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效应》是第一本阐述我们在细胞水平如何衰老的书,它也为如何活得长寿、健康、有意义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环顾身边,有人年过花甲然而风姿依然,有人不到三十就已经暮气沉沉——这背后是什么原因?诺贝尔奖获得者布莱克本(Prof. Blackburn) 等人发现,在细胞染色体的末端有一个叫做“端粒”的结构,它负责保护染色体,而端粒的长度与我们的健康水平和寿命息息相关。后续研究表明,端粒是心智影响身体的一个媒介。我们可以改变日常行为来保护端粒,延长健康年限,活得年轻、健康、有活力。
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就是研究这个端粒。写出的这本端粒效应(the Telomere Effect),成为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畅销书,被很多专业人士强烈推崇,也让AVO这种野生人士读后如沐春风,写下摘要心得,只希望大家都能有所获益。
AVO“野蛮养生学”:不管你是微信养生,佛教道教养生,有效果就是好的养生。
如读过下面的Notes,对原文产生原始冲动的向往,下面也附上几个链接供深入研究
英文原书
https://www.amazon.com/Telomere-Effect-Revolutionary-Approach-Healthier/dp/1780229038
中文翻译原书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oM4ZOHKCVOeqSUVI_Q6GxB_CCoCQWeO/view?usp=sharing
中文语音读书摘要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yT5RK8Bf4
-
- 第一: 为什么变老? 分子生物学层次上什么叫变老? 端粒是什么
-
- 人得病并不是运气不好,也不因为他做错了什么,根本原因就是老了。
- 衰老是个系统性的过程,全身的各个器官都在变老
- 人之所以变老,是因为身上的某些细胞不再更新了,要想真正理解衰老,我们需要分子生物学;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细胞通过分裂更新。
- 为什么会有分裂次数限制?原理就在于“端粒”
- 人体的每个细胞有23对染色体,端粒就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端粒上的DNA不参与编码,序列固定不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保护DNA序列的作用——
- 每次细胞分裂复制染色体的时候,端粒内侧的DNA是全面复制,但是另一侧那段DNA每次都会少一点,端粒决定了我们的宿命,等到端粒短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对染色体的保护作用就没有了,染色体就不能正常复制,细胞就不能分裂了
- 如此说来,人变老的本质原因是端粒变短了,一个人一般刚出生的时候端粒长度是一万个碱基对,到35岁的时候就剩下7500个,到60岁就剩下4800个
- 端粒长短和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端粒越短,人就越容易患病而死
-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端粒长度影响你皮肤的老化程度、有多少白头发、心肺功能、骨头情况,而且还影响你的认知能力,老年痴呆症可能就是端粒变短导致的
- 长寿老人的端粒特别长
- 年龄越大的人端粒越短,75岁的人平均端粒长度达到最短,这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年龄,但是75岁之后反而是年龄越大的人端粒越长,这就是幸存者偏误——只有端粒足够长的人,才能够活过75岁
- 不过有个好消息,端粒其实是可以再次变长的,端粒可以通过端粒酶复制DNA,从而减缓变短,甚至实现增长
- 端粒酶供应充分与否,每一次细胞分裂之后会影响端粒的长短变化
- 问题是,人体中的端粒酶的活性经常不足
- 那能不能吃一些药让我们体内的端粒酶变多呢?不能,因为端粒酶过多的话,某些原本不应该继续分裂的细胞也会继续分裂,癌症就是这么来的,事实上有人正在研究怎么用控制端粒酶的方法治疗癌症
- 只有靠人体自身机能生产端粒酶,才能刚好控制在危险线以下,不导致癌症
- 所以现在问题就变成了,到底什么影响了人体自身的端粒酶?为什么有些人的端粒就这么长呢?
- 生存压力大的人,端粒长度短,端粒酶活性差,生活压力加剧端粒变短,从而加剧衰老
- 压力过大还会破坏大脑中的多巴胺D2受体
压力的一念之间
- 压力加速端粒变短,人类衰老的机制在于染色体的端粒变短
- 端粒变短,并不是对压力的反应,而是对“你对压力的反应”的反应
- 你怎么对待压力,就怎么影响你的端粒
- 第一种反映叫威胁:你感到害怕,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越容易产生威胁反应的人,端粒就越短;威胁反应还包括焦虑感和羞耻感,甚至事情还没有发生,仅仅是想到要面对这样的压力,人就会有这些反应
- 第二种反应叫挑战:同样是面对危险,如果你不但不害怕,还把这这当作一次成名的机会,你的生理反应就会不一样,你的心跳还会增加,肾上腺还是会释放皮质醇,但是你的血管没有收缩,你的血液中含氧量提高了,你现在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脑和四肢,你把全身的资源都调动起来,准备战斗,你感到很兴奋——这也是那些最成功的运动员面对重大比赛时候的感觉,他们把威胁变成挑战,压力变成动力
- 如果你能保持挑战的心态,你的端粒就会很长
- 面对压力,人的端粒变短的速度,取决于你“威胁感”和“挑战感”占比如何
- 前者忧虑、害怕、不确定,后者充满希望、兴奋又自信
- 其实你在任何压力面前,都是有选择的
- 很多研究表明,仅仅是一个心态的不同,仅仅是你怎么看这个事件,就决定了你的表现
- 从小的自身经历会影影响到你面对压力时,更容易触发哪种反应,是威胁还是挑战
- 压力带来动力,是有实实在在的生理基础的,血液流量增加你才能更好地发挥
- 短期、间隔的压力能锻炼人的抗压水平,但人需要休息
- 放松,冥想之类的方法可以减压
- 人不能一直都是兴奋的挑战姿态,感到威胁也是本能
- 长期的压力感还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 压力感是健康的大敌
那么, 减压方法是我们显然最想知道的【AVO 很实用的养生法】
- 人生最严重的一种威胁是身份认同威胁,遭遇失败时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身份认同——本来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现在我是不是不行了,我还有价值吗,我何以自处呢?
