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春正月,唐玄宗李隆基下敕令,要求河北各州的地方团结兵马(类似民兵组织),统一接受本州刺史掌管。
正月十一(乙亥),太上皇李旦下诰命说:“卫士自今以后二十五岁从军,五十岁免役;羽林飞骑将从卫士中选拔补充。”同时,朝廷任命吏部尚书兼太子右谕德、酂国公萧至忠为中书令。皇帝巡视边境各州的日子也改期了,为此招募的兵马也各自遣散,定于八月份再重新集合。最终唐玄宗的出巡并未成行。
上元日即正月十五夜晚,太上皇登上安福门城楼观赏花灯,并让宫女出宫连袂踏歌,还让百官尽情观赏,玩乐了整个夜晚。
二月初二(丙申),朝廷将隆州改为阆州,始州改为剑州,并将部分冀州地区分出设置深州。
当初,有个叫婆陀的僧人请求在夜里打开城门点燃花灯千百盏,尽欢三日三夜。二月初六(庚子)夜里,朝廷果然让长安大开城门,点燃花灯;又追办去年即先天元年举行的大酺,大规模补办歌舞伎乐。太上皇和皇上都登上延喜门城楼临场观赏,有时夜里点上蜡烛继续白天的娱乐,共持续了月馀(《旧唐书》说三天三夜)。左拾遗华阴人严挺之上疏切谏,说:“大酺本意是为百姓提供便利,让他们凑钱聚在一块欢饮(古时规定不许聚在街头喝酒。所以大酺或赐酺三日五日就是允许百姓聚饮,并非官府赐钱让他们欢饮)。如今要动用上万的人力,花钱去搞这各种戏剧歌舞,臣觉得这并不是光大圣德,美化风尚的办法。”唐玄宗这才取消了这一活动。
当初,高丽灭亡后,他们的旁支酋长祚荣迁居营州。当契丹人李尽忠造反时,祚荣与靺鞨人乞四北羽聚众往东逃走,占据险要自固。李尽忠死后,武则天派将军李楷固讨伐他的馀党。李楷固出击并杀了乞四北羽,然后带兵越过天门岭,紧逼祚荣。祚荣迎战,结果李楷固大败,仅逃得自己的性命。祚荣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往东占据东牟山,修筑城池,在那里居住。祚荣骁勇善战,高丽和靺鞨的民众逐渐开始归附于他。因此祚荣占领了二千里地盘,有十馀万户民众,数万精兵,并自称振国王,依附于突厥。当时奚族和契丹全都反叛,道路阻绝,武则天无法征讨。唐中宗即位后,派侍御史张行岌前往招慰,于是祚荣送他儿子来长安入侍。到这时,唐玄宗任命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和渤海郡王,并将他统治的地方划为忽汗州,让祚荣兼任都督。
二月二十六(庚申),唐玄宗下敕,将严挺之的忠诚正直宣示给朝廷百官,并厚赏了他。
三月十八(辛巳,《旧唐书》作十天后的辛卯;《新唐书》作正月辛巳),皇后亲自采桑养蚕。
同时,晋陵尉杨相如上疏议论时政,大略意思是:“隋炀帝仗恃自己的强盛,毫不忧虑时政。虽然他下达了不少制敕,然而说的和做的差别太大。他讲起道理来如同尧、舜,然而行为办事却如同桀、纣。所以天下如此之大,被他一掷就抛弃了。”他又说:“隋氏因为纵欲而灭亡,太宗因为抑欲而昌盛。还希望陛下在二者间认真挑选!”他还说:“人主似乎莫不喜好忠正而厌恶佞邪,然而忠正的大臣往往被疏远,而佞邪的小人却常常被亲宠,以至于到了国家颠覆,自身危亡,却还没醒悟过来。为何会这样呢?都是因为忠正的人往往忤逆人主的旨意,而佞邪的人却经常顺从人主的心思。忤逆次数多了自然就产生憎恶,总是顺从自然就导致喜爱。这就是为何有这样的亲疏之分。明主则不然。他们喜欢忤逆,因而得到了忠贤;他们厌恶顺从,因而去掉了佞邪。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太宗的太平之业,将为期不远了!”他又说:“一般说来,注重简明的法律能够很有效果;倾向轻判的刑罚必定行得通。陛下正在崇尚至德,广布新政,所以臣请求除去一切琐碎苛刻的律法,不要纠察微小的过错。微小过错不用纠察则律法不至于烦碎苛刻,巨大罪行不予遗漏则刑罚能够制止奸佞邪恶。一旦做到律法简明而不容侵犯,刑罚宽松而能够制约,那就太好了。”唐玄宗阅览了奏章后十分满意。
三月三十(癸巳),唐玄宗下制敕规定,在表状、书奏、笺牒等文档中,年月等数字都必须用一十、三十、四十等字样。
先前开始修建的大明宫尚未完工。夏五月二十八(庚寅),唐玄宗下敕,因为农务正忙,暂停这一工程,等待农闲再说。
