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十七:宪宗中兴之二:高崇文收复梓潼与元稹上疏进谏

(2018-06-19 15:35:09) 下一个


元和元年即公元806正月十九(甲申),唐顺宗即太上皇李诵驾崩。正月二十三(戊子),唐宪宗李纯任命高崇文为征蜀主帅,出讨违抗朝命的西川节度使刘辟。正月二十六(辛卯),群臣请求唐宪宗回朝听政。


唐宪宗跟宰相杜黄裳谈及藩镇的事,杜黄裳说:“德宗自从经历了许多忧患以后,总是一味姑息藩帅,从来不在他们生前更换节度使。有人死去时,他也总是派中使去了解军情,看军中看好谁就授任他。中使或许私下接受了大将的贿赂,回来就交口赞誉。主上于是当即赐给旌旄,从未有过朝廷自己满意的人选。陛下如果定要振举纲纪,应当稍微用些法度裁制藩镇,那样天下才能得到治理。”唐宪宗觉得他讲得非常在理。于是他开始决定出兵讨伐西蜀。后来在河北河南重新奠定朝廷的威严,都是出自杜黄裳的启蒙。


高崇文当时驻扎在长武城,时刻训练五千士卒,有着敌寇随时就会入侵的意识。他卯时(拂晓)受诏,辰时(早晨)就开拔部队,器械粮草,一无所缺。正月二十九(甲午),高崇文率军兵出斜谷,李元奕兵出骆谷,同时直驱梓州(即梓潼)。高崇文大军抵达兴元(即汉中)时,有个士兵在客栈吃饭,把店主的筷子折断了。高崇文将他斩首示众。


同时,刘辟攻陷梓州,并生擒了东川节度使李康(《新唐书》作二月十九甲申)。


二月初一(乙未),唐宪宗任命度支郎中敬宽为山剑行营粮料使,作为出征大军的后勤。同时,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上奏,说他收复剑州,还杀了刘辟任命的刺史文德昭。


这期间,奚王诲落可(《旧唐书》作梅落可)到长安入朝。二月初三(丁酉,《旧唐书》作乙丑,二月无乙丑),唐宪宗任命他为银青光录大夫和检校司空,封饶乐郡王,然后送他回归。


二月初九(癸卯),朝廷追赠当时被汴州叛军杀害的宣武军节度使陆长源为右仆射;也追赠已故吉州刺史姜公辅为礼部尚书。


姜公辅出身不详,进士及第后成为校书郎。他应制策科获得高等,被授任左拾遗,召入翰林成为学士。秩满时本当改任,姜公辅趁机上书自陈,说他母亲年老和家里贫穷,觉得府掾的俸给较优,便请求兼任京兆尹户曹参军。朝廷也特地给了他恩惠和眷顾。姜公辅才气很高,又有器识,每次入宫言事,唐德宗大多都能听从。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士兵哗变,侵犯宫阙,唐德宗仓促自苑北便门出逃。姜公辅在马前谏道:“朱泚曾任泾原主帅,深得军心。前不久因为朱滔反叛,朝廷夺了他的兵权,朱泚因此经常忧愤不得志。陛下不如派人捉捕了他,让他陪同銮驾。如果群凶突然拥立他为主,必将导致国患。臣近来曾经陈奏,陛下如果不能坦诚待他,那还是把他杀了好,免得养虎为患,到时后悔也没用。”唐德宗说:“已来不及了!”姜公辅随从唐德宗前往奉天,官拜谏议大夫,很快又以本官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他接着跟从唐德宗到山南。御驾到城固县时,唐安公主去世。她是唐德宗的长女,昭德皇后所生,聪敏仁孝,深得唐德宗的钟爱。最初,唐德宗下诏将她嫁给韦宥,但尚未举行婚礼就遇到朱泚之乱。公主这时去世,唐德宗非常悲哀,并下诏所司部门将她厚葬。姜公辅谏道:“收复京城该不会太久,公主最终还必须归葬。如今在路上,应该尽量节俭薄葬,钱最好用在军士身上。”唐德宗听了很生气,跟翰林学士陆贽说:“唐安公主夭亡,朕不想就在这里搞个土堆,只是下令造一座砖塔安置,功夫和费用都很小,也用不着宰相议论这事。姜公辅忽然呈进表章,说的毫无道理,只是指责朕的过失,打算为自己取得名声而已。朕近来提拔他成为腹心,他竟然如此辜负朕!”陆贽说:“姜公辅官职是谏议大夫,又身居宰衡,进谏固然是他的本分。陛下任命宰辅,放在身边,朝夕听取教诲,目的就在防微杜渐。陛下有微小的过失,他及时提出,是很必要的。陛下觉得造塔的功夫和费用微小,并非宰相应当谈论的事情。其实只问道理的是非,哪管事情的大小!如果造塔是对的,那么工程虽大造起来也有什么害处!如果造塔不对,费用虽小他表示反对又有何罪!”唐德宗又说:“爱卿没领会朕的意思。朕觉得姜公辅的才干和操行,都当不了宰相。在奉天时就打算罢免了他,后因姜公辅自己辞退,朕也已当面许诺。很快又遇上李怀光背叛,也就算了,容忍着他,到山南后再说。姜公辅明知朕要改任他,所以在造塔这事上喋喋不休,就想以此买个正直的名声。有这样的用心,哪里是个善类!朕所惆怅的,只不过因为如此罢了。”陆贽还是再三救护,但唐德宗依然怒不可遏,还是将他罢相,改任左庶子。很快姜公辅因母亲去世丁忧,服丧后被授任右庶子,长久得不到升迁。自从陆贽掌权以后,因为都是翰林出身,他多次向陆贽求官。陆贽私下跟姜公辅说:“我曾见到郴州的窦相,说他为你奏请了多次,但主上总不答应,似乎有很气你的话语。”姜公辅很害怕,于是上疏请求罢官去当道士,但唐德宗长久没有答复。他后来又在朝廷奏请,唐德宗问他什么原因。姜公辅不敢说是陆贽告诉他的,便将窦参的话说了。唐德宗非常愤怒,将姜公辅贬为泉州别驾,又派中使奉诏去谴责窦参。唐顺宗即位后,起用姜公辅为吉州刺史,不久他就死在任上。