- 这时候一定要冷静,要知道人生复杂,你有多个维度的身份,你的价值观体现在这些所有的维度上
- 除了想得宽一点,还得想得远一点,不妨在心里直呼自己名,你的威胁感、焦虑感和羞耻感都会降低
- 你还可以假装自己在看自己表演,也可以想想十年后这件事又算得了什么
耿耿于怀,何以释怀?
- 负面情绪也会对端粒不利
- 小情绪不会影响端粒,真正影响端粒的是长期的、严重的负面情绪,除了对压力的威胁反应外,还有三种
- 敌意:性格强势的男性居多,看哪都觉得不对,把工作的不满带回家里,指责家人,这就是敌意;抱怨排的队长很正常,但是觉得队伍长是因为排队的那些人都有毛病,那就不正常了——敌意会让你跟周围人的关系变差,你会陷入更放纵的生活方式,比如贪吃、熬夜,你的健康会变差,你的端粒会变短
- 悲观:就是对事物总有一个负面的预期,女性居多;悲观的人面对压力时产生的威胁感大大强于挑战感;其实悲观是一种心里保护,保护你不会感到失望,有的人就为了不失望,宁可选择悲观
- 胡思乱想:人是动物界惟一一个不活在当下的物种,只有人可以在干一件事的时候想另一件事,问题就在于,很多人想的都是负面的东西,很多人对一件负面的事情耿耿于怀,而这样的行为会减弱你的端粒酶;你越是要避免想北极熊,你越是满脑子都是北极熊
- 一开始你只是感觉不好,然后想到这个不好的感觉会影响你的健康,应该避免,可是你又避免不了,所以你就因为自己感觉不好而感觉更加不好,越想压制,这些想法就越是出来,长期下去,就可能是抑郁症
- 抑郁症是端粒的大敌
怎么客服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的特点是当局者迷,被情绪所控制,你要动用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应该学会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给情绪打上标签,这个技术就是自我关怀【AVO 注:这其实是一种高级的meditation 的技巧,和佛教里提出的修行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实相通;所以这巧了,佛教吹嘘修行至境界了了分明,就修成正果长生了,结果科学告诉你,你的端粒缩短变慢了,你就——长生延寿了】
对待自己要像对待一个好朋友那样,你用自嘲的心态看待此时的自己,用宽松的办法面对这些情绪,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我们每天会产生65000个想法,所以想法不值钱,九成都是没有意义的,当你遇到一个负面想法,知道它是65000中的一个,就不会太在意 【AVO: OMG 这就literally 用走近科学解释观心无常!!】
更高级的技术包括冥想
冥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专注于当下
有个简单的冥想训练是用三分钟时间体会自己的呼吸,培养专注力
专注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无法集中注意力永远乱想的人,即便没有什么压力感,端粒也平均比别人短了200个碱基对
还包括寻找人生的目标,也即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以上这些综合到一起就是,认真、勤勉、有条理的精神状态,也即“君子终日乾乾”
【side notes】
为什么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却仍然过得一团糟,钱没赚多少,身体也不好,从来也不注意饮食和运动?因为太闲了,做事毫无计划性,终究一事无成。一个乐观、勇于挑战新事物,每天充实无比向着目标迈进的人,也会顺理成章地专注做好手头上的事情,慢慢拉开和别人的差距。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的多。选择比努力重要。
锻炼的本质是对身体的适度打击
- 锻炼无非是做体力活动
- 太辛苦的工作到老的时候身体就已经被劳动磨损了,高强度的运动员往往是一身伤病
- 健身的原理就在于,人体不是一台普通的机器,细胞可以再生,机能可以重建
- 人体,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你打击它,它不但没有坏,而且还变得更加强壮了,所以肌肉越用越发达
- 因为反脆弱,短期适度的压力可以锻炼人的抗压能力,对身心健康有好处
- 所以锻炼的本质,就是对身体适度打击
- 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出问题,锻炼能够增加自由基,会激发你的身体对抗性地增加抗氧化剂,所以端粒改善了抗氧化剂和自由基的平衡,减轻了氧化应激
- 锻炼能让端粒变长
- 长期久坐会让端粒变短,稍微运动一下就比不运动好,人体需要折腾
- 实际上你不需要锻炼太长时间,更何况锻炼可以解压,锻炼还可以让人获得愉悦感
- 如果你对竞技体育没兴趣,只想身体健康端粒长,你需要锻炼心血管机能
- 最常见的锻炼有三类,其中两类对心血管有好处:
- 有氧耐力训练,长跑;每次跑四十五分钟,每周三次,六个月能提高你的端粒酶活性两倍
- 高强度间歇训练,【AVO: HIIT, 野蛮养生学已经证明是最好的,以后有机会详细来写下来】效果和上面这种一样
