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细雨霏霏游富乐(一)

(2020-11-18 17:52:49) 下一个

2017.11

  二零一七年十月的最后一天,与友人一道在霏霏细雨中小游了四川绵阳著名的景区富乐山。

  事实上,我们原先并不是奔着富乐山而去的,也并不知富乐山上有些什么。这一天, 深秋的绵阳细雨蒙蒙,路面上洗涤一新,反光照人。细雨中气候湿润,温度适宜,更没有好天常见的雾霾,空气清新爽人。加上我已完成来绵阳的使命,与好友同游更是不觉孤单,并无些许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觉。招手雇了一辆机动三轮车行了一段路,从热情好客的退休后单干的老司机同志口中首次听说了民国抗战名将宋哲元将军的陵墓就在附近的富乐山上,遂慕名前往凭吊。老同志的绵阳口音着实不好懂,虽然在问及附近有什么名胜古迹时娓娓道来,但我硬是半晌没听懂。只听到是蒋介石的“丈人”,心想不对啊,蒋的夫人是宋美龄,丈人则是宋家老爷子宋嘉树,那和绵阳是八竿子打不到滴啊!后来隐约听得“宋贼元”,恍然悟出说的是宋哲元,是蒋的“将军”,而不是“丈人”,可见各地的方言带来多少交流的困难,真是上帝有意制造的障碍。老同志见我等终于领悟了,十分高兴,继续介绍说宋墓文革时期多有破坏,文革后逐渐修复,近年来每年清明节期间都有人专程从台湾来此扫墓。

  辞了三轮车,另雇了一辆出租上山。的哥是个年轻的小伙子,那文化底蕴就差得远了。打听“宋贼元”的陵墓没得,只有另选地理名称“九州鬼(国)际大酒店”才定了方位。

  车行不久,下了一环东路主干道,过了汉江桥,沿着河边行了一段,折返驶上了一条寂静潮湿的柏油马路。蛇形而上,路两边已然是郁郁葱葱、雾气浓浓的山坡林木了。行了不久,便来到一座休闲酒店的机动车入口处停了下来,不用说这就是那个“鬼际大酒店”了。付了车钱下了车,四下一张望,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鸟语,并无花香,不光少有游人,酒店入口也少有车辆。周边一圈山林,天空灰雨蒙蒙,远处云遮雾罩,叶片上雨露待滴,真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所在。睁眼看去,左侧有几座陈旧的水榭,水榭后是一汪沉寂的碧水池,并没有半点宋墓的踪影。再看那辆的车,已消失在下山的拐角处。我不由心头一怔,乘车上得山来,却如何有车下得了山。如若寻墓不着,莫不成要像景阳冈的武松“一步步挨下冈”去?

  闲话休题,我正待要去机动车入口门岗处问询,走向左侧的好友急急向我招手,让我过去。我只得转向向前。他指着亭榭后隐约可见的穹顶石亭说:莫不是那里?友人的视力看远胜我十倍,想是已锁定了目标。我一看略微近处有两座六角亭榭,正六边形的白色底座上矗立着或圆或方的六根白色立柱,立柱周围围着一圈矮矮的倚栏,都是乳白色上漆。底座上斑驳可见青苔水迹。壶盖宝顶已覆有一层青苔,失去了往日应是与六角亭脊飞檐同样的朱褐色。特别是那特有的蓝色鱼鳞瓦顶,使我想起中山陵的瓦蓝色,那是民国陵墓特有的蓝色。这一切都显示出这一组建筑群厚重的历史沉淀。

  我二人举步向前,经由一座亭榭的背后来到池塘中部,侧面望去,只见两榭陆地之间由两间同样风格的瓦蓝顶白色立柱临水廊榭折角相连,廊檐下有几位中年妇人细语闲谈。水面上则有一座青石板曲桥通往池塘的另一边。石板沿纵向已有裂痕,似由水泥填补,想是原来曾是一块整条石板,裂开后曾加以修补复用。曲桥上略有青苔,我二人小心走过,来到对岸。这时间举目看时,一目了然,一座神道碑立于眼前,上刻有蓝漆隶书大字:“故上将宋公哲元之神道碑”,左侧蓝漆小字镌刻曰:馮玉祥敬題。神道从左到右横在面前,神道碑左面是入口,右面是八德亭。八德亭后的神道拾级而上,中间一片平坝,周边环形石墙围定。宋将军墓位于神道尽头中央,拱形圆丘顶部长满青草,背后是山林围绕。