二月初十(甲辰),因为铸钱的铜太少,朝廷禁用铜器。


二月十九(癸丑),唐宪宗加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为同平章事。


二月二十四(戊午,《旧唐书》作十天前即戊戌,疑有误),唐宪宗跟宰相们谈论说:“古代的帝王,有的勤于朝政,有的则怠于听政,端拱无为。而他们却互有得失。怎样做才算行呢?”杜黄裳答道:“帝王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夷。起早贪黑以了解民间疾苦,舍己从人以厚待治下官民,当然不能自找闲暇,自找安逸。然而上下分工有别,纲纪也有大小顺序。至于刑狱诉讼和市场账簿之类烦细的事情,自有有司部门各自负责,并非人主应当亲自过问的。以前秦始皇用秤衡量奏折的重量,不够量则不休息,结果被前代人嗤之以鼻。诸葛亮是王霸的辅佐,二十杖以上的处罚都得亲自决定,结果也被敌国所诮,知道他不能持久。魏明帝要重审尚书省处理的事务,陈矫就说这样不行。隋文帝一天到晚忙碌,只好让卫士给他传餐,文皇帝(指唐代宗)也笑他烦琐苛察。其实他们这样做对当时的时政没什么帮助,只是让后人讥笑而已。作为人主,当然不能去取代下司的职责。但只要谨慎挑选天下的贤材,加以委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刑赏以信,那么谁会不尽力,什么请求会无法获得!明主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这就是虞舜之所以能无为而治的道理。《左传》称赞虞舜的仁德,说:‘夫何为哉?恭己南面而已!’正是因为他能任用十六相国,除去四凶的缘故。他岂能和那些劳神疲体和自任耳目的君主同日而语!并非他们不够勤劳,只是忙的不是地方罢了。人主的问题,经常就怕不能推诚待人;人臣的弊病,经常就怕不能竭尽忠诚。因此上疑其下,下欺其上,礼数亏欠。这样还想求得治理,自然很难达到。如果没有这些弊病,还怕不能取得大治!”唐宪宗觉得他说的非常在理。


三月初二(丙寅),唐宪宗任命神策行营京西节度使范希朝为右金吾大将军。


三月初四(戊辰),唐宪宗下诏,让常参官在寒食节去自家扫墓,墓地在京畿之内的可在假日内往返,在他州的则由官府奏请决定。


三月初七(辛未),御史中丞武元衡上奏说:“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以上官员、尚书省四品以上和诸司正三品以上、从三品的职事官、东都留守、转运盐铁节度观察使、团练防御招讨经略等使、河南尹、同华州刺史、诸卫将军三品以上官员得到授任时,都必须入宫谢恩。其余官员则允许只到宣政殿南班拜谢后即行退下。”唐宪宗下诏说:“如果在此例之中有加授使节以及职掌新任的也遵照此例。”


