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年的努力终于买到了一间合意的房子,我们当时只有几万现金元,付了三万五千元的头款,就所乘无几了,因为在美国的时间短,信用记录少,可以的贷款中,我 只得选 一种叫气球型贷款,言外之意,贷款在还贷中会越来越多,为了这个贷款,我还要有人担保,我硬着头皮请电脑公司Aroma 的老板担保,他当时讲让我很动情,“你呀,我借钱给你都成,否说担保了”。你的努力他们正面回应,而我,不过是个已经离开他们公司的只工作了5个月的员工,很感谢他和他的兄长,实际上公司是弟弟的,哥哥是帮忙,我与哥哥的关系更要好些,他来美国前是台湾调查局的上校科长(前身是中统),后与台湾黑社会结恶,远走美国避难,现在,我们依然是好友。
房子有了,在改建和申请执照的过程中,我们只留一间自用,其他几间出租了,算是补一下空,那段时间忙的乱,要备考,要申请改建执照,还要兼顾工作, 而且,为了怕还不上贷款,给担保人添麻烦,我打三份工找钱,有段时间,我旱四点起床,开车到投报公司取报,一共一百二十份,然后花二个小时按地址送达,七点 回来,吃饭,然后九点到公司上班,五点下班后到另一间公司做加班,到十二点。
几个月下来人累的不好受,-缺觉?每天早上要喝很浓的咔菲,还是不加糖的那种,不久,发现所有的房子相关的款项不似想象的那么多,就把最累人的一天二十元的送报工辞了,每天多了4个小时的睡眠,当时一下子轻松了。打两份工一直持续到我的老人机构开业 。
老人机构的建筑是有特殊要求的,故而改造房子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盖房子的步骤:市是这里小的行政单位。每个市一定会有个建筑规划部门,
1,找设计师画图(房主可以自己画,即使你无经验和执照)。
2。图好后送当地的建筑审核单位(市政府)待批,时间?小的工程约一个月,大的则6 个月10 个月,我有听说2 年的,官僚气,美国的更难办,规章,法,一条条的,不合法的当然不行。我后来见过合法的也让你干等死耗,送礼都找不到门儿,那时你一定希望自己在中国,有些工程则被拖跨。。。。。。检查主要分几类:水,电。气,结构,火警,地理,和外观。
3。找人盖或自己盖,我是选包工包料的报价,如此比较少争议。。。。。
4。施工进度,钱是按进度给的,一般3---10个月可完工一个房子。
5。质量。这就看你请的工人了。但大致不会出事,市检查员就是把关的人。一次与一检查员聊天,他说他的同事差一个月退休,20年前的一个检查出问题,被判了监。
6。安全,施工和结构。
7。环境卫生。
九零年代,
这里的工人墨西哥人是主力,但是英文 是个大问呢题。无法沟通,做错或用错料经常发生。一般的小工80美刀一天,好的100-150/天。工头是200--300/天。大多是3--5 个人一蔟人,他们很少多能的,做水泥,做木头的,做房顶的,做外墙。会请不同的工人,而且他们一般彼此相识,运气不好时偷东西的也很多。
我改房子用了约3 个月,请的工人是朋友。我不求全,只要安全,外观可以,一张石膏板72个丁子。不可能钉的一样齐的。
房子后院有个游泳池,年久失修决定把它填了。自己填,这是个力气活。到市政取了许可证,找朋友借的工具,打了三个2尺见方的洞,手被震的发麻,耳朵吵的难受。找土,一日路过一工地,问了,可以给我一百立方的土,大 概够,土用了三天运到,从池子到公路边,一人高的土堆四十米长,看了真是愁,想起愚公移山故事,我是一把铁锹一亇推车就干开了,平时白天要上班,每天傍晚做三个小时,半个月下来大约只移了十分之一,我开始感到体力不支了,想办法吧,四百元租了个小推土机,七个小时把余下的九十立方土,全部运进池子里了, 机械的效用,真让我大开眼界。
通过了建筑,火警,加州社安部门的检查后一个月后,老人机构的执照终于在新年前发了,审查员是个将退休的和善的白人妇人,她亲自送来的,她住的很近,这是她退休前最后一个案子,她赶在新年前发给我们,让我们开心一下。我是真心谢谢她。她是我遇到的最和善的官员。那是1994年12月15日。诸事齐备,我终于可以營业了。没有剪彩,没有花蓝,静悄悄的等了4个月才迎来了第一个客人。
在美国湾区开老人院的老中不多,大多是小型家庭式的。我的就是小型的,干了n年现有3家。这个行当并不赚钱,但是湾区的房子升值快,所以,在湾区重要的一条理财经验,一定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
老人院共请了7个工人,我是一人多职:维修,接待,采买,会计,出纳,经理,样样通。别人不行的你要会。
最烦人的是应付州政府的监察,人一来。少则2小时。多则半天。500页的条文,那是最烦人的事。
