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六年即公元832年夏四月初三(乙丑),兵部尚书柳公绰病故。四月十六(戊寅),唐文宗李昂因为新任武宁军节度使李听坚辞该职,便改任他为太子太保。
五月十二(甲辰),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上奏,说要修复邛崃关,并要将巂州州治迁移到台登城。
五月二十(壬子),浙西节度使丁公著上奏,说杭州八县受灾和瘟疫流行,朝廷为灾民赈米七万石。
五月二十五(丁巳),唐文宗任命盐州刺史王晏平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和御史大夫,出任灵盐节度使。
五月二十七(己未),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酒醉杀人而逃亡流窜,官府逮捕并囚禁了他父亲。上官兴为此主动归案,到有司部门待罪。京兆尹杜忭和御史中丞宇文鼎因为上官兴的自首释放了他父亲,又因为他的孝顺可嘉,请求让他免死。唐文宗下诏让中书门下两省参议,大家都说杀人偿命,古今一样,上官兴的死罪不能免。唐文宗最终还是听从了杜忭等人的建议,免去死罪,决杖八十,发配上官兴到灵州。
次日,唐文宗下诏说:“最近听说诸道水旱灾害严重,加上疾病瘟疫相继,苦了百姓。朕起早贪黑,怪罪自己,日夜歉疚于怀。如今地方长吏奏申,因疾病和瘟疫而死的都还很多。这都是因为朕的教化尚未感及黎民,朕的精诚也还没抵达天地,法令或许有所失误,官吏也许为非作歹;因此造成这一局面,伤了天地的和气。现委托朝廷内外臣僚,将所见所闻一一奏闻,朕当亲自览奏,不用害怕直言。遭受灾疫的家庭,一门尽丧的,官府将给办理丧事。其余则根据人口遭到瘟疫残害的多少,适当减免税钱。瘟疫疾病尚未消除的地方,官府供给医药。诸道既然得到朝廷的赈赐,担心国库的费用不足,所以供给御用所须以及各项官府费用,应当尽量节减,以拯救荒年灾年。”各地官府因此发给死于瘟疫的百姓棺材,以及十岁以下不能自理的孤儿两个月的口粮。
六月初五(丙寅),京兆尹杜忭兼任御史大夫。六月十八(戊寅),右仆射王涯奉敕,根据令式逐条上疏,规定士庶的衣服、车马、第舍的标准。敕令下达后,群臣的意见为之沸腾。杜忭在敕令内对那些即使是容易施行的条例也放宽了限制,但这事最终还是没有实行。舆论为此感到可惜。
秋七月初四(甲午),唐文宗任命谏议大夫王彦威、户部郎中杨汉公、祠部员外郎苏涤、右补阙裴休一同担任史馆修撰。按照惯例,史官不超过三员,有时只有两员。这次四人同时任命,舆论对此颇有非议。
七月十八(戊申),原王李逵去世。他是唐代宗第十九子,大历十年(775)封王。
七月二十三(癸丑),唐文宗任命前灵武节度使李文悦为兖、海、沂、密节度使。七月二十九(己未),他任命河中节度使李程为左仆射;任命户部尚书兼判度支王起为检校吏部尚书,出任河中晋、慈、隰节度使;任命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为户部侍郎兼判度支。
八月初一(辛酉),吏部尚书崔群去世。崔群字敦诗,是清河武城人,家族是崤山以东的大姓。他十九岁进士及第,又制策登科,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经累迁后出任右补阙。元和初年,唐宪宗召他为翰林学士,还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崔群任内职时,常以忠谠直言闻名于时。唐宪宗赞赏他,降旨宣布说:“自今以后学士上奏,必须请崔群连署,然后才能进呈上来。”崔群觉得禁中机密部门办的事,经常会成为惯例。这样做未来的首席学士或许会忌恶直言,妒忌正人,导致手下的学士没有其他上言的门路,因此坚决不肯奉诏。经过三次上疏论奏后,唐宪宗才同意。
元和七年(812),惠昭太子去世,唐穆宗当时还是遂王,唐宪宗因为澧王年长,又经常是良好内助,因此在立穆宗为储君前,命令崔群与澧王起草辞让表章。崔群上言说:“大凡理应是他的,才有陈让的礼仪。本就不是他的,为何要匆忙让他写什么辞让表章?如今遂王是嫡长子,本就应当在青宫正位。”唐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奏请。当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献五千匹绢,协助朝廷修建开业寺。崔群认为事出无名,道理也讲不过去,因此请求停止他的进献。崔群前后奏论的大多符合圣旨,所以唐宪宗对他的建言无不听纳。崔群不久升迁礼部侍郎,任上他选拔有操行的人才,无不公正恰当。后来他转为户部侍郎。
