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1年十二月,桓温在屡次要求北伐无效后忍无可忍,率领四五万大军顺流而下抵达武昌。朝廷听说后,大为震惊。执政的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写信请桓温退兵。桓温回信表明自己并没有胁迫朝廷的意图,然后率军回到了自己的藩镇。
公元352年春正月,秦王苻健称帝。同时,冉魏皇帝冉闵攻占襄国,杀了后赵的残余公卿大将,烧了襄国的宫殿,把那里的百姓都迁徙到邺都。后赵汝阴王石琨带着他的妻妾投奔东晋,却被朝廷在建康东市将他们全部处斩,石氏至此绝灭。
东晋尚书左丞孔严跟权臣殷浩说:“近来大家的情绪真叫人寒心,不知使君有什么办法扭转这一局面。依我的愚见,使君应当明确内外大臣的职责,就像韩信和彭越专门负责征伐,萧何和曹参专门负责内务那样。这样内外的责任,就各自分明了。使君应当好好思考当年廉颇和蔺相如互相委曲求全的大义,陈平和周勃互相交好的往事,争取和藩镇大员和睦相处,亲密无间。这样就可以保证国家安全,还能建功立业。我看近来前来归降投靠的那般人,都是人面兽心,贪而无厌,我担心很难以大义感动他们。”殷浩不听他的劝告。
殷浩上疏请求北上,往许昌洛阳一带进军,晋穆帝下诏准奏。朝廷因此任命安西将军谢尚和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进驻寿春。谢尚不能抚慰豫州刺史张遇(原后赵大将),结果触怒了张遇,导致他占据许昌公开反叛。张遇还派部将上官恩占据洛阳,派乐弘攻打在仓垣的督护戴施,致使殷浩的军队无法前进。三月,殷浩命令荀羡镇守准阴,不久又让他负责青州的军事,领兖州刺史,出镇下邳。
这期间,羌族领袖姚弋仲病故,儿子姚襄接管了他的部众。姚襄被前秦军队打败,后来又在麻田被前秦将领高昌和李历打败。姚襄被迫归降东晋,并送他的五弟到建康作人质。晋穆帝下诏让姚襄驻军在谯城。姚襄单骑渡过淮河,到寿春去拜见谢尚。谢尚很早就听说姚襄的大名,便命令左右撤去仪仗和卫兵,用一身文人服装接待他,和他畅谈人生,就好像相识很久一般。
谢尚字仁祖,从小就有卓越的品性。他八岁时就很有悟性。父亲谢鲲曾带着他去送客,有人说:“这孩兒是今天座上的颜回。”谢尚应声答道:“座上既然没有仲尼父(孔子),你们又怎能识别有颜回!”座上的宾客无不感叹惊异。他十多岁时,父亲去世,丹阳尹温峤前来吊唁,谢尚痛哭流泪,极其哀伤。然后他收起眼泪接待客人,举止和平常的童年孩子完全不同,温峤十分惊奇。比及年长,谢尚更显出他的聪慧,悟性绝伦,同时不拘小节,不做流俗的事情。他还喜欢绣花的衣裤,在被几位叔伯父责备之后,知错即改,因而知名。谢尚善于音乐,多才多艺。谢尚世袭他父亲的咸亭侯爵位。司徒王导非常器重他,把他比作王戎,常称呼他作“小安丰”,并聘他为助手。谢尚刚到府上通报拜谒时,王导刚好有个盛会,便问他道:“听说你能跳鸲鹆舞,把所有观看的人都看得想入非非。真有这事吗?”谢尚说:“是的。”便戴上头巾开始跳舞。王导让在座的人都抚掌击节,谢尚跳得上上下下,傍若无人。他的为人就是这样率真。谢尚为政清廉简约。刚上任时,郡府拨给他四十匹布给谢尚制作乌布帐幕。谢尚把帐幕给扯了,用布给军士作衣裤。
姚襄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雄武冠世,好学博通,又善于谈论,因此江东的人士都很敬重他。
同时,前秦任命张遇为征东大将军兼豫州牧。
