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的故事(37 )- 奶奶中风
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住的是无窗茅屋,泥墙泥地泥灶头,用树杆绑起来做的床框,再捆上草绳铺上稻草就是床了。没有厕所、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常吃高梁,玉米和蕃薯。与大城市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农村的生活是吃体力的,放牛,锄草,栽秧,割麦,挑水,出粪,担稻......从沒見过的农活初学时特别不得劲,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酸痛,睡一觉第二天照样出工。所有的娇气都不得不扔去九霄云外。
农村的生活是锻练人的,从肩不能担到磨破肩膀,从而担起麦穗大步流星;从手无缚鸡之力到磨出手茧,从而锄草有力割麦应手;从以前的美味佳肴到粗粮无菜,从而顺应现实并使肠胃服贴;从害怕虫咬到手抓蚂蝗,从而一整天站在稻田里与蚂蝗斗争;因水土不服而发散出奇痒的疹子,一抓便溃疡,?那种难忍和不便,时时磨练着心智和身体承受能力。姑娘们过五关斩六将地边学边干边忍边努力,每一个进步都增添欣喜和自豪。
农村的生活是开心的,特别是小华也在不久后加入插队小组,四个人一起出工,一起生活,挑水,做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姐妹们在一起,沒心没肺的从不知发愁,虽说体力活累人,收工回来,休息一下就开始嘻嘻哈哈,无拘无束,掏心掏肺地无话不谈,比亲姐妹还亲。青云一点都不想家,大家苦着但快乐着。
一天,“电报!“,“小蛮子,电报!“当地安嶶人常称南方人为蛮子。青云正在田里专心锄地,听到农民叫自己赶紧接过电报,急急地打开,一行意想不到的字“奶奶病重,速速回家!“。那时代没有手机打不了电话,青云只知奶奶虽然小脚行动不便,但平日却不怎么生病的,不知奶奶怎么突然就病重了!青云扔下锄头就向队长请假,又回去拿了点換洗衣服直奔火车站。
奶奶是大脑左半球中风,所以右边身体动不了。青云到医院时奶奶刚刚从昏迷中苏醒,不能讲话,眼脸歪斜,与之前相比判若两人。
二周后奶奶病情稳定了,医生让她出院但每天仍要到医院扎针灸。在没有计程车的年代,要将一个半身不遂的病人送到医院就诊该有多难。弄堂后面有一个纸盒加工组,他们有一辆三轮黄魚车,也称人力三轮货运車。青云每天都去哀求借車,家里有一个腾编的躺椅,必须先将奶奶移到躺椅上,再把躺椅连人一起抬上黄魚車,但这个步骤光靠青云是完全不够的,得三四个人一起才行。第一个星期青云每天都求邻居们帮忙,况且没人会骑黄魚车,所以将奶奶抬上车后还至少需要两个人,一个在前拉一个在后推才行。好容易坚持了一个星期,奶奶看到如此辛苦,执意不肯再打针灸了。
青云一心想要奶奶好起来,请教了针灸医师,写下每个穴位的名字,逐一在自己身上找出其位置,用小块橡皮膏贴在穴位所在皮肤上以便自己记住,再记录每个穴位的进针深度。反正沒有别的办法了,做总比不做好。
青云用外婆给自己的钱买了一套针灸的针,先照着医生扎针的部位依样画葫芦地在自己身上扎,体会针扎穴位时的酸痛胀的感觉,掌针的姿势和扎针时用力的大小。试了二天后,青云就迫不及待地给奶奶扎针灸,上午的穴位为:听会、合谷、迎香、地仓和风池;这是治疗口眼歪斜的;
下午则扎针灸在以下穴位:曲池,合谷,足三里,外关,太冲,环跳。这是帮助以恢复半身不遂。
青云搭了一个折叠床(也称行軍床)在奶奶床边,再给奶奶一把尺子,当她想解手时或口渴时就用尺子敲敲床边,晚上就捅一下青云,用这种方式交流。敲一下为同意,二下为反对,奶奶思维还是很清晰的。青云虽经农村锻练,但凭自己一个人把奶奶身体抬起来再塞便盆是吃力的,中风的病人无法借力,青云恨不得自己有两双手!
为防止褥疮,要勤换床单,換内衣,每天为奶奶洗脸,擦身,喂饭,扎针,当然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屎端尿,奶奶喜欢吃鸭子,青云用鸭汤煮稀饭给奶奶吃,用心照顾一个病人,特别是自己的亲人,一刻都不会有闲,青云只盼望奶奶快点好起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