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峡谷徒步回来以后,一个匹克球友拉我去打正式比赛。这个球友就是一开始教我打匹克球的朋友,所以应该说是我的师父。他的球龄比我长几个月。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球,两个人年龄都是60岁,水平也差不多。我们没有参加过美国匹克球协会主办的官方比赛,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所以想出去参加一个正式比赛,看看自己大概是个什么水平。
匹克球业余选手的ranking有1.0-5.0之间的很多级别。专业选手都在5.0以上了。
当然也可以根据匹克球协会的标准给自己做一个评估。但是这些纸面的评估很难反映真实水平。根据这些标准,我自己的判断是:我的水平在3.5和4.0之间。有次跟一个5.0的女子匹克球员打球,打完了我问她:怎么知道自己的ranking?她说要多出去和有ranking的人打比赛。她说:我看你的水平至少是3.5。
我们一起经常打球的球友里也有水平比较高的,他说我有4.0的水平。听了高手们评价,我心里有点飘飘然了。
去参加正式比赛的话,我们必须选某一个ranking的年龄组比赛,所以首先要决定参加什么样ranking级别的比赛。我和师父商量了一下,一致同意我们应该在3.0, 3.5, 4.0三个级别中选一个。我喜欢挑战高手,宁可输了也不在乎,所以我倾向于4.0或者3.5。师父比我谦虚得多,他倾向于3.0或者3.5。这样,3.5可能是两人都能接受的级别。
然后我们就开始在网上找附近的比赛。当然想找参赛人多的,这样可以多打几场。结果很快就找到了10/25-10/29的休士顿公开赛,有500多人报名了。这是一个很高级别的大比赛,估计相当于马拉松里波马这样级别的吧。现在回头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等我们申请好了匹克球协会成员,设好帐户去报名的时候,发现60岁3.5的那个级别全部报满了。看看比较接近的级别,还有两个:一个是50到59岁3.5的,另外一个是60岁3.0的。其实这两个都是可以考虑的,但是60岁3.0的那个组只有一个队。如果我们报名的话,只打一次就完了,这太不过瘾了。报名费每个人都要100多刀,怎么也得多打几场吧。于是我们决定报了50到59岁3.5的那个组,连我们在内总共有5个队。按规则是单循环,所以应该可以打四场球。
以60岁的年龄去跟50岁的人打,好象有点吃亏。跟球友们说起这个事,他们都鼓励我们:没事的,你们平常不也是都跟我们这些四十几岁的人打吗?也没有觉得体力上有什么差别呀。我也觉得3.5就是3.5,跟你50岁还是60岁应该关系不大吧。
比赛前一周,球友们让我们俩配对,他们陪我们训练。训练时我们打得还不错。比赛那天,信心满满地开车到了休士顿Memorial Park。签到以后,在旁边球场练了一会球。练球的时候看到一位以前一起打过球的女球友,跟她简短地交流了一下,发现她报了60岁4.0的小组。
练完球以后,我们就去找球场。进了休斯顿公开赛的网页以后一查,发现我们组有一支队伍退出比赛了,剩下四个队,只能打三场比赛。略微有点失望。
再看比赛的安排,我们的三场比赛前面有三个号码,分别是1,3,6。我不知道那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就去找工作人员问:是不是场地的号码?工作人员也不清楚,说可能是吧。然后我们就去找一号场地。找到以后发现这是个中央球场,非常专业,旁边都是电视转播的各种设备。
我和师父看了都笑了:我们两个菜鸟业余选手不至于上来就在中央球场打一场吧?我又找了一个旁边的选手问了一下,他比较有经验,说那个数字不是场地。1,3,6可能指小组的第一场第三场和第六场比赛(后来知道他是对的)。他说具体的场地会发短信到你的手机,你就耐心等待吧。
比赛前十几分钟的时候,收到了短信要我们去14号球场报到。裁判让双方挑选场地以后,给了几分钟练球时间。11点比赛正式开始。开打不久我就意识到对方水平挺高的,首先很少有明显的失误,第三击吊球几乎每次都成功,我们很难进行第四击进攻。而在网前互相轻吊时,我们也赚不到便宜。稍微打高一点,对方就开始猛攻。我们发球的时候,我尝试了第三击强攻,他们处理地也很到位。我试了第三击吊球,他们也很有耐心,跟我们网前互相吊球。倒是我们久攻不下心里着急,自己失误多了。
我还被裁判叫了一次脚踩厨房线犯规,两次发球犯规。
我觉得裁判叫得还挺严。踩厨房线那个,我自己根本没有看到。击球以前两脚肯定在线后面。击球以后她叫我犯规时,我看我的脚也在线后面。可能在击球过程中碰到了一点厨房线。
第一次发球犯规,裁判说我击球点超过了腰部。我看过一些油管视频,这样的犯规其实很难判断的。我看一些专业选手击球点也都在腰部附近,裁判从来不叫。裁判叫了我一次发球犯规以后,为保守起见,我就开始让球颠地以后再击球,这样不容易犯规。结果裁判又说我有向下扔球的动作。这个我确信她看错了,我根本没有这样的习惯。如果想球弹高一点的话,把手的位置放高一点就可以了,没必要往下扔吧。
