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读《陈情表》,又一次痛悔未尽的孝心!
父母在,不远游,我游了。
父母在,尽早归,我至今未归。
曾经有一份尽孝的路摆在你面前,你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必定追悔莫及。
老父母日渐衰弱,祈盼游子回乡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我呢?!
今天又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又被他拳拳的孝心感动了一回。
苏轼云,“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 ”读完 《陈情表》,我心里难受,但是自己心里知道,并不是一个孝子。
《陈情表》中,李密历数和祖母形影相吊的骨肉深情,慎恻缠绵,不能不使人感动至深。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景元四年 (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后为‘晋武帝’,他采纳怀柔政策,极力推崇‘以孝道治天下’,笼络蜀汉旧臣,而李密就是被征召为‘太子洗马’的其中一人。当时李密正值44岁。
天子让你上朝,怎能辞不就职,否则,必有杀身之祸。而李密凭着一篇《陈情表》,不但把晋武帝看得是肺腑翻江倒海,准予他暂不出仕,而且还特赐两名奴婢辅助侍奉老太太。
怎样的一本奏折,能有如此之大的力量?怎样的一篇美文,能有如此之大的神威?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李密当年的《陈情表》吧,再看看他在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文本简易翻译:
臣自幼命运多舛,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母改嫁。臣祖母刘氏怜惜臣孤苦无依,便亲自抚养。臣自幼体弱多病,长至九岁还不能行走。臣是独子,近无亲戚兄弟,远无叔伯堂表,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唯与祖母相伴。祖母刘氏有疾,因病卧床,臣侍奉左右,不敢解衣。
现今君主圣明,臣也大受教化,先被荐为孝廉,后又推为秀才,而又封臣为‘太子洗马’,如此浩荡皇恩,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能报尽。然一道道就职诏书纷纷而至,措辞严厉,命臣速离家赴官,责臣有怠慢之举。推缓皇命,实属无奈,皆因祖母病情,一日胜似一日之严重。是去,是留,进退两难,臣亦狼狈不堪。
陛下廉明,以孝为先,对故臣遗老尚能怜恤赡养,更何况臣之孤苦凄楚焉。如今臣为亡国之人,卑微低贱,却承蒙如此恩宠,又怎敢些许犹豫,又怎有非分之心,实在是祖母如西山残阳,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亦。窃以为,如无当日祖母养育,必无臣之今生;而祖母离开臣,也必无法安度余时。出于此私情,迟缓赴命。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九十有六,相较臣效命于陛下之时日,臣报答祖母养育之恩时日已然不多。鸟知反哺,何况于人。望陛下准许臣能为祖母养老送终也。
臣现之狼狈处境,不但蜀地郡县百姓知道,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在眼中。臣盼陛下悯臣一片苦心,满足臣卑微愿望。倘若祖母得以终老,日后臣活着,必为陛下拼死效命,即便臣死了,也定会结草衔环,以报君恩。现臣以惶恐之心呈上此表,盼,盼。
在《陈情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对祖母的特殊感情,还有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更有不能从命的无奈苦衷。全篇皆是真情流露,辞意恳切,哀婉动人,荡人心腑。
一篇文章贵于有情,以情感人,必动恻隐之心,李密的这篇《陈情表》做到了。这篇文章被认定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有人说过,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看一篇悲痛凄婉或者激情腾跃的好文章,就如同插上了翅膀,会把读者的灵魂带到感情最深的地方,所以读完了李密的《陈情表》,我开始想念我的老父老母亲了。
《陈情表》中的成语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qiong qiong jie li)
茕茕孓立 (qiong qiong jue li)
形影相吊
急于星火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
皇天后土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
=================================================================================
为什么不能带祖母赴任?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茕茕孓立:qióng qióng jué lì
“孑" 和 “孓”,傻傻地分不清。
================================================================================
茕茕孑立
为什么不带着祖母赴任,我试着回答一下:
一,李密极孝。
二,祖母年迈,确实有疾。
三,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情节,心中一直有‘一臣不侍二主’的梗。况且他一直认为旧主刘禅是像‘齐桓公’一样的人物。
四,天子左右,必会如履薄冰,况且还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在对晋武帝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李密没有盲目而为。
五,李密是在借‘孝义’为辞官做的一种‘敬谢不敏‘的托词。
================================================================================
为什么不能带祖母赴任?
李密当时是以‘极孝’闻名,他侍奉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这也就是他祖母在那个年代能够如此长寿的道理之一吧。
================================================================================
祖母九十六了?在那个年代,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