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27-28章。首先让我们感谢神,从2013年8月到2015年3月对我们这个系列学习的保守和祝福。穿越那大而可畏的旷野,我们每一天都在埋葬老我;而所有新造的人,进入了今天复活节的筵席。更求神加倍保守我们这“最后一课”,让我们更加远离不义,更加热爱真理;愿2015年的春天,是有生以来最美丽的春天。今天的证道经文可以结构如下:一、海上(27:1-38):从凯撒利亚到马耳他;二、孤岛(27:39-28:10):搁浅马耳他岛上;三、罗马(28:11-31):在世界心脏传讲基督。这三部分内容可以依次代表这样三种属灵经历:在海上经历神(神的拣选、话语、沉默与圣礼);在岛上经历蛇(杀人者、杀牧者与致病者);在陆上经历人(基督徒、犹太人和所有人)。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平行结构,对神的经历,是我们进一步经历蛇和人的先验根基——我们靠神的同在继往开来。
保罗从凯撒利亚直到罗马的这段行程,是在大海之上和人海之中的航行。而使徒行传最后两章,浓缩了整卷圣经中的“海洋日记”。起初是海上的创造: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挪亚方舟穿越大洪水。中间是水上的救赎:耶稣在水面上行走,带领我们“渡到海的那边去”(马可福音4:35;路加福音8:22);耶稣也宣告:若不藉着水和圣灵生的,没有人能进入神的国,而彼得说:“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彼得前书3:21)。最后是新天新地,“海也不再有了”(启示录21:1)。圣灵一方面让我们瞩目平静风和海的基督(马太福音8:26),水面上行走的耶稣(马太福音14:25);另一方面让我们跟随耶稣的脚踪,漂洋过海,寻找所有被洪水冲散的人。“1 唉!古实河外翅膀刷刷响声之地,2 差遣使者在水面上,坐蒲草船过海。先知说,你们快行的使者,要到高大光滑的民那里去。自从开国以来那民极其可畏,是分地界践踏人的,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7b他们必将礼物奉给万军之耶和华,就是奉到锡安山,耶和华安置他名的地方”(以赛亚书18:1-2,7b)。耶稣一直藉着教会在水上和地上作救恩的工作。请在地图上标出下面的站点:凯撒利亚、西顿、居比路、基利家和旁非利亚对面的海、吕家的每拉、革尼土、革哩底(克里特)、撒摩尼、佳澳、拉西亚、非尼基、高大、赛耳底沙滩、马耳他、叙拉古、利基翁、部丢利、亚比乌市、三馆、罗马。
耶稣经过我们所住的地方,又把我们装上船,一同漂洋过海。这是怎样一种孤筏重洋呢?当代中国的学生可能都熟悉一种海上的英姿,那就是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燕患有热病和痢疾,在海子和他的阅读中,海洋的高傲、愤怒和喊叫是一种人类通病。但保罗的生命则是信、望、爱;这是一种全新的水手的生活,这是一种我们正在学习的新生活。海燕没有目的地,只是在海上作秀和漂泊;但我们承担一种使命,这个使命祝福了我们的生命,也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祝福。愿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赐福与亚伯兰。阿门!
一、海上(27:1-38):从凯撒利亚到马耳他
1 非斯都既然定规了,叫我们坐船往义大利去,便将保罗,和别的囚犯,交给御营里的一个百夫长,名叫犹流。2 有一只亚大米田的船,要沿着亚西亚一带地方的海边走,我们就上了那船开行,有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我们同去。 3 第二天,到了西顿。犹流宽待保罗,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 4 从那里又开船,因为风不顺,就贴着居比路背风岸行去。5过了基利家旁非利亚前面的海,就到了吕家的每拉。6在那里百夫长遇见一只亚力山大的船,要往义大利去,便叫我们上了那船。7 一连多日,船行得慢,仅仅来到革尼土的对面。因为被风拦阻,就贴着革哩底背风岸,从撒摩尼对面行过。8 我们沿岸行走,仅仅来到一个地方,名叫佳澳。离那里不远,有拉西亚城。
在我们的一生里,有时候莫名其妙地“上了贼船”,如同被动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开始一场“别人的航行”,仿佛“生活在别处”。不过基督徒并非如此,保罗从凯撒利亚到罗马,承担着一种使命——这次航行是神的拣选和计划,我们的生命或航程是祂的创造和重新创造。因此,在所有船客和水手中,保罗的心境是独一无二的: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哪里,而谁与他同行。但是在表面上,非斯都或世界的掌权者“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或航行路线。而实际上,上帝利用非斯都把你送上了船,开始远行。κρ?νω在这里是被动语态,“我们被决定坐船往义大利去”。
使徒行传27:1-2也告诉我们船上是哪些人。第一、保罗和他的同工;“我们”中至少有路加医生,以及贴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ρ?σταρχος,the best ruler;使徒行传19:29,20:4;歌罗西书4:10;腓利门书1:24)。他们代表教会。基督徒的天路不是孤独之旅。第二、别的囚犯(δεσμ?της,27:1,42)。他们代表人类或罪人。百夫长犹流(?ο?λιος,soft-haired)只是囚犯中的头目而已;他的那些士兵也只是看守囚犯的囚犯。御营,σπε?ρης Σεβαστ?ς,大约相当于中文的御林军、禁卫军之类;是皇帝奥古斯都名下的(使徒行传25:25)。“御营”也代表一种荣誉——这艘船的控制者们是一群有理由骄傲和自信的人,自以为有权力管制别人的人。这些是“高傲的海燕”。或者说,罪人分成两部分:被捆绑而特别自卑的人;捆绑别人而趾高气扬的人。在人生和人间这艘船上,教会和这两类罪人一同驶向未来。基督徒的天路不是清高之旅。没有清高,只有同行。也许“罪魁”并不愿意和“囚犯”同行,但神用掌权者的手和犹太暴民的脚捆绑了你,你没有选择。与海燕同行不会很愉快,你必须忍耐,因为他一会儿叫喊着,一会儿愤怒,一会儿高傲,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或兴风作浪,一会儿剑一般地把你当成乌云,攻击而来……教会是恒久忍耐。第三、有神同行。船上还有一位隐藏的上帝,复活的基督。正因为有主同行,即使“基督教的仇敌”也会成为使徒的朋友:“3第二天,到了西顿。犹流宽待保罗,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在你的行程中,会不断遇到朋友和帮助。基督徒的航行,是充满恩典之路,这场航行的名字也叫以马内利。
这段经文有一个平行结构:上船(1-3),逆风(4-5);换船(6),逆风(7-8)。从西顿离开叙利亚,这艘船为了避风,“就贴着居比路背风岸行去”。“因为风不顺”,δι? τ? το?ς ?ν?μους ε?ναι ?ναντ?ους,because the winds were contrary;实际上就是顶风。当时是盛行西风。形容词?ναντ?ος的意思就是相反的,逆的;圣灵正是用这个字来描述耶稣在海上行走那一夜的风(马太福音14:24;马可福音6:48)。船一开始就遭遇困境;为造就我们,为带领我们认罪悔改,为让我们仰望救恩,人生从一开始就是逆水行船。但真是很遗憾,我们在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困局中,迷失了太多的日子。我们遭遇人生风浪的自然选择,不是投靠基督,而是投靠大陆,投靠附近的码头和港口。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这条航行路线:“过了基利家旁非利亚前面的海,就到了吕家的每拉。”Μ?ρα,myrrh,没药,圣经中常常提到的一种香料(创世记37:25,雅歌3:6;马太福音2:11等)。圣尼古拉(?γιος Νικ?λαος,约270-343年)曾是这里的主教。每拉是小亚细亚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从埃及到罗马的重要商业枢纽。值得一提的,启程中经历的西顿和每拉都是商业中心。在这里保罗他们换了一艘船,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开往意大利,应该是一艘运送谷物的大船(使徒行传27:38)。我们也当看见,为了确保保罗抵达罗马,上帝从埃及调遣了这艘船。在我们的生命中,你会遭遇一些“换船事件”;神的目的是藉着“新船”把你送往祂要你去的地方。
从每拉启程,仍然是逆风行船。在你的人生里,你以为借着换船进入一种新生活;但不是,你只是换一种方式逆行,甚至是逆天而行。因此,“7一连多日,船行得慢,仅仅来到革尼土的对面。因为被风拦阻,就贴着革哩底背风岸,从撒摩尼对面行过。8我们沿岸行走,仅仅来到一个地方,名叫佳澳。离那里不远,有拉西亚城”。保罗他们经过革尼土(Κν?δος,nettled,荨麻)最后到了希腊或爱琴海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革哩底)。Κρ?τη,fleshy,意思的是“肉身的”。 “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实际上是希腊文明或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基本信仰就是肉身或人本主义。在提多书1: 12-13中,保罗对这里的居民有一个著名的评价:“12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13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克里特岛东端有一个叫撒摩尼的海角,Σαλμ?νη,clothed;大意是穿衣服的——撒摩尼可能是克里特肉体的叶子或遮盖。保罗他们没有上岛,而是“沿岸行走”。这里副词μ?λις再度出现,中译“仅仅”;但更准确的意思是“艰难地”,“经过选择和挣扎地”(使徒行传14:18,27:7,27:8,27:16;罗马书5:7;彼得前书4:18)。“人生真的很不容易”,每一站都是同样的艰难。
