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贫民窟几天后,书耕和一箖,逐渐了解了这里的一些情况。除他们之外,这里还住着另外两户中国人,一户是一个朝鲜族的单亲妈妈崔玉姬,带着一个三岁半的混血男孩,另一户,住着一个50多岁的有些疯癫的老者宋伯,和他当年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小雪。据小雪说,她父亲原是广东一个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当年申请到一年的访问学者签证而来加拿大,恰逢64事件发生,加拿大移民部对部分华人学者开放绿色通道,她父亲因意识形态的原因而申请了政治避难,移民很快办下来,但他却一直找不到专业的工作,由于是政治避难回国也已不可能,颠沛流离之中母亲和父亲争吵不断,后来母亲离婚另嫁,父亲深受打击,多年的不如意导致他郁郁寡欢,最后精神出了状况,他大多时候看似正常,还能偶尔捡拾垃圾桶里的回收瓶卖点钱,如果看到他绕着贫民窟一圈圈不停地跑,那就是他又犯病了。不过,他即使犯病也从来没有伤害过人。
听完故事,书耕和一箖对那个瘦骨嶙峋,带着高度近视眼镜,目光呆滞,旁若无人的宋伯充满同情。他们想,这位老者大约就是某些"精英"眼里不屑一顾的loser (关于这一点,请看我的博文<人类共同的命运>)。
两人每天晚饭后都会在附近散步1小时,这天他们散步来到一个陌生的区,却被眼前的悲惨景象彻底震傻了:
这是一大片似乎被人类废弃的老房屋群,看起来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些木质房屋经过一世纪的风吹日晒雨淋,木头和屋顶都朽坏疏松,变得粽黑如炭一般,房屋架构大多都倾斜垂垂欲倒,屋顶破败不堪,承重墙很多已是残垣断壁,整个房屋群似乎一阵大风刮来,顷刻间就能把它们一扫而平。
这还不是令他们震惊的原因。
真正让他们震惊的是,就在这片他们以为根本无法居住的地方,居然生活着很多活人---如果他们在上层精英眼中还能被称为人的话。那一刻一箖头脑中只有这两个字闪出: 蚁民! 对, 他们是加拿大的蚁民! 这种场景,一箖只在小时候看雨果的<悲惨世界>电影时看到过。
眼前的悲惨景象,使俩人的心,被巨大的痛苦一下摄住! 疼痛!窒息!喘不上气!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不敢相信他们是置身于加拿大!这分明是人间地狱的场景。
跟这些人相比,他们所住的贫民窟,至少可以被称为"家"。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赤贫! 是些什么人仍居住于这片被极端贫穷无情蹂躏过的土地上?是无家可归者? 是流浪汉?是捡拾垃圾的人?是精神或智力残障的人? 是已失去世俗利用价值而被儿女视为loser的贫穷老人?不得而知。 也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提醒读者中的自负人士,请永远不要说绝无可能---如果你没有亲历过此情此景。)
他们原以为他们已处于加拿大社会的最底层了-----所谓加拿大的第三世界。万万没想到,加拿大还有一个无人知晓的第四世界! 那一刻,书耕和一箖突然感觉他们其实很富有,拥有了很多: 相濡以沫的爱情; 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屋顶;一个虽狭窄但却温暖的床铺;一盏昏黄的灯光;一张小餐桌上的面包和牛奶!----如果跟眼前的人们相比,他们简直就是富翁。从那刻起, 他们甚至为他们所消耗的食品 (最基本的面包牛奶)而有负罪感! ---那是一种当你手里仅有一片面包,而面对另一个一无所有饿了整整三天的人的感觉。
那刻, 一箖顿悟到,其实,世界上除了真正的监狱外,还有一种精神上的监狱。精神上的监狱可以有很多种: 嗜毒的瘾君子,赌徒,酒徒,性瘾者.....莫不是被困于其中。而贫穷,也是一座精神上的监狱。
‘你做在人群中最小的那位弟兄身上的, 就是做在我的身上了。" 他们想到耶稣的话,回去就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写信反应这个区的情况,希望政府能把这些可怜的蚁民安置到政府的机构。几次写信却如泥牛入海, 杳无音信。
在贫民窟的时光里,书耕和一箖,虽困陷于贫穷之中,然而,因着爱情, 信仰的支撑,他们时常能越狱而出,享受贫穷无法监禁的浪漫诗意。
他们去一元店,仅仅花几元,买来两三卷白色塑料布和钉子,两人配合着,用钉子把白塑料布整个覆盖住黑漆漆色的天花板,室内在一瞬间变得明亮起来。两人想起农村题材老电影上,老乡们用报纸糊墙的镜头,联想到他们洋插队的处境,不禁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干脆以"老乡"互称。这样一座简陋的居室居然承载了他们一生最甜美的回忆. 房间里陈设简陋, 没有床架,一个双人床垫放在地板之上,就如他们简单又充实的幸福也是如此实在地铺设在地面之上.