最感人的是年终聚会,员工开心。老人开心,家属开心。我亦开心, 大概是2000年的圣诞节,我的情绪很差。生意不好整年了,心想着关门不做了。可是年终聚会还是要开的。当我为大家和影时,里面的人。老人和工人让我有 种难言的困顿,这像机里的所有人将因我而各自一方。由此我认识到了。做生意还有社会意义。当我们相聚,相守了,就不是钱的问题了,里面还有其它的关联,这镜头里面20多人的生活,将因我的决定而改变。那一年的那一刻我改变了关店的想法。坚持到现在2012。
这里会遇到奇特的人们。
于老太,我当面是称其为于妈妈,虽然老人家刚来的时候已经九十有二岁了。
我的店里中国客人少,于妈妈是从别家搬过来的,她老人家很和善,少言,很少麻烦别人,饭后总是轻轻的拍拍肚子,象是对自己讲吃好了,我要回房间了。
老人家在我这里住了四年多,除了一般的身体检查从没有看过病,身体硬实的很,她的子女大的七十多岁,年青的近五十吧,三子两女,她的子女孙几乎是不间断的来探视,许多吋侯我会遇到他们,他们断续会讲于老太太的故事,听多了也对于妈妈的为人处事有了了解。
老太太早年一人带着全家,她们从山东启程追隨已到台湾的先生。那夜,大雨添黑赶泥水路,人人心?忙乱,已奔出几十里路,才发现把最小的女娃忘在了家,那时是战乱年代,国共之间己分胜负,他们家是落败的一方,当然想避难远走,如被抓到了大概就是死路一条,于老太太神勇,她是缠了足的小脚女人,于老太当时坚定地交侍,”原地等我到天明,天明,我不回来你们跟着大哥继续走“,老太太一人返身冲入雨路泥水中,去寻她的那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女娃。母爱伟大,她办到了,天亮前她安全的带着小娃儿回来了。
她从山东老家领着全家终于到了台湾。她的那个小女儿,我后来多次见到她从台湾飞来探望于老太太,同样的故事从几个子女中口中传说,老太太的家人敬重她。
那个被救的小女儿有次与我谈及被寻回的故事,泪水飘散。
她的孙子辈的孩子,也不时的探望,后来我发规老太太的房间里有个本子,每个人走前都会写点什么,不得而知。
但是更奇的事,还是她们子女对我讲的他们全家为何来美国。
家里人讲:于老太太大约八十年代初,一日,老太突然讲,台湾不能呆了要乱,我们必须离开这里。尔后,她就要求己在美国的大女儿把她带离了台湾,后来,她动员所有的子女迁来了美国,只那个被救的小女儿因嫁人孩子还小,随夫家留在了台湾,到了九零年代,台海几发战事,全家人又无比信服于老太太的又一次的英明决策:离开台湾。于老太太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小脚女子,一辈子的主妇,有如此见识,非比寻常。
她的子女在美国生活的安稳平顺。她的故事,子女们多人对我重复的讲述。
于老太太是他们全家的骄傲,是个宝。
在美国她主要是帮大女儿带小孩,她带的俩个外孙很有成就,弟弟在加卅伯克利大学任教,哥哥则开创了一家全球性互联网公司--雅虎公司。
老太太入住不久的一天,我听工人与一个年青人在讲话,是老太太的外孙,工人问:你是不是杨致远?那年青人微笑不答。工人跑向我,“那个人真像杨致远“,不会错。后来工人去向于老太太证实,那个和善的年青人就是他,当时如日中天的雅虎创办人杨致远,身价约N亿美元。
我有中奖的感觉,平常之中遇到了个科技大名星。
这位于老太太可是大有文章。
于老太太九十七岁那年,生日后不久,忽然水米不进昏迷了,转去医院,一日醒来,家人大喜,老人开口讲:‘饿了“,喝了点牛奶和半片面包,声微的说:"饱了,好了"后一睡不醒。
老太太离世,没有遗言,面色平和,面带满足,静静的离开了。
本人在现场,她的大女儿向我借手机,通知了外孙---杨氏兄弟。
她的子女环绕,没有哭泣。于老太太走完了她的传奇之路
老人院不只老人在住,有时亦有年轻一些的人来住,低于60岁的不能大于20%的比例。大部分可以提供老人痴呆护理(分级),卧床护理,还有临终护理,它 (老人院)被行政监察(突检)和社会视察(义工),还有举报电话。老人院的管理人员每年要有20小时的进修,否则无法合法营业。老人院的设施要经过当地建 筑和消防部门的审核检查,消防是年年检查。
老人院的规模可大可小。看你的财力,300-500人的也有,但是出问题的也多是大的。反正事事不易行行不易?
而且,这一行有个特点,白人很少作,除非是大型的。菲律宾人居多(加州),外州的情况亦差不多。
--- It was just a curious question. Don't understand why you needed to be so sensitive and defensive.
出来的缘由与8964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