围着“肉身”绕行,他们到达一个地方,名叫佳澳。Καλο? λιμ?νες,美丽的港口,美好的避难所,是他们的避风港。在肉身的边缘,罪人努力寻找一个“世外桃源”。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港湾的地理位置,路加描述说:“离那里不远,有拉西亚城”。Λασα?α,shaggy;应该是指植物茂密的。这个世外桃源,这个瓦尔登湖,实际上离人类文明很近,离城市中心不远。印度和西藏以及狄奥根尼的木桶并没有真的远离红尘,它们只是人类罪恶的延伸,是罪人关于出世的幼稚想象和自欺欺人。值得注意的是,路加记录的几个地方,似乎都和植物有关——他们仿佛在穿越丛林;这个行船的环境如同“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无论如何,当第二次或第N次遭遇逆风的打击的时候,心灵的宗教之旅会选择或经过佳澳。我们都来自佳澳,那一夜,你们都是佳澳人。但愿那是最后一夜。
9 走的日子多了,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行船又危险,保罗就劝众人说,10众位,我看这次行船,不但货物和船要受伤损,大遭破坏,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11但百夫长信从掌船的和船主,不信从保罗所说的。 12 且因在这海口过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说,不如开船离开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过冬。非尼基是革哩底的一个海口,一面朝东北,一面朝东南。13这时微微起了南风,他们以为得意,就起了锚,贴近革哩底行去。
佳澳之后的日子更加绝望。这是“禁食”的日子,这是苦待己身的异教生活,但我们的生命进入了更危险的境地。根本没有指望,我们需要神。于是佳澳之后,我们与神相遇;佳澳之后,有圣道临到我们。不仅如此,对基督徒来说,因为前面有更大的风浪,神在风浪之前临到我们,装备我们,好让我们支取真理和力量,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海难”:魔鬼、死亡和罪人。
因此这里记载了一场保罗的“证道”。因为逆风的缘故,尽管“走的日子多了”,他们仍然在克里特岛海域逡巡,在肉体和禁欲之间长期绕圈子。这一幕也让人想起以色列人怎样在旷野兜圈子。“行船又危险”,因为,“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到了冬天,人到中年和暮年;人生到了绝地或末路。“禁食的节期”大约是初冬(犹太历的7月或Tisri月相当于公历的9月底10月初;参见利未记16:29),地中海上的航行进入了危险期(这段时间应该刚刚过了10月5日)。翻作“危险”的字是?πισφαλ?ς,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即将倾覆”(参考哥林多后书11:26)。换言之,保罗这篇讲论是在“铁达尼克号”即将沉没之前进行的。παραιν?ω(劝勉)用的是imperfect,保罗一直不断地在劝勉船上的众人。保罗的劝勉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冰海沉船的警告:“众位,我看这次行船,不但货物和船要受伤损,大遭破坏,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保罗预言这艘船一定会遭遇海难,而财产和人的生命都会遭遇危险。πλ?ος,a voyage,行船,这次航行(使徒行传21:7,27:9-10)。伤损,?βρεως κα? πολλ?ς ζημ?ας 。第一是?βρις,伤害,特别是出于骄傲、暴力和试探的伤害(使徒行传27:21;哥林多后书12:10)。这个字更强调的是内在的伤害。第二是πολλ?ς ζημ?ας,很多损坏,特别指外面的损害(腓立比书3:7-8)。这是一场遍体鳞伤、身心交瘁、注定灭亡的黑暗之旅。
传道人的嘴常常是一张乌鸦嘴,但保罗说的是真的。保罗这番话出于圣灵的感动,也出于他个人的经验和观察。但是,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真话:“11但百夫长信从掌船的和船主,不信从保罗所说的”。罪人抵挡和弃绝神的话语,大致有四个原因,第一、神的话是扎心的。正如起初亚当和夏娃不愿意记住上帝这个警告:你们吃的日子必定死。人更愿意接受魔鬼之音:不一定死。但这是主的声音:“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百夫长是船上的最高长官,但领袖都喜欢听“造就人的话”。第二、人的急功近利。百夫长信从(πε?θω,被说服)船长(κυβερν?της)和船主(να?κληρος),而船长和船主急于行船的目的,就是为了钱财。这是商业目的和政治目的之间的联合:运输公司要赚钱,连长要交差。由于被世界弄瞎了眼睛,因此,没有人倾听传道人所传讲的罪、死亡和复活的信息。对船上的人来说,死亡是别人的事和遥远的事。他们看重的是眼前的摸得着的利益。第三、人的骄傲、自信和不信。“12 且因在这海口过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说,不如开船离开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过冬。非尼基是革哩底的一个海口(λιμ?ν,港口),一面朝东北,一面朝东南。” 这是一群高傲的海燕,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穿越冬天的大海;怒吼着,嚎叫着……而且多半人都这样自信。ε? πως,假如尽一切所能;δ?ναμαι,they might;他们可以,他们能。Φο?νιξ,palm tree,棕树;这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西天极乐世界(港口的朝向说明了这一点)。他们锁定的目标或经济增长目标一定要达到。人完全不顾为此可能代价惨重,船毁人亡。第四、无法胜过试探。他们被眼前的一点点甜头所蒙蔽,被暂时的顺境所迷惑和诱导:“13这时微微起了南风,他们以为得意,就起了锚,贴近革哩底行去”。κρατ?ω,得意;原意是拥有权柄、掌握能力。南风只是一场试探(路加福音12:55)。他们根据这短暂的顺境得出一个危险的结论:他们可以体贴肉体而一直掌控和领导这个不断上升和向前的进程。
14 不多几时,狂风从岛上扑下来,那风名叫友拉革罗。15船被风抓住,敌不住风,我们就任风刮去。16 贴着一个小岛的背风岸奔行,那岛名叫高大,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17 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18 我们被风浪逼得甚急,第二天众人就把货物抛在海里。19 到第三天,他们又亲手把船上的器具抛弃了。 20 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
很快,暴风来了。“不多几时”,不顾常识的冒险主义不会持续多长时间,衰退和灾难很快降临。“狂风从岛上扑下来”,这是一个很精彩的翻译。动词β?λλω的基本含义是把重物扔下来(马太福音3:10,4:6,4:18等)。如同起初,“天起了凉风”(创世记3:8);或“湖上忽然起了暴风”(路加福音8:23)。形容词τυφωνικ?ς用来描写风(?νεμος,马太福音7:25等),中译为“狂”;英译为tempestuous,激烈的,暴风雨式的。这风有一个名字,似乎是为了让船上的人永远铭记。比如这场风叫日本侵华、或大跃进、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因为体贴肉体而遭遇的灾变。友拉革罗,ε?ρακ?λων,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东风恶浪”。这是一个很有反讽意义的概念:船应该是从东方奋力向西划行的;灾难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加倍地临到了。这一幕让人想起以色列人在旷野疯狂捕食乘东风而来的鹌鹑一样,最后他们中很多人死于对鹌鹑的饕餮。那时候的友拉革罗叫基博罗哈他瓦。罪人往往毙命于他们狂热追逐的项目或人,仿佛霾国董事会最终可能葬身于房地产一样。追杀金钱的人被金钱埋葬,追逐女人的人被女人倾覆,追逐权力的人被权力审判,追逐舞台的人被观众践踏。你引发了一场潮流,最后这场潮流会将你淹没。而当灾难或危机到来之后,人就完全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成了随波逐流、混吃等死的一叶飘萍;往昔的不可一世和自信一扫而光,这是哀哭切齿的日子。“15船被风抓住,敌不住风,我们就任风刮去。”动词συναρπ?ζω,即被强大的力量抓住——他们原以为有能力控制局势,现在这种能力被狂风彻底夺去了。路加福音8:29用这个动词描写人被鬼抓住的可怕情景——人已经中了魔了,失去理性,更远离信仰,彻底抓狂。μ? δυναμ?νου,不能,自以为“我们能”的人,现在彻底看清了他们的状况:不能。“敌不住风”;?ντοφθαλμ?ω,抵挡。人根本阻挡不了这场风暴。最后的结局是“就任风刮去”。?πιδ?ντες ?φερ?μεθα,把自己或船交出来由它驱使。风暴中的海燕不再喊叫,但是也不呼求上帝。海燕现在呆若木鸡。
这时候也许人会质问,当我们身处风暴和险境,上帝在哪里?福音书说,这时候耶稣在船上,祂睡着了。“23耶稣上了船,门徒跟着他。24海里忽然起了暴风,甚至船被波浪掩盖。耶稣却睡着了。25门徒来叫醒了他,说,主阿,救我们,我们丧命啦。26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于是起来,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大大地平静了。 27众人希奇说,这是怎样的人,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马太福音8:23-27)。这段经文我们讲过,“耶稣睡着了”,这是我们对神的一种必要的经历,其中的功课包括管教和信心。
