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浪者的呓语
关于《琅琊榜》与胡歌所饰演的男主角梅长苏,确实一直没敢轻易触碰。 因为不容易。琅琊榜的成功,绝对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演员的成功,是整部作品的各个方面组合起来的成功, 对此相关的评述也已经不胜枚举。 事无巨细的细节剖析,纵横古今的大气评说, 甚至关于演员胡歌与角色的对应解读, 都已经非常精彩,很难找到新的角度,写出真正属于我自己关于胡歌在琅琊榜中表演的评价。 直到我找到了2个字“梅魂”。我想,我终于可以铺开纸笔,稍微来说一下了。 当然,我还是很忐忑,落笔从来没有这样犹豫不决。
中国文学史上,一直特别推崇梅花。 因为梅花不仅有清雅俊奇的外形,更有冷傲独忍的神韵,往往和饱读诗书,满腹才学,又高风亮节的名士联系在一起。所以,提到琅琊榜里的梅长苏,自然就想到了梅花。或者小说的作者也早有这样的设计, 她不仅给了主人公“梅”这个姓氏,还让他成为一个爱梅的人。 可以说,从梅长苏身上,我们总是可以找到梅花的形与神。
遥映人间冰雪样,
暗香幽浮曲临江
遍识天下英雄路
俯首江左有梅郎
这是梅长苏的开篇判词。如古典小说红楼梦一样, 用一首判词,很巧妙地说明了梅长苏的外貌,气质和身份。 冰雪样,是清雅俊朗的外形, 暗香幽浮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神韵。 而俯首江左,则是代表了他的宗主的身份和江湖地位。 小说固然可以用诗词来概括,而到了电视剧里,就需要依靠各种直观的元素来表现这个梅宗主的首次亮相。 于是, 我们看到了天水一色的画面, 我们听到了悠扬缥缈的笛声,我们更注意到了面如冠玉,目如点漆,长发垂肩,青衣素服的梅长苏。 这个亮相,造型可以说完全符合了我们对诗词内容的想象。
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这样的梅长苏, 也就是至少从外形上,完全接受了胡歌对梅长苏的初步刻画,尽管到这个时候,胡歌还没有说出第一句台词。听上去很简单, 但是,对于一个超级IP改编剧来说, 这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步。 没有这样的认可, 观众对演员后面的所有表演都会有潜意识的挑剔和抗拒。
然后,胡歌开始说他的台词,“双刹帮季帮主驾到,既然到了江左地界,长苏怎可不来迎候“云云。直到现在,他说这句台词时候的语音、语调、神情变化, 我都非常清楚地记得。虽然相比整部剧里无数经典的桥段,这个桥段里的台词内容很普通, 很不起眼,但是,我依然坚持认为, 这是一场了不起的台词表演。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强烈的反差。 清雅文弱的外貌和冷傲威严的帮主气质的反差,用平淡,客套,但确实又是咄咄逼人的语言很精准地表现了出来。我想,这个时候, 不会再有人把梅长苏单纯地看成一个文弱的书生。 从形到神,再一次,梅长苏这个人物在我们的心里找到了对应关系。 演员胡歌顺利过了第一关。 他所扮演的梅长苏,从一开始,无论从形象到气质还是语言的表达,都稳稳站住了。
随着故事的徐徐展开,梅长苏的人物形象和精神气质在渐渐地变得丰满和立体。关于梅长苏这个角色和胡歌的表演,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合理与合情两个词。
先说合理。合理,主要说的是表演没有突兀,用大量的细节反复铺垫来夯实演员各种行为举止的合理性,这样,在需要用这样的行为和举止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就不会感觉有人为的造作和硬凑,显得更加自然。经常用来举例的,一个是搓衣角(梅长苏在思考的时候,喜欢搓衣角),一个是读翔地记, 这个重要的道具梅长苏从一开始就在读,不仅读,还写批注, 直到后半段揭示他与林殊的关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佐证。 当然,剧组很用心, 演员也很仔细, 确实,这些都体现了这部剧在表演设计和道具上的严谨和精良,看过很多“戏说琅琊榜”的观众,也一定会捕捉到剧组幕后反复推敲,讨论的镜头。至于合情,主要说的应该是梅长苏的感情表达对各种人,各种情景, 各种阶段都有不同的层次。对自己的狠, 对霓凰的忍, 对蒙挚的哄, 对飞流的宠, 对靖王的瞒, 对静妃的软,对誉王、太子和梁王的硬,对蔺晨的谐,都表现得很准确,很精细。 确实,像戏说琅琊榜里所调侃的,梅长苏更像是一个女主角,所有的男人女人,都围绕着长苏来建立情感的联系。胡歌做得很好。
但是,在我看来, 胡歌的表演最突出的,还不止是对于这些细节和情感层次的把握, 而是紧紧抓住了最本质的两个字:虚和实。 虚实二字,看似轻巧, 实际则是格外的沉重。 虚实梅魂,虚实既是梅的形, 又是梅的魂。 在琅琊榜里, 梅长苏是一个很真实很具体的形象, 实际则是一个不真实的符号。 而林殊,虽然已经面目全非,削皮挫骨, 但是,灵魂犹在,往更远了说, 那个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的灵魂,虽然早就模糊了,黯淡了,也还没有完全消失。 所以,林殊的灵魂从根本上瞧不起梅长苏这个阴冷诡谲的符号,而梅长苏,又要毫不留情地把林殊的灵魂狠狠地按死在暗处。同一个人, 虚实两种精神的反复挣扎, 他们从来没有同时站在荧屏前,绝大多数时候,梅长苏在台前表演,他有血有肉,有头脑,有理智, 但就是没有灵魂,所以,他可以冷静的分析,适度地谦恭,有时,又可以有一点傲气,一点温暖, 一点狠绝,但是,都是作为梅长苏这个肉体的表演, 是不走心的。 可是, 一旦有的时候,林殊的灵魂进入到梅长苏的身体, 他的骨子里的骄傲开始反抗梅长苏的冷血与虚伪,他开始从灵魂的深处喊出他的情感,他的痛苦,他的不自信和自暴自弃,往往才是最真实,最触动观众内心的时候。 这种虚与实交织的表演, 要求演员不止把灵魂出卖给梅长苏, 也同时需要出卖给林殊。 举一个烧牌子的例子吧。 梅长苏为了帮助誉王赢得庭前辩论, 邀请了饱学鸿儒黎崇老先生出山。 等待的时候, 他拨弄着礼部尚书的牌子,不紧不慢的, 那是梅长苏在表演, 而当消息终于传来, 黎老先生已经进入庙堂,开始辩论,梅长苏把拨弄的铁签一翻,牌子落入火中,他狠狠地吐出一口气, 爆发出狂笑,几乎笑出了泪。 那时候,我敢说,林殊的灵魂从梅长苏的身体里钻了出来,他的狂笑里,其实是再一次对梅长苏的身体狠狠地鄙夷了一番。清雅梅形,铮铮梅魂,有虚,有实,需要怎样入骨的体会, 才能有这样有震撼力的表现?
