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也谈美国华人的核心价值

(2018-01-16 13:17:39) 下一个

本周一,美国的中文自媒体盛传“美国华人的核心利益是什么”(下面简称“核心”)一文,大谈华人的核心价值,文化遗产,并总结出:“华人的最大的几个特征可以说是:重视教育,家庭观念,勤劳节俭。

 

的确,在美国,华人(亚裔)一直享有“模范少数族裔”的美誉,人们的印象是,华人第一代移民往往是做社会最底层的工作,但第二代就能翻身,走上医生、律师的道路,成为高收入阶层。一般都将华人的成功归功于勤奋、努力,特别是注重教育,同时也注重家庭的完整,还有儒家文化思想等等。1980后才来美国留学的华一代,对此更是深信不疑,以为自己的成功就是铁的证据。但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Nathaniel Hilger于2016年发表的一个研究结果[1]彻底颠覆了这种传统的认知。

 

Hilger利用历史上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在加州出生的人为样本,将亚裔与白人、黑人做比较,对亚裔在美国的成长做了详尽、科学的分析,给出了一幅完全不同、却是令人信服的的图画:亚裔的快速成长最主要是得益于社会公正的进步,得益于少数族裔不再受歧视,至少是不再有太明显的歧视,因而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核心”一文作者特别鄙视“有的人......非要弄一套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出来,画几张图表,故弄玄虚。”可是在美国“努力读研,很快拿到学位”的作者,为什么不相信科学研究的成果呢?该不是图表能够一针见血地揭穿他的谎言和似是而非的混乱逻辑吧?否则,一个在美国完成研究生学位的人,为什么不能用图表说话,为什么要害怕图表呢?

 

也许,留心一下Hilger对研究数据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看出“核心”一文的某些谬误之处。Hilger是以在加州出生的人为样本,将亚裔与白人、黑人做比较,他没有把第一代移民包括在研究样本里。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不同国家的第一代移民来自完全不同的环境,相互之间不可比。而土生土长的,又是在同一个州,可以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被承认有可比性。“核心”作者反复强调在美华人的成功是源于华人的核心价值和文化遗产,却无视25岁以上的在美华人大约一半有大学以上学历,远远高于中国大陆的受教育程度。所以,就华人群体来说,在美华人不具备普遍代表性,要用在美华人的成就证明华裔与其他族裔不同,取样就已经错了,如何能够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其实,人的行为都是环境、制度的产物,谁也不更高或更低。)

 

Hilger的发现包括:

 

1)    194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同是加州出生,同等学历的男子,亚裔并不比黑人挣得多,比白人则要少很多;但到了1970,同等学历的亚裔与白人收入已相差无几;待到1980,亚裔的收入居然比同等学历的白人高了。

 

2)    亚裔确实是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大力投资。但教育投资获得的回报不足以解释亚裔收入的巨大变化,至少在1980时还没有体现出教育的回报。相对应的,整个社会对亚裔态度的改观才能够说明问题。最好的例子是亚裔所有阶层的收入都在逐渐增长,与学位无关。到1980时期,高中辍学的亚裔也与高中辍学的白人收入相当了。

 

早年修铁路的华工

 

经济学家Harriet Orcutt Duleep(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and IZA)和Seth Sanders(Duke University)在2012年也有类似的发现[2]:自20世纪的后半期,亚裔不仅是开始进入高收入的行业,而且在同类工作中越来越被平等对待了。Duleep和Sanders的论文“The Economic Status of Asian Americans Before and After the Civil Rights Act”(亚裔美国人平权法案前后的经济状况),也是利用国家人口统计局的数字,将在美出生的日本人,华人和菲律宾人的经济状况与本土出生的白人做比较。其总结是这样说的:

 

与他们在今天劳动市场所处位置不同的是,美国出生的任何亚裔成员在1960年时,比相对应的白人少赚很多。我们试图确定1960年时亚裔与白人工资上那么大差异及后来差异消失的原因。我们发现,所有普遍认可的、看似理所当然的理由,比如择校的不同,是否参与就业,是否自己创业,是否从事农业生产,英语是否流利,是否从事与社会隔绝的活动,父母是不是第一代移民等,都或者是没有作用,或者是影响很小。我们的研究表明,1960年时反亚裔劳动市场的歧视,是造成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劳动市场对亚裔歧视的逐渐消失几乎是1960至1980工资差距逐渐缩小的唯一原因。

 

Hilger还有一个与Duleep和Sanders一样的发现:华裔并没有完全摆脱歧视,上面还是有个玻璃天花板。在高等学位的最上端,华人比白人的收入低了5%,黑人或西班牙裔就更低了。也就是说,虽然少数族裔受歧视的现象有减轻,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会让人忽略了依然存在的歧视因素。前川普白宫首席策略师史蒂芬·班农(Stephen K. Bannon)“硅谷2/3或3/4的CEO都是亚裔了”的言论就尤其令人警觉。事实是,在亚裔员工占极大比例的硅谷,高层主管中亚裔是极不成比例地低

 