耶稣不会一直沉睡。感谢上帝,当人类面对风暴决定投降之际,上帝在大海上升起一个小岛,那里成了这群人的救命稻草。“16 贴着一个小岛的背风岸奔行,那岛名叫高大,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动词?ποτρ?χω即奔行,用以描写这些灾民慌不择路的紧急状态。这个小岛的名字也值得他们铭记;正如以色列人应该铭记约旦河里面的石头。Κα?δα,中译是音译,高大;原文的意思应该是lame,残疾。这种遭遇可能类似雅各的跛足或脚伤——你要经历一场创伤或灾难,然后才可能从那里重新启程。在“高大”的经历一点儿也不高大,“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这个句子的本意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劳苦工作,或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才划船到达那里。μ?λις ?σχ?σαμεν περικρατε?ς γεν?σθαι τ?ς σκ?φης,we had much work to come by the boat。他们终于上了岛,“17 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
他们从灾难中学到了谦卑和舍己的功课。第一天他们开始严肃生活,更加仔细地泊船。这里出现第三个名字,这是他们获救的沙滩的名字:赛耳底沙滩,Σ?ρτις,基本含义是“拖拉”,特别指从灾难和死地拉上来,以及从海中收起渔网(约翰福音21:8)。第二天他们继续学习放弃和悔改的功课:“18 我们被风浪逼得甚急,第二天众人就把货物抛在海里”。这也是一个抛下过去和偶像(钱财)的过程。而第三天的功课则是丢弃文化:“19 到第三天,他们又亲手把船上的器具抛弃了”。 “器具”也可以代表生存的方法、文化习惯;他们抛弃的不仅仅是世界,也包括世界的原则。最后,面对死亡,接受对自己的完全绝望——从此才会知道基督是救主:“20 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他们现在进入死荫的幽谷,在黑暗的冬天的孤岛中,失去了一切得救的指望。高大岛上的三天,如同约拿在鱼腹中的三天。
21众人多日没有吃什么,保罗就出来站在他们中间说,众位,你们本该听我的话,不离开革哩底,免得遭这样的伤损破坏。22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惟独失丧这船。 23因我所属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边说,24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该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25所以众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26只是我们必要撞在一个岛上。
27 到了第十四天夜间,船在亚底亚海,飘来飘去,约到半夜,水手以为渐近旱地,28就探深浅,探得有十二丈,稍往前行,又探深浅,探得有九丈。 29恐怕撞在石头上,就从船尾抛下四个锚,盼望天亮。30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里,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31 保罗对百夫长和兵丁说,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不能得救。 32于是兵丁砍断小船的绳子,由它飘去。
33天渐亮的时候保罗劝众人都吃饭,说,你们悬望忍饿不吃什么,已经十四天了。34所以我劝你们吃饭,这是关乎你们救命的事。因为你们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于损坏。35保罗说了这话,就拿着饼,在众人面前祝谢了神,掰开吃。36于是他们都放下心,也就吃了。37我们在船上的,共有二百七十六个人 38他们吃饱了,就把船上的麦子,抛在海里,为要叫船轻一点。
高大余生,实际上在回应以赛亚书33:22-24,“22因为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耶和华是给我们设律法的,耶和华是我们的王。他必拯救我们。23你的绳索松开不能栽稳桅杆,也不能扬起篷来,那时许多掳来的物被分了。瘸腿的把掠物夺去了。24城内居民必不说,我病了。其中居住的百姓,罪孽都赦免了”。在绝地,救主加倍显现,或者借着教会与罪人同在。神的临在主要表现为借着圣道和圣礼的临在。这段经文可以视为交叉结构,其中21-26讲圣道;33-38讲圣礼;中间部分是神要拯救的小信的罪人。21a与33a也存在首尾呼应的关系。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经文。
失去了得救希望的人也失去了吃饭的兴趣;当然,你也可以理解,灾难逼迫他们进入一种禁食状态,开始认罪悔改。“21众人多日没有吃什么,保罗就出来站在他们中间说”;这个时候,人需要的不是肚腹的满足,而是上帝话语的安慰。保罗首先责备他们起初的不信,但考虑他们的绝望,“律法”部分讲得不多,也不重。但这个认罪的提醒仍然是必要的:“众位,你们本该听我的话,不离开革哩底,免得遭这样的伤损破坏”。紧接着,保罗开始宣告福音:第一、我们不会丧失性命,反而会得救:“22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惟独失丧这船”。人不能总是沉浸在悔恨之中,所以“现在”(τ? ν?ν)很重要。ε?θυμ?ω,放心,灵魂中的喜乐(雅各书5:13)。第二、这个好消息的根据是神和神的启示:“23因我所属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边说,24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该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神就是这样一直与保罗和教会同在。而这场苦难的目的,是神借着保罗将同船的人归入基督,并让他们一起进入罗马,作基督的见证。值得强调的是,动词λατρε?ω(事奉)也出现在约拿书1:9(LXX),“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参考罗马书1:9)。第三、所有人都因信得救:“25所以众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πιστε?ω,我信!第四、天路或得救之路还要继续经历一些苦难:“26只是我们必要撞在一个岛上”。在重生的路上,还要经历一些剧烈的撞击,如同窑匠塑造瓦器。
但是,人不都有信心;而人的信心不是一开始就是健壮和成熟的。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到这些半信半疑的人类。首先,靠着神的话语,藉着保罗讲道所得的安慰,船继续前行。“27 到了第十四天夜间,船在亚底亚海,飘来飘去,约到半夜,水手以为渐近旱地,28就探深浅,探得有十二丈,稍往前行,又探深浅,探得有九丈。 29恐怕撞在石头上,就从船尾抛下四个锚,盼望天亮。”大约走了两周,从高大进入深海,即亚底亚海。?δρ?ας今译亚得里亚海,基本含义是寸草不生(without wood)。这是希腊和意大利之间的海域。这段航行绝对是信心之旅,因为整个大海无边无际,几乎看不见一个岛屿,也看不见地平线。耶和华神实在是配得赞美的,祂在最关键的地方救赎和安慰罪人,加添给他们足够的力量,让他们可以渡过大而可畏的旷野。在这14天里,耶稣在船上同样睡着了。这是需要信徒靠着已经领受的真理成长的季节。神不出手,也因为祂知道,你已经开始靠岸。到深夜的时候,船从茫茫大海中出来,开始接近马耳他岛。此时此刻,船上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完成了最艰难和危险的旅程,开始接近陆地和目的地。
但是,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基督徒开始失去起初的爱心和信心。于是危机再度出现:“30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里,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να?της,水手、船员。他们想弃船逃走,他们不想在士兵的看管下继续承担运送这些囚犯的任务了;而陆地给了他们足够的弃绝别人各奔前程的试探。而且他们玩了一个欺世盗名的花招:假装要稳定这艘船,实际上是想从船头开溜。προφ?σει ?ς,under colour as though(马太福音23:14;马可福音12:40;路加福音20:47;约翰福音15:22;腓立比书1:8;帖撒罗尼迦前书2:5)。危机之后,人群和教会出现分裂。对整船的人来说,水手跑了,他们注定被扔在海上或孤岛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间教会的核心同工跑了,而且以非常伪善的姿势逃走了,教会面临危机。但神不会任凭祂的教会沉陷,这时候牧者的责任就非常重要。“31 保罗对百夫长和兵丁说,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不能得救。 32于是兵丁砍断小船的绳子,由它飘去”。这样一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根据自己的计谋脱离这艘船。所有人都在船上,等候上帝的拯救。神的救恩对象是整个教会,而不是某些清高自私的人。而进入救恩的道路就是“等在船上”,“砍断绳子”。船上的功课还没有完成;“会众”的信心需要继续建造。
