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隔離日記 13

(2021-06-15 06:11:16) 下一个

05/14/2021
         這次隔離住在中和,離我以前住過的永和很近,也勾起了我許多回憶。
         1979年我住在永和民治街,和外祖父母同住,說起外祖父黃體潤(1896-1996),那真是有說不完的故事。外祖父出生在清光緒年間,曾是江蘇豐縣黨政軍的地區領導,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徐州家鄉組織游擊隊,與日軍在第一線對抗,抗戰勝利後又當過國民黨的蕭縣縣長,大陸易幟後遷來台灣,先在馬公中學任教,後來轉往嘉義商職教書,退休後搬到永和。
        外祖父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從1933年開始,每天記日記,即使身為地區的領導人,戎馬倥傯,公務繁忙,他也不改記日記的習慣。日記內容除了記錄個人起居生活,親友交往,讀書筆記,還包括豐縣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及自然災害,等諸多方面的變革。特別是抗戰期間,軍隊佈防等內容,為研究淮河流域抗戰歷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從1933 到 1948,十五年間所寫的日記,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一部分帶到了台灣,另一部分留在了豐縣,由縣檔案館保存。2016年大舅阿姨攜帶著在台灣的那一部分日記,飛往豐縣,將其捐贈與豐縣檔案館,失散六十年的日記,終於又完整的呈現給了世人。
       還記得外祖父住在嘉義期間,母親常常帶著我回娘家,那時外祖父早已卸下官職,成為一名老師,沒有繁忙的公務,也不再馳騁沙場,他每天坐在書桌前整理這些日記,那些已經泛黃的日記本就堆在床底下的舊箱子裡。那時年少的我,對這些舊東西並無興趣,完全不知道這是多麼重要的歷史文物。
        想到外祖父在那紛亂的年代裡,還能堅持每天寫日記,而且一寫就是15年,如今被疫情關在酒店的我,也快到了出關的日子,14天的堅持,14篇的日記就要完成,自己感到很有成就,但是一想到外祖父,就只有自嘆不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