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

大熔炉,沙拉盆,还是海纳百川更好
个人资料
莲盆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入乡随俗 (1):文化的狼孩

(2018-07-17 18:37:33) 下一个

狼孩,A feral child,一个幼年走失在野外的孩子,因为长期生活在野生世界中,没有和人接触,不懂人类的语言和社交规矩。狼孩回归社会后和常人交流非常困难。

在这里,狼泛指野生动物。

狼孩也会说话,咿咿呀呀,自然世界的语言。狼孩说的常人听不懂。狼孩很困惑,为什么和自已长得一样的动物却不懂他在说啥。社会中有些人能看出狼孩长得有些不同,知道和他无法沟通。

许多华裔美国人的后代是文化的狼孩。他们上学前在家里受中华文化影响,上了学开始受系统性的西方文化教育,长大后不能够理解祖宗文化思想和待人处事之道,虽然一些孩子能说华语。

以前台湾香港移民称他们为香蕉人,现在大陆移民说他们已被左派洗脑了。所谓左派就是指主流文化思想。

教育是个传授知识的过程,目的是改变思想(洗脑)。多元社会中,主流文化兼并融合少数族裔文化途径是系统性地传输历史文化知识。以藤校精英教育为引导,主流社会用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事规则对大中小学生进行集体洗脑。长期语言和文化教育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排除了移民的祖先文化影响,这些华裔后代就成了文化的狼孩。这其实是美国主流文化教育的成功之处。

无论是用英语还是华语,这些狼孩说的都是狼语,西方文化思想影响下的惯性思考方式。

另一个改变思想的途径是环境和时间。在潜移默化作用下,狼孩的父母,母文化的影响逐渐淡薄,西方思想影响渐深。在异乡呆久了,第一代移民回祖国时,除了时过境迁的陌生感,还有处事态度和行事习惯的不适应感觉。

在某种意义上,第一代移民也是文化的狼孩。但成年后移民的和本地出生的狼孩思想上还有很大的差异。而认识差异的起因,除了成年人受母文化教育而形成的惯性思维方式难以改变,还有一些文化概念层面华语和英语之间微妙的差别。所谓差之分毫,去之千里。

我也是个文化狼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来到美国,对西方世界一无所知。我的美国文化教育从零开始,现在和第二代狼孩的共同语言比和第一代多。

生活在西方,狼语是这个社会的自然语言。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懂些狼语,减少一些文化隔阂,可以在美国过得比较轻松快乐。这个入乡随俗系列将探讨中西文化影响下所导致的一些惯性思维差别,通俗地解读狼语,用狼语看世界,以及用狼语解决问题的方式。欢迎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

 

开博写文章,是我从文化思想上认祖归宗的一条路。用狼语说,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一位学惯中西的网友,在我迷途的时候曾为我点灯。智者仁心,谢谢你,豆腐干先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4)
评论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股聋' 的评论 : 文字还没学几个,你让我去学功夫?!我会去找那电影来看,决不敢拜你为师,太历害了:)

科技发展,地球村不只有经济层面,也是文化交融作用。现在中国来的小留乌泱乌泱的,夏天去中国的美欧学生(不止华裔后代)也不少。文明发展东西哪一方进化更快真很难说。
我只是想用自己的观察,说这股潮流对这些孩子的影响,和他们在其中的作用。

我家狼孩在中国流浪了大半个暑假,快回来了。等着看她对祖文化的印象。
股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其实有个高度相关的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考:

那就是落后文明与先进文明激烈碰撞时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在历史的进行时,特别是战争当中没有办法讨论。 既便是在和平时期,也是犯大众忌讳触犯众怒的事情。是玉石俱焚,还是虚心臣伏。你说的“狼孩”囧境只不过是为数不多的个例,而我描述的则是整整一代人面对的囧境。

有空看下我心目中最佳的华语电影, Seediq Bale, 你那么聪明,知道我想说什么。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股聋' 的评论 : 说粵语的应该是半个老乡。

刚来美国时遇到的华人多是从香港台湾东南亚来,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现在大陆来的多,共产主义教育难除。
不同年代不同出生地,一代移民给后代帖上的标签都不免有歧视性。有意思。不知其它移民文化里有没有这现象。

我还在琢磨这个系列怎样往下写,你转几圈有啥想法请继续说。
股聋 回复 悄悄话 我反射弧比较长, 还在琢磨合适的说法, 下面有几个, 都不甚贴切, 我再想想.

