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泛滥,一家人窝在家里哪儿也不去,这么难得的机会自然要充分利用。这不,全家人业余时间折腾了大半年,在后院整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大温室。
春天开工,秋天完成,冬天也可以种菜啦!
圣诞节前暴风雪,夜间最低气温降到接近华氏零度(零下17℃)的时候,温室内最低温度维持在37℉以上。而白天只要有阳光,温室内温度很快就会升高到 65 ℉(18℃)以上, 进入蓄热模式。用来升温降温的只是两个38瓦的风扇,一天最多用大约一度电。
今天去温室察看,顺手摘了几棵小番茄 。味道好极了。
冬天里每天只用一度电,就能把温室里温度提高大约20℃的秘诀,是充分利用,存储太阳能和地下的热能,这样基本上不需要额外的电或油气能源来加热。天寒地冻的季节已经接近尾声了,看起来这个设计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很特别的温室。
这个温室保温的基本设计思路有两个,一个是被动太阳能(Passive Solar), 一个是地热(Geothermal)。这两种方法又通过埋在地下的通风管道合为一体。
白天温室收集太阳能,再通过风机把热能存入地下,晚上需要热的时候,再由风机抽回到地上。空气冷凝时还有一些额外的热效应,这里就不细说了。因为这个储热的过程和电池类似,所以这个系统也被人叫做"气候电池"(Climate Battery)。这个存储过程,可以从夏天就开始。
Passive Solar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设计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朝阳的南面尽量透光,而其他朝向尽可能封闭保温。这点和普通温室四面都是透明的设计很不一样。
好了,大概原理说完了,来看看我们怎么造这个温室的。
这是三月间最早的一张设计图。占地9尺宽,24尺长。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建筑材料的长度。高度5尺5, 目的是使屋顶不高于后面的围墙,也使得整个建筑在后院不太高大显眼,影响整个花园的景观。这就要求温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大约18寸,这样进去才不至于低头。降低高度还有一个好处,是减少散热和需要加热的空间。 反反复复修改,各种协调修改之后才定下了所有的尺寸。
搞定设计,正式开工的时候已经五月了。这个10x 25尺,深6尺的大坑,是我们自己徒手挖出来的。这么做一半是出于无奈:这个温室在花园和菜园的中间,别说大型的挖土机,小拖拉机都开不进去。另一半原因,正如开头说的,给一家人找到了学习工作之余劳动出汗的机会, 不用去健身房了。
建温室的这块地,之前因为其他原因打过好几个4尺深的孔,发现地下全是沙土,透水性极好,而且没有新英格兰地区常见的大石头。这也是选这块地做温室的原因之一,不然徒手挖不了。
坑挖深了,把土运上来很费劲,所以用卷扬机造了一个原始的吊车。没想到大家挖土上瘾,觉得把土甩上岸更有锻炼的效果,结果竟然没怎么用上吊车。早知道的话,应该把这个坑设计得更大更深一点。到大坑差不多挖完的时候算了一下,我们一家人(五个人)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挖出来大约70吨的沙土! 幸亏事先没有计算过,不然被巨大的土方量吓着就不敢挖了。
就这样挖到了6尺深,开始铺设直径4寸的通风管道。这些管道原本是用来排水的(drainage),管壁上有排水的槽,外面还有一层纱布防止沙土渗入。八根管道,每根长32尺左右,一共250尺左右。这个长度是根据温室空间的大小计算出来的,这样才有足够的热量交换。
挖坑工程热火朝天的时候,花园里姹紫嫣红,看不到花园后面那个巨大工程的痕迹。
这棵香水玫瑰是今年花园里的意外惊喜之一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69268/
依靠空气加温不一定适合规模生产,我看到用水循环的,但是在高纬度地区冬季生产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