武元衡又上奏说:“兵部、吏部、礼部贡院官员,每当选拔官员时期,从十月到二月都不奉朝参(即上朝参谒)。如果说因为事情繁忙,那么中书门下、御史台、度支、京兆府的公事至为繁重,那里的官员却照常朝谒。何况旬节(每十天一节假)已让他们归休,又允许分日,所以一月之内,也只朝参十次。盛暑严寒,又特蒙照顾放假。臣寻找了以前的资料,觉得王颜担任中丞时曾谈论这事,应对得非常详尽。还希望遵照贞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的敕令,作为永久制度。”唐宪宗准奏。


同时,高崇文率军从阆州直趋梓州,刘辟部将邢泚带兵逃去,高崇文于是进驻梓州。刘辟将李康送还高崇文,请求洗刷自己的罪责。高崇文因为李康战败失守,把他杀了(《旧唐书》说朝廷在五月初九壬申将李康贬为雷州司马。也许还不知道他已被高崇文所杀)。三月十二(丙子),严砺上奏说王师收复梓州。次日,唐宪宗下制,削去刘辟所有官爵。


当初,夏绥节度使韩全义到长安入朝,让他外甥杨惠琳负责夏绥留后事务。杜黄裳因为韩全义出征无功,还骄横蹇慢,对朝廷不逊,便强迫他退休致仕,然后任命右骁卫将军李演为夏绥节度使。杨惠琳带兵抗拒,并上表声称,说将士逼迫他出任节度使。河东节度使严绶上表请求出兵讨伐,于是唐宪宗下诏,让河东和天德军合击杨惠琳。严绶派牙将阿跌光进和他弟弟阿跌光颜带兵前往。阿跌光进本是出自河曲步落稽部落,兄弟在河东军中皆以勇敢著名。三月十七(辛巳),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杀了杨惠琳,将他的首级函送京师。


三月二十八(壬辰),大行太上皇即唐顺宗的德妃董氏病故。


东川节度使韦丹到了汉中,上表说:“高崇文带着客军远征,无所依靠。朝廷如将梓州给他,定会鼓舞他的士气,必能建立大功。”夏四月初四(丁酉),唐宪宗任命右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为检校兵部尚书、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副使、负责节度事务。


四月初五(戊戌),唐宪宗任命安南经略副使张舟为安南都护兼本管经略使。次日,他任命前剑南东川节度使韦丹为晋绛观察使。四月初九(壬寅),他任命前安南经略使赵昌为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第二天,前岭南节度使徐申病故。


派去宣慰江淮一带的潘孟阳每到一个地方,专门游乐饮宴,仆从三百人大多收纳贿赂。唐宪宗得知后,于四月十一(甲辰)改任潘孟阳为大理卿,罢免了他度支和盐铁转运副使的职位。


四月十三(丙午),唐宪宗亲自策试制举及第的士人,于是校书郎元稹、监察御史独孤郁、校书郎下邽人白居易、前进士萧俛、沈传师都脱颖而出。独孤郁是独孤及的儿子;萧俛是萧华的孙子;沈传师是沈既济的儿子(《旧唐书》说法不同,说这天唐宪宗命令宰臣在尚书省监试制举人。他觉得制举人是先朝所征,所以不想亲自策试)。


杜佑请求解除他负责财赋的职位,并推荐兵部侍郎、度支使、盐铁转运副使李巽取代自己。四月十四(丁未),唐宪宗加杜佑为司徒,罢免了他盐铁转运使的职位,任命李巽为度支和盐铁转运使。自从刘晏之后,掌管财赋职责的大臣都比不上李巽。李巽上任一年后,征收所得,能和刘晏相比,第二年又超过了他,再一年更增加了一百八十万缗。


