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扯开的话题-登山路线。攀登乞力马扎罗雪山已经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商业化的行为。比如我的登顶证书号是120,768。也就是目前大约有12多万人登上山顶。这次我还看见老人团也在登顶。所以可以根据体力状况选择不同的路线。目前通行的线路:
Rongai: 从东北角切入,距离长,9天左右;
Marangn: 从东南角切入,距离短,4-5天左右;
Machame:从南面入山,距离短,5-6天左右;
Shira:从南面入山,距离中等,6-7天左右;
Lemosho: 从西面入山,距离长,8-9天左右。
应该指出,所有的路线最后都是汇合到一条登顶路线。Baraful营。路线的选择对于团队的成功与否置观重要。回来后,我也阅读了很多中文的博客,其中不少提到了登此雪山的。但是很少提到100%团队成功率。登山队是一个整体,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不管是死是活,也要一起回来。这一幕,呵呵,在暴风雪肆虐的山巅,也再现于我们的团队。100%成功率,这一点我觉得很自豪。这是后话。
此行登山我们团队选择的是西线-Lemosho,9天8晚。
这里插上我们团队的登山线路图。全程GPS跟踪记录。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4天登山队基本上都是在山体西面的台地迂回。这个高原台地叫做Shira。第四晚以后,我们部队才移动到火山锥的山脚。Shira Hut。后面的几天又在火山锥的南面一直迂回到Baraful营。
图中白色的区域为火山口附近的冰川。Uhuru 峰在山口的东南。
好笑的是近6000米的海拔,基本上在一天之内就连滚带爬地完成,那个山下得,葛优想双汇火腿肠的时候说,葛林是谁?那么我说,我的脚是什么?哈哈。
回到刚才所说,那么登山的技术难题到底在哪里呢?我觉得主要是身体素质,后勤保障(9天爬山呢,后面我会大面积引申),和适应高原反应。而其中适应高原反应又是最为重要的。要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脑缺氧后果是什么,那就上网查查吧。
言归正传,越野车载着我们离开Moshi镇,飞速地行驶在去往西门Londorossi Gate的路上。一马平川。突然淑和雷惊呼了起来。大家往右手边一看,那高耸入云的白盖不就是我们朝思梦想的乞力马扎罗雪山么?!
那感觉仿佛她就在天上!当时所有的人都惊呆了。6000米的海拔突兀的在平地之上让人觉得尤为高耸。就像那西游记的画的高山,白云缠腰,亭亭玉立。在飞机上的时候听了邓丽君的歌,“再见我的爱人”,歌词里唱到:我的爱,你在哪里,不知何时才相见?想象登顶的一天,站在山之巅,一览众山小,那感觉该是多么骄傲和极乐。倏地,大家都在车里静静地看着她,细细的体味着这份惊诧和征服的感觉。
越野车载着我们在土路上飞驰。这片土地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大家的照相机各自在捕捉着“猎物”。
马路前面超载的客车。
我们的司机和他的越野车。
满树的鸟儿。看清了吗?
来张特写。原来是大嘴Ibis。
Hawk威风凛凛的站在荆棘的枝头。
司机双手紧握方向盘奔驰在土路上。
路边的“豪宅”
非洲第二峰Meru峰。她位于乞力马扎罗之西。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土路,汽车来到国家公园的入口Londorossi Gate。简朴的大门。在这里我们要汇合我们的补给后勤队伍。
大西门!
办公室门前的wild beast的头骨。
“points to remember”警示牌,呵呵。10岁以下小孩子不准爬喔。
我们告之补给队伍还需要2个多的小时才能汇合。反正新鲜到不至于这2个小时无从打发。于是开始“追鸟”,消耗数码底片。反正带了总共128个G的compact flash卡。
公园门前发现了树猴。长得个个像丐帮长老。
可爱的小长老。
看我干嘛?
我是族长!
织布鸟的家满满的挂在枝头。
雌性织布鸟。
雄性织布鸟。眼神秒杀人么?
雄性织布鸟。
据说雄性织布鸟必须把家造得很牢固。经过女朋友实地检测、检查后方能成为夫妻。据说雄性织布鸟必须把家造得很牢固。经过女朋友实地检测、检查后方能成为夫妻。
非洲麻雀。哈哈。稀罕吧。
一只Nutcatcher。
我们登山的第一顿午餐。呵呵,吃得太快,忘了照相了。只有这个水果盘和饮料了。
还没有解释我们当初计划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9天的这么一个很长的爬山线路。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适应高原反应,争取团队上山。如果高原反应对你不是问题,那就不妨挑战一下5小时38分40秒的最快登顶记录吧。开开玩笑。
9天8晚,后勤的问题来了。6个人的帐篷和行李,一日三餐加下午茶,燃气和用水。每人每天饮用水3升。这样下来加上向导一共是22人的后勤大队。想象一下28人在山路上蜿蜒登山,是个什么样的场景?所以其实不是6个人的后勤,而是28个人9天在山区的后勤!
我们的后勤大队终于跟上来了。现场整理食物。
过秤。为了保护公园的生态,所有的团队上山之前必须秤重。中间沿途登记。下山时候再秤重。如果重量没有在许可范围,那就是把多余的垃圾留在了山上,是会被吊销许可的。这里要赞一个非洲。
后勤清点冬衣和睡袋。
个人装备。乞力马扎罗从海拔一直到近6000米,植被从热带雨林到高原台地针叶至熔岩地形;气候从热带到冰川高寒。所以睡袋必须抵抗零下15度-20度。自充气睡垫。随身背包(内置水袋和不冻供水管-叫Camelbak)。一升真空热水瓶。登山手杖。夏衣,秋衣和冬衣。头射灯。各种帽子。护脚。雨衣。高能量食物。各种药品。呵呵多了去了。每个人的行李包平均重约15-20kg。由后勤负责运送。剩下就是每个人的camelbak和近三升饮用水。除了这些外,我的Camelbak包里还有个大头相机电池包和变焦400“炮”。这个“炮”是专门为花花草草和奇珍异鸟准备的。
一切停当,出山门,进山!越野车在没有路的地方蜿蜒,尽可能地把我们送到最远。
司机高度精神集中。一不小心,车就会陷入泥潭。
田野。
快乐的农夫。
看见路中间的野南瓜了么?
泥潭在前。换高档,踩油门,冲过去。
一路下来,浑身都快颠散架了。手不抓紧,就给扔出窗外!
这是我的相机。灰尘扑扑。回家不知道要怎么去做service呢。
越野车把我们28人的补给行李留在空地。大家各自分摊着辎重准备爬山。当地人习惯把货物顶在头顶而两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