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宣布在哈尔科夫方向取得重大进展。由于中文网站,无论是亲中的还是反中的, 对俄乌战争的消息都是非常极端,不足以信,对扑朔迷离的消息,我还是主要看BBC。那里的消息相对靠谱点。
今天,BBC报道了以下内容:乌克兰官员称,军队周六(9月10日)进入俄罗斯军队在东部的重要补给中心库皮扬斯克(Kupiansk)。俄罗斯国防部随后表示,军队已从附近的伊久姆(Izyum)附近撤退,以“重新部署”。俄罗斯国防部还证实从第三个关键镇巴拉克列亚(Balaklyia)撤军,以加强在顿涅茨克前线的战斗。乌军的成果如果保持住,将是4月以来俄罗斯从基辅撤退后的一次重大胜利,尽管从全局来看只是初步的胜利。
我对苏德战争的历史了解得比较多,现在参战的两方也是那场战争的当事人,而昔日的他们的敌人德国和盟友英美也深入介入了俄乌战争。通过回顾苏德战争的进程,再具体分析两场战争的不同,可以对俄乌战争进程有个靠谱的预测。
苏德战争打了5年(41/6-45/5), 对苏联而言,可以大致分为败退,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两国的实力其实是相当的,从人数和武器(数量和质量)来说,苏联还略占优势。德国初期赢在战术和盟友上,德国发明了闪电战术,并在实战中得到完善,官兵也拥有实战经验;德国与环苏几乎所有国家结成了联盟,取得了被征服的西欧发达国家的资源,特别是法国的工业,而英国还未构成威胁,使得德国可以集中兵力于东线。乌克兰,波罗地海国家具有反苏情结,德军迅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而苏联刚经历了大清洗,军队的组织混乱,军事主官要听政委的,政委和司令都要听NKVD(秘密警察),而NKVD通常是些不懂军事只知道迫害人的党棍。苏军的军事条例严重脱离实际,在面临德军优势的进攻面前,苏军不是撤退,而是同时进攻,无疑自杀。因为他们的军事条例中没有撤退二字!
所谓闪击战,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此词( blitzkrieg)最早来源于报道波兰战役的时代杂志记者,在德军战斗条令和军事理论中并无此词,古德利安的书只是强调了坦克集中使用的作用。纵观德国在不同时期的作战实例,并无一种固定的闪电战作战模式。在早期的波兰战役中,和如日中天的巴巴罗萨战役,以及日落西山的东普鲁士战役中,德军的战术明显不同。历史学家认为,闪击战只是德国指挥官把19世纪德国强调集中和突破点的军事理论和最新科技方法相结合的产物,虽然不是一种军事理论革命,但对二战及以后的战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典型的闪击战战斗是这样的:选择一段敌方阵线正面不到一公里的区域作为突破口(schwerpunkt), 先以强大炮火或斯图卡轰炸机饱和轰炸。6-8辆坦克一排以V型冲击,尾随以乘坐摩托车或越野车的突击队。同时空军轰炸对方机场,炮兵阵地,道路等以防敌人增援。一旦该区域被突破,部分坦克横向左右,从后方攻击在工事中的敌人,与正面攻击步兵围歼或迫降敌人。部分坦克集群则通过突破口向纵深挺进攻击交通,指挥,供给要点,制造恐慌。通常在敌正面可再突破一段,两个突破口之间形成一个锲形攻势,将大部敌军包围。
德军当时的武器其实对它的敌人没有太大的优势,有几点是闪击战早期成功的关键。第一是强调指挥员主动性,德军进攻前会将战役意图告知排一级指挥员,在战斗中他们能相机行事发挥主动性,这和苏军早期的古板机械指挥形成鲜明对比。(当然被抓个排长就知道得太多了)第二是广泛配备了无线步话机,每辆坦克每个班都有,还有各种短语和手势,使其战斗协调性和随机应变能力大增。第三是心理战,首先德军的新战法超出了敌人的预期就会让敌人恐慌,德军的飞机和坦克上会装大功率哨叫器产生心理震撼,一旦突破会优先攻占广播中心发布恐吓消息,驱赶平民扩大恐慌。早期很多战斗是在突破后敌军溃决取得胜利的。
德军的闪击战适合于开阔的平原地区,在如高加索战役所处的山区就无法施展。其次需要有空中优势,在二战后期无论在东线和西线,德国都失去了空优也就无法施展这种战术了。另外随着其失去了新颖性和突然性,敌人也逐渐摸索出了对付手段,闪击战的效果也就大减了。
不管怎样闪击战打破了一战中形成的防御能力强于进攻而形成的战场僵局,使进攻又成为战争的主旋律。它实施过程中被总结出来的一些原则也成为军事科学的金科玉律。
