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做一个不太合群的蛋糕哈哈哈哈。第一次参加公司的dessert contest,从构思到比赛前一小时完成装饰,花费了四天下班时间的心血。蛋糕一亮相,同事便惊呼冠军一定是你了。心里的期待也顿时提得高高的。在比赛现场,确实收到了各种围观和赞叹。只是不曾想到的,还有旁边一些参赛选手充满敌意和酸溜溜的评论:“我以为大家只是玩玩的,没想到有人这么卖力...装饰得这么隆重,这样公平吗?走错比赛了吧....”我没敢抬头看评论的人,不想彼此都尴尬。老实说,也不是第一次因为“不合群”遭到排挤和非议了。
“我不合群,要改吗?”是一个困扰了我很多年的问题,也是第五季奇葩说的决赛辩题。如晶率领的反方一直坚守的点,是将“改”局限于改变自我,他们的核心观点是,保持自我特色,杜绝成为乌合之众。因为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我就是真的内心孤独。而陈铭所代表的正方,主张从一个宏观的时空轴上以及从个人以及整个人类发展的层面看待合群,他们认为合群乃至走出去寻找或是建立适合自己的群是一种能力。他们对“改”的定义的扩大化,令人眼前一亮。就拿正方所举的陶渊明的例子来说,摆在陶渊明面前的,其实有三条路,一是在黑暗的官场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同为五斗米折腰; 二是退出官员群,加入一个田园诗人群;三是改变官场风气,改变游戏规则。虽然最后如晶率领的反方获胜,但作为一个从小就不甚合群的人,有被陈铭老师的发言感动到,思考良多。尤其欣赏他关于群的意义和群对个体的塑造的描述。
“自我是怎么来的,自我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自我是从你出生开始,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群,完成的形塑的过程。自我,是群塑造的。我们从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我们就是在中华民族这个族群当中学习中文。我们小时候听到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完成了我们关于伦理,关于忠孝礼义的基本建构,这都是那个大群在影响着每一个单一的个体。我们说小一点你的性格,你的为人处事,你的感性理性的思维方式,是由你出生的原生家庭这个小群,一点一点给你完成的塑造。你的语言沟通和交往,你的社交技能,是你的幼儿园同学,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以及高中同学,在一次又一次课后上厕所的过程当中完成的碰撞,最后沉淀出了那个自我。”
深表赞同。回到烘培比赛,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奖,有点遗憾但心里倒反而舒了一口气,去恭喜了冠军队伍们,也讨了一些他们的蛋糕以示支持。他们也来跟我讨教在蛋糕上作画的技巧。那些看似纯粹在表达自我的瞬间,其实也是不同的自我在互相碰撞互相影响的过程不是么?我看到了其他参赛选手在flavor方面更胜一筹以及他们更享受生活的态度的一面,而他们也许也能理解这世界上就有一些像我这样拧巴喜欢跟自己过不去的人,本意不是成为任何形式的镜子照出任何人的难堪,只是确实是commit一件事情就会全力以赴拼尽全力罢了。别人对你的第一眼的判断,也许只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立场和经历,但一颗真诚待人的心,假以时间和机会,终会彰显出来。我庆幸我没有在宣布结果的时候悻悻走开,继续做一个受伤的“不合群”的人。而是迈出自己的舒适区,在合群这件事情上,经历了一些之前没有经历过的自由。
就像陈铭老师说的,“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历练的过程当中都要完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要找到存在感,我们要告诉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活过”,与众不同特别能证明存在感。但接下来我们都开始寻找归属感,因为你不想一个人存在。你总要有一些灵魂与你共鸣,让你觉得你在这个世界上来一趟不是孤独地走完全程,那个就是群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试着去改一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深以为然。其实真正的强大,是你在融入一个群的过程中,也在用自己的生命在重塑和改造这个群。旧约里,总是健康的人躲着有麻风病的人躲的远远的,因为害怕被传染。而到了新约,耶稣与罪人,病人甚至死人打成一片,去让瞎眼的得看见,被捆绑的得自由。愿我们更多人,都愿意走出去,去建立更多爱,接纳和自由的群,让更多的人可以离开黑暗被咒诅的群,在这个价值观混乱人情凉薄的世界找到灵魂的归属。
巧克力海绵蛋糕材料如下:
低粉250g,黄油一根113g,植物油25g,巧克力125g,牛奶1cup,酸奶一盒(150g)
做法在这里
简单不看版:巧克力黄油融化和蛋黄及其他材料混匀,打蛋白,混匀,低温水浴330F一小时
为"不合群"的创造力和美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