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霏笔记

静侯滚滚红尘渡,酣然匆匆岁月忙。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正文

沉香旧 第一章(六)

(2015-12-02 14:21:18) 下一个

静香一大早就起来把灶里的火点旺,熬了一大锅玉米粥,又贴了些玉米饼子,一会儿连生和壮生起来吃了饭还要带些干粮,他们这天要在铁匠铺子里忙上一天的。冬季没有农活,铁匠铺却是生意正好的时候。很多人家要赶在过年前把农具修修补补,或是重做新的,到立春后就要开始春耕了。壮生已经是十三岁的半大小伙子,被哥哥带着在铁匠铺帮忙。静香心急,想快一点儿做完家里的事儿,因为她答应了翠英娘去帮忙蒸豆包儿。

豆包儿是类似豆沙包的一种点心,外皮是用粘粘的大黄米磨成的面,里面包上红豆馅儿,下面垫上玉米皮蒸熟。这种吃食是东北人过年一定要准备的,而且腊月里做好后放在外面冻着可以随吃随拿,一直要吃到正月里。 这即是过年时图个清闲,又是讨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近几年翠英爹娘年龄大了,翠英和满良又不是太懂得做家事,静香总是过去帮忙,两家人过得像一家人一样。

外面又飘起了雪花, 北风吹在脸上, 像小刀子割的一样疼。静香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了翠英家,掀开厚厚的门帘,一股暖暖的气扑到脸上,再定睛一看炕上还坐着两个陌生人,暗自琢磨是不是来了客人,翠英就迎了上来:“香姐,你来了,他们是路过,关里过来回老家的。” 静香轻轻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应了一声,便转身钻进了厨房。

绢子坐在床边听男人们闲聊着京城里面的所谓军国大事,正觉无趣,听见厨房里传来静香和翠英的说笑声就走了出来。绢子的发髻低低的挽在脑后,斜插了一只镶着珠花的银簪,身上穿了一件暗色棉长袍,外面套了一件朱红的缎面短袄,腰身细细的收了进去,双手的手腕上还戴着一副浅绿温润的玉镯子。虽然她比两个姑娘大不了几岁,但是一眼望去即是少妇的风韵。静香只觉得她的穿戴很是讲究,和刚刚从翠英那里听说的梁家的家世甚是相配。

绢子注意到静香的脚,以为她和自己一样是满人,“原来你也不裹脚,是旗人?”  静香不觉中低下眼帘,有些神色黯然,“哦,我是汉人,从小没娘,没人管,所以没有。” 绢子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又听静香说:“你们从京城过来,那马车要走多少日子啊?这么冷的天。” 绢子扑哧一下子笑了出来,“现在出远门儿都坐火车呢,快着呢!” 静香和翠英不解,“火车?啥是火车?” 绢子心里有一点点得意,耐心地解释起来。

静香和翠英这才知道, 原来, 大清年间京城里的人出门都能坐火车了。到了这几年, 火车可以从京城通到满洲里, 即使走个来回, 十天半月也够了。本来绢子他们夫妇俩打算好赶在年前到家,谁都没料到碰上这样的大雪天, 火车开到奉天城偏偏赶上修铁路。绢子本想在奉天等几天再走, 可梁天元不耐烦, 主张换马车去抚顺, 然后再坐火车回黑龙江。不过, 人算还是不如天算, 路上实在难走, 只好在石门店停了下来。听绢子讲, 关外的铁路都是俄国人管着的, 火车上还卖一种俄国人喝的东西, 叫汽水儿, 甜的, 里面还直冒气, 一喝下去就从嗓子眼儿打饱嗝儿。绢子眉飞色舞的说着,静香和翠英听得睁大了眼睛, 不由得心生羡慕。静香想, 这个女人的命真好, 见过那么多世面。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厨房里的三个女人 聊得几乎忘了时辰。翠英娘从里间屋出来, 叮嘱静香和翠英别耽搁做豆包儿, 另外再烧些水。静香连忙去烧水, 然后提着水壶进了屋, 准备给里面的人添些茶。屋里面梁天元和翠英爹在抽旱烟, 静香不知觉的一下子盯住了梁天元胸前的那个旱烟袋。男人的旱烟袋上都是没有什么装饰, 可是梁天元的这个烟袋上绣着一枝墨绿的野烟叶, 中间一朵如喇叭一样的金色的大烟花, 花下面是一圈嫩黄的花苞, 叶子和花的纹路都绣的非常清晰,煞是好看。见静香盯着人家看, 翠英娘就赶紧拍了她一下, 静香窘得红了脸, 梁天元倒是爽快, 索性把烟袋递过来, “你是看这个?” 静香答道: “嗯, 这是京城买的吧?” 只见梁天元一摆手, “京城还找不到呢, 这是你婶子的手艺, 她娘家家传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素霏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Y' 的评论 : 多谢鼓励。一定争取把这个故事认认真真的写出来。
MZY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坐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