现在圣灵借着圣礼将我们带向基督。“33天渐亮的时候保罗劝众人都吃饭,说,你们悬望忍饿不吃什么,已经十四天了”。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这可能是一个主日(从禁食日“7月10日”即安息日算起)。动词παρακαλ?ω不仅仅是“劝”的意思,而是聚集、召聚大家并对大家宣讲之意;当然,这个宣讲的目的是为了安慰人。这个动词的用法是imperfect。这次保罗用来劝慰众人的是μεταλαβε?ν τροφ?ς,to take food;吃饭。τροφ?ς指一般的饮食(马太福音6:25;约翰福音4:8等)。προσδοκ?ω,悬望,等候、盼望(马太福音11:3等)。“34所以我劝你们吃饭,这是关乎你们救命的事。因为你们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于损坏”。救命的事,σωτηρ?α,salvation;救恩,关于救恩的知识(路加福音1:69,1:77;诗篇67:2等)。把吃饭提高到救恩真理的高度,显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早饭”。关于“头发”的隐喻,也是经典的,主要指从死亡中得到拯救(撒母耳记上14:45;撒母耳记下14:11;列王记上1:52;马太福音10:29)。死亡与得救的真理,彰显在圣餐中。“35保罗说了这话,就拿着饼,在众人面前祝谢了神,掰开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一场正式的主日圣餐礼,不仅因为保罗这些经典的圣餐礼的动作(路加福音22:19,24:30);也因为目前船上至少有三位基督徒,这是他们主日崇拜的时间。不过,这场早餐同时也包括一般的“爱筵”——对那些尚未信主的人来说,他们进入的只是普通的早餐。“36于是他们都放下心,也就吃了”。
保罗和同工们的平安见证,特别是“圣餐”中的基督徒的见证,鼓舞全船的人恢复了平安。这个基督徒的小组很像铁达尼克号上的那个乐队。最后,路加医生告诉我们上帝借着保罗他们将恩典临到的人数:“37我们在船上的,共有二百七十六个人”。保罗此时此刻可能有这样的感动:他现在看见了神差遣他这次航海的美意:不仅仅是抵达罗马,也是为了向这些人传福音——罪犯和看守可能因此都成了主内弟兄。 这真是一网大鱼(约翰福音21:11),每个人都很重要(使徒行传19:7),每个人在神的眼里都看为宝贵。不仅如此,这些新人需要进一步更新,要继续经历死而复活的功课:“38他们吃饱了,就把船上的麦子,抛在海里,为要叫船轻一点”。先前没有舍弃的辎重,现在进一步被抛在“红海”那边。因为他们信心增长了,相信神的应许一定成就。
39 到了天亮,他们不认识那地方,但见一个海湾,有岸可登,就商议能把船拢进去不能。40于是砍断缆索,弃锚在海里,同时也松开舵绳,拉起头篷,顺着风向岸行去。41但遇着两水夹流的地方,就把船搁了浅。船头胶住不动,船尾被浪的猛力冲坏。42兵丁的意思,要把囚犯杀了,恐怕有凫水脱逃的。43 但百夫长要救保罗,不准他们任意而行,就吩咐会凫水的,跳下水先上岸。44 其余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东西上岸。这样众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新的一天开始了。如果说昨夜是“耶和华的夜”(出埃及记12:42),而这个黎明,则是复活节的黎明;新以色列人要下海走干地。这段经文也存在一个交叉结构——上帝有摇篮将刚刚出生的婴孩儿分别用“海湾”和“木板”(床)抬进干地。这个黎明有一座空坟墓——得救的人要胜过死亡。
“到了天亮,他们不认识那地方”, ?τε δ? ?μ?ρα ?γ?νετο τ?ν γ?ν ο?κ ?πεγ?νωσκον,And when it was day, they knew not the land。这个句子也可以这样翻译:就是到了这一天,他们渐渐认识到他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动词?πιγιν?σκω用作imperfect——他们不断地意识到这是一片他们并不知道的陆地(马太福音11:27)。一个刚刚从洗礼池上来的人,会有这种经历:你感到有些茫然,你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但上帝会精心为新人预备一个登陆的地方,你像婴孩一样被放入静谧的摇篮。“但见一个海湾,有岸可登,就商议能把船拢进去不能。40于是砍断缆索,弃锚在海里,同时也松开舵绳,拉起头篷,顺着风向岸行去。”我们看见“耶和华的山上”有两种预备:海湾(α?γιαλ?ς,beach;马太福音13:2,13:48;约翰福音21:4)和顺风(πν?ω,breath,wind;约翰福音3:8)。值得强调的是,相关经文告诉我们,耶稣不仅在海上行走或与我们同行,耶稣也在岸上接待我们;“顺风”的“风”字也常指圣灵——顺风有这样的隐喻:顺着圣灵而生(加拉太书6:8)。另外,原文中对这个海湾(St. Paul’s Bay)有更具体的描写:κ?λπον 常指怀抱(路加福音16:22;约翰福音1:18;约翰福音13:23)。276个浪子,从死亡之海出来,投向基督的怀抱,又如小鸡在老鸡的翅膀下面。
但是,这个诺曼底登陆或红海工程对新人的行动也有要求:“就商议能把船拢进去不能。于是砍断缆索,弃锚在海里,同时也松开舵绳,拉起头篷,顺着风向岸行去”。这意味着与过去和异教彻底告别。按原文的顺序,第一个动词是商议(βουλε?ω),人里面有这样的“受洗”或前进的感动;第二个动词是启锚(περιαιρ?ω,动词分词),启动,从现状出发;第三个动词是离开(??ω),离开搁浅的地方退入海中;第四个动词是松开方向舵(?ν?ημι名动词分词),把方向交给神;第五个动词是拉起主帆(?πα?ρω,动词分词),把船交给“圣灵”;第六个动词是向岸行去(κατ?χω,Imperfect)。
登陆不会完全一帆风顺的,洗礼池前后充满了属灵的争战:法老要追赶逃往自由的奴隶,龙要杀害和吞吃妇人和刚刚出生的婴孩。这次被激动起来消灭新人的该隐不是水手,而是兵丁。首先,新旧世界、老我和新人之间的冲突,导致搁浅:“41但遇着两水夹流(διθ?λασσο)的地方,就把船搁了浅。船头胶住不动,船尾被浪的猛力冲坏。”一方面,这是两种势力撞击的地方,一时间你不知道何去何从。“船搁了浅”,?πικ?λλω,这个动词的意思是转圈。圣经的道理和“我以为”以及传统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你可能因此而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前有拦阻——“船头胶住不动”,?ρε?σασα ?μεινεν ?σ?λευτος,stuck fast, and remained unmoveable。基督教信仰对你是扎心了,迷茫的,不懂的,畏惧的;后有追兵,?λ?ετο ?π? τ?ς β?ας τ?ν κυμ?των,was broken with the violence of the waves。动词λ?ω(松动,宣告不法,控告)在这用imperfect;没完没了地用你的过去或在身后攻击你。后面的风浪、罪人和自己的罪更加猛烈地攻击你,让你无法弃旧从新。其次,魔鬼会激动一些人起来将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些被激动起来的人往往是大儿子,或者自认为“我总是拿单、别人总是大卫”的那些大儿子们。这里由“兵丁”代表,他们是船上的有枪阶级,看守,或“牧者”。“42兵丁的意思,要把囚犯杀了,恐怕有凫水脱逃的”。兵丁集体商议(βουλ?),他们合谋形成一种敌基督反福音和践踏救恩的势力。这些兵丁不相信别的罪人已经被神救赎了,他们仍然把囚犯当成囚犯,把罪魁看成罪魁。他们就是耶和华要责备的魔鬼的儿子。“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撒迦利亚3:2)。
耶和华在这里拣选的人,或藉之责备撒旦、保守婴孩儿的使者是百夫长,他成了保罗的同工或帮助:“43 但百夫长要救保罗,不准他们任意而行,就吩咐会凫水的,跳下水先上岸。44 其余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东西上岸。这样众人都得了救上了岸”。兵丁的意思是杀害所有罪犯;但魔鬼的意思包括趁机除掉罪犯中的保罗。他们如果成功,不仅刚刚蒙恩得救的最后被消灭;神要藉着保罗将福音传入罗马和欧洲腹地的计划也被败坏。但上帝掌权;而且危机之后,上帝根据每个蒙恩罪人的不同情况,“各从其类”地带领他们从方舟出来,进入“新天新地”。一方面,会游泳的或信心大的,自己游到岸上;另一方面,信心软弱的,靠着“板子或船”相继登陆(原文没有碎片,只说船)。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如同挪亚方舟停靠亚拉腊山上:“18 于是挪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妇,都出来了。19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创世记8:18-19)。“这样众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1 我们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岛名叫马耳他。2 土人看待我们,有非常的情分,因为当时下雨,天气又冷,就生火,接待我们众人。3 那时保罗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条毒蛇,因为热了出来,咬住他的手。4 土人看见那毒蛇,悬在他手上,就彼此说,这人必是个凶手,虽然从海里救上来,天理还不容他活着。 5 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并没有受伤。6 土人想他必要肿起来,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看了多时,见他无害,就转念说,他是个神。