德军不到半年就歼敌三百万,夺取了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都收入囊中,也是个奇迹。但莫斯科战役,苏联通过加固的防御,从远东增强的守军,以及秋雨,寒冷给德军带来的困难,突击成功,将德军逐退!但这只是次偶然的成功,苏军处于防御态势,以逸待劳,但其实力,特别是对如何进行闪电战时代的进攻的技术,还是不了解的。其后整整一年,苏军损失了上百万人,依然没法突破离莫斯科仅仅一百公里的德军防线。但这个期间,苏联整体实力得到了增强,居然同时发动了“天王星”(斯大林格勒攻势)和“火星”两个规模相当的进攻,一赢一输,但其战术能力还是没有提高,在占优的斯大林格勒后的追击战役中,被德军打败,进攻正面形成一个突出部,这就开始了库尔斯克决战。
德军意识到双方的力量发生了反转,库尔斯克是其最后的翻盘的机会,就精心策划,决心经此一役,拔掉苏军几十万部队。此战役,从战果上来说,德军是成功的,但客观地说,即使德军成功吃掉俄国一个方面军,还是无法挽回败局。到了这个节点,德国应当主动进入防御,这样能省去那么多无谓的消耗。结果,因为西线的压力,德国不得不主动撤出战斗,而苏军不依不饶,战线被西移了数百公里,已经出了现俄罗斯联邦的边界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斯大林还是明事理的(比今上要强),取消了苏军的政委制度(是的,苏军以后就没有政委了,新中国成立时还引发了中国军队要不要保留政委的争论)。也改变了朱可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强势地位,鼓励了将领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在战术级别,也开始鼓励低级军官发挥战术灵活性,苏军从此以后,从统帅到排长,组织指挥出现了质的飞跃。
反观德国,组织出现了混乱,希特勒亲自指挥,任何调动都要通过他,他还闪现出了固执的不失去一寸土地的念头,在长达数千公里的正面上几乎均匀布防,如乌克兰前线,不是撤退到第聂伯河利用天然屏障,而是在现俄乌边界构筑工事。但德国没这个实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防线被相继突破,德军损兵折将,一溃千里。其实苏军1944年中就可以攻下波兰,陈兵奥德河直眺柏林。但斯大林不想拿下一个被反苏势力占优势的波兰,他要等德国消灭了波兰反抗军,然后再拿下波兰,另外 ,他要想趁战争还在进行,从德国人手上拿下东欧,否则会是个麻烦。但德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了!
反观现在的俄乌战争,两国的实力是不对等的。俄国是超级大国,拥有核武器和全面的军工体系,资源丰富,而乌克兰是个小国,没有自我生产武器的能力,但拥有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然而西方的支持是有限度的,不会为冒核战争的风险支持乌克兰攻入俄界,公开声明不会直接参战。乌克兰的胜利,最多也就把俄罗斯赶出被占领土,可能不一定包括克里米亚。
第一阶段,是俄罗斯冒进,大败而归,从四月份起就集中攻击顿巴斯和亚速海沿岸,其战略目标是控制乌东和亚速海沿岸,伺机攻占奥德萨,使得乌克兰成为没有出海口,没有资源的内陆国(顿巴斯是乌克兰资源和农田最好的地方)。但俄罗斯的力量即使要实现这些有限的目标,还是困难,而普京不想激起本国人民的不满,一直没有发起总动员(乌克兰从第一天起就总动员了),因此面临兵员不足的问题,军事资源(弹药)也出现了问题,因为西方为乌克兰提供了远程重武器,俄军后勤也出现了问题。俄国就像斯大林格勒大败后的德军,客观上已经没有进攻的能力,是主动进行防御的时候了。
这次乌克兰对赫尔松的进攻,这是一个俄军必应的点,一旦失去,克里米亚将受到攻击,而且乌军由此可以切断供应克里米亚的水源。所以俄军倾尽全力防守,乌军就像斯大林格勒胜利后追击的苏军,自身的实力和进攻经验不足,无法实现夺取赫尔松的意图。二战中,美国在决定是否要援苏前,就要观察莫斯科是否能守住,如果守不住,那些援助也不会有了。西方也在看乌克兰能否发动一次有成果的攻势,来判断继续援助是否值得。泽连斯基和当年的斯大林一样,是有压力一定要做出一点成就的。赫尔松不行,那就捡棵软柿子。哈尔科夫就是这棵软柿子!
