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五千年”第二部《西风烈:西周篇》(七十九)

(2017-03-21 18:33:41) 下一个

康王登基以来,工作进展一切顺利。第六年,发生了一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周成王的外公、德高望重的姜子牙因病医治无效,于齐国第一人民医院去世。

康王的老婆王姜来自姜子牙家族,王姜其实不是她的名字,仅是代号,意为姓姜的王后。王姜这个女子不寻常,根据出土的一些西周青铜铭文,她作为康王的形象代言人出现在多种领域:巡视军旅、封赏诸侯、主持宴会祭典、赏赐大臣的妻子……王姜行使的职能很像春官。

王姜是大周后妃们中的异数,她和商朝武丁大帝的两位妃子妇阱和妇好有得一比。想当年,武王伐商,给帝辛的罪名之一是“听信妇人”,不知道康王让王姜出头露面时有没有想到这点?康王肯定记得爷爷当年的檄文,只不过他无需忌讳,当时的舆论尽在“周办”之手,“天下不称偏”也,王姜作为大周第一夫人怎么着都合适,再说她又不是用公款去夏威夷度假。米歇尔还是不够聪明,她和全家去夏威夷度假时,应该顺便造访夏威夷海军舰队,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质疑她浪费纳税人的钱公费旅游了。

又过了三年,康王叔叔姬虞的封国由唐更名为晋——一个在春秋、战国时代均呼风唤雨的诸侯国诞生了。当时姬虞已逝,继任者是他儿子姬燮。首任晋侯姬燮是个典型的富二代,花钱大手大脚,把宫殿建得超豪华(“作宫而美”)引起“周办”高度关注,反贪局把姬燮告到康王那里,康王震怒,敕令晋侯立刻、马上停止升级宫殿工程。

《竹书》说“王使人让之”,不是让晋侯把豪华宫殿让给他住,康王才不愿去山西喝醋呢,他情愿在陕西吃羊肉泡馍。“让之”的意思批评晋侯搞超标建筑,勒令停工,康王本着节俭的方针政策,不愿意拨款给晋侯搞腐败。作为宗主,周天子收诸侯国保护费的同时,也要给小弟们打赏红包。晋侯把红包用完后,又打着基建的名义申请红包,康王回电曰:额不会给你一分钱,就算你拿到贷款,也不许再建豪华宫殿,省下的钱去建希望小学,钦此!姬燮看着康王的电报就哭了:晋国的第一个烂尾工程诞生了。

康王虽然责备晋侯,但并没有难为他,虽没有拨款给他搞宫殿建设,仍然给他不少赏赐,那些赏赐足以让姬燮把烂尾收尾,只不过稍稍等等,待风头过后再说。记得国内曾有不少超标的政府办公楼被喝令停建,后来不都神奇地建好了吗?因为一座烂尾的大楼搁置在那儿,损失更大。

康王对他的亲眷相当够意思,凡无谋反之意的姬姓诸侯皆得封赏,当时没有任何一家姬姓诸侯犯傻谋反,所以他们都得到封赏。康王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钱一起赚,有福大家享,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

周康王可能受他父亲影响,对他叔叔姬虞非常好,尽管因为违规建筑受到警告处分,晋侯得到的封赏却只多不少——连小儿子姬公明都被封于贾。贾国起初在山西襄汾,后来不知道何故迁移至陕西蒲城,讽刺的是,贾国春秋被一个国家给灭了,灭它的正是晋国。更讽刺的是,晋国吞并多国,最终却被一分为三,辛苦数世,却为赵、魏、韩作嫁妆,晋国从此烟消云散。

康王十二年,他从镐京出发,巡视洛邑,然后抵达丰京召开了一次诸侯代表大会。那次大会上,出风头的是地官大司徒毕公。根据成王的最高指示,毕公制定了洛邑郊区的居住规定,此即《尚书》里的《毕命》。《周本纪》里语焉不详地说:“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分居里”,就是划分小区的意思。划分的标准是什么?郊区的居民是什么人?

根据《毕命》,被指定居住在郊区的是殷商遗民。商朝已经灭亡三十六年(“既历三纪”,每纪为十二年),它的遗民仍然没有资格进城,虽说洛邑本身是为殷民度身定做。洛邑分两大块,城里和城郊,城是王城,住的都是有身份的人。郊外的天地虽广,但并不表示你可以大有作为——你没有住处选择权。朝廷将根据某一神秘的标准为你定成份,成份好的可以住在好区:比如离城近、田地好、学区房之类等等。那个标准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无法定量,不是看你家有多少田地、不看你家有多少钱、不看你家有多少人口……你家史贫农、富农或者地主它全不管,它在乎你的忠诚度——你对已经成立了三十六年的大周有多忠心?

不过《毕命》对忠诚度的划分极其粗糙,没有采用打分制,而是非黑即白,简单地说就是好人住好区,坏人住坏区。“旌别淑慝(tè,恶),表厥宅里,彰善瘅(dàn,一种病,引申为憎恶)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这二十八个字,看着挺生分,其实我们都耳熟能详。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把善恶(淑慝)分别出来,给好人的宅子立上标记,给坏分子的宅子也立上标记,扬善惩恶,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于不听教导的坏分子,把他家的田界标识出来,以儆效尤”。

善恶的标准是什么?绝不是你扶着老大娘过马路或者给老弱病残送温暖那么简单,而是你是否效忠周朝。而你是否效忠,取决于你的监护人(里长),他说你是好人你就是,甚至是你的邻居——被邻居、朋友甚至学生告发的事实在太多了,有个姓范的画家在这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分析《毕命》里的“分居里”,是因为它像病毒基因一样渗入文化,我们的父辈、祖辈都曾经历过那种狼狈不堪的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