众人得救之后,开始认识他们登陆的这个地方。原文中没有“我们”,而是“他们”,διασωθ?ντες τ?τε,when they were escaped,当他们得救之后。动词?πιγιν?σκω(知道)在这里不再是imperfect,而是Second Aorist;他们现在已经知道“那岛名叫马耳他(Melita,Malta)”。Μελ?τη,意思是honey(一说“避风港”);他们到了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马耳他岛现在是马耳他共和国,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和非洲之间。在罗马帝国时代,马耳他因地中海的贸易而商业繁荣。马耳他岛本身约245平方公里。当地人对“我们”的接待是非常热情的:“2 土人看待我们,有非常的情分”。土人,β?ρβαρος,也译为化外人(罗马书1:14,哥林多前书14:11;歌罗西书3:11)。常指不说希腊语的人;马耳他人是腓尼基人的后裔,说马耳他语。但这些土人并不野蛮,反而“看待我们有非常的情分”。παρε?χον ο? τ?ν τυχο?σαν φιλανθρωπ?αν ?μ?ν,shewed us no little kindness,向我们展示了非同寻常的善意,这样的接纳完全是恩典,是本来不配得的,是超过所求所想的。动词παρε?χον在这里是imperfect,一直很善待我们。φιλανθρωπ?α,love of mankind, benevolence,人的爱,恩慈(提多书3:4)。实际上是基督借着土人在接待所有的人。路加这样见证的理由(γ?ρ)是:“因为当时下雨,天气又冷,就生火,接待我们众人”。这一幕很像马耳他岛上的第一个复活节或感恩节:“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约翰福音21:9)。
但是,那恶者不会甘心失败。而当你以为已经到了乐园的时候,蛇就会趁虚而入(创世记3:1;启示录12:9)。魔鬼的使者在海岸的阻击战失败了,在岛屿中央,它自己亲自出马,并且直接攻击“教会领袖”——使徒保罗;并通过败坏和杀害牧者,摧毁整个教会或新生的众人。“3 那时保罗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条毒蛇,因为热了出来,咬住他的手。” 这里翻作毒蛇的名词是?χιδνα,英译a viper, offspring of vipers,毒蛇,毒蛇的种类;希腊人也常用这个字描写狡猾而邪恶之人。施洗约翰就是用这个再次来咒诅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马太福音3:7;路加福音3:7);耶稣也有这个词来责备这些犹太人(马太福音12:34,23:33)。这条毒蛇是在保罗为众人挑旺大火的时候“趁热”(θ?ρμη,诗篇19:6,传道书4:11)跳出来的——在教会兴旺的时候,你信心火热的时候,你们彼此相爱的时候;蛇会因为嫉妒或阴间般的残忍而突然发动攻击。教会不冷也不热的时候,毒蛇很安静,因为它攻击你毫无意义。毒蛇攻击的部位是保罗的手,不仅要杀害保罗,也为了熄灭这堆篝火:否定基督的救恩和安慰,拆毁教会的诞生和复兴。动词καθ?πτω的意思是紧紧叮住,死死咬住——不置你死地绝不松口,而且要越咬越紧。毒蛇对那些外邦人或假基督徒或野蛮人来说,会认为它是神的使者,保罗被上帝管教或弃绝了。他们会把这条毒蛇看成是先知拿单,看成是“华人教会杰出的代表”,看成是“人家牧师”。
所以,“4 土人看见那毒蛇,悬在他手上,就彼此说,这人必是个凶手,虽然从海里救上来,天理还不容他活着”。没有风波的时候,这些土人或化外人还是很热情的,还是世界充满爱的;但是一旦风波来了,一旦魔鬼发动攻击,土人马上就会被风波摇动。基督徒应该从这些墙头草式的土人身上学习坚固的功课(路加福音6:48;哥林多前书15:58;以弗所书4:14;帖撒罗尼迦前书3:3;希伯来书10:23)。不仅如此,土人的转向又表现得非常自信,π?ντως,毫无疑问,一定如此。天理,δ?κη,传统、正义、报应(使徒行传25:15;提摩太后书1:9;犹大书1:7)。假基督徒实际是并不真的相信特殊启示,即十字架的救恩真理;他们真正相信的不过是传统对天理的传承。天理实际上就是人本主义的道德伦理,是食人族之母。这些土人如今构成了“霾国邪教”的基本群众或网络流氓,他们的欺哄和形成的舆论力量,足以帮助毒蛇彻底消灭保罗。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路加用另外一个字来描写毒蛇,θηρ?ον,应该翻译成野兽或畜生(提多书1:12);而启示录多次用这个字指魔鬼的化身或撒旦的同工(启示录11:7,13:1-4,13:11-12,13:14-15,13:17-18,14:9,14:11,15:2,16:2,16:10,16:13,17:3,17:7-8,17:11-13,17:16-17,19:19-20,20:4,20:10)。因此,马耳他岛上毒蛇的神学隐喻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复活的基督曾经赐给使徒们这样的应许:“17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18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马可福音16:17-18)。主耶稣在这里的预言和祝福,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应验在马耳他岛上了:保罗胜过魔鬼或蛇,保罗可以和马耳他居民进行语言交流;毒蛇被消灭而保罗却没有受害;紧接着就是使徒在马耳他岛上对病人的医治。“5 保罗竟把那毒蛇(θηρ?ον),甩在火里,并没有受伤”。教会的火热会消灭毒蛇的攻击,毒蛇会自己葬身他本来要利用的火海。这个见证“感动”或更新了土人:“6 土人想他必要肿起来,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看了多时,见他无害,就转念(μεταβ?λλω,改变心意)说,他是个神”。当然,他们先陷入偶像迷信;这就是土人的可怜状况,对人评价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保罗如果不是上帝咒诅的对象,就是上帝的化身。这些“慕道友”需要进一步真理的教导。神迹本身并不能把人变成基督徒——信道是从听道来的。
7 离那地方不远,有田产是岛长部百流的。他接纳我们,尽情款待三日。 8 当时,部百流的父亲,患热病和痢疾躺着。保罗进去,为他祷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9 从此,岛上其余的病人,也来得了医治。10他们又多方的尊敬我们。到了开船的时候,也把我们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请注意保罗渡海、登上孤岛和半岛的经历,与耶稣一行渡海之后在格拉森赶鬼之间的平行关系(马可福音5:1-2;路加福音8:22-56)。蛇利用人的罪或病奴役罪人,夺去神的形象。圣经中的病人和罪人基本上是一个含义,而“耶和华是医治你的”(出埃及记15:26)。
这里面有个字需要先提出来解释。第一就是8节中的“治好”:??ομαι(Aorist,active),这个动词不仅指医学上的医治,也指神学上的赦罪,并将救恩临到罪人(马太福音13:15,路加福音4:18,9:2希伯来书12:13;雅各书5:16;彼得前书2:24)。第二是9节中的“病人”中的“病”,?σθ?νεια,这个字的本意就是肉身或灵魂上的软弱(马太福音8:17;罗马书6:19,8:26;哥林多前书2:3,15:43;哥林多后书11:30,12:5,12:9-10,13:4;加拉太书4:13;希伯来书4:15,5:2,7:28,11:34),这种软弱常与鬼附有关(路加福音13:11-12),并且可能与生俱来(约翰福音5:5),与死关联(约翰福音11:4)。第三,9节中的“医治”,这是另外一个动词,θεραπε?ω,在这里用作imperfect,passive。如果说??ομαι更强调的是称义和赦罪(神的主动医治);那么θεραπε?ω更强调成圣,“渐渐康复”,罪人靠教会生活被动更新。θεραπε?ω主要有两个含义,第一就是医学上的医治(马太福音10:8等);第二则是service;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日崇拜(Divince Service)中基督在教会中的Service。
神差遣保罗一行进入马耳他岛,也是为了将救恩临到这里的罪人或病人。这里特别提到马耳他岛的代表人物,即“岛长部百流”:“7 离那地方不远,有田产是岛长部百流的。他接纳我们,尽情款待三日。” χωρ?ον,田产,地方(马太福音26:36等)。所谓岛长,τ? πρ?τ? τ?ς ν?σου,the chief man of the island。他的名字叫Π?πλιος,这个拉丁名字的意思是popular,著名的,受爱戴的。他应该是罗马帝国在岛上的最高官员。这里有两个动词来说明他的善意:接纳(?ναδ?χομαι,希伯来书11:7),特别强调是靠着信心接纳;款待(ξεν?ζω,使徒行传10:6等,希伯来书13:2),特别指好客,提供食宿。副词φιλοφρ?νως中译“尽情”,基本含义是充满爱心和友善地。但正如希伯来书13:2所说的,“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祝福也临到了部百流的家,因为“领导”的父亲首先就是一位病人:“8 当时,部百流的父亲,患热病和痢疾躺着。保罗进去,为他祷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这位老人祸不单行,同时患有热病(πυρετ?ς,马太福音8:15;约翰福音4:52)和痢疾(δυσεντερ?α)。
注意,实施医治的不是路加医生,而是保罗——因此这里的医治神迹一定有神学意义。第一、热病可以对应对罪的狂热(怒火,恨,爱生气,嫉妒,报复,狭窄),而痢疾总是出于不洁并且传染,而且到处排泄脏污,不发泄不能其愤(粪)。罪人或病人的形象与神的形象是针锋相对的:出于真理的仁义和出于真理的圣洁(以弗所书4:24);?ν δικαιοσ?ν? κα? ?σι?τητι τ?ς ?ληθε?ας,in righteousness and holiness of truth,出于真理的爱和出于真理的敬虔。第二、热病和痢疾都具有失控或不能自制的特点,患者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一种罪,但却不能停止;最多将自己的热病和随地便溺美化成为了神、正义,嫉恶如仇,或者为了大爱。每一段时间不寐之夜就会“接待”这样的患者:同时患有热病和痢疾。他没有办法不上来骂人,一方面由于狭窄而内火催逼;另一方面大小便失禁,排泄出来的都是污秽。第三、这个部落“德高望重”的老人患有痢疾和热病,这意味着人类的文明史,基本上就是罪人“上火”之后制造的各样“粪土”的筵席。事实上这片博大精深的土地下面,掩埋着该隐因为火冒三丈之后所杀害的弟兄的尸体;同时,该隐像所有痢疾患者一样,“流离飘荡在地上”——该隐排泄出来的文明成果就是以诺城和该隐的后代。该隐就是该隐家族的“精神之父”,那个患有热病和痢疾的先祖。“这病得治”。