哈尔科夫不是俄军第二阶段攻势的重点,那片被占领土是第一次攻势时拿下的。由于当地主要是讲俄语的居民,当时拿下并没费什么功夫。哈尔科夫州(乌克兰语:Харк?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罗马化:Kharkivs'ka oblast'),又译哈尔基夫省,是乌克兰东部的一个州,北界俄罗斯,东部是卢甘斯克州,东南部接顿涅茨克州,西南部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西部和西北部分别是波尔塔瓦州和苏梅州。面积31,400平方千米,相当于乌克兰总面积的5.2%,该州是乌克兰人口第三多的州,2021年估计人口2,633,834,其中一半以上(150万人)居住在州首府哈尔科夫市,该市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曾是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
按乌克兰的声明,乌军解放了约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那只占该州31,400平方公里的十分之一不到。虽然中文网站中有地图,似乎整个哈尔科夫都被收复了,但事实上应该不是。我认为,这只是乌克兰的一个宣传,就像解放战争中占领延安一样,只是乘虚占取,实际意义小于宣传意义。
但这个州是与俄罗斯直接接境的, 其与莫斯科的直线距离是乌克兰所有领土中最接近的,俄罗斯必然要分兵进行防守。一旦乌军接近边界,将威胁俄罗斯本土,这是俄罗斯不得不防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乌军开始和俄军争夺主动权(iniative)。俄军的处境有点像库尔斯克会战后的德军,处于被动状态,有很长的防线要防守,处处防守肯定防不住,对方攻哪里防哪里,又力不从心。
我认为哈尔科夫大捷被夸大了,理由之一是包括BBC之内的西方媒体都没有大肆张扬,如果用二战比较,这相当于1941年苏军斯摩棱斯克反击成功,有鼓舞士气的作用,但远未达到转折。现在是乌克兰的秋雨季节,乌克兰又多湖泊河流,不利于装甲集团冲锋,初冬大地结冻而未之严寒,像1941年10月德国发动台风战役时,将会是俄乌战争一个重要时机。
乌克兰不是当年的苏联,具有彻底打败敌人的能力。乌克兰的目标也只是收回失土,因此,这样频繁的变换地点进攻的策略是可行的,迫使俄罗斯疲于奔命,最后不得不求和。但要如某些乌粉期待的那样,可以直抵北境,逼着普金和情妇匆匆结婚,然后自尽,这恐怕太乐观了点!
乌克兰不算小,是中等国家,俄军兵力不足是重伤。双方在乌东和乌南长期对峙其势已成,等打腻了、厌了,自然会有政治解决,与苏德战争可比性不强。
老天真 发表评论于 2022-09-12 09:34:31
今天的俄乌战争,实质上是整个西方阵营合起来,与俄罗斯一国打。其经济实力对比可以说是一百比一,乌克兰人不过是前台跳跃的马仔。即使是这样,俄军仍然占领着乌克兰仅20%的土地。俄军实际上是在拖时间,等待寒冬的到来,,也就是等待欧盟内部的经济崩溃和民怨四起。
-----------------------------------------------------------------------------
乌克兰不是当年的苏联,具有彻底打败敌人的能力。乌克兰的目标也只是收回失土,因此,这样频繁的变换地点进攻的策略是可行的,迫使俄罗斯疲于奔命,最后不得不求和。但要如某些乌粉期待的那样,可以直抵北境,逼着普金和情妇匆匆结婚,然后自尽,这恐怕太乐观了点!
***********************************************************************
哈尔科夫州从未被全部占领,哈尔科夫市一直在乌克兰手里。
这种以所谓“侵略、被侵略”来判断战斗力强大与否的根据,也真是听的让人跪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也好共军也好,哪方面的战斗力能强过日军。十几个日军能押解上千投降的国军,莫非日军是“被侵略”的一方?别忘了,二战时期法国是怎样迅速地向德军投降的,莫非德军是“被侵略”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