元和十二年七月,崔群官拜中书侍郎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四年,朝廷诛杀了淄青的李师道。唐宪宗看着宰臣们说:“李师古虽然擅自袭取了祖父的官位,然而朝廷待他始终如一。他妻子和李师道的关系算是嫂叔,虽说也算逆族,但量罪如有轻重,也应当为她降等。又有,李宗奭虽然必须严惩,但他的情节跟大逆相比,也有所不同。他妻子也出身士族。如今他的子女都在掖廷当苦工,对于法律而言似乎稍严了些。你们留意这事了吗?”崔群答道:“圣情仁慈恻隐,罪行止限于元凶。他的妻子算是近亲,如果获得宽宥,确实符合宽弘和煦的王道。”于是唐宪宗下诏,释放了李师古妻子裴氏和女儿宜娘,送他们到邓州安置。李宗奭妻子韦氏及儿女,早先被籍没掖廷,这时也一同释放,还归还了他们的奴婢和资产。又有,盐铁使属下的福建院官权长孺因为贪赃,唐宪宗下诏将他交付京兆府处决。权长孺母亲刘氏向宰相求情,崔群利用入宫应对的机会为他说情。唐宪宗可怜他母亲耄年,便问道:“朕准备委屈一下律法,赦免权长孺的死罪,如何?”崔群说:“陛下仁慈恻隐。如要赦免他,就必须尽速让中使前往宣谕。如果等待正式敕免,就怕来不及了。”权长孺最终得以免死,只是长久流放而已。崔群有关仁恕的启奏,大多都是此类。
当时唐宪宗急于平定贼寇,颇为重用聚敛财富的大臣。所以藩府为了迎合他的旨意,往往搜刮民财,用作对朝廷的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献所谓羡余钱七千贯,崔群认为这是违诏,接受则失信于天下,因此请求退还赐给本州,用作贫穷百姓的租税。时论对他十分称道。度支使皇甫镈暗中勾结权贵幸臣,想当宰相,而崔群累次上疏指责他的奸邪。他曾在应对时当面论奏,谈及天宝和开元年间的事情。崔群说:“安危在于朝廷下达的诏令,存亡在于主上任用的大臣。玄宗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李元纮、杜暹时,国家则得到治理;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时,国家则陷入大乱。人们都将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自范阳起兵那时,当作是大治和大乱的分水岭。臣觉得开元二十年玄宗罢斥贤相张九龄,专任奸臣李林甫,大治和大乱就是从那时开始区分的。用人的得失,关系非同小可。”词意非常激切,唐宪宗身边的侍从都被他感动。皇甫镈因此对他深为痛恨,而唐宪宗最终还是启用皇甫镈为宰相。没多久,群臣商议要为唐宪宗上尊号,皇甫镈想加“孝德”两字,但崔群说:“尊号上已有睿圣二字,那么孝德也在其中了。”最终却因此遭到皇甫镈的挑拨离间。唐宪宗很不高兴,于是将崔群支出朝廷担任湖南观察都团练使。
唐穆宗即位后,征崔群为吏部侍郎,并在别殿召见他,说:“朕当年升上储君大位,知道爱卿帮了不少忙。”崔群曰:“先帝的意思本来就是要传给陛下。先前先帝授任陛下为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起草制书。先帝还说:‘能辨南阳之牍,允符东海之贵(意思是能管好淮西,就能治理天下)。’如果不知道先帝的深刻含意,臣岂敢轻言储君的大事?”几天后他就官拜御史中丞。十天后,唐穆宗又授他为检校兵部尚书,兼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徐泗濠观察等使。
