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69)
古人也有任性的一面,比如下面讲的苏轼的故事。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整首词读完,一股傲然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词苏轼创作于元丰5年(公元1082年)。有据可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官。词中介绍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3月7日,沙湖。
让我们再来看苏轼的另一部作品集《东坡志林》,其中有《游沙湖》一篇,也是记于元丰5年,全文如下: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
我们将苏轼的两个作品时间和地点线路联系到一起,一个活生生的生活片段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公元1082年,苏东坡被贬之后在黄州东南的沙湖买了一块地。3月7日(有可能是农历),他与一伙朋友动身去相地,途中遇到了大雨。由于没有雨具,同伴们都选择找个地方避雨。苏东坡或许是因为被贬官感觉郁闷,或者按照东北话说“想得瑟一下”,他选择冒雨独行。结果是他身板没那么强,到了沙湖之后着凉生病了(因往相田得疾)。可见为了写出一首好词,诗人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当然诗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不会主动承认“得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