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是在上小学4丶5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弄了音乐会的票子,我就会一个人搭乘无轨电车到上海音乐厅去听音乐会。中场休息的时候,在大厅里见到的都是一些知识型的男男女女,不过男士居多。我那时候完全是去看热闹的,根本听不懂,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不过着实培养了我的耐心和对音乐的感觉。
以後就有了“上海之春音乐会”,每年在5月间会推出几台音乐会,我是常常去听的,不管是交响乐丶合唱丶独唱或者混合专场。隔了几十年,再次来聆听,已经是第34届了,这次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邀请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来共襄盛举,一共推出了39台演出,爲期3周。上海市政府决定,音乐会的开幕式由上海出生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丶中央音乐学院终生教授丶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先生担纲。
在70年代初,祖国患难的时候,叶小纲先生与大家,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一起好几年,他的钢琴演奏是极其出色的,我们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借叶小纲音乐会的东风,分别4丶50年的朋友,从各地赶来:美国丶加拿大丶日本丶澳洲及上海的朋友20多人,爲聆听大师的作品聚集在一起。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在临开幕前十几分钟,作曲家叶小纲抽出一点时间出来与大家拍照留念,几十年不见的老朋友显得分外亲切。
中間穿西裝者爲著名作曲家葉小綱先生利用演出前幾分鐘輿大家合影
音乐厅台中央放着一台放大的旧式“留声机”,由老中青三代著名的作曲家吕其明丶叶小纲,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黄蒙共同开啓,伴随着音乐的流淌,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拉开帷幕。
叶小纲的“中国故事”交响作品专场包括:“峨嵋”丶“悲欣之歌”丶“星光”丶“喜马拉雅之光”等多部作品。下半场的“敦煌之一:乐舞”是首次演出。这些音乐都是经过作曲家对中国文化广泛深入的挖掘,同时去四川丶西藏等各地采风,收集第一手资料创作而成。交响乐里包含独唱丶合唱丶中西乐器合璧,有古筝丶打击乐,是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宴。现在的音乐家都那麽年轻,连听衆也是年轻人多。据説以往音乐会,到中场休息以後,很多人都离开了,这次却不一样,没有人走,可见作品的魅力,以及人们对欣赏音乐的修养在提高。“峨嵋”的打击乐是令人瞩目的,年轻的女孩居然打出如此节奏,快速丶缓慢丶轻响丶长短,每个人无不爲之精湛表演喝彩!音乐里有自然风光,也有禅意;“悲欣之歌”里有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独唱,是作曲家专门爲他量身打造的。“喜马拉雅之光”是作曲家对西藏文化的理解和想象,请了一位男童高音独唱,完全是海豚音,有一种空灵的感觉,这样的声音真是难得呀!整场音乐会内容丰富丶变化莫测丶我们每个人都聚精会神,爲叶小纲的作品深深打动,爲他获得的成就自豪!
前臺放著舊式的“留聲機”
指揮是上海交響樂團駐團指揮非常年輕
打擊樂受到極大的反響
最後作曲家上臺感謝音樂家的演奏和演唱
“上海之春音乐会”由来已久,家喻户晓的交响乐“红旗颂”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都是从“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我们爲这次久违的“上海之春音乐会”聚会,举手喊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