香蕉人 最初是用来调侃那些只会使用西方语言却不懂中文的华人,取其“外黄内白”之意,即外表是黄种人、内在却像个白种人[1];后来也被其它东亚裔引用,讽刺信奉西方文化优越论的非白种人[2]。虽然这个称呼含贬义、歧视或讽刺意味,但是有些不谙中文的华人或不谙自己民族言语的其它东亚人也会以此自嘲[3]。

类似称呼编辑

ABC编辑

American-Born?Chinese ,缩写是ABC,原本是指拥有美国绿卡或是国籍的华人后裔,有时却含有和“香蕉人”类似的含义[1]。

与此类似的还有Australia-Born?Chinese,缩写亦是ABC,指在澳洲出生的华裔。

竹升编辑

粤语中,又有竹升的别称,“竹升”即是“竹竿”之意,因竹竿是空心的,意指心里没有中国文化的思维,男性称“竹升仔”,女性称“竹升妹”。

半唐番编辑

粤语中将在欧美读书接手西方文化或者在欧美长大、出生的都统称为“半唐番”。其中的“唐”指“唐人”,为华人早期在外的自称。“番”则指外国人或者外国文化。半唐番意为半中半西。其中在欧美读书的则称为“番书仔”或者“番书妹”,而在欧美出生长大的则为香蕉。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问好颜颜!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紧跟着学' 的评论 : 半懂不懂狼语,你也是溶血的。爱读我的博文,应该是经历相似有共鸣。:)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不参加讨论,偶尔来看看,:)
紧跟着学 回复 悄悄话 在美国生活20多年,和白人打交道多的中国人会对此系列有很多共鸣。我生活在一个鸟不下蛋的但是美丽的鬼地方,没啥中国人,寂寞些,但有机会接触理解美国文化。这么多年可能工作上可以得到老美的肯定,但说着有时还会让老美半懂不懂的英语(狼语),他们不会认同你是他们的一部分。

我觉得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寻求也好像有了一点归属感,但很多时候也有些困惑,毕竟在中国成长的20多年留下来很多文化和理念的烙印,两种文化的冲突一直在。可每次回到中国,昔日的朋友或者家人讨论到房子和中国现实的东西,看到人们的浮躁,我又觉得那里不属于我,赶快回到美国这片宁静自由的土地。好在儿子在美国长大,没有这样的困惑苦恼,我们也不要求他去精通中文或者关注中国文化,希望他可以在这自由包容的国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问好,你也来讨论。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好久不来 ,今天想着你了,只是想过来问个好(不喜欢政治话题),结果看见出来这篇,好。

祝夏天好 :)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股聋' 的评论 : 胡说八道的狼语翻译是brainstorming,这个系列的正确打开方式。请继续!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我就不问哪三个通俗的汉字了;)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清fq' 的评论 : 人生阅历是财富,也是包袱。华裔孩子的父母不太舍得放手。

C大学士在讲加拿大的历史故事,生动精彩,看到没?
股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我信口胡说八道! 谢谢包涵。Tarzan 是人被猿收养,但还留恋人的世界,还爱上了个同类,又是个男的,当然不适用你。不过也有一点像狼孩反过来说。不过你已经说了,狼孩也并不是狼养的。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通俗地解读狼语,用狼语看世界,以及用狼语解决问题的方式
===============================================
的确是这样,就一小时前,看到单位一个新来的员工,她手臂上刻着三个汉字,出于好奇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是她前妻的名字,我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说,这很nice。象这些事情就是不能有什么表示,否则要惹麻烦的。
风清fq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形象思维。用狼孩来比喻美国长大的孩子,我想你是以此来指一代、一代半与二代老中的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行为方式吧?二代ABC较一代的老中更敢于思考、敢于行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一代老中得益于于长期中国文化的浸淫,考虑问题会更全面、更深远。但事情却又往往适得其反,这些“全面深远”有时会导致固步自封,唯恐失去已得到的,只敢以默守陈规来替代进取。我想,只有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取长补短方可得出最好的结果。