当初,幽、镇抗拒朝命,朝廷下诏授任沂州刺史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副使,让他带领徐州兵马讨伐。崔群觉得王智兴很早就深得军心,因此上表请求趁机授予王智兴正使的旄钺,但朝廷没有答复他的奏折。结果王智兴自河北回戈,而徐州城内都是他部下的父兄,纷纷开关门请他进入,崔群于是被王智兴驱逐。朝廷等于坐失徐州。后来朝廷改授崔群为秘书监,分司东都,没多久,又改任他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后来他又改任宣州刺史兼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等使,接着他入朝官拜兵部尚书。许久后,他改任检校吏部尚书、江陵尹、荆南节度观察使,并在一年多后,改任检校右仆射兼太常卿。太和五年(831),他官拜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这时他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唐文宗册赠他为司空。崔群有远见卓识,是当时的贤相。然而清议认为他节俭朴素的操行,晚年时不如当初。崔群年未弱冠(二十)即举进士。当时名相陆贽负责选举;他征求梁肃的意见,和他谈论有才干和操行的登第学者。梁肃说:“崔群虽是少年,他日必定官至公辅。”后来果如其言。
崔群病故那天,唐文宗任命驾部郎中兼知制诰李汉为御史中丞。八月初五(乙丑),他任命尚书右丞兼判太常卿王璠为检校礼部尚书、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八月初十(庚午),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度来长安上朝。两天后,唐文宗任命前浙西观察使丁公著为太常卿。
新任左仆射李程将要到台省上任。八月十四(甲戌),御史中丞李汉上奏,说现行仆射上任的礼仪,不应接受四品以下官员的拜贺。唐文宗下诏说:“仆射上任的礼仪,近来规定的拜礼,都有明文;已经施行,不应更改,还必须按照大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的敕令进行。”
九月初一(庚寅),淄青地区首次制定两税定额,五州应交十九万三千九百八十九贯。自此淄青首次上缴两税。
九月十一(庚子),唐文宗让太傅赵宗儒在守司空的位置上退休致仕。次日,朝廷在涿州设置新城县(即战国时燕的膏腴之地督亢的所在)。
九月十八(丁未),太常卿丁公著去世。丁公著字平子,是苏州吴郡人。他祖父丁衷和父亲丁绪都没有当官。丁公著三岁时就失去了生母。七岁时他见到邻家的母亲抱着孩子,因而十分悲哀感伤,吃不下饭,所以请求父亲,要绝食奉道,希望得到母亲在地下的幽助。父亲因悯惜而答应了他。十七岁那年,父亲勉励他就学。二十一岁那年,他《五经》及第。翌年,他又通过《开元礼》,被授予集贤校书郎。秩期未满,他就归侍乡里,不再接受聘用。居父丧时,他亲自背土成坟,异常哀伤以致形容销毁,人们都为他担心。乡里得知后,孝悌的风气开始盛行。观察使薛华上表赞扬他的操行,朝廷因此下诏赐给他谷粟布帛,并旌扬他的门闾。
淮南节度使李吉甫钦慕他的才干和操行,推荐他出任太子文学兼集贤殿校理。李吉甫自淮南入相后,当廷向皇上推荐他的操行,唐宪宗当天就授他为右补阙。不久他升迁集贤直学士,很快又升任水部员外郎,兼皇太子及诸王侍读。他著有《皇太子及诸王训》十卷。接着他转任驾部员外,仍然兼任旧职。
唐穆宗即位,但尚未听政时,召他入居禁中,询访他有关朝典的事,还许诺他将来成为宰相。丁公著在陈情时,词意极为恳切,唐穆宗超次授任他为给事中,还赐给紫金鱼袋。没多久,他因曾是太子侍读的旧恩,升迁为工部侍郎,并兼任集贤殿学士,还负责吏部选事。丁公著知道自己将被重用,却称病辞退,趁机请求出任外官,唐穆宗于是授任他为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长庆二年(822),他被授予河南尹,任上皆以清静为政。后来他改任尚书右丞,转兵部和吏部侍郎,又迁礼部尚书和翰林侍讲学士。朝廷因为浙西的灾害和寇盗,想法寻求良帅,任命他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领浙西,还下诏赐给大米七万硕赈给浙西的灾民,浙民十分依赖他。后来他改任太常卿,因病请求回归乡里,但还没回到家乡就过世了,终年六十四岁。唐文宗追赠他为右仆射,还为他取消一天朝会。他著有《礼志》十卷。丁公著清俭守道,每次任命为官,他未曾不忧色满容。他四十四岁丧偶,终身没有续弦,也没有妓妾声乐的爱好。他的死讯抵达朝廷时,朝野无不感到痛惜。