没有洗衣机,一箖一直用手洗衣物,一次外出,巧遇一户人家把一个样式过时但还能工作的旧洗衣机扔在路边,他们给了屋主十加元,请他帮忙一起把它搬到车上,待拉回去一试,居然真的还能工作。这意外之喜让两人都有点发了小财的飘飘然。
他们一分掰两半花,只购买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课本文具,公车票。购物只买半价食物和半价日用品,必需用到的物品,从yard sale ,garage sale, kijiji上寻找, 总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有时5毛钱就能买到一件崭新的衣服。
为了节省油费和泊车费,两人每日乘公车上下学。冬天曼省常常是零下30度的温度,加上风冷效应可达零下50度,即使身穿厚厚的棉衣也感觉如入一座巨大的冰库。冰冷的空气贴在脸上,就像冰块久久贴在脸上,割得皮肤生疼,几年下来, 书耕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
为了节省理发费,一箖学会了给书耕理发。她的长发用最便宜的洗发水打理。她还学会了缝缝补补这些以前碰都没碰过的针线活,每次书耕心疼她的眼睛不想让她再补补缀缀,她总是一首顺口溜奉上: 新三年, 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她还从教会几家开小生意的教友那里,接到了制作网页广告的活,每一单需制作10个动态网页页面,可挣到一千五百元,这样一年下来可多几千加元的补贴。
夏天他们两人在贫民窟外的荒地上,开出菜圃花园,编篱为门,插桩为藩,花光树影,错杂篱边,工作学习之余,两人种菜浇园,居然收获很多长疯了的瓜果蔬菜,省钱不说,所食都为绿色食品。误打误撞地,一箖成了育种专家,书耕摸索中学会了修房,修电器车辆,凡事基本自已搞定。
他们也时有争吵,就如人有血气,也会凭血气而争执。但真爱就是"即使吵架也不舍得说分手"。他们知道,他们是不完美然而却最契合的灵魂伴侣,不完美的是人性,而完满的是爱情。就如丑陋的土壤里依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但是, 那些人可能只是没有足以支撑起贫贱的那份感情而已, 因若有此情, 布衣桑饭 尽可终生.
