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鱼的生活

世界无情我多情,世界多情我欢喜
个人资料
JUNE_双人鱼12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刘震云的叨逼叨!《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2017-12-05 18:15:36) 下一个

 

01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累?让刘震云给我们说一说。

 

02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读起来散,就好像是,他能想到哪里,就能说到哪里。就是那种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那种婆婆妈妈的,小人物式的大白话。

 

而就是这些大白话,能让故事中的一百多号人物,都以打酱油的方式,一一登场了又离场。这些串成百十来号酱油党的小故事,也就写成了,一部浩浩汤汤的中国百姓家族史。

 

故事分为两部分。上部是吴摩西走出延津,说的是祖辈的出走。下部是牛爱国走向延津,说的是小辈的寻根。

 

全书没有对哪一个人物有过多的细节描写,都是用了最朴素最简练的白描方式。而就是这种平铺直叙,就把吴摩西和牛爱国都说清楚了。吴摩西和牛爱国,原来都是一种人,都是那种心中有了困顿的人。

 

为什么困顿呢?因为有孤独感,因为找不到一个可以说得上话的人。

 

没有可以和你交心的朋友,没有可以和你好好过日子的人,人就容易产生孤独感。虽然有的时候人们说话特别多,但都是些绕来绕去的客套话。一句话后面,往往藏着八九句话。一件事后面,往往藏着八九件事。旁逸斜出,枝枝蔓蔓,很多话,需要拐很多弯,才能把一件事情说圆。

 

时间长了就感觉到累,特别累!就感觉到了无话可说。

 

而有话说的时候也就根本不想再说了。如果要再多说,就变成了世事沧桑。

 

03

心与心的距离到底能有多远呢?其实人心的距离,并不在于认识的长短和血缘的亲疏上。人能说到一起,就会感到亲密。

 

少年轻狂少年时,那个时候,谁不都是会有一份莫名的孤独感的?那个时候,一句话的分量也重,一句话就可以打开你的心结。那些话,是可以去救人,也可以去杀人的。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那些掏过心窝子的朋友们都去哪儿了?而留在身边的,都是一些满口新闻八卦和妈妈经的闲人了。

 

所以说,

你现在还有忧愁吗?还会有投石入湖泛起涟漪一样的忧愁吗?

你还会是怀揣着孤独的灵魂,在泥泞中前行的那个人吗?

你的心里还苦吗?还需要吃一块糖让自己甜一下吗?

 

04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荣获矛盾文学奖的一部长篇作品,它的突出主题就是,“一个人想找另一个人说句话的不容易”。

 

有人说,《一句顶一万句》,可以媲美《百年孤独》,它们都是写孤独感的,都是写‘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

 

《一句顶一万句》到底是部什么小说?就请几位网络文友用他们的点评,来给你说说:

  • 可以读到刘震云写作此书的幽默和轻松。
  • 我就服老刘絮絮叨叨,竟能絮叨出这么大的格局。
  • 一长串小故事,汇集成一个精神寓言,一部孤独史,一幅人性图景。
  • 这是一部‘方言书’。如果用河南腔调读出来,就读出了故事的高低起伏。
  • 喜欢书中对《论语》和《圣经》的解读。“有朋自远方来是孔子感慨身边没有说得上话的人。而《圣经》,是当人在忧愁时,知道去找神。
  • 会说话的人,一句顶一万句!

 

05

还有一位文友,他学着刘震云讲故事的腔调,也说了说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学得还挺像。)

  • 喜欢刘震云,不是因为他说的多么高深,而是觉得这话虽然绕,但所有的落脚点都站到了理上;喜欢这样的话也不是因为句句在理,而是因为这句句在理的话如果不用这样的话来说,就失了些乡土气的风致;其实也不是因为接地气,而是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如此,绕来绕去,本来是这样的事,后来也便成了那样的事,本来是一件事,后面也变成了千万件事。

 

刘震云讲故事,就是这么絮叨,就是这么叨逼叨地,绕啊绕!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manmanzou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提醒!先试试吧,不过我是个没有耐心之人,可能也会读到半截放弃。。。
JUNE_双人鱼12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nmanzou' 的评论 : 又去豆瓣查了一下《一句顶一万句》的评分,6.1,不高。因为看了刘震云的几本书,就刹不车了,也就读了这一本。manmanzou,提醒你一下,选书要谨慎。
manmanzou 回复 悄悄话 凭有“孤独史”的这一评论,这书就要找来读一读了。
JUNE_双人鱼12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哈哈哈, 一讲兄,心中有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