中国人喜欢用“虎”字。叫小老虎老中多半愿意接受。但按西方的习惯,多点狼性好象也没什么不可以接受。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股聋' 的评论 : 威武!可是好象猿还没进化到人。
The Jungle book 里的Mowgli是我想到的。华语故事里有这样的吗?
股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我帮你:叫 “人猿泰山!” (Tarzan)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哎呀我这个比喻的名字不好。帮我想一个?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类似的说法是叫喝狼奶长大的,百度上有解释,从海外网坛鞭挞刘晓波夫妇,可见喝狼奶长大一代的狼性狠劲,即使出国沐浴自由阳光,依然不输墙内喉舌粉红,连汉奸汪精卫骂名都用上了,刘就一书生,既没国土也没国资可卖,连外国护照外国资产都没,够得着吗?他牢坐到病入膏肓连骨灰都撒大海,要是搁从前,都会被江湖敬为好汉一条。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地域歧视是见识的局限性,偏见导致的惯性思维。你满世界飞,见多识广,不会有偏见的惯性。
长期受单一文化思想影响,在同样环境中惯性不容易看出来。Constructive criticism 是打破思维惯性的良性讨论方式。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莲盆籽:我在机场等待,飞机严重晚点:)惯性思维与社会体制非常相关。我发现我的前俄国同事们,与中国那代人的思维,行事风格几乎一样的。我悟出,原来都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来自中国城乡的思维差异可能大于纽约,旧金山和上海人之间的。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这是在讨论惯性思维,文化教育生活环境的结果,和肤色无关。西方人(无论肤色)在中国住久了也会显示狼孩特征。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我小孩进幼儿园时,班上全是白的,过了半年来了一个墨西哥裔的小男孩,黑头发,黑眼睛加上黄皮肤。小孩子说,他与我很象呢,皮肤有点tan, 读到小学一年级也不懂种族,印度的,黑人和自己都称有点tan, 都是朋友。从幼儿园到现在工作,仍然这样。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狼孩本身就是人,生活经历不同,说话做事不同而己。狼孩知道自己是人,但不知道说出的话别人听不懂。在社会上住久了会明白一些。
华二代说Asian parents时那一脸的无奈就是这种表现。
问好Rosaline。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狼与人类是不同的种系。过去几十年来,从中国过来的多是直接读博士或者做博士后的,从开始就是如鱼得水的很多。几十年前我从上海过来,仍然是咖啡面包,与同事们每天两次tea time, 因为同事们欧洲过来的更多。工作中,同事们也变成好朋友了。在家里面,牛排、意面、加菜肉馄饨。晚餐后电视新闻,周末电影,棒球蓝球。搬家多次邻里相安,如果新来了中国,日本和韩国邻居,稍微多关心一下。小孩们的长大过程中朋友什么肤色都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孩子们至今仍然将我们作为最好的朋友。哪来的狼孩文化,身边都是同类人:)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生活在西方国家,又全盘否定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好象有些自相矛盾。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想不出更好听的词来描述华二代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困难。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股聋' 的评论 : 你不是狼孩,是溶血的。
从微见大,从大看远的才是真大师。
战术和战略的不同,除了空间,还有时间。Win the battle, lose the war。论输赢,目标不同,结论自然不一样。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溶血就是能够自由切换中西文化思考方式。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很欣慰年轻的一代多数被左派“洗脑”,没有成为狭隘的偏执狂,社会有希望。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股聋 回复 悄悄话 我读研时的一位导师给我科普过电影 《Wizard of OZ》, 中译 《绿野仙踪》,我那时还没看过。说到里面一切的大事,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推动的。我一直不明白他在讲什么。

现在体会,微小如 细胞,DNA,才是宏观上庞大生命的主宰。从细微处入手,从个体角度看世界,是西方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你这儿也学到这点, 比如,中期选举得分卡,就是量化思维的方法。反之,大陆的精英敎育是从大处着手,定性思维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思维方式。 听上去一方有明显优势, 可事实是,战略思维往往败给战术思维。

真正的大师能在两种视角中自如换位,这种大师廖廖无几。

作狼孩儿一定有痛处,想清这一步就不纠结了。

(我可能今天被某顶高帽子砸晕了,见笑:)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很有意思的题目,期待下面的讨论。我自认不是狼孩,但是半生在国外,大概也有溶血。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