暑假到了,书耕在华人餐馆找到了一份刷碗的工作,尽管兢兢业业地按照他的"德国制造"的标准来刷碗,但仍在一个月后被餐馆老板炒了鱿鱼--原因居然是他把碗涮得太干净! 老板要求把盘子在水中一过,表面不脏就行,而他为顾客设想,刚向老板提了一句"病从口入", 老板立马让他"闭口开路"
书耕领了几百元工资回到家,没有丝毫沮丧,反当作餐馆老板赞助他们一笔自驾游黄石的费用。书耕是个理科出身却活得诗意盎然的人, 他有个梦,就是要和最爱的人,在最美的年华,去一个最美的地方,而现在就是实现那个梦的时候。
一箖起初反对在如此困难的时期去自驾游,虽然去黄石也是她的梦。
书耕反问: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有可能去黄石呢? 当我们有钱的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当我们有时间的时候,我们没有钱。我们就永远在钱和时间这两个钟摆之间晃动。其实,我们真正没有的,是行动的勇气。"
他说服一箖:"人在年轻时和年老时去一个地方,感受是绝对不同的。年纪大了经济上固然不成问题了,但心境和感受力却相差很多----因为年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身体被不断氧化,感受力被不断钝化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和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是最丰富,最活跃,最敏锐的; 伴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心智虽更为成熟,但是我们如孩童般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却一直在下降,在钝化。我想在我们最美的年华,在我们还没有丧失青春,激情,诗意和感受力的时候,去感受黄石的美。当白发苍苍的时候,我还会与你携手同游黄石,但那时我将没有遗憾了---因我们在自己最好的时光中相遇,相偕同游过这地球上最美的景色了。"
书耕算了一笔账,两人轮流开车,来回所需油费大约500元左右。晚上把车停泊在黄石visitor centre 前面parking lot,把车的后两排座位放平后,铺上床单被褥,就是一张大床,住宿不需要花费。吃的方面,沿途在walmart购买些水果,香肠面包,方便面即可,抛却口腹之欲,精神上却享受到山川美景的饕餮视觉盛宴。
"一箖,你不是一直最羡慕郭靖黄蓉吗,和我一起仗剑走天涯吧! "书耕期待地望着她。对着这样激情澎湃的邀约,一箖不能不动心。
他们出发了。一路上, 他们海阔天空,畅快淋漓地聊着。
<<肖申克的救赎>>是他们最爱的电影,也是他们聊天最爱的主题之一。这部电影曾入围67界奥斯卡提名,讲述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而被判终身监禁,含冤入狱。在肖申克的监狱内,他每夜偷偷地挖掘石洞,挖了近二十年,终于打通了监狱厚厚的石墙,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他穿过石洞,匍匐爬行过长达五百米的恶臭肮脏的下水道,逃离监狱重获自由。
这个电影,在书耕的解读里,是另外一个故事,一个他和一箖正在经历的故事。
"一箖,我们一生可能要经历各种形式的监狱。有时,是贫困的监狱;有时,是衰老病痛的监狱,有时,是冤狱和不公正的对待,有时,是苦难; 有时,是案牍之劳形; 然而,我们要学习释放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不被囚禁,因为身体可以被客观环境所困住,但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飞越任何围墙的...
你看,当安迪不顾严酷的惩罚,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时,广场上放风的犯人都被乐曲感动而静立,那一刻犯人们忘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美好的音乐和自由的阳光。乐声铺洒在他们身上,来自狱外的天籁之音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那乐声飞入云端,超过藩篱,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出灰色的牢笼,它身后的那些围墙正在消失,那就是精神上的放风和自由。
安迪的胜利是精神和理性的胜利,无论面临怎样的局面,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他都不动声色,默默地审时度势,做他能做的努力。面对残酷的环境,人本能的反应便是奋力抗争,但人的抗争之心会被时间慢慢消磨殆尽,成为行尸走肉。时间不断腐蚀毅力,只有精神和理性在不断的加固它。上帝若不挪去你的苦难,就必赐你力量扛住它. "
法学院毕业后秦书耕获法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同时拥有生物博士的背景, 成为加拿大司法部的一名检控官。苦难,可以是绊脚石,也可以是垫脚石。赞美神!
[题后]
非常感谢跟读此文的笔友文友们!
顺祝各位平安健康!
你写得非常好,很感人的故事。不知是小说还是真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真事都可以看出作者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态。
我也在学习之中,大作家真是不敢当。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吧:)
我那个就是一小学生写得粗糙不成形的东西。挂出来实在是献丑,沫沫就别浪费时间看它们了, 还是我常去您那儿串门带顺手牵羊, 偷师学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