虽然我们有很多失误和犯规,但是第一局实际上比分还不算太难看:11比6输了。交换场地以后,可能因为风向的原因,我们一上来就失误频频连续丢分,结果11比1大败。这场球对方水平确实比我们高一截,我们一着急自己失误也太多。唯一的亮点是我两次发球直接得分。看来前一段时间苦练发球是有效果的。
在比赛休息的时候,我们也看了旁边60岁以上3.5那个级别的比赛。发现那些人的水平比我们刚才打的对手水平要低一些。当初我们如果早几天报名,参加60岁以上的小组,我们应该不会输得那么惨。
因为第二局大比分输掉,我们两人的情绪都受到影响。中午吃饭以后,第二场比赛又开始了。这次对方的水平看上去不比我们高,比第一个队的水平明显要差些。他们也象我们一样有不少的失误,甚至有三次发球失误。而我们又有两次发球直接得分。我有一次在网前和对方互相快攻了五六拍以后,最后一拍打死,非常解气。打完了我也是怒吼一声,有点象张本智和了。当时觉得我们拿下这个队应该问题不大。第一局大部分时间我们在领先。但是最后因为几个无谓的失误,11比8输掉了第一局。局面占优的情况下输球,非常影响情绪。交换场地后又连续丢了几分。这时开始下大雨。停赛一个多小时以后,再回到球场,还是没找到感觉,稀里哗啦又以11比3败下阵来。这样悬殊的比分输给一个看上去水平还不如我们的队,真的非常令人沮丧。
我和师父总结了一下前面的比赛,觉得我们自己的失误太多。在对第一个球队的时候,我们水平不如他们,那个时候其实应该在发球上多下功夫。但是我们往往是发球得分以后,下一个保守起见发个菜球。还有,第一个对手很显然经验非常丰富,他们打了几个回合后,很快就叫了一个暂停,两个人互相嘀咕了半天,可能是在商量要怎么打我们的弱点。而我们在两场比赛中都忘了叫暂停。有时候连丢四五分的时候,真的应该叫暂停,稳定一下情绪,也可以把对方的势头缓一缓。
下一场比赛争取要赢一场。时间一到,我们到场地报道,先开始练球。结果5分钟以后裁判把我们叫去,说对手弃赛了,判我们以2比0获胜。我们很生气,交了100多块钱,大老远开到这里来,只打了两场球,还都没打好,这就完了!
因为输球,也没有心情去看其他的比赛,我们就开车回家了。开出来半个多小时以后,手机收到了短信:请你们到领奖台来领你们的铜牌。我们总共打了两场比赛全都输了,但是因为另外两个队退出了,最后一名也就得了铜牌。这个铜牌可以说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因为我们参加了比赛,周日可以拿两张免费的票,看那些专业选手的比赛。我和领导专门开车去看了。
首先看了专业组男单比赛,两个大学生,二十来岁的样子,打得很激烈。两个人风格完全不同。一个是每次上网,另外一个爱打后场。打后场的那个球打的又准又狠,经常能把网前的人打穿,最后他以悬殊的比分获胜。专业组的决赛确实不一样,场上两个半场各有三个边裁加上主裁共七个裁判。
女双比赛也很激烈,最后两个30来岁的中年人战胜了两个20来岁的年轻人。
https://youtu.be/t9G0MAoKkdk?si=mfqn5YPUxDw250hf
比赛开始前,我去场边照相。背后那个是女双亚军,大长腿,个子起码一米八五。
接下来是混双。
https://youtu.be/K2kw9r6uvdo?si=ycaBxjkHte61W_LI
刚才女双比赛的冠军中的一个人又参加了混双比赛的决赛。结果她和同伴以悬殊的比分胜出。其中有一局是11比1。看到这样的比分以后,我感觉到其实我们前几天以这样的比分输了,也不应该太丧气。这种专业组的冠亚军,其实水平非常接近,但是也能打出11比1这样的悬殊结果。所以以后我们不应该被某一局的悬殊比分影响情绪,这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吧。
我找了工作人员,他们还把铜牌补发给我了。在奖台上照张相,输球过了几天后,情绪已经好一点了,挂着铜牌不觉得侮辱性很强了。只是下决心绝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打了两场比赛,看了三场比赛,我觉得有很多体会。第一个是一定要减少失误,第二是要控制情绪,第三,以后应该找一些小型的比赛先积累经验,然后再来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在选参加的小组时,应该选合适的年龄,这个比3.5还是3.0更重要。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我以为3.5就是3.5 ,和60岁还是50岁应该没有关系。但是根据这次比赛的观察,60岁3.5的那个组水平要比50岁3.5的组低一些。打完以后,我也好奇我们同城去的那个女球手打得怎么样。她的水平还不如我,居然去打4.0那个级别,会不会很惨?查了一下比赛结果,也跟我们差不多,虽然全输,但是有几局比分还是很接近的。所以我觉得同样ranking的,同龄女子组的水平又比男子组的要低一些。
经过这次比赛,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练习。有不少基本的技术好象都掌握了,但是其实没有掌握好,失误很多。多练习,把成功率提高以后,水平就能提高。
从比赛结果看,赛前有点膨胀,高估自己的水平了。真实水平可能在3.0-3.5之间。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