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米列娃
爱因斯坦 生命时空初值=70204.02183(理性C)
米列娃 生命时空初值=61634.88183(感性B)
心心相印指数=98.105979%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87.79237% 量子
爱因斯坦与爱尔莎
爱因斯坦 生命时空初值==70204.02183(理性C)
爱尔莎 生命时空初值=61918.29062(感性B)
心心相印指数=99.236301%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90.97905% 量子
心心相印指数都不低,无论经典还是量子,当然,主要还是以经典心心相印指数为主。爱尔莎与爱因斯坦的心心相印指数,全面超越米列娃与爱因斯坦的心心相印指数。爱情指数虽然没有达到完美,但是,也足够惊艳。
『附上完美心心相印指数:
艾玛·斯通 生命时空初值=69425.94609(理性D)
安德鲁·加菲尔德 生命时空初值=63237.36702(感性C)
心心相印指数=99.992334%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99.823853%量子』
罗纳德·克拉克是最早写爱因斯坦传记的知名作家。他在书中写道:“爱因斯坦在他的整个一生中都喜欢有女性陪伴。不仅如此,像大多数出了名的男人一样,他吸引了很多追随者、崇拜者和准骗子。”
爱因斯坦的女佣、当医生的朋友,以及那些在他去世
后被研究者们发现的信件都证明,爱因斯坦对宇宙奥秘的
探索并没有使他忘记谈情说爱。
17岁那年,爱因斯坦第一次尝到恋爱的滋味。那时,
他在瑞士的阿劳读高中,住在温特勒家。他爱上了敏感而
温柔的玛丽。她当时18岁,刚刚在一所乡村小学里开始她
的教师生涯。她叫爱因斯坦“我亲爱的卷毛”和“我亲爱
的大哲学家”。他们在玛丽父亲的陪伴下到附近开满鲜花
的乡村去观鸟。他们还一起演奏音乐,玛丽弹钢琴,爱因
斯坦拉小提琴。
不久,爱因斯坦在回意大利度春假的时候给玛丽写了
一封信,说他每天都在想念他的心上人、他可爱的小天
使。他还说,她对他的灵魂比整个世界都更加重要。
这是一段田园诗般的短暂恋情。当他进入20英里之外
的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开始对物理班里唯一的年轻女性米
列娃·马利克发生兴趣后,他和玛丽的关系就变得不那么
亲密了。其实米列娃不及玛丽漂亮,而且她的一条腿比另
一条腿短,走起路来有点儿瘸。当朋友们问他为什么喜欢
米列娃时,他说他不在乎她走路的样子,他被她柔和悦耳
的声音迷住了。
爱因斯坦从来不否认他确实很爱玛丽·温特勒。他
说,和她分手后,他努力避免和她见面,因为他害怕双方
都会感情冲动,他担心自己抵挡不住,担心她会逼得他发
疯。他所说的发疯究竟指什么?是情欲的冲动还是思维的
混乱?这是另一个爱因斯坦之谜。
不过爱因斯坦那时仍旧继续给她写情书,并在信的末
尾附上要洗的脏衣服,指望她把它们洗干净后寄还给他。
与此同时,他却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转向另一个女子。
当玛丽意识到她和爱因斯坦之间的恋爱关系已经了
结,她身心交瘁,大病了一场。爱因斯坦承认这是他的过
错,他太轻浮,太不体谅她的感情。在玛丽的记忆中,爱
因斯坦“像画一样美好”,他们“真诚地相互爱着,不过
这完全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
和爱因斯坦分手10年后,玛丽嫁给了比她小10岁的手
表厂领班,并和他生了两个儿子。他们于1927年离婚。此
后,她以教钢琴和在餐馆当招待员来养活自己和最小的儿
子,同时还写诗。
玛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从苏黎世给爱
因斯坦写了封信,当时他正在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妻子已
经去世。玛丽在信中提醒爱因斯坦,他曾保证永远不会忘
记她,问他能否借给她100法朗,如果他能给她一个肯定
的答复,她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给他写类似的信。3个月
后,玛丽又给他写了第二封信,请求他寄钱给她,帮助她
和儿子移居美国。她说她已经有一年没吃午饭了,她的儿
子很有才华,可是现在只能干报酬微薄的体力活。迄今为
止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玛丽在寄出这两封信后收到过任何回
音。她的信很可能被爱因斯坦的秘书或他的密友藏了起
来。他们这样做多半是为了保护爱因斯坦。玛丽于1957年
9月24日死于瑞士迈林根的一所精神病医院。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曾使许多不同年龄的女性为之倾