其次,也是我非常佩服胡歌的一点,是关于表演的武器。很多人之所以推荐胡歌来演梅长苏, 是因为胡歌也曾经有一次近乎毁容的经历, 对于凤凰涅槃, 破茧重生,也许更有直接的体会,可以作为表演的借鉴。 但是,我要说,这还远不足以成为演员的武器。 从小说到电视剧, 尤其是从一本非常深入人心的小说, 到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视剧,需要把很多文字的表达转换成肢体动作, 面部表情, 情感铺陈。 胡歌以往的所出演的电视剧里,可以有非常帅气的动作,很丰富的面部表情, 很直白的情感表达,仙剑是这样,神话是这样,即使在伪装者中, 也是这样。 这些武器,帮助演员比较容易地找到表演的切入点。 可是, 在琅琊榜里, 胡歌有什么呢? 帅气的动作,漂亮的服装, 丰富的面部表情,大段的情感铺陈, 都不属于胡歌, 他所能做的,只是聊天, 喝茶, 行礼, 看书, 生病躺着。 他基本没有大笑, 没有大哭。他基本上是冷静的, 平和的, 清淡的, 压抑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有限的武器, 他依然演绎出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 依然表达出了惊天动地、触动心灵的家国情怀。 这是表演,这是演技, 这是无刀胜有刀的表演境界。 在如此有限的客观帮助下,实现了可歌可泣的表演效果。 这是属于胡歌的成功, 这是属于胡歌的爆发, 这是属于胡歌的超越。 这里,我再一次提到“梅魂”两个字。严寒中, 梅花抖落了全部的叶片,抖擞起筋骨,独自抵抗风雪, 开出绚烂和芬芳。 胡歌就是这样的梅花。 34岁的胡歌,敢于对这样的挑战亮剑,他所突破的,不仅是演技,而是作为演员在表演上的心态。梅花香自苦寒来。熬过了这一次的表演, 他就有了更多的底气, 更不可限量的潜力。
最后,还想说说台词。 琅琊榜的台词量大,而且颇有文言和古风, 这是刻画主人公思想内涵的最有力,最直观的表达。 胡歌曾经很谦虚地说刚进组的时候,台词几乎要让他崩溃。 但是,还好, 毕竟是有了话剧表演的积累,胡歌还是适应了。 几个大的场景,与谢玉,与夏江,与景琰,与梁王,乃至最后与蔺晨,几乎可以当做话剧来演的。 胡歌的台词,准确流利而丝丝入扣,听得让人血脉喷张。 另外,胡歌这一次的声线不明亮,不清晰,更是在台词表演中用了很多的气息,也恰如其分地符合了梅长苏作为病人的身份。但是,这确实是我的个人偏好,我更喜欢他在一些小场合,小段落里的表现,比如他对飞流的宠溺,说“飞流教得也好”,比如他对大夫的软磨硬泡,说一句“这可是在过年啊”,又比如,他对靖王的调侃(特别难得, 全剧就这么一次)“是你欠我的”,总是如同有一只很柔软的小手,在你心里的某个部位揉了一下, 让你既有温暖,又有酸楚。
梅长苏最后死了, 他完成了使命,最后把铮铮梅魂再一次还原给林殊。 当林殊白衣飘飘带着坚毅的表情,随着大军远去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角色背后的胡歌也仿佛傲雪寒梅,彻底在荧屏上绽放。 这是动人心魄的美, 这是悲壮热烈的美。这种美,将伴随这个剧,这个角色, 这个演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深印刻在我们心里。
作为一部大家公认的良心剧, 琅琊榜和梅长苏可以说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作为新晋白玉兰视帝, 胡歌在这部剧中的表演也一再被专业人士, 各类媒体,以及各种观众所认可。 相比这些评价, 或者我的看法微不足道。但是在琅琊榜开播即将一周年的日子,作为一部胡歌自己认可的“逍遥之后,梅郎可期”的作品,我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做了一些理解和分析,作为最好的纪念,也愿意以此和热爱琅琊榜及胡歌的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