医治的神迹从岛上第一家庭临到全岛居民,福音就这样传开了。“9 从此,岛上其余的病人,也来得了医治。”历史学家也告诉我们,马耳他岛很早就福音化了,而有天主教的传统称马耳他的第一任主教就是部百流。蒙恩的马耳他人开始成为保罗他们的祝福,成了新的福音基地:“10他们又多方的尊敬我们。到了开船的时候,也把我们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πολλα?ς τιμα?ς ?τ?μησαν ?μ?ς,honoured us with many honours。翻译成“尊重”的有两个字,一个是名词(τιμ?,价值;马太福音27:6等),一个是动词(τιμ?ω,马太福音15:4,15:8;约翰福音12:26等)。堕落的人顺从撒旦的叛逆,每个罪人都是叛逆之人并以此为荣(约翰福音4:44)。背叛上帝,也背叛上帝所创造的秩序。但是,他们现在悔改了,成了谦卑顺服的新人。根本有病的人,爱生气的病人,到处排泄垃圾的病人,开始学会了“尊敬”。而且学会了爱。这些靠着火热以占有和吞食为信仰的罪人,如今成了付出和给予的新人;从索取的罪人,变成了奉献的人。他们拥有的不再是田产,而是基督。我们从下文知道,保罗一行在马耳他岛上度过了三个月,这个冬天是这座岛屿“最后的冬天”;是罪人最后的冬天。从此,他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1 过了三个月,我们上了亚力山太的船,往前行。这船以丢斯双子为记,是在那海岛过了冬。12到了叙拉古,我们停泊三日。13 又从那里绕行,来到利基翁。过了一天,起了南风,第二天就来到部丢利。14 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15 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16 进了罗马城,(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长把众囚犯交给御营的统领惟有)保罗蒙准,和一个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处。
最后我们看保罗怎样经历人,或者基督徒或教会怎样靠着基督正确地面对“人际关系”。使徒行传28:11-31可以代表基督徒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或“在人间”的三重境界:第一、弟兄。彼此相爱,经历弟兄或家人之爱(11-16)。第二、仇敌,即犹太人所代表的“像神一样知道善恶”的罪人(17-29);但神吩咐教会要爱仇敌。最后,人类——基督徒要在基督里爱每一个人,同时因为尽心尽力尽性爱主你的神,在人间当如入无人之境(30-31)。在某种程度上,基督徒这三重境界可以类比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因为有家人彼此相爱,才敢于“望尽天涯路”;向仇敌传福音,为伊消得人憔悴;基督徒在任何处境中都不求舞台和世人的荣耀,永在灯火阑珊之处。
这世界有两种弟兄之爱,我们要学习分别。“11 过了三个月,我们上了亚力山太的船,往前行。这船以丢斯双子为记,是在那海岛过了冬”。保罗一行在马耳他岛上度过了蒙福的冬天三月,这是冬天里的春天,冬天里的爱情。蒙爱才能去爱;“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然后他们从马耳他出发,被圣灵带领继续前行。动词?ν?γω(带领)在这里是被动语态(马太福音4:1等)。他们应该是上了另外一艘从亚历山大来的商船——马耳他是地中海的商埠。这艘船是有标记的(παρ?σημος);所谓“丢斯双子”,Δι?σκουροι,即Castor and Pollux,这对双胞胎是宙斯伪装成天鹅勾引斯巴达国王Tyndareus的太太Leda所生(Castor出于Tyndareus;特洛伊的海伦就是他们同母异父的妹妹),他们被一些海员视为保护神。Castor 和Pollux也是一对强奸犯,受害人是Leucippides(daughters of the white horse),即Phoebe 和Hilaeira。罪人的弟兄之爱在于合伙犯罪,如桃园结义;这与基督里的弟兄之爱是不同的:真理与圣洁。埃及亚历山大的商船以罗马神祗为图腾,可能也有讨好之意——罪人的“信仰”是为商业利益服务的。可以将这艘船看成是罗马领土的延伸,保罗已经从这里开始进入了邪恶淫乱的世代。
然后他们继续向罗马挺近:“12到了叙拉古,我们停泊三日”。第一站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Συρ?κουσαι(a Syrian hearing)是西西里岛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首府;有传统认为保罗是西西里教会(the Sicilian Church)的创立者。他们没有进入岛屿内部,“13 又从那里绕行,来到利基翁”。??γιον(breach)位于意大利半岛的南端,那里成了耶利哥城上的喇合。有证据显示基翁人也敬拜“双子”;而有传统说保罗在这一带按立了一位主教。“过了一天,起了南风,第二天就来到部丢利”。船顺风而行,一天行程约180英里到了Ποτ?ολοι(sulphurous springs)。
逼近首都罗马,保罗开始经历弟兄们的热烈欢迎:“14 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这里提到了基督徒在三个地方欢迎和接待保罗:部丢利、亚比乌市和三馆。这一幕多少可以类比耶稣的“荣入圣城”。在部丢利“遇见弟兄们”,ε?ρ?ντες ?δελφο?ς,we found brethren,我们找到了弟兄们。?δελφο?ς前面没有冠词,彼此不认识。但这不影响主内相爱。经过苍茫大海的长期苦旅,我们能理解家人团聚这种喜乐。这就是基督徒的福分:因基督的缘故,哪里都是家;哪里都有家人。这个“弟兄们”显然和“双子”形成了强烈对比。他们不是私生子、海盗和强奸犯,而是新造的人,可以互为肢体。动词παρακαλ?ω(请)用被动语态:我们被弟兄们强烈要求或邀请,因此大得安慰(马太福音2:18等)。每一个传道人需要从基督徒来的安慰。这种团聚整整持续了七天,以确保其中一天一定是“主日聚会”。“来到罗马”翻作“走向罗马”更合适。在罗马的基督徒闻讯出来迎接。“15 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这个?δελφο?前面有冠词,他们可能和保罗一行相熟。表示“迎接”的名词是?π?ντησις,这个字的用法可参考马太福音25:1和马太福音25:6以及帖撒罗尼迦后书3:17。无论如何,这是国度里的欢宴,这是基督里的团契。
亚比乌市,?ππ?ου Φ?ρου,直译应该是亚比乌论坛。Appius Claudius Caecus(c. 340 BC – 273 BC)是罗马演说家和独裁者。他修建了保罗一行正在经过的大道;而他最著名的演讲是针对希腊人的:罗马决不投降;其中有这样的名言:“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缔造者”(quisque faber suae fortunae)。亚比乌市离罗马约60公里,你可以想象两个国度开始撞击。三馆,Τρι?ν Ταβερν?ν,直译就是“三间客栈”,离亚比乌市约16公里。很可能是罗马的基督徒在亚比乌市迎接保罗他们,然后接到“三间客栈”(出埃及记4:24),暂时安息:在我的仇敌面前,为我摆设筵席。
神藉着这些主内团契给了保罗很大的祝福,让他可以更勇敢地进军罗马——世界的心脏。我们因此也看见教会对传道人和每一位基督徒何等重要。“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一方面,保罗知道这些接待和家人团聚出于神,因此应该“感谢神”(ε?χαριστ?σας τ? θε?);保罗没有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名牧”,到哪里都应该鲜花掌声,万人空巷,迎来送往。另一方面,保罗因此充满了力量,“放心壮胆”。在这里,“感谢”是动词分词(ε?χαριστ?σας),用来修饰主要动词“放心壮胆”——在感恩之中才能更好地传道。一个真正的传道人,若没有救恩和感恩的经历,是没有办法为基督救主作见证的。?λαβεν θ?ρσος,took courage,获得勇气。这就是恩上加恩,力上加力。这种勇气和信心也是互相鼓舞的——各地的弟兄姐妹一点儿也没有因为保罗是“政治犯”而疏远他;而众教会的信心反过来让传道人更加刚强壮胆。就是在这种雄赳赳气昂昂的状态下,保罗带领属灵的精兵进入罗马:“16 进了罗马城,(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长把众囚犯交给御营的统领惟有)保罗蒙准,和一个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处”。??μη的意思就是strength,强大,力量。在众囚犯中,保罗被特别安排,单独关押。但不是重兵把守,只有“一个看守他的兵”和他住在一起。保罗在罗马拥有一定程度的行动自由。不过这一幕很有意思:这是两个战士,一个是凯撒的士兵,一个是基督的精兵。他们同处一室,肩负着完全不同的使命。
但无论如何,传道人或教会在世界里,在世界心脏中的位置,仍然是监狱。一方面,这反应了世界之王和罪人对待基督和教会的真实态度:马槽、十字架和监狱。另一方面,耶稣和祂的门徒必须进入世界最黑暗的地方,在那里将祂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17 过了三天,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他们来了,就对他们说,弟兄们,我虽没有作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 18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19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该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20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21他们说,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22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
