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个月,就到腊梅盛开的季节了。
猴年冬,在扬州的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内,数次畅快地观赏我最爱的腊梅花。在那儿一坐就是二个小时,清香浮动,令人神情气爽!
当地人称史可法纪念馆为史公祠,因为这儿本来是史可法的墓地和祠堂。又因为,这儿曾有小土山、上面遍种梅花而被称作梅花岭。
腊梅虽有个梅字,但与梅花是不同的两种花。腊梅属腊梅科,是落叶灌木。梅花属蔷薇科,是落叶乔木。国内各地有多株几百年至今犹存活的古梅,多为参天大树。
腊梅花辨带腊质、卷成碗状、香浓;梅花辨不带腊质、似碟子平展开,香淡。腊梅花的花期在春节前后的寒冬季节;而梅花的花期要迟一些,常在早春。
如今,这儿腊梅花数量甚多,雄甲一方。腊梅花的花辨金黄透亮,在清冷的空气中,香味让人醒脑提神。
腊梅有磬口腊梅、素心腊梅和狗蝇腊梅三种,山中还有野生腊梅。素心腊梅已很香,磬口腊梅是素心腊梅中的精品,圆形花辨聚成碗状,犹如寺庙中所用法器铜磬之口而得名。狗蝇腊梅是荤心、尖辨,一般用作嫁接的砧木。史可法纪念馆的腊梅花以磬口腊梅为多,更显其珍贵。
查百度百科介绍,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顺天府大兴人,祖籍河南开封府。史可法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将史可法的衣冠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高宗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清兵进攻扬州城时,遭到扬州军民的顽强抵抗。与世界上大多游牧民族一样,攻陷扬州城以后,就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残酷屠杀、数十万人遇害,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也由此被称为明末抗清名将和民族英雄。
笔者抄了百度百科上面一段话以后,感到称史可法为民族英雄,在逻辑上有矛盾。因为,现在的宣传是中国早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史可法不过是在一个城市领导国内的汉民族抵抗另一个满民族,并不是抵抗“外国”入侵,何来民族英雄?但从社会的发展进步角度,是满民族用落后的游牧文化去镇压先进的汉文化,史可法的抵抗又很有道理。况且,现在好多历史学家(主要在海外)认为,清兵入关后,汉族已亡、中华文化的主体已亡,所以孙中山等开始的口号是“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些问题,在数次参观史可法纪念馆后,并不能得到答案。也不去管它了。倒是那儿的蜡梅花是如此之多、又开得如此之盛,令人流连忘返,记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