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国藩的中年危机

(2016-11-05 19:28:40) 下一个

1854年,湘军与太平军大战于湖南靖港,湘军大败。曾国藩两次跳水,获救。

此时,曾国藩年龄43岁。在此之前,曾国藩42岁组建湘军,白手起家,受尽白眼,苦苦训练了一年多。更早之前,曾国藩27岁中进士,39岁升为工部左侍郎,正二品,相当于副部级官员。

那时的官员,三十多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正常情况下,普通人的寿命不过50来岁。39岁的曾国藩,已经功成名就。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只需稳稳地把官做下去,等着退休就好了。

这种想法,也许就是普通人之所以普通的原因吧!

诸葛亮所说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后者并不是必要条件。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个出名的“钝秀才”,传说背书老是记不住,还被躲进房里的小偷嘲笑过。

43岁的曾国藩,已经到了事业的一个关口。从年龄看,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年危机”。这个时候,家庭和事业趋于稳定,精力和热忱则开始走下坡路。中年人之所以惶恐,是因为缺少了希望。如果人生能一眼就能看到尽头,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

所以,从个人的事业上讲,曾国藩在中年创立湘军,大概想找一条突破的道路吧!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条路竟然会这么艰难。艰难到连他这样最善于忍耐的人,都绝望到要跳水一死了之。

 

当时,整个湖南省的官场都在看笑话,曾国藩狼狈到了极点。还好,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急忙从长沙“缒城出”,跑去见曾国藩。这个举动颇有风险,且不说左宗棠是个胖子,要考虑“缒城”时篮子的承受力。城外一大堆杀人不眨眼的太平军,遇到这位左师爷恐怕也不会轻易放过。

曾国藩那时还呆在船上。左宗棠刚到那里,就看见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吆喝着,指挥兵士把一口显眼的黒漆棺材抬到船上去。

“糟糕,晚到了一步,难道那小子已经死了?”左宗棠倒吸了一口凉气。

幸好还没有。曾国藩只是为下一次的自杀行动做准备。除此之外,他还写了遗书,交代了后事。见左宗棠来了,“您来的正是时候!”曾国藩奄奄一息地说,叫人拿一张纸来,“书所存炮械、火药、丸弹、军械之数”,请左宗棠代为点检。

左宗棠大怒!这人的脾气不好天下皆知,劈头盖脑一阵训斥。骂曾国藩“重死生,轻大义”,提醒他“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除此之外,这厮还出口伤人,用湖南话骂曾国藩是“猪子”,意思是头脑太笨,像头猪一样!

这一年,左宗棠42岁,比曾国藩只小一岁,按当时人们的寿命来算,早就是中年人了。但当时他混得比曾国藩还惨,虽然“名满天下”,但身份只是个幕府师爷,连一个“官”都算不上。这个巨大的反差,天下之大,恐怕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承受得了。因此,感同身受,左宗棠当然知道该如何劝谏曾国藩。

 

听了左宗棠一番夹枪夹棒的“规劝”,曾国藩睁开了三角眼,但依然默默无言。读了这么多书,曾国藩早就不笨了。就在那一瞬间,他悟到了很多。

许多年后,李鸿章曾经提到,他的老师曾国藩有“十八条《挺经》心法”,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曾国藩、李鸿章纵横官场几十年,全凭这些秘诀求存。《挺经》现在已经失传,但从零星的记录来看,不外乎就是“坚持”二字。

要成就一件事情,“坚持”不得不排在第一位。就算小事也是如此,比如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孔子说过:“虽小道必有可观”。只要坚持下去,好运自然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候到来。但世上的事情多半是这样的:聪明的人遍地都是。每个大年初一,大家都忙着“立志”。只是还没到正月十五,多半便忘得一干二净了。

大道至简。“坚持”是个最简单的道理,但也是个最难实行的道理。

曾国藩决定不跳水了,再说大家也都防着。船的左右不用说排满了士兵,个个手里拿着搭钩准备捞人。从那一天起,他“打落门牙和血吞”,再也没有提到“放弃”二字。这个当年的“钝书生”,曾经绝望得要自杀的人,终于成就了 “古今之完人”。

至于左宗棠,骂人归骂人,自身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他仍然寄居幕下,没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还因为出言不慎,骂了一个二品总兵“王八蛋”,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以至于不得不辞去幕职,远走他乡避祸。人过中年,身世飘零,不知自视甚高的他,当时心里会有什么感慨!

一直忍到咸丰十一年,左宗棠才由曾国藩推荐,当上了浙江巡抚,这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开始独当一面,大展拳脚,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年,左宗棠已经差不多50岁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