倒,尤其是那些在钢琴上和他的小提琴相伴过的女子。
从1897年的夏季开始,米列娃取代了玛丽,成了爱因
斯坦爱情生活中的主角。爱因斯坦的母亲非常恼火,她坚
决反对儿子和米列娃的关系。可是没有用——米列娃怀孕
了。在米列娃第二次怀孕的时候,爱因斯坦和她举行了婚
礼。婚后米列娃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汉斯·阿尔伯
特。7年后,他们有了第二个儿子爱德华。
婚后不久,爱因斯坦给他青少年时代的女友安娜·迈
耶·密德写了封回信,请她到他工作的地方和他会面。米
列娃截住了那封信,逼着爱因斯坦和安娜断绝来往。这使
爱因斯坦感到羞辱和愤怒,他觉得这时的米列娃已经放弃
了自己在科学上的抱负,爱因斯坦也对她渐渐疏远。他把
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工作和朋友。终于,他的表妹,也是
他童年时代的玩伴埃尔莎占据了他的感情世界。在此之
前,爱因斯坦还和埃尔莎的妹妹葆拉有过短暂的恋情。埃
尔莎热情爽直,有一副慈母心肠。她不是才女,并不热衷
于追求学问。
爱因斯坦给米列娃带来的打击并不亚于他的母亲,尤
其在离婚和抚养儿子的问题上。爱因斯坦和米列娃都担心
对方夺走儿子对自己的感情。
如今,这个他曾如此热烈地爱过的女人在他的眼里变
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她已经变得“异常令人厌恶。忌
妒遮蔽了她的眼睛,把她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敌视一切的斯
拉夫人、一个冷酷的阴谋家”;他从来没有见过像她这样
“整天铁着脸、令人无法忍受的怪人”;“米列娃鼻子里
呼出来的难闻气味使他们家的空气变得像墓地那样恶
浊。”
米列娃则抱怨爱因斯坦对她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这
一切都是事实。爱因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他
越来越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对于他,工作不仅是生活
的第一需要,而且能使他逃避私人生活中的烦恼。而米列
娃却只能独自在家里照看两个孩子。
1914年的春天,当米列娃正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将婚姻
关系维持下去的时候,爱因斯坦向她提出了令他难以置信
的条件:她必须在家为他洗衣做饭,必须把三顿饭都拿到
他的房间里来(就是说,他永远不会和她一起吃饭了);
她必须把他的书房和卧室收拾得井井有条,但是绝对不能
让任何人(包括她本人)碰他的书桌;除了在公开场合保
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他们将不会有任何个人之间的关
系。她无权要求他待在家里、走出家门或者和她一起旅
行。她必须保证不再指责他对她缺乏感情;当他和她说话
的时候,她必须立即回答他的问话;当他要求她离开他的
卧室时,她必须马上离开。她必须保证不在孩子面前诋毁
他。
爱因斯坦在提出了这些“霸王条款”后,还把自己描
绘成一个“伟人”。当米列娃带着两个儿子离开柏林去瑞
士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变得忧心忡忡、心烦意乱,因为他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他的孩子。
不过他不久就振作起来,过起了自由自在的单身汉生
活。他没日没夜地埋头搞研究,一点儿也不顾及自己的健
康,常常不吃饭,或者忘记吃饭,直到差点儿死于严重的
胃溃疡。幸亏埃尔莎前来救他。在她的悉心照顾下,爱因
斯坦又恢复了健康。埃尔莎有理由相信,这位被她从半死
不活的状态下抢救过来的重病人会成为她的第二个丈夫,
因为爱因斯坦已经向埃尔莎表示过他对她的爱,而且还把
她的女儿称做自己的继女。但她显然没有想到,她那年方
20的漂亮女儿伊尔丝居然会是她的竞争对手。
爱因斯坦的爱情生活完全乱了套,他不知道选哪个才
好:是埃尔莎,还是伊尔丝。
爱因斯坦于1919年2月14日和米列娃离婚,他们的两
个儿子由米列娃照管。在此之前,他已经将自己的大部分
收入寄给她;与此同时,他还要赡养寡居的母亲。现在他
又许诺,在得到“诺贝尔奖”之后把奖金都寄给米列娃
——他后来履行了这一承诺。她对儿子们说:“他仍旧是
他们的父亲,仍旧希望得到他们的爱和尊重。他在许多方
面都是个奇特的人,但他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在父母的压力下,埃尔莎催促爱因斯坦早日和她结
婚。爱因斯坦有些勉强地同意了。和米列娃离婚4个月
后,爱因斯坦于1919年6月2日和埃尔莎登记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