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美国加州尔湾市涌现一批高学历华人保姆。她们在美国当保姆之前均在国内有正式工作,且家境殷实,赴美国后由于语言等原因,不能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于是应征保姆。 这幅景象让人联想到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情节,吴秀波饰演的F rank在国内本是一位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名医,移民美国之后却只能在月子中心当司机。更能显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是,戏中的吴秀波是为了孩子教育去的美国,而新闻中的“耿女士”则是一名为了孩子而移民的陪读妈妈。 一些有“大局观”的网友却高屋建瓴地指出,“祖国培养你们这么多年,有本事了就去伺候老外。”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内培养的高学历人士跑去国外从事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职业,确实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操心国家之前还是操心一下个人和子女的前途。何况,高学历也好企业高管也罢都是个人奋斗的成果,并不是谁的恩赐。 而且,这是一个职业不分贵贱的时代,国内卖猪肉、卖煎饼、卖肉夹馍的大学生已屡见不鲜,实在没必要因为人家去国外做保姆上纲上线。因此,值得关心的仅有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无论戏里戏外,这些高学历、有技术、生活优越的中国中产阶级一句“为了孩子”便义无反顾地跨越太平洋,这份“舍己为孩”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要知道,他们放弃的不仅是国内维系多年的朋友圈、熟悉的人文环境,还有体现人生价值和存在感的事业。 比如“耿女士”表示,做保姆收入还在其次,“在国内上班久了,不工作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试想,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且曾在大公司做高管的人,竟要通过做保姆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心情一定没有那么轻松。 驱动他们移民的动机中,子女的未来发展是最重要的一个考虑,而教育只是一个实现途径罢了。在近年不断引发“人才流失”忧虑的移民潮中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比如回国创业潮。前段时间就有个回来的人高调宣称“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不小心还刷爆了朋友圈。在可预见的未来,“放弃国内的优越条件出国做保姆”和“放弃国外的体面工作回国创业”可能是同时发生的两股潮流。不论哪一种选择,最值得解读的都是微观动机,而不是道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