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
2008 (117)
2009 (95)
2010 (138)
2011 (89)
2017 (3)
2019 (1)
2022 (1)
无论怎么说,柳三变参军(姑且认为他是参了军)应该不会有太大来头。最终的结果,除了写了一些军乐外,实在没什么太大的建树。于是,柳三变还得过这个科举的独木桥。果然不出所料,小柳第一次考就落了榜。要知道这次可没有人打压他。要说这小伙子心理素质不错,这次名落孙山,他在词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这事儿你要说是有自信也行,你要说是他不知天高地厚也行,反正柳永也早死了,没法来澄清了。事实是他写过这么一句话,评他的人往自己需要的方向解释就行了。等了五年,再开科柳三变又是榜上无名。这回小柳脸上实在挂不住了。在京城混了五年,认识了一帮一同应试的朋友,还有好些挺有才气的女艺人,大家都觉得柳永小伙子挺有才的,怎么又没中。无奈之下,加上一肚子怨气,就写了那篇得罪皇帝的《鹤冲天》,愣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其实谁还看不出来他这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使劲给自己找台阶而已。这种牢骚之词当时的文人包括范仲淹在内都写过,宋朝在文化上又比较开放,所以本来也算不得什么逆反的大事,大家一笑置之就是了。问题是小柳同学写的词太通俗了,太上口了,那些女艺人们有很多都会唱了,就传开了。
现在把镜头一转,再来看宋仁宗。宋仁宗不是一生下来就作皇帝的,甚至本来是没他作皇帝份的。那个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讲的就是他。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 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1023年小柳同学第二次考试时,正是仁宗即位之年,当时他十三岁,正是贪玩之时。此后仁宗被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多年,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决定权,估计因此只好把多余的精力和聪明才智用到文艺上去,相信那些女艺人们的小曲他也没少听。听到小柳的酸葡萄理论,少年气盛的他可就往坏处想了:“老子决定不了国家大事,还决定不了你的仕途吗?功名对你没用是吧?我倒要看一看,有骨气你就别再考!”他就把这个柳玩闹记下来了。另一方面,说不定他其实也有点喜欢柳同学写的小歪曲。小柳挺会写下里巴人的这一路作品。仁宗少年心性,厌了宫中的那一套假正经,对这些小歪曲没准是嘴上骂,心里又喜欢呢。所以仁宗后来没有更严厉地修理小柳,只是罢了他的功名,让他填词。更有传说讲柳永死后,仁宗又封柳永为“白衣卿相”,可见仁宗喜欢柳永的词,年青时不愿意承认而已。
1026年,柳同学不知是为父所逼,为生活所迫,为仕途所吸引,还是为歌女所鼓励,或着为了自己的文才发烧,总之是他又去考了。要说柳三变也不是笨人,他只不过是有点不务正业。在京城混了这么多年了,和一帮文人也交流了不少,这次他考过了。这边仁宗皇帝天天受者太后的鸟气,已经登基三年了还没掌上多少实权。太后呢,一方面把持着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她也想在一些小事上给小皇帝一点自由度,省得臣民们有闲话。于是,御笔亲点这件事就按惯例交给小皇帝去办了。这仁宗终于有了一点权力了,那绝对得把鸡毛当成令箭,不舞出个花样不算完,于是就有了“且去填词”的故事。这在仁宗,只是玩酷的一个小花样,但对柳同学来说就不是闹着玩的了,仁宗这么一转念之间,柳同学的功名基本就玩儿完了。这里头有没有夹带一点仁宗对柳七混迹花丛的嫉妒呢,不好说。但仁宗确实无心严惩柳三变这一点应该是清楚的。
“且去填词”本身还不是这出小闹剧的高潮,更有趣的是柳三变心理素质超级好,居然就借坡下驴,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金字招牌,上书“奉脂填词”四个大字,从此以后就专门在烟花柳巷行走。记得读书看到过清朝后期有一个挺大的官,名叫军机处行走,难不成柳三变其实是仁宗派到民间行走的探子?要知道,皇帝要是恶狠狠想地夺你的功名的话,哪会容你再曲解圣意,招摇撞骗!?我看说不定小皇帝微服私访时见过小柳,两个交谈甚欢。也说不定当时柳三变仗着自己年岁大,对微服小皇帝有所不恭,这次小皇帝借机和柳开个玩笑。无论如何,登帝位不久的仁宗小皇帝轻轻巧巧的几个字,一下子就把柳三变发到女人堆里去了。在那些地方,他更多地是被称为柳七。就这样,宋朝少了一个会很快被世人遗忘的官员,多了一个名垂千古的词人。
上面这一段猜测的成分比较多,但通过常理来猜测也不见得就错。其它的段落一般都有些依据,但这些依据也都不是正史,很多不同来源的信息互相矛盾,可靠性也不见得高。有关柳永的史料很少,但正因为资料缺少,就为后人提供了很大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