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会不会这样子?"
女儿站在沙发上,两只小手臂上下伸展着,一副顶天立地的调皮模样,这是她刚刚发现的新动作。
刚满两岁的女儿快乐而自信,还没有所谓"Terrible Two"的影儿。“妈妈,你会不会?”是她的口头禅之一,意思是“妈妈,我会!”她的另一句口头禅则是“我自己来!”在她眼里,她会的事情可真多。你看,凡是两岁孩子该会的,甚至三岁孩子会的她都会:会双脚齐跳,会从头上扔球,会搭十块积木的塔,会画直线和封闭的线,会认得身体许多部位,会穿衣裤鞋袜(有时免不了把左右鞋穿反),还会“喂”她的小娃娃……
令我称奇的是她的想象力。吃完饭后,她将小碗倒扣在勺子把上,得意地说:“象不象乌龟?”碗底下伸出勺子头,还真象乌龟;坐在浴池里洗澡时,她把小毛巾往胸前一贴,说:“象不象bib(围涎)?”,又把小毛巾往池壁一贴,说:“象不象calendar(挂历)?”还都挺象;望着阳光中飞舞的尘埃,她问:“象不象魔尘(可记得卡通片“小飞侠”里星儿的魔尘)?”……
语言方面她尤其早慧,会说流利的中英文,懂得跟老美爸爸讲英文,跟老中妈妈讲中文.她十个月时开始说单词,十六个月时已会说句子。从此,她学说话似乎是一整句一整句地学,而非一个个单词。十七个月时她会唱“两只老虎跑得快”和“丢手绢”,十九个月时她会从ABC唱到XYZ,如今我已不再数她会唱多少中英文歌曲了。印象最深的,是在她二十二个月的时候学着我的口吻开导大她近两岁的哥哥:“哥哥害怕Monster(妖怪)是不是?Monster都是假的,所以不要害怕。妹妹不怕!”
女儿圆圆的脸蛋儿上两只眼睛亮得会说话一般。爱说爱笑的她是我的开心果。如今与女儿沟通的快乐,总叫我想起当年与儿子沟不通的苦恼。
儿子学说话的进程比女儿慢多了。他快到两岁时才开口说话,两岁了才会说些单词。记得有一阵子他常急得哭起来,因为说不出来他想要的东西。本来男孩子天生学说话就比较慢些,我的教育方法不当很有可能使他雪上加霜。第一次做妈妈的我,想当然地以为双语教育就是同时教两种语言,跟儿子说话时,同样一句话用中英文各讲一遍。
后来读到一些双语教育方面的书籍才开了窍。象我们这样双亲持不同母语的家庭,最好的双语教育方法是"One Person – One Language",即父母用各自的母语教孩子。道理很简单,这样孩子才能很快懂得用何种语言回答父母。对于父母双方都说同一外语(相对于居住地语言)的家庭,则可以采用"One Location – One Language"的双语教育方法,即在不同地点使用不同语言。比如,居住在北美的中国人父母,可以跟孩子在家说中文,出门说英文。
在我以中文为主教儿子之后,他也就开口跟我说中文了。猜他以前虽然都听得懂我的中英文,但疑惑不知该用哪种语言回答我。儿子两岁半以后还兴致勃勃地跟我学起汉字来.他如今也是个快乐的双语儿,他的中英文可谓“势均力敌”。只是,他的中文有时会带些英文腔调,好象老美说中文。毕竟,他也是个小老美。
一般说来,同时学两种语言的幼儿较学单种语言的幼儿开口说话晚些,但在我女儿身上并非如此,或许我教女得法可以居功。从女儿出生起我就跟她尽量多说中文,特别是在她夜晚入睡前,我抱着她坐在摇椅上,讲我小时候所听过的故事,唱我小时候所唱过的儿歌,成了我们母女俩的亲密时光。一岁半以前她的中文远胜过英文,但一岁半以后她的英文突飞猛进,现在她的英文词汇量只稍弱于中文。
当然,"One Person – One Language"只是原则,在不懂中文的先生或其他人面前,我会跟孩子们说英文。在美国的中文儿童书籍毕竟有限,我常常直接读英文故事给孩子们听。有趣的是,儿子一边听着英文故事一边用中文问我问题,在学校里听到的英文故事也译成中文告诉我。他的翻译有时让我忍俊不住,比如,他把"Little People"译成“小人”,把"I’m almost four"译成“我差点四岁”。
培养双语儿女对我说来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我能够读中英日三种语言书籍的快乐,想“遗传”给孩子们。更重要的是,我要让孩子们懂得和尊重父母两族的文化,并且以拥有两种文化而自豪.还有比学习语言更有效的办法吗!何况,双语教育专家们还告诉我们,通常一个人在讲母语时要比讲外语时显得自信果断,用母语教育孩子的父母亲比较容易在孩子面前树立父母权威。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女儿自出生起就努力在体力和智力发育上追赶哥哥。她现在身高至哥哥的眼睛,体重只差他五磅.她最喜欢鹦鹉学舌似地复述哥哥的每一句话,可以说,哥哥才是她最爱的语言老师.她呢,是哥哥最爱的玩伴。
“我真大”,哥哥边玩边对她说,不忘称大。
“我真小”,她赶紧说。
如此乖巧的小妹怎么不钟叫哥哥钟爱呢!
(看我把女儿写得跟小神童似的。其实不少儿童两岁时都智力超群,但随后的智力发育速度就会慢下来,到五岁时也许就智力平平了。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有他自己的“生物钟”。所以,不必将你的两岁儿与我女儿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