23 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 24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25他们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罗说了一句话,说,圣灵借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26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27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28 所以你们当知道,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有古卷在此有,29 保罗说了这话犹太人议论纷纷的就走了)。
然而,到底什么样的罪人住在监狱里呢?谁是最可怜的罪人呢?就是那些自以为义,并控告别人是罪人的罪人。真正住在监狱中的人是犹太人、律法主义者,是钉别人十字架的人,是修建监狱监禁别人的人。耶稣在和犹太人辩论的时候,反复强调过这个道理。“31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 32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33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自由呢?34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35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36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翰福音8:31-36);“39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40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41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约翰福音9:39-41)。
堕落之后的人是可厌和可怕的;罪人最可怕和可厌之处就是“像神一样知道善恶”。一方面,他们总是代表神,圣灵总是他们家养活的;另一方面,他总是善,你总是恶。这种邪教背后的神学就是犹太律法主义和加尔文的双重预定论:他总是以色列人,你总是外邦人;他们总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选民;你总是需要他们一次又一次直至永远地颁发天国许可证的弃民。我之所以“环球季刊”代表的霾国教会整体上沦为邪教,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总是拿单,你总是大卫。他们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表情,都是犹太人这种表情。这是真正的食人族,为耶稣所厌弃、责备和咒诅(参考路加福音三段相关经文以及马太福音23章)。而犹太人是地球人的真正代表,魔鬼或世界之王就是借着犹太律法主义、基督教道德主义统治世界,吞吃灵魂,抵挡基督的救恩,败坏神刚刚救赎的儿女。正因为如此,整卷使徒行传,使徒一直在被审判中,主要是被犹太人审判。但神吩咐教会要爱仇敌,这种爱不是滥情,不是伪善。在犹太人面前的爱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恒久忍耐。无论这些自以为义吃人自肥的人有多么令人讨厌,你还是要把福音传给他们;甚至要先把福音传给他们。第二、适可而止。无论是主耶稣,还是众使徒,面对犹太人亵渎圣灵的罪,面对他们的逼迫和刚硬以及根本有病的自以为义,应该跺去脚下的尘土,撕裂身上的衣服,转身离开。不要与高傲者纠缠,不要对热病和痢疾患者行义过分,不要与市井匪类没完没了。
我们可以把保罗和罗马犹太人的交锋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次交锋,互相介绍(17-22)。“17 过了三天,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保罗在驻地休息了三天,然后开始工作。他仍然是先传福音给犹太人。保罗召聚的是犹太人的首领,他们更有代表性。而之所以把这些人召聚而来,是因为保罗没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可以去犹太会堂(当时罗马至少有7间犹太会堂)。“他们来了,就对他们说,弟兄们”。“说”(λ?γω)的用法是imperfect。?νδρες ?δελφο?,Men and brethren,先生们,弟兄们。这些犹太人中有基督徒,也有不信的犹太人。然后保罗介绍自己为什么到这里来。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表面的原因是:“我虽没有作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 18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19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该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第二个是属灵的原因是:“20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换言之,保罗到罗马,是出于基督的差遣;而这位基督 就是全世界的以色列人自古以来盼望的那位弥赛亚。显而易见,保罗在告诉这些犹太人,他所传的基督和他们每一个人有关,是他们指望,是他们的救主。而这指望的中心信息就是复活(使徒行传23:6;26:6)。
不仅如此,保罗也说明,他是为福音在承受苦难,“被这链子捆锁”。τ?ν ?λυσιν τα?την περ?κειμαι,I am bound with this chain。动词περ?κειμαι的用法可以参考路加福音17:2;希伯来书5:2,12:1。而链子(τ?ν ?λυσιν)在福音书中,本来是专门用来捆绑“神经病”(被鬼附着的人)的(马可福音5:3-4;路加福音8:29)。使徒们被这样捆绑,不仅是刑罚,也是羞辱(使徒行传12:6-7,21:33,26:29)。但使徒将这锁链视为荣耀,保罗自称是带着镣铐的大使(以弗所书6:20)。而保罗的同工“不以我的锁链为耻”(提摩太后书1:16)。这个锁链最后会还给世界之王(启示录20:1)。
这是犹太人的第一轮反应:“21他们说,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22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 ”。这两节经文所表达的意思之间存在一种矛盾:罗马的犹太人一方面说叙利亚和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没有毁谤和攻击保罗;另一方面又说,保罗所传的道到处被毁谤。这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说法。不过21节的陈述可能至少有两重暗示。第一、的的确确没有流言蜚语从耶路撒冷刮倒罗马,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不可能有人像保罗他们那样拼命,穿越寒冬,九死一生地横渡地中海。第二、这些犹太人可能自己已经厌弃这“教门”,因为这一直是一个贬义词(α?ρεσις,使徒行传24:5,24:14;哥林多前书11:19;加拉太书5:20;彼得后书2:1);但是,他们佯装公正,自诩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他们要靠自己当面的所听所见做出公正的判断。所以他们极力表示,“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ξιο?μεν δ?,but we think good;换言之,我们有能力知道善恶。当然,我不否认其中有人确实愿闻其详。
现在我们来讨论保罗和犹太人在罗马的第二轮交锋(23-29)。第一次相当于“约战”:“23 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这是整整一天的讲道(?κτ?θημι,imperfect)。讲道的方式是引用圣经;讲道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动词分词):证明神国(διαμαρτυρ?μενος τ?ν βασιλε?αν το? θεο?)和劝勉他们信耶稣(πε?θων τε α?το?ς τ? περ? το? ?ησο?)。或者说,通过向他们传讲基督来为天国作见证。“从早到晚”,可参考出埃及记18:13-14——如今,上帝是爱,在教会里呼召以色列人出埃及。使徒行传18:24很重要,因为这是传道人面对的普遍情况:“24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不能用有人听道不信来归咎于传道人;而传道人也不应该因为有人听道信道而归功于自己。这里的信(?πε?θοντο)和不信(?π?στουν)用的都imperfect。小品词μ?ν也在于强调,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非常正常。然后是听众的分裂,正如一同来教会之后,朋友们开始分道扬镳。“25他们彼此不合”。?σ?μφωνος,意见不一致,观点不同。很有可能也发生了争吵。