六月初九(辛丑),太上皇因长安大雨不停,避免在正殿上朝,并减少御膳。
六月二十四(丙辰),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兼朔方道行军大总管郭元振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的权势,擅权用事,和唐玄宗矛盾加深。宰相七人中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大臣也有半数依附于她。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还有僧人慧范等人阴谋废立,又与宫女元氏密谋,想在赤箭粉中下毒进献给唐玄宗。李晋是唐高祖李渊堂弟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往来于公主的府第,和她私下密谋。
王琚跟唐玄宗说:“事情已经非常紧迫,陛下不可不尽快下手。”左丞张说从东都派人送给唐玄宗一柄佩刀,意思是让他尽早割断姑侄的亲情。荆州长史崔日用入朝奏事,趁机跟唐玄宗说:“太平公主的谋逆已有不少日子了。陛下以往住在东宫,还算是臣子。那时如果想要讨伐,还必须使用计谋。如今陛下既然光临宝座,只要下一道制书,谁敢不服从?万一作乱的奸邪得逞,只怕后悔莫及!”唐玄宗说:“正像爱卿说的。但只是担心惊动了太上皇。”崔日用说:“天子的孝敬在于安定四海。如果奸人得志,那么社稷将变成废墟,陛下却如何去尽孝!臣请求陛下先安定北军,然后收捕逆党。那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唐玄宗觉得有理,便改任崔日用为吏部侍郎。
秋七月初一,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打算在这月四日作乱,让常元楷和李慈带领羽林兵突入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唐玄宗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制定计划诛杀他们。姜皎是姜謩的曾孙;李令问是李靖弟弟李客师的孙子;王守一是王仁皎的儿子;宦官高力士是潘州人。
七月初三(甲子),唐玄宗通过王毛仲取来闲厩(皇家御马厩)马匹以及三百多家丁,亲自率领李范等亲信十数人出了武德殿,进入虔化门,然后在北阙召见常元楷和李慈,先杀了他们。接着在内客省收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将他们带出,然后在朝堂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当场把他们都杀了。窦怀贞逃入城壕里,在那里自缢而死。唐玄宗让人杀戮了他的尸体,将他改姓为毒。太上皇听说发生事变,急忙登上承天门城楼。郭元振上前奏报说,皇帝先前奉诰诛杀窦怀贞等人,没什么其他大事。唐玄宗很快也来到城楼上,太上皇只好下诰令,历数窦怀贞的罪状,接着大赦天下,自大辟死刑以下,罪无轻重都赦免了,只有叛逆的同伙党羽不予赦免。薛稷在万年狱里被赐死。太史令傅孝忠和僧人慧范等人也被杀了。
太平公主党羽为首的窦怀贞,字从一。他父亲窦德玄曾任左相。窦怀贞少年时就诡异偏激,衣着节俭,不在乎车马和豪侈之事。他曾任清河令,任上颇有政绩,后升迁越州都督和扬州长史。神龙中年(702),他进位为左御史大夫兼检校(代理)雍州长史。他娶韦后乳母的笑话前面说过,就不再提起了。为避韦后父亲韦玄贞的名讳,他改称窦从一。当时人们将老妇的丈夫叫做阿赩(其他史书作阿冲),窦怀贞每次谒见奏请时,总是自署“皇后阿赩”,而有人把他叫做“国赩”,他也欣然接受,以此取媚于韦后。当时政令出自多门,京畿的县尉由墨敕授任御史的很多。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县尉当御史的很多,县令也能办吗?”他答道:“改天再办。”人家问他为何,窦怀贞答道:“今天在办的官吏比较负责。改天他侥幸不在了,就可以办理。”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他又依附宗楚客和安乐公主等人,以取得高位,因此被舆论摈斥,声名全完了。韦后败后,他居然砍下他妻子(即韦后的乳母)的脑袋献上,接着被贬为濠州司马,又转为益州长史,并恢复了原名。