九月二十一(庚戌),刚退休致仕的司空赵宗儒去世。赵宗儒字秉文。他八代祖上赵彤曾任后魏征南将军,父亲赵骅曾任秘书少监。赵宗儒进士及第,最初授任弘文馆校书郎。一年后,他又以书判选入高等,补任陆浑的主簿。几个月后,朝廷征他为右拾遗和翰林学士。当时他父亲赵骅任秘书少监,而他的任命与父亲的任命出于同一天,当时人们以此为荣。建中四年(783),他转任屯田员外郎,内职如故。不久他居父丧,免丧后,授任司门和司勋二员外郎。贞元六年(790),他负责考功事务,确定百官的考绩,贬黜和升陟都很公正适当,无所畏惧回避。右司郎中独孤良器和殿中侍御史杜伦,都各自因过失而被罢黜。尚书左丞裴郁、御名中丞卢绍,不久前都考绩中上,赵宗儒将他们降为中中。又有,秘书少监郑云逵考功他的同官孙昌裔为上下,赵宗儒又将他改为中上。凡是考为中上的,不过五十人,其余大多被减为中中。唐德宗得知后很满意,升迁他为考功郎中。
后来他母亲去世丁忧离职,终丧后被授任吏部郎中。贞元十一年,他升迁给事中,并于翌年和谏议大夫崔损同日以本官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道被赐给紫金鱼袋。贞元十四年,他罢相改任右庶子。赵宗儒端居守道,勤于奉朝请而已。唐德宗得知后十分嘉许。贞元二十年,他升迁吏部侍郎。唐德宗召见他时,慰劳道:“知道爱卿闭关(即担任散职)六年,所以才有这道任命。先前爱卿和先臣同时封官,还记得吗?”赵宗儒因而俯伏在地,感动得流泪。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下令让他为唐德宗起草致哀册文,辞句颇为凄惋。
元和初年,他任检校礼部尚书,判东都尚书省事、兼御史大夫,出任东都留守、畿汝都防御使。后来他入朝为礼部和户部二尚书,很快又任检校吏部尚书,守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荆南节度营田观察等使。任上他解散了光耗费军饷而没事可做的冗散士兵二千人。元和六年(811),他又入朝任刑部尚书。元和八年,他转任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出任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元和九年,唐宪宗召他入朝任御史大夫。很快他又升迁检校右仆射、河中尹、兼御史大夫、晋绛慈隰节度观察等使。赴任后,他因擅用供军钱八千多贯,被罚一个月的俸料。元和十一年七月,他入朝成为兵部尚书,并于九月改任太子少傅,暂时负责吏部尚书铨选事务。元和十四年九月,他官拜吏部尚书。
唐穆宗即位时,因刚释去丧服,便下令让尚书省官员策试先朝所征集的应制举人。赵宗儒上奏说:“按照本月十五日敕令:策试先朝征集应制的举人,已接近期限。臣担心他们都来自远方,难于久住京师,所以必须酌情重新审核,便委托有司部门规定日期策试。近来听说所征集的人大多已经离散,所以必须让他们知道要复审,然后裁定。应当让所司部门商量对策奏闻朝廷。臣还觉得设置制科的目的,本来就在于陛下亲临策试。让南省策试举人,也不符合旧典。如今大赦的皇恩已经结束,朝政正在惟新。何况先帝下葬山陵的日期越来越近,公务非常繁忙,等待策试的举人数量也不多。臣等商量后,觉得恐怕得暂时取消。”唐穆宗同意了。赵宗儒接着官拜太子少傅兼判太常卿事。长庆元年(821)二月,他任检校右仆射,守太常卿。
太常寺有《狮子乐》,备有五坊的各色动物,除非大型朝会或祭祀一般不举行。但年幼的君主十分荒诞,任凭优伶倡官放纵非为,于是掌管教坊的宦官用诏书来调用《狮子乐》的班子。赵宗儒不敢违诏,便将这事告诉宰相。宰相认为事情本该由有司部门即太常寺决定,不该转给宰相,因此觉得赵宗儒胆怯不敢负责,于是改任他为太子少师。宝历元年,他升迁太子太保。昭愍帝(即敬宗,《旧唐书》误作昭肃,即唐武宗)驾崩时,他任大明宫留守。大和四年(830),他官拜检校司空兼太子太傅。唐文宗曾召见他,咨询理政的大道。赵宗儒说:“尧、舜的教化其实只是仁慈和节俭而已。还希望陛下守住这两条,千万不要失去。”唐文宗十分嘉许地采纳了。大和五年,宋申锡被诬陷,唐文宗召太师和太保以下官员商议对他的量刑。唐文宗因为赵宗儒年老,宣令他不用下拜。很快他就上疏请求告老。这年,唐文宗下诏让他在司空位置上退休致仕。这时他去世,终年八十七岁。唐文宗为他取消朝会,册赠司徒。赵宗儒以文学进位,前后三次在藩镇任大员,八次掌管选部。然而他比较忽略礼仪和规矩,非常注重经营家业和自身保养,时论以此对他略有非议。
要想知道唐文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