这时,冉闵已经在兵败后被前燕杀害,坚守邺都的冉魏将领蒋干向东晋求援,答应将当年遗失到后赵的传国玉玺献给东晋。当初,谢尚派部将戴施进据枋头,戴施听说蒋干求救,便从仓垣转到棘津,路上拦截了蒋干使者刘猗,要求得到传国玉玺。刘猗让副使缪嵩回到邺都去告诉蒋干,蒋干怀疑谢尚能否来救而沉吟未决。六月,戴施率领壮士一百多人进入邺都,帮助守卫三台,并骗蒋干说:“如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这时将玉玺送出去很可能落到燕人手里。将军可以暂且把玉玺托付给我,我将派人飞马告诉天子。天子一旦听说传国玺在我这里,必然相信将军的至诚,一定会更多地发动兵马粮草前来相救。”蒋干觉得有理,便把玉玺托付给他。戴施借口要派督护何融出城迎接粮草,暗中叫何融身怀玉玺送到在枋头的谢尚那里。
六月底,谢尚和姚襄共同进攻驻守许昌的张遇。苻健派丞相东海王苻雄和卫大将军平昌王苻菁率领步骑二万人去救张遇。四天后,秦晋两军在颍水的诚桥遭遇,结果谢尚等人大败,阵亡了一万五千人。谢尚逃回到淮南,姚襄抛弃了辎重,护送谢尚到芍陂。谢尚将后事全部交付给姚襄。殷浩听说谢尚败了,便退到寿春。
秋七月,秦丞相苻雄将张遇以及陈、颍、许、洛一带的五万多户人家迁徙到关中,并任命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出镇许昌。谢尚被张遇打败后,因罪被收付廷尉。当时康献皇后临朝,而皇后又是谢尚的外甥女,便特令仅让谢尚降位,改称建威将军。
后赵原来的西中郎将王擢派使者来东晋请降,朝廷拜王擢为秦州刺史。随后朝廷又任命武陵王司马晞为太宰。
不久,前燕军队攻陷了邺都,冉魏很快就灭亡了。谢尚接着派振武将军胡彬率领三百骑兵从枋头将传国玉玺送到建康,百官一道庆贺。
殷浩北伐时,中军将军王羲之曾写信劝阻他,但殷浩不听。殷浩无功而返后,又打算再次北伐。王羲之又写信给殷浩说:“如今我们仅有区区的江东,致使天下寒心,固然已经很久了。然而力争武功,并非我们所应当做的事。近来朝廷内外担负重任的大臣们,因为缺乏深谋远虑,而竭尽国家的资本,各自随心所欲,到头来竟没有寸功可论,反而导致天下有一触即溃的势头。对这些失败负责的人,难道能推卸天下人的责难吗!如今大军失败在外,资源耗竭在内,保卫淮水的打算,只怕无法实现。还不如回来保卫长江,让各位都督将领各自回到原来驻守的方镇。长江以外的地方,只需尽量笼络人心而已。使君如果能引咎自责,更加改善治国的方略,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劳役,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或许还可以拯救国家的危急!使君出身平民,担任着管理天下与统帅军队的重任,然而近来失败沦丧到如此地步,我怕整个朝廷的贤良中未必有人会出来和使君分担责任。如果还认为以前的战事只是尚未完成而已,现在还想追求分外的大功,那么宇宙虽广,使君又有何地可以自容!这真是我愚钝的智力所不能理解的。”
王羲之又给会稽王司马昱写信说:“做为人臣,谁不想让自己的君主比前世的更为兴隆!何况现在又遇上难得的好运气!只是应当考虑到是否有这实力,怎么可以不权衡一下轻重缓急而匆忙做出决定!如今虽然有可喜的机会,但如果认真地考虑自己内部的问题,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担忧要超过那些可喜的因素。北伐成功与否难以预测,但北方的遗民都已经死亡殆尽了。朝廷征召的劳役没完没了,赋税也日益加重。现在要想以区区吴越的地盘,去征服天下十分之九的地方,不丧败更等何时!真是不自量力,不把国家搞得彻底衰亡不罢休。这就是朝廷许多大臣所痛心叹悼但又不敢吐真言的现实。俗话说:‘过去的事情再讲也没用了,但将来的事情追悔还来得及。’希望殿下深思熟虑,先打下不可战胜的牢固根基。根须牢固了势头就可以张扬起来,到那时再考虑北伐也不晚。如果不这样,只怕糜鹿的出没,将不仅仅是在山林水泽之间!希望殿下暂时放弃那些虚无超逸的情怀,以解救时局的艰难危急。这样就可以说是以亡为存,转祸为福。”司马昱不听从他的劝谏。