景云初年(710),他被唐睿宗召回朝廷任殿中监,一个月后升迁左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中山县公,不久又升迁侍中。当时太平公主干政,窦怀贞倾身投靠于她,每天退朝后总是前往公主的府邸,把打听来的事告诉公主。唐睿宗为金仙和玉真二公主营造道观,花费巨万,劝谏的大臣相继不绝,唯有窦怀贞劝他继续营造,还亲自监督役作。族弟窦维鍌劝他说:“兄长位居上卿,应当思量如何进献忠言辅佐天子,而不是去计算瓦木数量,混杂在工匠之间。这样怎能让海内对兄长有所瞻仰?”窦怀贞没有回答,反而更为加紧督促工程。当时人们嘲讽他说:“前作后国赩,后为主邑丞。”意思是他先前是韦后的国赩,后来是公主封邑的属吏。在任半年,毫无建树。唐睿宗在承天门城楼召见他和其他宰相,痛责了他们,不久窦怀贞就与李日知、郭元振、张说等人都罢相,他被贬为左御史大夫。窦怀贞后来的事前面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唐玄宗即位后,进他为左仆射,封魏国公。他这时死于甲子事变。窦怀贞虽然谄媚,但他总是将生平所得的俸禄全都散发给亲族,自己毫无留蓄。他死时,家里惟有粗米数石而已。
窦怀贞生性谄媚诡诈,善于诙谐和结交权贵。当时宦官专权用事,他特别害怕他们,有时见到没有胡须的人,他误把他们当作宦官而卑谦为礼。监察御史魏传弓嫉恨宦官辅信义,曾想上奏弹劾他的奸佞。窦怀贞说:“他是安乐公主信任的人,怎敢绳之以法?”魏传弓说:“败坏朝廷纲纪的正是这帮人。今日杀了他,明日自己被处死,我也不后悔!”窦怀贞仍然一再阻止他。魏传弓是钜鹿人,忠謇人士,终在司农丞的位置上。
也在甲子事变中被杀的萧至忠是秘书少监萧德言的曾孙。他少年时就出仕任京畿尉,以清廉谨慎著称。他曾和友人在路边约定相会,正好遇上风雪冻冽,人们都跑到屋宇下躲避。萧至忠说:“哪有和人相约,自己却为了安逸而失信的道理?”只有他不去躲避,众人无不叹服。神龙初年(705),武三思擅权,萧至忠依附于他,因此由吏部员外被提拔为御史中丞,不久又升迁吏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他仗恃武三思的权势,掌管选拔官员时无所畏惧,杜绝了请托的不正之风,很有威信。不久他又升迁中书侍郎,兼中书令。
节愍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后,武三思党羽与宗楚客和纪处讷指使侍御史冉祖雍奏言说:“安国相王以及镇国太平公主也和太子一道阴谋举兵,请朝廷将他们收付制狱。”唐中宗召萧至忠前来,要他对此立案审理,萧至忠哭着上奏道:“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难道却不能保住一弟一妹,反而遭人罗织罪名加以陷害?宗庙和社稷的存亡,实在就在于此。臣虽然愚昧,私下为陛下感到可惜。《汉书》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还希望陛下认真考虑这话。而且以前则天皇后想让相王当太子,相王多日吃不下饭,请求皇后迎立陛下。固让太子的诚意,传为天下的美谈,也足以证明冉祖雍等人的所奏,纯属虚构。”唐中宗觉得他说得非常有理,才打消了这念头。他不久转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至忠上疏议论时政,说:
“臣听说帝王设置各个部门是为了治理百姓,而治理之道,关键在于用贤。得到贤能政务就必定清修,而得不到贤才则犹如官职空旷;官职空旷则政事废置,政事废置则百姓残破。逐渐导致国家衰败,原因都在这里。近来吏部授职,执政选官,往往不是凭才升任,多数也不是靠德进位。都是由于投靠权贵,互相粉饰吹嘘。一旦得到高位,他们哪里会有远大抱负?只能是上下相蒙,谁肯言及朝政的得失?臣听说官爵是国家的公器,而给宠臣的私人恩惠,只能是让他们富足的金帛,让他们饱食的粱肉,以此保存私下的恩泽。如果将国家的公器当为私用,那将导致公正的朝议不再存在,为国家担忧的臣民也都解体。朝廷如果用小私去妨碍至公,那么私下请托的门路就会大开,而进献正言的道路就会断绝;于是低贱小人就会相继进位,正人君子上升的道路就会消失。朝政日益衰微,最终走向凋弊的原因,就是任用官吏得非其人。从前东汉馆陶公主为儿子谋求郎官,明帝(公主的兄弟)跟她说:‘郎官对应上天的列宿,出外主宰百里的地方,如果任用的人不称职,那么百姓将为此遭殃。’因此只是赐给她钱十万而已。这就是所谓‘至公之道不亏,恩私之情无替’。优良的史臣手持正直之笔,将这事当作美谈,至今还被广为称道,不绝其口。如今设置的官位已经太广,冗员成倍地增多,但他们还祈求不厌,依然不断增添官员数量。陛下降下国库无法支付的恩泽,而近戚却有无止境的要求。他们贩卖官职肥了自己,出售刑狱以徇私利。朝台诸寺,各个部门之内,都是身穿朱紫的高官;官秩日益无关轻重,恩赏到处都是。低贱贪婪之辈,冒进而不顾廉耻;方正优雅之流,知难而思量退位。有才能的无法得到任用,而被任用的又毫无才能。这二事相比,十有其五都是如此。所以人们不肯效力,而任用的官吏得非其人。想以此取得大治,实在非常困难。
“臣私下见到宰相和近侍要官的子弟,很多身居肥缺。这些人都是权势要员的亲戚,罕见有什么才艺,都是靠互相关照嘱托,得到了这份荣耀。《诗经》说:‘东人之子,职劳不赉。西人之子,粲粲衣服。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壥壥佩璲,不以其长。’意思就是,王政很不公平,众官都荒废了他们的职守。私家的孩子,排列在荣耀的高位;无法胜任的人们,徒然地带着大臣的饰佩。臣虽然愚昧,还希望陛下想到居安思危的道理,实行改弦更张的办法;爱惜爵位和赏赐,认真考察人的才识,不要虚授官职,一定要让能人担任大官,提拔大雅进入朝廷的枢密,斥退小人回到闲散的荒僻;做到政令出于一处,以信用作为威恩,私恩不妨碍至公,私情不影响公法,那样天下人就很幸运了。臣见到高宗永徵年间的事情,宰相子弟多数都身居外职。那并非光是为了压抑强宗、分散大族,也是因为要斥退不肖、选择贤才。还希望陛下就远遵循旧典,就近遵从先圣,特降明敕,让宰相以下以及朝廷诸司长官的子弟,同时改授外官。也许这样可以期望他们分管四方,共同安宁百姓,和朝廷表里相统,使得全国远近都得到大安。”疏奏呈上后,没被采纳。
翌年,萧至忠取代韦巨源成为侍中,依旧修史,不久又升迁中书令。当时宗楚客和纪处讷暗中心怀奸计,树立朋党。韦巨源、杨再思、李峤都对他们唯唯诺诺,只想保全自己,对朝廷无所匡正。萧至忠处在他们之间,多少还保存些正道,因而得到舆论的欣然敬重。唐中宗也说:“各位宰相中,只有萧至忠最怜惜我。”韦后又追封她的亡弟韦洵为汝南王,让他与萧至忠的亡女结为冥婚,合葬一起。当韦氏败后,萧至忠发掘了坟墓,带着他女儿的棺柩回家,人们因此对他颇有讥讽。萧至忠也将女儿嫁给韦后舅舅崔从礼的儿子。婚礼那天,唐中宗为萧氏主婚,韦后为崔氏主婚,当时人们称之为“天子嫁女,皇后娶妇。”
景云初年,唐睿宗即位后,萧至忠出任晋州刺史,任上很有能干的名声。当时太平公主专权用事,萧至忠暗中派人能向她表忠,请求入朝担任京官。李隆基诛杀韦氏时,萧至忠一个担任千牛的儿子被乱兵所杀。太平公主希望萧至忠因此怨恨李隆基,可以和他谋事,所以同意了他的请求,召他入朝担任刑部尚书和右御史大夫,不久又升迁他为吏部尚书。先天二年(713),他重新出任中书令。同年,萧至忠与窦怀贞、魏知古、崔湜、陆象先、柳冲、徐坚、刘子玄等人撰写成了《姓族系录》二百卷,唐玄宗李隆基下制为他们加爵,并赐给不同数量的布帛。
没多久,太平公主和窦怀贞等人的阴谋泄漏,公主的党羽都被唐玄宗杀了。《旧唐书》说萧至忠逃到山里一座寺里,几天后才被捕而伏诛(和前面说的不同),并被籍没家室。萧至忠虽然清俭克己,然而他虽然简约,但自视甚高,从未接待宾客。他所得的俸禄,也没怎么赈施亲人。当他的家产被籍没时,家财丝帛十分丰盛,因此声望一落千丈。
要想知道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