不过“就散了,未散以先”的翻译有些问题。?πελ?οντο ε?π?ντος,在保罗说下面的话的过程中,他们逐渐离开了。“离开”这个动作也是imperfect。因此,29节才补充说:“(有古卷在此有,29 保罗说了这话犹太人议论纷纷的就走了)”。这里的离开用的是?π?ρχομαι(Second Aorist)——等保罗说完,他们就走光了。所谓“议论纷纷”,πολλ?ν ?χοντες ?ν ?αυτο?ς συζ?τησιν,had great disputatiing among themselves;意思是争论得更加厉害(使徒行传15:2,7)。那么保罗说什么很难听的话,把他们扎走了呢?保罗没有讲自己的话,他只是在传讲犹太人宣称相信的旧约圣经:“圣灵借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26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27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28 所以你们当知道,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保罗这里引用的是以赛亚书6:9-10。先知这番话是在责备以色列人,是他们自己弃绝了上帝借着基督赐下的救恩;因此,福音将临到外邦人。我们也可以这样引申:律法主义者因为自以为义,就会失去救恩;而救恩反而会临到在神面前谦卑自己,归信基督的人。这里绝非说神故意不想以色列人知道救恩;显而易见,救恩临到了(耶稣就钉死和复活在他们面前;保罗此时此刻就在他们面前),但是他们主动拒绝——这里的动词除了“蒙”以外,都是主动语态。犹太人主动弃绝基督和祂的福音。实际上,路加福音18:9-14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30 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31 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这场预备多日的长篇传道或布道会,看起来很失败——把人都讲跑了,而且都跑光了。那么,保罗还传不传呢?继续传。到这个地步,传道人、基督徒和教会就进入了“无人之境”的自由状态:一方面自由地面对所有人;另一方面,将所有人仅仅看成是人,而不是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传道人的自由。这两节经文也是一个平行结构:传道人,所有人;传道人,没有人。
第一、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由传道。“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一方面,在任何地方,不要把那里的世界当成故乡,不要为“地盘”和“属世的产业”而建立教会。一些教会隆重庆祝建堂的周年纪念,如果过度自我表扬,也是不合真理的。另一方面,无论在任何地方,你不要觉得自己是陌生人;相反,你要把任何异国他乡变成讲道台。这就是保罗的寄居心态,人间或罗马根本就不是我的目的地,但仍然是“天父世界”。而我若不贪爱世界,世界无论用什么办法,都不能拦阻我在这个地方的福音使命。两年只是保罗传道生涯的一个片段,一个切割出来的标本——传道人当如此效法保罗,所有的时间,都是传道的时间。
第二、向任何人自由传道。“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无论这些犹太人反应如何,无论更多的听众反应如何,你都要坚持传道。传道人在人间就这样进入无人之境。这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首先,面对当代的人。无论他们褒贬,你都要视为极小的事(哥林多前书4:3)。无论得与失:无论得时不得时,务要传道(提摩太后书4:2)。无论攻击你的人大与小:大罪人还是小流氓(市井匪类),你都要坚持传道。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一些苍蝇的无聊攻击,你若在乎,也会形成搅扰。因此教会要学习面对任何毁谤的平常心。其次,面向未来的人。使徒行传到此就嘎然而止了。没有人知道保罗和彼得以及这些使徒的终局。圣灵根本不屑告诉人类这些神的仆人那一天诞辰,而最后去了哪里。甚至也没有告诉我们圣经每卷书作者的详细情况。这里面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真理。一方面,神要人仅仅记住基督的救恩,凡与救恩无关的信息都是可有可无或不重要的。另一方面,人的新闻不仅不重要,而且只能败坏人;最败坏人的就是人对人论断或评价,罪人对罪人的书评、传记和蜚短流长。所以神所爱的人,祂不会将他们交给人。有时候为了见证基督的缘故,你可以被交给人、被人杀害。但很多时候,神会亲自收拾摩西的尸体。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不屑交给后人去评说。“拜祖先”和“照汗青”是霾国人最愚蠢的两项发明;因为他们竟然认为以前的罪人的看法,和后人的评价,是符合真理和公义的,是特别重要的。但这不是基督的智慧。上帝怎样在申命记34:5-6中收回了摩西,也怎样在使徒行传28:30-31中收回了保罗——人类的好奇心被彻底切断,保罗像以利亚一样在旋风中突然消失了。我在这里切切地祈求神,这也能够是我在人间的最后终局;我走了,让世人伸手抓住我的东西越少越好。最大的福分是寂寞身后事,不留一丝痕迹。我也求神更怜悯我,就是在我余生,就是从今天开始,让世人完全忘记我,这个一点儿也不值得评论的罪魁。
第三、唯独圣经或传道自由的限度。传道人的自由有一个限度,就是你所传的,必须是道:“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这里的两个动词分词与23节中的两个动词分词基本上是平行的。κηρ?σσων τ?ν βασιλε?αν το? θεο? κα? διδ?σκων τ? περ? το? κυρ?ου ?ησο? Χριστο?,Preaching the kingdom of God, and teaching those things which concern the Lord Jesus Christ。首先是κηρ?σσων,英译preaching;中译传道。其次是διδ?σκων,英译,teaching;中译教导。传福音的中心就是藉着基督启示神的国。παρρησ?α,放胆;英译为“言论自由”:freedom in speaking;和言论公开:unreservedness in speech(马可福音8:32;约翰福音7:4,7:13等)。这个言论自由也意味着,只要我传的是耶稣基督的真理,我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从人而来的论断、谩骂、毁谤、控告、逼迫和杀害。
第四、视若无人的传道自由。传道人虽然接待所有的人,向所有的人传天国的福音;同时应该靠着信心,把所有人的反应视若无物。副词?κωλ?τως中译没有人拦阻,这个副词强调的不仅仅是,或主要不是一种现实状态,而是传道人的内在心态——保罗好像不惧怕、不在乎任何拦阻那样在传道。传道自由乃是出于这样的信心——我们深信上帝为传道人拆毁了一切搅扰和拦阻;而上帝故意留下的拦阻和搅扰,仅仅是为了造就我的生命,或者,为了我更有荣耀地传讲基督(马太福音10:28-33)。而且保罗相信,神在天上为祂的仆人预备了一座城,他应该奋力向前,跑完当跑的路:“13但我们既有信心,正如经上记着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14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我们与你们一同站在他面前。15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神。16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17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18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13-18)。保罗在世界心脏自由传道,自由地见证基督,在遍地宣告自由;他自己也活在越来越自由之中。锁链和自由,就这样成为我们的十字架的天路。
亲爱的弟兄姐妹,欢迎你们来到自由世界。感谢神,“三年使徒行传系列课程”完成了,而且是“没有人拦阻地”完成了。此时此刻,我们充满了感恩,充满了力量和更大的自由。愿那充满我的信心、盼望和爱也加倍充满你们。这三年之久我们所晓得的真理,那让我们不断得以自由的真理,将我们每一个人,都重造成全新的海燕,如同挪亚方舟上放飞的鸽群:“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耶稣基督是世上的光,在谦卑地与我们一同飞翔。祂带领着我们,一会儿展翅上腾,一会儿如羊进入狼群。祂呼喊我们每一个人名字──就在新郎和新娘的爱情里,世界听见了福音。在基督教会的赞美声里──充满着对基督复临的渴望!在蒙特利尔华人基督教会今天的聚会中,愿我们见证着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和圣灵的感动……”今天,神也这样差遣我们;因为我们既然获得了从上面的而来的力量,就当从这里开始,从现在开始,直到地极和永远作基督的见证。这是主的话语:“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 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8-20)。亲爱的弟兄姐妹,冬天已往,春天来了。让我们更加爱主,更加彼此相爱,更加因为基督而爱天父世界;与祂同去,一路同行。阿门!
任不寐,201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