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外出吃饭,另一家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我们邻桌。
刚落座,小小的孩子就敲着筷子大声叫唤:服务员,水!
一家大人都以鼓励的眼神赞赏着孩子的独立精神。
正值饭点,人特别多,穿着红色T恤的服务生忙上忙下,没来得及赶过来。
孩子爸不快地站起来:喂!是在装聋吗?孩子都渴慌了,什么破服务?!
小伙子带着一脸不好意思奔过来,连声道歉,倒上水。
转身,孩子问:他们是服务我们的,对吗?
孩子爸回答: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和他们一样!
我清清楚楚看到端水的小伙子脸上青一道白一道的尴尬。
出门,我对儿子说:儿子你要记住,人生而平等,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教养。职位不分贵贱,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花钱消费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高人一等,你付出金钱,我付出服务,二者人格上完全平等。那些在人格上看不起别人的人,其实也看不起自己!
02
约儿子同学外出游玩。
车停,7岁的小朋友立刻从后座下车,绕到车前很绅士地将副驾驶室的门打开:阿姨,请您上车!
我当时惊讶极了,说实话,就是在平时,我们也很难得有如此礼遇呀!
孩子这个温暖的动作简直让我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
我对他妈妈说,谢谢你教出了这么有教养的孩子!
孩子妈回答:我一直觉得,懂得尊重女性,是身为一个男生最基本的教养,性别平等是这个社会平等的基础,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根基。
可是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景:
夫妻同行,妻子抱着孩子提着东西,丈夫一旁玩手机;男女朋友吵架,男孩一把将女生推到在地,骂骂咧咧转身就走;丈夫不管家事,某日看病忘带社保卡即刻暴跳如雷,指责妻子是怎么当老婆的!失去性别平衡的家庭,一定隐藏着束缚、隐忍、委屈和人格上的欺压。
有一位姑娘说,很多年前和现在的老公还是恋人关系,因为无数的细节让她坚定地和他在一起了:
约会总会先到,用餐不忘记主动夹菜;和朋友聚会挨个给顺不顺路的都送回去;雨天自动减速,生怕溅起的水花影响到路人;路上堵车不狂躁不催促;在家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温和商量的;和儿子在一起,常常告诉孩子尊重女生是男生的责任。
她说,十三年了,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胡适曾说,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三个标准。第一,这个社会是怎么对待孩子的,第二,这个社会是怎么对待妇女的,第三,这个社会闲暇的时候,人们都在干什么。
一个家庭中,如果在性别对待上能做到平等有教养,幸福的基调就不会跑偏到哪里去。
同样,一个看得起女性、尊重女性并真正平等认可女性价值的男人,如果有大成就,那么必定胸怀开阔,如果没有大成功,也完全可以赋予一方温暖,懂得在女性面前谦让的男人也绝不会因此而委屈了自己伟岸的身影。
03
以前认识一对母子。
母亲以泼辣出名,凡涉及利益必定计较,一计较必定吵架,一吵架必定是出好戏,能哭喊则哭喊、能倒地则倒地、能拿刀则拿刀,她靠能吵能闹的真功夫赢得了小镇独一无二的社会地位。
她的生活里,除自己之外别人最大的事情就只有儿子的事了。儿子的任何事,闯了祸、惹了麻烦,她都会二话不说竖着羽毛冲上去解决干净。
儿子则奉着“我可犯人,但人不可犯我”的优越感长大成人。
年龄渐长,受了学校和社会的多方教育,儿子虽也时常反省母亲的处事方式,也总希望自己要换个层次的活法。
但他却不知道,这种缺教养的基因已经深深烙进血脉,甚至无法逃逸:比如,涉及钱财,他总是无法自控地吝啬计较; 对一切有碍于前程的人毫不犹疑坚决予以反击;内心怯弱不承担责任,但仍装得理直气壮;常常目中无人,嘴里百种他人不是;心情不好,直接简单粗暴解决问题。
打小深入血脉里的自我优越感膨胀,膨胀到容不得别人,只剩下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逻辑和自己的价值观。
交而久之,熟悉了他的人生规则后,朋友们渐渐离开、同事们惹不起躲得起、家庭两次破裂。落寞之间,只剩下母子慰藉。
小时候走过的每一段路,看过的每一段风景,都将是通往成年世界的引路牌。
04
小时候,父母亲总是告诉我: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要成为一个文化人,但最终的目的却是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比如,遇到人一定要打招呼;吃饭一定要主动给长辈盛饭;不必太计较,左一点右一点留下商量余地;为人最怕刁蛮,凡事懂得讲道理;求人帮忙不冒昧,不要给别人制造烂摊子;家里衣柜里藏着一个人情账本,因为受过的帮助要记得回馈。
父亲还告诉我: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最好教养是:看得起别人还看得起自己!
看得起别人是:心里除了装着自己,还可以装得下别人。有钱人能装下没钱人,强大的人能装下弱小的人,有能力的人能装得下没能力的人,男人能装得下女人;既能装得下自己的利益,也能装得下别人的需求;既能装得下自己的价值观,也能装得下别人的价值观。
看得起自己是:明白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道理面前人人平等。一个懂道理的人,即便不富不贵,也一定可以活得理直气壮、不卑不亢。
如果教养在,穷养还是富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来自夏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