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五千年”第二部《西风烈:西周篇》(五十五)

(2017-01-02 17:15:13) 下一个

这是《周本纪》里的说法,“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这个说法相当可疑。首先就文本来说,建洛邑太突兀了。前面刚说武王从朝歌回到周原大封诸侯,然后失眠和弟弟姬旦聊天,怎么又突然回到殷商之境,以大跃进的速度建了一座城池,然后又潇洒地抽身而去?怎么看这都是梦游的节奏。还是《竹书》说得靠谱,洛邑是在“三监之乱”被平灭之后才有的,“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有意思的是,《鲁周公世家》与《竹书》吻合,而与《周本纪》矛盾,不知道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司马迁当时肯定没有看到过《竹书》,而《竹书》与《鲁周公世家》对得上,这足以说明《竹书》不是伪书。

要给太史公的说法一个说法太难了,比“三五一十五”都难。武王那晚可能跟他弟弟谈了谈洛邑的重要性和日后的规划,这便是《逸周书》里《度邑解》的来历,“度”即规划,“邑”指洛邑。武王登基不到三年就驾崩了(《竹书》说是五年,《管子》则说是七年),哪来得及营建一座可以作为都城的城市?更何况当时周的新都城镐京才建了没几年。不知道《周本纪》的记载来自哪里,也许是听了某个汉儒的报告吧。

根据出土的何尊铭文,洛阳是武王的儿子成王监制的,作为陪都。因为洛邑是成王营建,所以它有另外一个名字:“成周”。

“梦游”之后,姬发华丽地出了一张大牌:马放南山,刀兵入库。《周本纪》说的比这八个字啰嗦得多,也浪漫的多:“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真的吗?不管怎样,“马放南山”的典故由此而来,“华山之阳”即“华山之南”。倘若周朝自武王之后不复用兵,周朝不要说八百年,连八年都过不去。中国史书的一大特色便是睁眼说瞎话,而且说得特别认真,比东北小品还认真。

那天晚上,前来询问武王为何不睡觉的周公旦自始至终未置一词,可能睡着了也不一定。

司马迁提到当时尚不存在的洛邑,却未提一个重要的音乐事件:《大武乐》。《大武乐》是名副其实的周朝好歌曲,影响深远,号称是夏商周三代的代表作,相当于周朝的国歌。它还配有歌词,便是《诗经•周颂》中的《武》、《赉》、《桓》。《竹书》和《左传》都认为《大武乐》的作者是武王,我倾向于《吕氏春秋》的说法:作者不是武王,而是他的弟弟周公旦。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武》是《周颂》里的一篇,最后一句确实是“耆定尔功”,意为大功告成。从这最后一句来看,倒确实像武王所作,取商而代之,当然是“大功告成”,一点都不骄傲。问题出在前两句,“于皇武王,无竞维烈”,意思好懂:“伟大的武王啊,您的伟业举世无双”,不好懂的是:武王得意忘形,以致如此丧心病狂地歌颂自己吗?就算是“伟 光 正”,也是借别人之口唱颂歌,哪好意思自弹自唱自嗨?

如果《武》真是武王的作品,我只能说武王当时疯了。武王高兴得发疯,这个画面很难让人接受,本人倒是无所谓,圣人们恐怕受不了,那么最好把《武》的作者署名从姬发改成姬旦。再说武王不需要成为诗人,写不写诗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李后主倒是能写,写得国破家亡,最后把自己都写死了。

周公制礼,礼乐不分家,整本《诗经》都是可以唱的,相当于卡拉OK点唱谱。从五帝以降,音乐一直是教化的重要工具。虞舜时的乐官是夔,姚重华先生曾盛赞“若夔一足矣”,意思是像夔这样的音乐家无与伦比,有一个就足够了,周公的后人鲁哀公连这句话都看不懂,问孔子夔是不是只有一只脚,估计鲁哀公学的是白话文。孔子没有笑场,认真地告诉鲁哀公夔有两只脚,不是残疾人。

据《竹书》记载,《大武乐》作于灭商的那一年,“巢伯来宾”。巢国是商朝的一个小诸侯国,地处偏远的南方,是否为传说中“有巢式”的后裔所建不详。听说商朝被推翻,巢伯赶紧向周朝表示坚决拥护新政府,作为一个小国,巢伯这么做是明智的,他只要获得一纸官方委任状,继续做他的伯爵,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天下姓子还是姓姬,关他什么事?孔颖达给了只求自保的巢伯一个感人肺腑的理由:“慕义来朝”,这四个字太高明了,一下子把主人与宾客都送上了一个“需仰视才得见”的高度。

《尚书》除了提到巢伯来宾,还有“西旅厎贡厥獒”,旅是西戎的一支,前面从未提过,算是一支新款西戎。旅国进贡的是活物:体型很大的狗,具体样式可以参考藏獒。那一年,大周五谷丰登,为“大有年”。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鲁迅的师父章太炎先生在《讨满洲檄》里说:“自周公兼夷狄 ,定九宇,四海之内,提封万里,旅獒、 肃慎无敢不若。”,这几句话器宇轩昂,不过他老先生犯了个技术错误,“旅獒”不是一个国家,“旅”才是国名,“旅獒”是指旅国的名犬,相当于“藏獒”。如果章老先生明知故犯,那么他就是存心侮辱了。顺便提一下,章太炎有个英文名字,叫“Binglin Zhang”,挺酷的,我也有个英文名字:“Weidong Xia”。从章太炎的檄文里,可以判断他看过《竹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夏维东2015 回复 悄悄话 呵呵,看来我姓对了:-)
新年好!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夏兄挖凿辛苦,特敬一杯暖身。

人说夏宜读史,冬季不宜,可夏兄姓夏,一年四季均可。呵呵
等着看您的《礼记.月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