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北的那两座纪念碑 zt

(2015-11-01 03:49:32) 下一个

我没有去过祖国的宝岛台湾,一位朋友去过。于是,我就拜访了他,特别请教了台湾“解严”之后的物证。朋友便给我说了说马英九的善于接招,和祖国的宝岛台湾的“中华民国首都台北”的那两块纪念碑的事儿----

  马场町是台湾日占时期台北市的行政区,就是如今的青年公园,南机场国宅一带。白色恐怖时代,此处的河边,就是国民党政府枪杀以共产党为主的政治犯的著名刑场,和解放前的南京雨花台差不多。

  1998年,在台北市当市长的民进党人陈水扁,决定在马场町和六张犁设立“白色纪念公园”,以纪念在白色恐怖时代被国民党枪杀的共产党人和其他的政治犯,借以给反对派的国民党来个难堪。2000年,位于马场町的纪念公园建成,这个时候,任台北市长者,换作了国民党人马英九,马氏就势接了陈水扁挥拳打过来的招数,顺水撑船,就定名为“马场町纪念公园”

  当年,每一回执行完死刑,地上总淌有大滩大滩的殷红殷红的血,人们把这些被国民政府枪杀了的政治犯者们的血,用土掩埋。时日久了,便高耸起一个土丘。如今,这个土丘绿草茵茵,林木蓊郁。土丘的正面,树立着一方大理石碑,上镌刻烫金碑文:

     “1950年代为追求社会正义及政治改革之热血志士,在戒严时期被逮捕,并在这马场町土丘一带枪决死亡。

      现为追思死者并纪念这历史事迹,特为保存马场町土丘,追悼千万个在台湾牺牲的英灵,并供后来者凭吊和瞻仰。”

    可以这么说,这个纪念公园,特别是纪念碑,是台湾的国民党人和民进党人达成的共识而后建成的,因为碑文中的“为追求社会正义及政治改革之热血志士”的定位,虽为民进党的陈水扁首先提出用来难堪国民党,但一经国民党的马英九接招,就实实在在成了台湾执政当局和在野党派对当年中共地下工作者和其他民主人士们的正面定位,而且非仅对某几个人的定位,非仅是对一批人的定位,而是对所有反叛者,异端者,为民主、自由而奋争者们的定位。因为碑文中还有“追悼千万个在台湾牺牲的英灵,并供后来者凭吊及瞻仰”一句为证。

    被枪杀在此处的共产党人中有名的有电视剧《潜伏》中的男主人公余则成的原型人物吴石,他在国民党里的军衔是中将,还有聂曦、朱枫(原名朱谌之)、陈宝仓(原国民党第四兵站中将总监)、陈仪、宋斐如、黄温恭、张敏之、计梅等五年中被枪杀的五千多人。

   公园除了平日里对民众开放外,每年的10月,尚在世的当年的红色革命的参加者、同情者们,都要相聚于此,为当年那个红色的将要实现而却被滚滚的乌云吞没的理想,和那些永远年轻的战友难友,举行一场秋祭,并奏起缓缓的《安息歌》,含着荧荧的泪光......

 

  更让人惊叹的是,2008年4月7日建立的位于台北市介寿公园、凯达格兰大道与怀宁街口,直面正对台北“总统府”前广场,位置显目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碑身高达20.7米,主体部分由黑色的方形基座和一个由三面分别为黑色、深红、白色的三棱柱组成,是王立甫建筑师的设计。碑座正面横书“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黑色楷书大字,碑文三段分别镌刻在棱柱的三面,碑的前面是有着观景水池、休闲平台、追思迴廊的广场,花费约2978万新台币,开工于1996年10月16日,竣工于1997年3月27日。

   纪念碑是2008年4月7日正式建立的,国民党的马英九是2008年5月20日就任台湾“总统”的,也就是说,是在主张“台独”的原台湾“总统”陈水扁,深知大势已去的时候,急下命令建立,以宣扬自己已经以“民主、自由”取代了国民党的“威权统治”。然而,陈水扁再一次没有料到,继他而后任台湾“总统”的国民党人马英九,又一次顺势接了他打出的招,并且以之又一次赢得了竞选连任台湾“总统”的胜利,又一次赢得了再任国民党主席的胜利,而且得到了共产党的总书记习近平的祝贺电。

  谁也不会料到,被共产党指控的白色恐怖,居然以纪念碑的形式,巍然矗立于“总统府”的正对面。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近代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林则徐的一副名联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座巍峨高耸的的直面正对着“总统府”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不仅敢于面对共产党的指控,而且也是承认了代表了大陆和台湾人民的共同意志、诉求、愿望。碑文为----

  “台湾实施戒严期间(1949年月30日----1987年7月14日)及其前后,有许多仁人志士遭受逮捕,羁押或枪决,时间长达四十多年,此种惨痛事实形成恐怖气氛,笼罩整个社会,成为台湾人民挥之不去的梦魇,影响社会至深至鉅(巨),世称‘白色恐怖’。

   昔日威权体制下,统治者高高在上,迫害人权剥夺自由,造成无数生命的陨落,家庭的破碎和种种的不公不义,举国上下遂长期处于不安与恐惧之中,1990年代之后,在国人流血流汗、持续努力下,台湾走出威权统治,逐渐行成自由民主的社会。

   保障人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国家所服膺的普世价值。我们不仅要追求历史真相,追究责任,更应汲取教训,使执政者不再重蹈覆辙。因此建立此碑,祈愿台湾从此成为民主、自由、人权和正义的国家。

                                                      白色恐怖受难者纪念碑委员会谨立

                                                                2008年4月7日”

  三段碑文,第一段,痛陈回顾往昔“许多仁人志士遭受逮捕,羁押或枪决,时间长达四十多年”的“惨痛事实形成恐怖气氛,笼罩整个社会,成为台湾人民挥之不去的梦魇,影响社会至深至鉅。世称‘白色恐怖’”,字字带血,声声含泪,说明世称“白色恐怖”的因由。第二段,分析造成造成“白色恐怖”的根源,和国人“流血流汗、持续努力”的成果,“走出威权统治,逐渐形成自由民主的社会”。第三段,在明告诉求和“祈愿”中结束。结末署名,光明磊落,正气凛然。

 

  在陈水扁出招和马英九接招中建成在台北的这两座纪念碑告诉我们,在走向未来,在融入世界潮流的过程中,在历史包袱的重压下,在举世民主潮流浩浩荡荡的冲击下,在人民疾声高呼要求普世价值的声浪中,有识人士,听命时代,鼓起勇气,用足睿智,必能让历史的沉重包袱抖落开来,减轻肩负,迈开脚步,甩开膀子,雄赳赳气昂昂地率领国家和人民走向美好的未来的时候,一定会像马英九一样善于接那些不知从哪里从何人手里出的各色各样招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