九月,殷浩进驻泗口,派河南太守戴施进据石门,荥阳太守刘遯进据仓垣。殷浩因为兴兵北伐的原因,遣散了太学生,太学校便因此取消了。
冬十月,谢尚派冠军将军王侠进攻并攻克了许昌。秦豫州刺史杨群退到弘农。朝廷征召谢尚为给事中,让他卫戍石头。
公元353年三月,朝廷任命安西将军谢尚为尚书仆射。
九月,姚襄驻扎在历阳,因为前燕和前秦都很强大,所以没有北伐的打算,只在淮水一带进行大规模屯田,同时训练并激励将士。殷浩在寿春,嫉妒姚襄的威名和强盛,便找借口囚禁了姚襄的许多弟弟,并屡次派刺客行刺姚襄,但刺客总是将真情告诉姚襄。安北将军魏统去世后,他弟弟魏憬代领他的部曲。殷浩暗中派魏憬率领他的部众五千人去偷袭姚襄,结果姚襄杀了魏憬,吞并了他的部众。殷浩对他便更加忌恨,又找机会让龙骧将军刘启去守卫谯国,将姚襄迁移到梁国的蠡台,然后假惺惺地上表拜他为梁国内史。
魏憬的子弟多次往来于寿春,姚襄日益怀疑,怕他们和殷浩一道对付自己,便派参军权翼出使到殷浩那里。殷浩说:“我与姚平北将军共同身为王臣,自然是休戚与共。然而姚平北每次举动都非常专断,一点没有相辅相成的道理。这难道是众人所希望的!”权翼说:“姚平北英姿绝世,拥兵数万,却远来归降晋室,就是因为朝廷有道,宰辅大臣也都明白道理的原故。如今将军轻信谗言,和姚平北构成嫌隙。依我的愚见,我觉得猜嫌的开端,在将军这里而不在对方。”殷浩说:“姚平北秉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容小人抢夺我的马匹。这难道是作为一个王臣应当做的吗?”权翼说:“姚平北归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但是奸宄的小人,即使王法也不能相容,杀了他们又有什么害处!”殷浩问道:“然而抢夺马匹又做什么解释?”权翼说:“将军认为姚平北英雄威武,今后一定很难制服,所以迟早要讨伐他,并因此检阅兵马训练部众,准备随时惩治他。姚平北之所以夺取马匹,只是准备自卫而已。”殷浩笑道:“我何至于此!”
殷浩又派谢万去讨伐姚襄,结果又被姚襄打败。殷浩更加恼怒。
当初,殷浩曾暗中派人去引诱前秦大将梁安和雷弱儿,让他们去谋杀前秦君主苻健,答应事成之后让他们执掌关中的大权。雷弱儿假装答应,并且请求东晋派兵接应。当殷浩听说张遇在前秦作乱,苻健兄长的儿子辅国将军苻黄眉从洛阳往西奔逃时,便以为梁安等人的内应事情已经成功。冬十月,殷浩从寿春率领七万大军北伐,打算进据洛阳,修复皇家园陵。吏部尚书王彪之写信给会稽王司马昱,认为雷弱儿等人恐怕有诈,殷浩不应轻举冒进。但司马昱没有听从他的警告。
殷浩任命姚襄为前驱。姚襄带兵北上,估计殷浩即将抵达时,故意让自己的部众连夜逃遁,然后暗中埋伏甲士准备伏击殷浩。殷浩听说羌兵逃逸,率军追击姚襄。来到山桑时,姚襄纵兵出击,殷浩大败,丢弃了辎重,退保到谯城。姚襄杀死和俘虏了东晋将士一万多人,全部缴获了他们的兵器,接着让兄长姚益守卫山桑,姚襄自己则向淮南进军。朝廷后来知道雷弱儿果然是诈降。会稽王司马昱跟王彪之说:“先生言无不中,张良和陈平也未必比得上你!”
