,伊斯兰的孩子见证了一个穆斯林的悲壮牺牲,这一刻他们的爱憎已与英雄合体了。

过节过的是仪式感,不过现今多数节日早由“仪式”沦为“形式”,从未抵达心灵与大脑,包括刚闹腾完的元旦。

如果要问人类社会最有仪式感的活动是什么?俺的回答是“葬礼“。葬礼最有仪式感。一刹那,素未谋面的人不再陌生,可以相拥而泣,可以一起挥动拳头喊出同一口号。

2020年伊始,一个声势浩大的葬礼在德黑兰街头举行。这个葬礼有上百万人参与,一个泥瓦匠穷小子出身的伊朗人被封神封圣。

就在不久前,德黑兰街头还有抗议政府政策的示威活动。但苏莱曼尼的葬礼,让伊朗人团结了起来。民族认同高于一切,先把人民内部矛盾放到一边吧。

相信在场的伊朗人交织着悲愤与悲壮,因失去一个旗帜般的英雄而心如针扎,同时共同感到民族尊严被冒犯。

看了在伊朗德黑兰的葬礼实况,想到57年前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一场葬礼,美国民众当时也交织着悲愤与悲壮。从新奥尔良到水牛城,从洛杉矶到纽约,还有中部的休斯顿、圣路易斯等城市,1963年11月25日,南北东西中的美国人同时同刻看到了肯尼迪出葬的实况。美国人放弃意见分歧,刹那间“美利坚民族”显形了。肯尼迪的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一再被千万美国人重复着,教师们、军校教官们至今还在引用它去教育学生。

与苏莱曼尼一样,肯尼迪也成圣了,很多机场及街道改成他的名字。比如“纽约国际机场”在他遇刺一个月之后更名为“肯尼迪机场”。不过肯尼迪家族的造神运动用力过大了,历史学家发现很多不切实际的夸耀与伪造事实,这些年出现了一些关于真相的扒皮著作。

含着银勺子出生的花花公子肯尼迪,被其家人及媒体炒作成了英雄。而苏莱曼尼将军却是“从奴隶到将军”,从穷小子泥瓦匠到战场火线上幸存者,从为开辟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到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这是传统叙事结构中的英雄成长历程。

眼下尚处寒冬。寒冬需要燃点,美帝给了伊朗人民及其同道一个燃点。同仇敌忾,几千万伊朗人唱起同一首歌,讲述同一个英雄故事,达成共同的心愿.....

全球亿万旁观者,其实也没旁观。生命的意义及身份的认同这两个问题,早晚会撞到鼻尖,逃避不得。虽然日常生活变成碎片化,虽然软绵绵的幸福感让人活得像单细胞草履虫。然而,血总是热的。即便是轻薄的碎纸片,它们感到塑料尺上的静电就会聚集,何况人类呢?心灵被烫到,生命就会燃烧!

真正的英雄与个人的名利是无涉的。英雄是那些牺牲小我、为公众利益献身的斗士。可笑的是,时不时看到无聊媒体公司CEO或影视演员统统塑造成了“英雄”。比如逃税的范冰冰就被一家杂志伙同一家卖车的授予了“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再有,那个获“共和国脊梁”的主持人叫啥萍?

遗憾啊,这三四十年中国还没学会怎么讲好自己的英雄故事,这与几千年文明史不大匹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当代是争做段子手,开公众号求打赏...... 国家队不给力,民间呢?分田分地真忙,呵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有趣有意思的比较。确实,不管好坏敌我,都各有各的拿得出手的汉子/英雄,咱们就差了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