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选择的是游猎的生活方式,不稳定的猎物供给造成爱斯基摩人需要在一年中不停地迁徙。并且由于这种迁徙活动,爱斯基摩人不可能随身携带大量的财物。另一方面,爱斯基摩人的生产活动以性别分工为主,以及贸易主要以礼物经济为基础。综上以此基础形成了一些文化风俗,包括不寻常的有关财产性质与财产管理的观念。
人际关系和财富观
让我们来更深入的了解爱斯基摩人在亲属、朋友、盟友和一般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爱斯基摩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他们很少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说谢谢。背后的原因并不代表爱斯基摩人不懂礼貌,不知道感恩。比如说,爱斯基摩人会称颂一个猎手捕猎海豹的能力卓著,但你却看不到全村人在分享那个猎手的猎物的时候对捕猎者表示感谢。第一,分享食物是爱斯基摩人中的一个基本的生活原则。每一个爱斯基摩人从小就知道,一个伟大的猎手并不会永远伟大;能干的猎手也不会总会捕猎到足够的猎物。他们终会有需要分享其他人的捕猎成果的境遇。当分享成了一项基本的社会原则,享受者并不需要对提供者有任何内疚或者感谢的心情。北极探险家Peter Freuchen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他在记录中提到他曾经向一个爱斯基摩猎人表示感谢,那个猎人在他饥饿的时候提供了食物。但是那位猎人这样回答他:你不必感谢我的食物,你有权利分享我捕猎的猎物。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情愿依赖他人生活。就像你的狗要依赖你的食物,但它们为你拉雪橇作为交换,完全依赖他人而不付出最后会变成奴隶。
决定爱斯基摩人际交往原则的另一个基础就是他们对丰收和饥荒的看法。一位爱斯基摩人猎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的成功,他能够一条接着一条捕猎到海豹;同时另一位猎人运气很差,一条海豹都捕捉不到。像我们这样生活在现代商品社会的人会觉得,那是因为第一个猎人足够的聪明、足够的努力才能够获得财富;而后者却恰恰相反,很可能他蠢笨或者懒惰。前者是生活中的强者,被人羡羡慕的;后者是生活中的失败者,将会被订上弱者的标签。另外前者一旦拥有了更多的生产资料,他可以做价佘给后者,后者将负担前者的债务。前者慢慢就会成为地主、资本家,而后者则成为前者的奴隶、或者雇工。这种教科书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爱斯基摩人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你看到的是前者将会把自己的猎物主动分享给后者而不收取任何金钱物质的回报。这难道是每一位爱斯基摩人都很高尚、无私吗?当然不是。这是由于爱斯基摩人游猎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它决定了每个人从小就知道,他今天很富足,食物丰富,并不代表着明天还会这样富足。游猎的生活总是很难保证有稳定的猎物的。即使是极地地区特殊的气候,也不可能把捕猎到的猎物长期储存起来。爱斯基摩人一句俗语是:与其把食物储存在冰雪里,还不如把食物储存在别人的胃里。其中的含义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食物”。所以明白背后的原因后,我们了解这是一种既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社会的行为观念。但在当年刚刚接触到爱斯基摩人的传教士的眼中,这就被看作为一种很无私高尚的行为,并且将这种行为按照传教士的理解介绍给了当时的文明世界。
按照我们对爱斯基摩人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了解,我们多会认为他们处于一种部落式生活中的原始共产主义状态。在这种粗暴的观点之下,我们常常以此作为基础来进一步的分析和推理爱斯基摩人的文化状态。这是我们现代人在分析其它文明体系时最常见的思维误区。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先射箭再画靶的方式。我们总是默认将自己的文明框架当作一切文明的基础,在没有仔细观察对方的基础上,首先在自己已有的文明体系中摘取概念,然后反过来从对方文明中抽离符合我们预定义的特点来支持提前摘取的概念。最后,我们可以说:嘿,你看,这个xx文化,现在是我们xx文明的体系的一部分啦!但是实际上对于爱斯基摩人的社会来说,仅仅用原始共产主义就可以概括了的吗?先用原始共产主义定性,然后根据教科书中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的描述,一条一条在爱斯基摩人的社会中找出对应点。这似乎是一些早期研究爱斯基摩人社会生活的学者们的惯常的方式。是否教条姑且不说,我们先谈一下现实中爱斯基摩人部落内部的财富或者说财产的分类。爱斯基摩人部落内的财产主要是工具、衣服、食物。他们大致分为两类:包括公共的财产和个人的财产。请注意这里我使用“个人”而没有使用“私人”这个词汇。这是因为在爱斯基摩人中几乎不存在私人财产这个概念。爱斯基摩人的观念中,人完全依赖于周围的自然界而生存。这一点于基督教的教义相似。基督教认为一切来源于上帝,同时一切又归与上帝。爱斯基摩人认为河流中肥美的鱼,陆地上奔跑的驯鹿群,大海中游弋的海豹,等等等等都是大自然的赐予,是整个部落,或者说整个爱斯基摩人的社会都可以享用。而爱斯基摩人的个人财物,主要指的是那些个人制作的物品,比如说武器、工具、一些小的装饰品、首饰、珠宝、衣服等等。但这些东西仅仅被看作是“个人”可以使用的物品,在爱斯基摩人的眼中不能称它们为“私人”财物。因为这些物品在爱斯基摩人看来它们的所有权并不是属于制作者,他的所有权是属于制作者所属于的特定的社会角色。比如说一只用兽骨头打磨的骨针。由于是用来缝纫,所以爱斯基摩人会认为它应该属于任何一个爱斯基摩人女人(因为女人的劳动角色之一就是缝纫);用兽骨打磨的鱼钩,爱斯基摩人会认为他应该属于任何一位猎人,无关乎这个鱼钩是其他爱斯基摩人男人、女人还是孩子制作的。在一个爱斯基摩人的部落中,某个爱斯基摩人猎人可能会在制作工具上很拙劣,但是他还会心安理得的去使用别人制作的工具;在同一个部落中你看不到一个爱斯基摩人猎人拥有两套狩猎工具,而另一个猎人没有任何狩猎工具的情况。
由于在爱斯基摩人的社会中不存在私人财产这个概念,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这是一种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这种联想或者理解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爱斯基摩人首先是生活在一种部落形式的小社会当中。我们现在所指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含义是: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出的产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公民社会,但是这个公民社会放到爱斯基摩人的文化当中,它的范围是什么呢?在单独一个爱斯基摩人的部落中,所有的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有血缘关系,或者是有婚姻关系,或者是有盟友关系。你可以把爱斯基摩人的部落看成一个看成一个大家庭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们的家庭共同组成的一个生活的集体。我们指的这种共产主义(公民社会),或者说个人物品,仅仅指的是在这个部落之内是共产(公共)的。在这个部落之外的交易还是要遵循上文中提到的礼物交换的交易原则。这个特点不仅仅是在爱斯基摩人人群中,整个北美生活的印第安人群落也多遵循这样的社会方式。从流传至今的语言中我们也可以从侧面感受到这一点,北美的的孩子们会称呼他母亲的朋友“姨”和“叔”,而不是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有区别。中国人的孩子会区别为“姨”和“阿姨”,“叔”和“叔叔“。这主要由于在北美的土著的部落化社会中,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家庭地位与他们的朋友的地位一致。
作者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