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读到心灵鸡汤,如果没有被感动到,有两种可能,一是你铁石心肠,二是你早熟。
当你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再读到心灵鸡汤,如果你被感动了,有两种可能,一是你有一颗年轻的心,二是你真的永远长不大了,真的不可救药了。
当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中国流行“五角丛书”,是上海某个出版社出版的,基本都是翻译外国的书,每本书五角钱,故而得名。五角钱在那时也不是小数目,如果不是真正好的书,也是舍不得买的。而五角丛书就是好书,每本书虽然不厚,但是读后觉得突然间明白了人生,突然间感觉如果自己按书上说的做,不仅我们自己变成了一个完美的人,整个世界也变成了完美的世界。
其中一本书就是美国人戴尔卡内基写的。虽然有很多内容已经淡忘,但是还是有些内容总也忘不掉。比如说如果你真心对别人好,你就会发现别人都会帮助你。如果你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并且在见面时能喊出来,如果你总是记得别人的生日,并且送去祝福,你就如何如何,等等。作者还用了个形象的比喻,说温暖比狂风更能让一个在狂野里独行的人脱下外罩。狂风,暴雨,严寒,都只能让人更加裹得严实,而如果是暖阳,人们就会敞开。如果你对人好,别人才会对你敞开心扉。不是一般的有道理。
过了多少年以后,才读到关于这本书作者的情况。他是一个销售员,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这么多的销售法则,也是人生法则,但是自己并没有成为一个好的销售员。道理很简单,就是他说的这些法则他自己也做不到。当然,他成为了一个演说家,传播他总结出来的道理。在社会上有不少这样的人,比如开讲座给你介绍如何投资成为富翁。你兴高采烈的去了,也没有打个问号,为什么他不通过他自己教你的办法成为富翁。他确实是富翁,是通过教人如何成为富翁而成为富翁的。有的人为你分析股市,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他自己从股市赚不来一分钱。即使这样,依然有无数的人相信这些股市分析。这里的关系就是骗子和傻子的关系。
中国还有一本杂志,其中大部分文章是心灵鸡汤,它就是“读者”,原来叫“读者文摘”。当时是全国最受欢迎的杂志,我也是每期必看。当然,看了那么多,我还是原来的我,我周围的人也还是老样子。
看了这些心灵鸡汤的另外一个反应就是自责,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 其实戴尔说的连他自己都做不到,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到。这就是心灵鸡汤的本质。
在今天微信流行的情况下,心灵鸡汤更加迅速和广泛地传播。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应该有一半是心灵鸡汤。
不要去读这些遥不可及的心灵鸡汤了,让我们做个平常人吧。其实你的周围就充满了正能量的人们, 从他们那里能够得到更实用的人生技巧。
在我上大学期间,一次从太原返回天津,同行的是我的学长。火车票不好买,那次就只能买到无座票。想想10个小时从太原到北京,再转车,我感觉有点害怕,觉得需要探索一下其它办法。我建议先到石家庄,有座,再从石家庄到天津,说不定也能签到有座的票,至少去石家庄这一段是有座的。我的学长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我们还是应该直接无座到北京。他的逻辑很简单,“不要着眼于过程,要着眼于结果。想一下,明天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我们就在北京了。”
第二天早晨就到北京了,多么诱人啊,离目的地不远了。如果按我的想法,第二天早晨还在石家庄的。我无法否认,学长的方案,结果是美好的。难道我们要的不就是结果吗? 想到好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忽略过程的艰辛呢? 后来我们就直接去北京了。我们只能呆在火车门口处,每到一站,列车员就喊,挪一挪,要开门了。有的站需要开我们这边的门,有的站需要开对面的门。如果是后者,那我们就不用挪了,这时,我们俩相视一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看着站在对面门处的人们,心理有点幸灾乐祸。我们确实在第二天早晨到达北京了。一路疲惫吗?早就抛在脑后了。
我们追求结果,但是有别于猫论。猫论是说为了结果不择手段,我们追求结果,是不在意我们自己吃苦。
还有一个故事。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生的一项任务是在假期里捡粪。这在农村是普通的一件事,但是我比较懒,经常要一直推到快要开学了,才去勉强捡一些。但是,并不是想捡就能捡到的。冬天,牲畜们干活也少,在马路上看到牛马粪的机会也少。偶尔捡到一点点,也算交差。
学校评定学生的标准是学习好,体育好,劳动好。我的学习时没有问题的,体育一般,劳动很不好,所以也评不上三好学生。
那时我是负责收作业的学习委员。一次,老师看我正在把作业按小组分开,以便找出谁还没有交作业。她来到我跟前,首先夸赞我这样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做法,说得让我心里美滋滋的。那时周围也没有其他人,她的话题自然地转到了我的劳动上,说因为我劳动不好,所以评不上三好学生,她多么希望我能评上三好学生,其实只需要我多捡粪就可以了。她说了一句影响我一生的心灵鸡汤,就是我们那里的一句俗语,“气力是奴才,使了会再来”。我懒,不愿意出力,但是气力是可以再生的,所以不必要省着用。
这句话真的改变了我。不难明白,付出了,有收获。不使用,我们的力气也不会攒起来。我一下子变得勤快了,视劳动为光荣。我以后也就评上三好学生了。
来到加拿大,找工作难,所以在塑料饭盒厂做包装工。有的同事说我们不应该那么快的干活,因为老板看见我们干的快就会把机器速度调高,我们结果得干更多。我不理会这样的话。反正我需要干8小时,我尽自己全力干。我看不出故意干慢一些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好处。
听说有些中国人在工作场所有偷懒的行为,尤其是在稳定单位工作比如政府部门的。反正你必须坐够小时数,为什么不全身心放在工作上? 全身心工作难道不比百无聊赖地呆够相同的小时数更有意思吗?社会是不公平的,你付出了,最后或许没有收获。但是即使没有收获,你也没有损失什么。
本来这篇文章是对心灵鸡汤说不,但是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文章也是心灵鸡汤的话,就踩一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