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上午开了两个会。一个是每周一次的组会。大家轮流讲。即使是在家工作以后,此会也没有停。甚至成了每周一次大家在视频见面的机会。会后还可以跟个别的同事多聊一会。今天和N四岁的儿子聊了三十多分钟。因为他很认真地给我讲他的三只小狗狗。孩子超级可爱。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这孩子的笑脸就像一束阳光。他的每一句话都令我动容。第二个会是公司请来的一位教授。给大家讲有关COVID-19。他讲的很好。本来想翻译过来给亲戚朋友们读一读。实在有点累了。便作罢。
午后小息一下,去书架上找本书读。看到这本《居京锁记》。2002年,我和老师受邀去香港科技大学给一个讲座。同去的还有导师的太太和我的家人。我们在那里呆了一周左右,然后回京探亲。科大在清水湾。校园依山傍水。非常漂亮。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去香港。在中环闲逛的时候,在一家书店,看到这本竖版的书。应该先是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因为那时我已经来美十几年。看到所有与北京相关的东西都很亲切。其次是这本书的印刷是繁体字竖排版印刷。这让我觉得带有海外中文的味道。我原本以为是香港出版的。买回家也算是一个留念。几十年来,每去一个地方,总是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买本书回来留作纪念,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其实它是台湾的大地出版社出版的。第三个原因是我读了他的序。
本书的介绍是:居住在北京的作家,写出他们日常的生活,居住在北京的感受,或描写,或批评,或抒情,或讽刺。这些名家都是文章高手。下笔精彩洗练,值得您细细品味。封面上写有冰心,刘再复等著。确实是名家。
该书主编是陳玟玟先生或女士。原《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编辑李辉先生为该书作序。在序中,第一句便是转眼就是十五年。原来李先生82年从复旦毕业去《北京晚报》工作。《居京锁记》是他提议在《五色土》副刊办的专栏。那我买来以后,放在书架上。也是转眼就是十八年。
副刊是我一生最爱读的报纸版块。而《北京晚报》的《五色土》是我最早读到的副刊。因此它永远是我美好的回忆。那时候家里除了北京的几份大报,还有上海的《文汇报》。相比较那几份大报,我更钟情于《文汇报》的副刊。再后来,在美国就读《世界日报》副刊。近年,还会在那里读到文学城网友的文章。
2002到2020,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再次拿起这本书。同样的文字,读后的感觉却有些不同。我变了还是我老了。书里的很多作者已辞别人间。我仍能从这些文字中读出许多的文化品位和生活乐趣。
1 由春联想到联句 by 冰心
九十七年前,冰心在我美国家附近的卫斯理读书。年轻时,她在北京的大街上,看到一个破旧的人家门口有一幅对联:“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她说:不知里面是否住着一位打铁的。看到这副对联就觉得不俗。
她还说喜欢有位前辈讲的故事:当庚子年后,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区。一位住在东交民巷的文人在门口贴的对联是:”望洋兴叹,与鬼为邻。“我小时候曾居住东交民巷数年。对此地相当熟悉。此人名徐桐。清朝元老,慈禧亲信。恶西学如仇。八国连军入北京后。上吊”殉国“。他家住东交民巷与洪昌胡同(台基厂南大街附近)交界处。紧挨旧比利时使馆。
2 深巷有人叫卖花 by 顾執中
顾執中是上海人。1954年去北京工作。他说自己背过的陆游诗中,只记的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和 ”深巷有人叫卖花“。他想起几十年前在上海的各条里弄中,不仅有人叫卖花。在早晨,还有人在门前叫卖油菜,荠菜,塌棵菜。。。。。而在北京,大跃进以后,七十多岁的老伴还要从骡马市跑到菜市口去买菜。很不方便。唉,要是现在就好了。
顾先生还写了一篇《乐不思沪》。因为他在北京买到了白果。说是可以炒着吃。我到现在也没明白他说的白果是什么。会不会是银杏果呢。
本书共收集六十篇散文。里面有对豆汁儿的描写,还有对银锭观月的描述。都是我喜欢的篇幅。今天累了。就写这些。
1
2
3
4
5 徐桐旧照。下面这三张都是网上搜来的照片。
6 徐桐和清朝大臣合影
7 门口的俩大狮子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