四月十五(戊申),唐宪宗加授陇右经略使、秦州经略使、秦州刺史刘澭为保义军节度使。


这期间,朝廷为浙东地区赈济大米十万石。


四月二十六(己未),武元衡上奏,请求让兼任御史大夫和中丞的常参官,按照检校台省高官的惯例,上朝时站立在本品同类官员之上。


四月二十八(辛酉),唐宪宗任命元稹为左拾遗,独孤郁为左拾遗,白居易为盩厔尉兼集贤校理,萧俛为右拾遗,沈传师为校书郎。


元稹上疏谈论谏官的职责,说:“当年太宗以王珪和魏征为谏官,即使游宴和寝食他们也未曾不在身边。他还命令三品以上官员入宫议论大政时,必须有一位谏官相从,随时提出建议的得失,所以当时天下大治。今天的谏官,首先得不到召见,其次不得参与时政,只是排在百官的行列里,上朝拜谒而已。近年以来,大臣不在正殿奏事,百官也不再巡回应对。谏官能做的事,只是在看到诰命有不便的地方时,上道密封奏事罢了。君臣之间,在朝政还没形成前通过讽谏和劝谕,精心和缜密的筹画,还不能让至尊的意见回转,更何况已经下达的诰令。已下令授任了,而想要靠咫尺的奏折就让主上收回写在丝纶的诏命,确实也是很难的。还希望陛下时常在延英殿召见谏官,加以应对,使他们各尽所怀。岂能将他们安置在谏官的位置上,而屏弃不用,疏远作贱他们!”


没多久,他再次上疏,说:“大治和大乱的初始,必定都有萌芽的迹象。广开言路,拓广视听,是大治的萌芽;爱听谄谀,受蔽近习,是大乱的迹象。自古以来,人主即位之初,必有敢言的士人。人主如果接受直言并对他们加以奖赏,那么君子将乐行其道,竞相进献忠谠;小人也将贪图他们的名利,不做奸邪的丑事。这样,则上下的心志得以沟通,幽远的情理得以通达,怎能不获得大治!相反,如果人主拒绝直言并对他们加以治罪,那么君子将卷起铺盖,争着明哲保身;小人则阿谀奉承,趁机窃取高位。这样,则十步之内明明白白的事情,都能被他们欺罔,怎能不导致大乱!当初太宗刚执政时,孙伏伽以小事进谏,太宗还非常高兴,厚赏了他。所以那时,言事的人只怕说的不够深切,从不曾因触犯忌讳而忧虑。太宗岂是喜好忤逆的意见,而讨厌顺从的迎合?的确只是因为顺适带来的快乐是小事,而危亡的灾祸却是大事。陛下即位以来,现在已经周年,却还没听说有谁得到孙伏伽那样的赏赐。臣等位列谏官,旷日持久,长达近年,还得不到召见。每次上朝站立在班列,屏气鞠躬,不敢仰视,又哪里有闲暇议论朝政的得失,敬献可否的意见!臣等作为供奉官尚且如此,何况疏远的臣属!这都是朝廷百官因循守旧的过错。”并连带具体提出包括请求让百官依次受到召见应对、恢复在正殿奏事、严禁定期贡献以外的进奉等十件大事。


元稹又以贞元年间王伾和王叔文靠伎俩得到东宫太子的宠信,结果在永贞那年(805)几乎导致天下大乱作例子,上书劝唐宪宗尽早选择品行端正的士人,让他们辅导诸子。他认为:“太宗自从封为蕃王起,就和文学清修的十八位士人相处。后代的太子和诸王,虽然也都有僚属,但却日益和他们疏远,并看不起他们。至于师傅之类的官属,不是让那些年老昏聩,因病不再任事的人出任,就是派那些被罢免将帅,不识诗书的人为之。至于王友、谕德、赞善、司议那帮人,更是些游手好闲之辈,士大夫们都以此为耻。即使偶尔得到个把孤陋寡闻的年老儒生,也是个把月才能与太子和诸王见上一面,又哪里有时间教诲他们仁德道义,训导他们遵从法度!普通百姓爱他们儿子,还知道寻找明达事理的老师教导他们,何况万乘的嗣子,关系到天下人的生命!”唐宪宗十分嘉许他的谏言,也都高兴地采纳了,还时常召见他。


四月二十九(壬戌),邵王李约去世。他本名李溆,是唐顺宗第八子,最初授国子祭酒,封高平郡王,贞元二十一年进封邵王。


也在这天,武元衡上奏说:“朝廷本来设置正衙待制官以备顾问。近来在正衙大多不奏事。今后臣请求让尚书省诸司四品(《旧唐书》作六品,疑有误)以上的职事官、东宫师傅、宾客、詹事、王府傅等人,每坐朝日派两人待制;退朝后,陛下可下诏请他们到延英殿等候应对。”唐宪宗听从了。


要想知道唐宪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