神道碑

  一眼扫过墓道纵深,我俩决定还是从头看起。于是举步迈向神道入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块石碑的背面,上刻有:宋哲元将军生平。宋将军的生平先前略知一二,以其率所部二十九军将士长城抗战,力挫倭寇锐气威名天下。抗战爆发后曾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不幸于一九四零年四月五日病故于绵阳,享年仅五十五岁。死后被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一代抗日名宿,不假天年,令人惋惜。将军为山东乐陵人,其夫人为绵阳人氏,他夫妻抗战后不久便寓居于此。近年有文章追忆,将军居绵期间于国立六中校长葛兰生口中得知六中山东流亡同学生活有困难,每日仅以两顿稀粥度日,遂慷慨解囊捐赠五千大洋接济。先父抗战时乃六中学生,回忆录中也有提及,我由此对将军更为敬重。

  绕过生平碑文来到正面,上面刻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字样。另有一方石碑侧立于墓道右旁,蹾于水泥砌就的底座上,上下两行分别刻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宋哲元墓”。

  我们径直来到八德亭。这八德亭源自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这八个字刻于亭中内侧上方各边。八德亭由八根浅褐色条石立柱撑起,穹顶日久年深已呈黑色,檐缘一圈布满青苔。正对神道的两根立柱正面是朱德、彭德怀联名题的挽联:

一戰一和當年變生瞬间能大公於天下

再接再勵後起大有人在可無憂乎九泉

  绕经右侧两立柱上则有蒋公中正的题联:

砥柱歭中流终仗威稜懾驕虏

星芒寒五丈不堪殄卒痛元良

  转到后面则是何应钦的:

盧溝月喜峰煙中原鼙鼓百戰髙功思将帥

太傅棋長沙涙諸葛雲霄萬方多難悵人琴

  再继续转到左侧则是小诸葛白崇禧的题联:

烽火起盧溝为國不辭先抗敵

噩音来蜀道问天何事虞徵君

  一手白体,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别有一番风味 。文如其人,足显其用兵之洒脱。

  当时匆匆而过,后来才发现立柱背面还刻有四副挽联,乃是民国大佬陈立夫、孔德成、张继、以及张自忠、冯治安等部下联名所题,未能记下,实为憾事[1]

八德亭

  再后来又发现立柱上题联的位置顺序于重修时另作了调整。试想宋将军故去之时,中国的执政当局为国民党当局,正对神道的题联理应是战时领袖蒋介石的位置,更无理由将来自八路军首长的题联摆在首位。此一修正遭到我群中某群众的激烈批评,言道千年之后,恐无人能面对历史的真实。某亦深以为然,但愿再无焚书坑儒之事发生,否则真难说清也。

  绕过八德亭,映入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蓝漆纵题的四座石碑,从左到右依次是:朱庆澜题的“正氣常存”;林森的“孝友忠貞”;蒋介石的“天地正氣”和何应钦的“國之干城”。还有一座石碑在旁,为张砺生所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涙满襟。

  在墓道的左侧建有一间宋将军生平文物展览室,进去匆匆一观,见有宋将军生前用过的征战物品及大幅旧照。最引我瞩目的是墙上挂着的几位民国要员的题词。有蒋介石为将军遗集所题的“表忠述範”;有孙科为将军事略所题“建功在國,遺愛在民。留芳青史,垂範後人”;还有摘录的毛泽东给宋哲元的信“......知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转过头来,进门右侧墙上悬有时任监察院副院长的丁惟汾撰文,院长于右任书字的神道碑拓文。未及细读全文,仅就于氏那行云流水、娟秀无比的行草,就足以大饱眼福了。

丁惟汾撰文、于右任书神道碑文拓

  出得展览室,重归墓道,拾阶而上,平坝中央便是宋将军墓冢。墓冢呈圆形穹顶,半径有丈余,冢顶长满青草。底座为六边形条石砌就,周围有一石墙围定。正面大块石上从右到左刻有蓝漆隶书“民国二十九年 宋上将明軒之墓 冯玉祥题”。冢前摆有硕大的石香案,两边各有一对石桌石凳。墓前摆放着一些白色盆菊祭奠。

宋哲元墓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