- 抗阻训练,能让你更强壮
- 有氧耐力:跑或走都可以,使60%的劲,强度刚好到有点气喘呼呼,但又能说话的程度,每次40分钟,每周三次
- 高强度间歇:热身十分钟后,快跑3分钟,慢跑3分钟,走路恢复10分钟,这个流程每周三次
- 人生的项目,有些是竞争性的,有些是非竞争性的,端粒就是非竞争性的项目
- 想要成为某领域的高手必须付出艰苦努力,但如果只想健康地活地长一点,那还是比较容易的
君子坦荡荡的节食减肥法
- 体重多少不重要,关键是你胖在哪里,端粒不在乎你的体重多少,在乎的是你肚子多大,臀腰比才是好的指标
- 肚子大,最大的可能是平时不运动,肚子大反应新陈代谢水平低,会让端粒变短
-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能有两个效应,一个是胰腺中的β细胞的端粒变短,他们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就会降低,而胰岛素不足导致一型糖尿病,另一个效应是胰岛素抵抗,导致二型糖尿病
- 糖尿病的结果是,血液里聚集了大量的葡萄糖,但细胞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能量补充,胰岛素就是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胰岛素不够用,或者胰岛素开不了门,都会导致糖尿病
- 肚子大、胆固醇超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只要具备其中三个,就是新陈代谢综合征——这就是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前兆
- 除此之外,大肚子还会让细胞更容易发炎,干扰到免疫系统,进一步让细胞端粒缩短,再进一步导致更多发言,整个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 所以,真得控制肚子啊!
- 用挨饿方法减肥,不靠谱
- 所以吃饱还是得让自己吃饱,吃饱了多运动才是健康之道
- 现代社会的肥胖问题不是因为人们都吃饱了,而是因为受不了事物的诱惑,有没有体力劳动的必要,是营养摄入过量又不运动导致的
从端粒的角度,细胞有三个敌人
发炎:肥胖会让细胞更容易发炎,引发发炎和端粒缩短的恶性循环,Ω-3脂肪酸就有防止发炎的作用,鱼类、牛奶、有机鸡蛋之类就有
氧化应激反应: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对抗氧化应激反应,你可以从水果、胡萝卜、西红柿、土豆和一些绿叶蔬菜中获得这两种维生素
胰岛素抵抗:对付胰岛素抵抗,最关键的就是少吃糖!含糖饮料坚决抵制,可口可乐是垃圾食品 【AVO 又及: YouTube 上有一个亚裔索男,不结婚不享乐只存钱,很快到了1M,他有一个著名视频, 每一份不必要的糖,让你少活9 分钟!!!】
对端粒有害的食物:哺乳动物的肉(红肉,对比鱼类的白肉),加工的香肠火腿,含糖饮料,过量饮酒
对端粒有好处的食物:植物纤维、全卖、蔬菜、坚果、水果、海带
- 对自己有良好的控制但又不需要可以控制,有什么好吃的吃点也行,不吃也行,生活不走极端,不沉迷,该做的很自然地就去做,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你我的端粒
- 西方国家的城市居民更容易把压力视为威胁,压力来时恐惧感更强,对比之下,乡村居民面对压力表现得更轻松一点
- 总体来说,贫困对端粒很不好,但只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金钱对端粒的直接影响并不大,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比金钱更重要
- 受教育程度非常重要,受教育程度越高,端粒就越长
- 职业可能比收入还重要,这就是不同社会地位对端粒的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影响是会遗传的
贫困病的遗传原理
从端粒的角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遗传:端粒长度可以不通过基因遗传,可以直接传递——怀孕时父母的端粒因为后天环境原因比较短,那么哪怕双方都不携带什么能让端粒变短的基因,他们的孩子的端粒,也会一出生就比较短
孕期的心理压力:面对压力时肾上腺会分泌皮质醇,过多的皮质醇对胎儿可能带来胰岛素抵抗
孩子出生后,缺少父母关爱
----------------------
如读过Notes,对原文产生冲动的向往,下面也附上几个链接供深入研究
英文原书
https://www.amazon.com/Telomere-Effect-Revolutionary-Approach-Healthier/dp/1780229038
中文翻译原书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oM4ZOHKCVOeqSUVI_Q6GxB_CCoCQWeO/view?usp=sharing
中文语音读书摘要
欢迎转载, 但请注明来源,引自 AVO“野蛮养生学”:不管你是微信养生,佛教道教养生,有效果就是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