殷浩派部将刘启和王彬之到山桑进攻姚益。姚襄从淮南挥军截击他们,结果刘启和王彬之都战败而死。姚襄于是进据芍陂,又在十二月大张旗鼓地渡过淮水,进驻盱眙,招引及掠夺流民,部队达到七万人。姚襄同时还分别派置地方守宰,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和养蚕业;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建康上告殷浩的罪状,并自陈情谢罪。朝廷下诏任命谢尚负责江西和淮南的军事兼豫州刺史,出镇历阳。
中军将军兼扬州刺史殷浩连年北伐,手下的部将却屡次失败,粮草器械都损失殆尽。征西将军桓温因为朝廷内外对他的怨恨,便于公元354年正月趁机上疏数落殷浩的罪状,请求将他废黜。桓温的奏章说:“中军将军殷浩承蒙朝廷的巨大恩典,占据不应该占据的高位,受到不应该受到的宠幸,再度在中枢执掌大权,却不能谦恭谨慎,恪守其职,反而超越职责,刚愎自用。前司徒蔡谟忠心耿耿,位居台辅,还是先帝的师傅,朝廷的元老。他年届七十时,以礼请退。虽然不应该在圣上临轩再度聘请时坚决推辞,不顺从圣旨恩典,但却足以彰明逊让的风气,弘扬优贤的礼数。然而殷浩居然无中生有,混淆朝廷的视听,将蔡谟下于有司的监狱,差点没将他处死。自从羯胡夭亡,群凶殄灭以来,北方依然生灵涂炭,企盼着朝廷前来拯救接应。殷浩接受全权征讨的重任,却没有报仇雪耻的志向。他坐在那里自己忙着结党营私,对异己造谣诬陷,致使错过了消灭敌寇的机会,让奸逆并起,华夏鼎沸,黎民受苦。殷浩害怕因为要承担罪责,朝廷将不再容忍他,便外表上借口要再次出征,内心其实是谋求逃避责任。他出京进驻寿阳,在那里踌躇满志了近一年,花光了天府的资源,竭尽了五州的财力,收罗无赖加强自己的势力,随便提拔亲信,任意陷害政敌。因此范丰之流在芍陂反叛,奇德和龙会在他身旁作乱。羌族大帅姚襄率领部众归化朝廷,还派自己的母弟进京当人质。殷浩不但不能安抚使用他,却还阴谋将他杀害。他还派遣剌客,结果被姚襄发觉。姚襄因而惶恐惊惧,最终导致他的反叛。这些祸根,都是由于殷浩开始的。而他又不能及时扫灭姚襄,却让这小人得逞,大肆为害地方。殷浩又在山桑被姚襄打得狼狈逃窜,他的部队在梁国再次大败,弄得船舶战车都被焚烧,辎重全都覆没。三军积累的粮草,反而成为敌寇的资产;精甲利器,也到了贼兵手里。殷浩导致神怒人怨,被大众抛弃。他造成的倾危局面,将危及社稷。臣正是因此而夜不能寐,惶恐徘徊,坐立不安。大家都知道,只有品行端正,才能成为表率;只有奖罚分明,才能万众一心。谨希望陛下,往上追循唐尧的刑律,往下借鉴《春秋》的法典。如果圣上过于宽宏,不忍心处以极刑,那么也应当将殷浩摈弃到荒野去。这样虽然不足以追究他山海的罪责,但大体上可以警戒将来的大臣!”朝廷迫于桓温的压力,不得已而将殷浩贬为庶人,将他迁徙到东阳的信安去。从此朝廷内外的大权全部归于桓温。
殷浩少年时与桓温齐名,但心里总要和他一比高低。桓温曾问殷浩:“你能跟我相比吗?”殷浩说:“我和你周旋已经很久了,我还是宁愿作我自己。”桓温既然以英雄豪杰自许,便经常看不起殷浩,但殷浩也不怕他。到殷浩被废黜时,桓温跟人说:“小时候我和殷浩一块骑竹马。我丢掉的竹马,殷浩都要拿走。所以他自然应当在我之下。”
殷浩被废黜之后,虽然颇为愁怨,然而不形于色。有空时他经常书写“咄咄怪事”这几个字。殷浩历来疼爱他的外甥韩伯。韩伯跟随殷浩来到他被贬黜的住所,住了近一年才回到京都。殷浩送他到渡口,咏诵了曹颜远的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而伤心落泪。久之久之,桓温跟他的助手郗超说:“殷浩有德望又有口才,假如担任尚书令或仆射,足以成为百官的表率。可惜朝廷用人不当。”随即准备任命殷浩为尚书令,并写信告诉他。殷浩欣然许诺,马上准备书写回信,但担心回信的措辞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便来回封启信封十多回,竟然不小心没把回信放进信封,结果回了封空函。桓温非常生气,以为殷浩侮辱自己,于是和他彻底绝交。殷浩最终在公元356年在信安的住处去世,这是后话。
要想知道桓温和晋穆帝以后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