再看一个事实:当初出来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在国内已经拿了硕士学位,甚至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但来了之后,基本上是被当作本科对待,重新读学位。那时候,没有一个美国学位就直接找正式工作是闻所未闻的。而现在,从国内直接找到工作出来的已经是大有人在了。但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学校招收博士生时,如果是来自中国的,必须已经有硕士学位,而在美国,本科生是直接读博的。也就是说,这些来自中国的硕士,是与美国的本科同等学历对待。所以,尽管有了巨大的改观,歧视依然存在。

 

 

几年前读了本书:Driven out : the forgotten war against Chinese Americans(已有中译本《驱逐:被遗忘的美国排华战争》),据说是第一本详细描述早期在美华人遭遇的书,该书作者以千辛万苦搜索来的历史资料,真名实姓的无数实例,挂一漏万地描述了从1849至1906,整整56年的排华,其悲惨,难以名状!而1882年的“Chinese Exclusion Act”(“排华法案”),更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专门针对某个族裔的排斥法案。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华人也反抗了,走法律的路,走武装的路,但是,如果社会不公正的话,任何路都是走不通的。多少次华人告上法庭,但警方、检方、法官沆瀣一气,无论华人如何在理,也打不赢任何官司。直到1943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终止了《排华法案》,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才开始得到转变,但真正得到比较公平的地位和待遇是在黑人平权斗争之后。

 

依照“核心”一文作者的逻辑,华人核心价值始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在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那么为什么必须等到平权法案之后,华人的核心价值才起作用呢?作者文中描述的华人的成功,都是近年的事情,为什么?难到你只看见眼前的,就可以否认之前的,就可以否认历史了?

 

“核心”文这样说:“其实你不用去穿越时光,只要看看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来到美国的华人走过的路,一开始谁不是拎着两个皮箱,空手到美国打天下,后来个个有房有车有正职?这里面绝大多数华人都是从最先的节俭开始一分一厘省出来,从挣最低时薪开始生存的,从少聚多,由穷变富。”可是,百多年前的华工也是“从最先的节俭开始一分一厘省出来,从挣最低时薪开始生存的”,结果“从少聚多,由穷变富”了吗?非但没有,而且稍稍有点积蓄就被驱赶出生存之地,不要说带走财富,能保住命就是万幸了。哦,还有“重视教育,家庭观念“的价值呢。彻底抛开历史的”核心“作者可能不知道,那时的华工根本没有成立家庭的条件,而在黑人平权成功之前,华人的孩子也是不能与白人同校的。作者的所谓“你不用去穿越时光”,无非是试图隔断历史,隔断时空,把社会的变化,环境的作用,统统居功为己有。

 

只是,类似“核心”作者的这种说法在来自大陆的华一代中很有市场,有太多人说自己当年怀揣40多美金来美国闯天下的经历,最后往往不忘说一句:几年功夫,就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了中产。是这样吗?试想,如果没有宽松的环境,不要说最后有个好工作,各个高校要接受那么多中国留学生都不可能。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早先的华人移民在经济上已经“翻身”后依然大多以洗衣房、餐馆等行业谋生吗?因为没有人愿意雇他们,他们除此以外没有工作机会。不要以为他们是因为缺乏能力,缺乏教育,早在40年代,华裔的受教育程度就高于白人了。至于社会地位从底层到中产,说已经拥有高等学历的在读研究生属于社会底层,是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更何况其中相当部分的人还是有全额奖学金的。如此定位自己,只能说并不懂得处于社会底层是怎样的概念。

 

纵观历史,在美华人能够起飞,是利用了环境宽松的优势,借了平权法案反种族歧视的光。把这个纯粹看成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不仅不符合事实,也不公道。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今天,不平等依然存在,不仅仅是最高收入阶层,还有各个方方面面都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歧视。

 

反种族歧视,路还很长。但我们绝不能舍本逐末。多少严格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了,亚裔要获得发展机会,平等、尊重才是万木之本。没有了这个,就什么也没有了。川普为了讨好基本盘,极力鼓吹白人至上,这个才是对亚裔,尤其是华人,最大、最根本的威胁。

 

吴华扬(Frank Wu)教授和其他华人活动家几十年来一直为陈果仁(Vincent Chin)案子维权,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胡善庆(Jeremy Wu)博士和许多华人为陈霞芬、郗小星维权、挑战联邦政府,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2012年:通过国会议员赵美心、华人活动家薛海培等各界人士的努力,众议院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2014年:在加州参议员夏乐柏(Bob Huff)和许多华人活动家的努力下,加州参众议会通过议案就《排华法案》道歉,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2013年:美国华人以空前规模团结起来举行大游行抗议“鸡毛秀杀光中国人言论”,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2014年:加州和全国华人掀起反加州SCA-5法案,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2015到2016年:全国支持梁警官运动,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2017年:全国华人再次团结起来为陈建生案维权,为的就是华人的平等和尊严。

 

要问美国华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平等和尊严。

 

资料来源:

[1]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nk/wp/2016/11/19/the-real-secret-to-asian-american-success-was-not-education/?from=singlemessage&utm_term=.3938f7837f80

[2]http://ftp.iza.org/dp6639.pdf

作者:溪边愚人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ID: ChineseAmerican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