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当下火爆北美影院的《Crazy Rich Asians》,说实话,除了几句略带泪点的台词,让人爆笑的浮夸表演,全程于我而言没有多大看点。也许我不是第二代移民,确实无法理解那种作为“香蕉人”的孤独感。然而作为北美大陆第一代移民,难道就没有这种文化上的孤独感吗?我记得我刚到美国时,国内的表弟给我发信息,问我是否吃过晚饭?我说,我这里还是白天。他忘记中国和美国的时差,说到,感觉你在另一个时空一般,很神奇。很神奇是吗?并不神奇,也不像这部电影里的那般fairy tale,都是一样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我们这群留学生,本应该是最能融入美国文化的移民群体,却发现怎么努力融入都差那个味儿。学着他们看football,谈论politics,争论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大选辩论,听country music or hip-pop rap,极力与唐人街那群老一代华人移民刻意保持距离的同时,看到肉夹馍,水煮肉,煎饼果子,仍然流一地口水,仍然会聚在一起吐槽美国人做出的蹩脚中餐---左宗棠鸡和橘子鸡,吐槽难吃的汉堡和薯条,还有怎么也无法理解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对individualism的追求。
我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我一直觉得,故乡就如同永恒的爱情一样:人人都会谈论它、大部分人会渴望它、可从来没有人真的得到过它——我的故乡,从我离开之日起,就是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地方。离家多年,我害怕回到故乡。身在远方时,尚能从对故土的怀念中获得一点儿慰藉。等真的回到儿时生活过的地方,真切地意识到自己与此地格格不入,才不得不承认我所思之乡早已遗落——又或是从未存在。那时,我们才不得不认识到自己的一个身份:随着西方文化浸染了我们的思想,又不可能抹杀故乡在成长过程中对我们的影响,从此我们就成了那没人牵住的风筝——不管在哪个地方,我们都成了永远的“异乡人”。” Can’t agree more. 我们这群“异乡人”,如同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求得和解与生存的流浪儿,终究发现,自己既无法到达所设想的梦想之地,也离当初出发之地越来越远了。最近不少朋友选择回国发展,我与他们开玩笑说道,小心逆文化冲击哦。就如同两年前我回国,与父母所产生的巨大分歧。就如同我们这群留学生被国内人吐槽中英夹杂的中文。然而,长久离开母语社会的我们,面对西方文化冲击,从新鲜到不知所措,更需要在自身内里去融合和处理其和长久以来故土文化所带来的中式烙印的冲突。这些尴尬又痛苦的经历,谁能理解?更何况身上越来越模糊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影片中,男主母亲的饰演者杨紫琼说了一段话,大概能概括在婚姻这件事上,中西的巨大差异:You're a foreigner. American - and all Americans think about is their own happiness. We understand how to build things that last. Something you know nothing about. 大意在于,批判老美那种不顾家族只顾自我享乐的个人主义。让我想起周围人所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这是我们的母文化,我们也是如此成长起来的,孰优孰劣,实在无法评判。
最后再引一下女主说得一段话,让我略有泪目:“I just love Nick so much, I don't want him to lose his mom again. So I just wanted you to know: that one day - when he marries another lucky girl who is enough for you, and you're playing with your grandkids while the Tan Hua's are blooming, and the birds are chirping - that it was because of me: a poor, raised by a single mother, low class, immigrant nobody.”女主能如此强势地对峙男票母亲,也是因为她有资本呀,人家可是NYU的ECON professor, LOL!
林朗
在美国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文化范围,就不会感到两边都格格不入了。犹太人在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把犹太文化加入到美国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成家,多要孩子,在美国发展出一个大大的家族,你自己会感到在此扎根,你的子孙后代也会永远的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