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错落有致

(2006-08-12 04:09:20) 下一个
广义而论,好的灯谜不失为一种艺术珍品。对于谜面来说,贴切和严谨的扣合是基本,在此基础上去追求文采的靓丽、意境的幽远就能创作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好谜来。

追求面的生动和韵味是因为总有推敲、改造和修饰、加工的余地;有时相同的谜材,通过对面不同的组织,耐人寻味的程度也就大不相同。

对于面的优美,并不完全取决与撰面词语的华丽。在此想谈谈:往往被忽略的,面的结构上的节奏感。好的诗词除了文采和意境,还美在词句的节奏。对于灯谜也一样,面与底扣合出结构上的节奏感也是一种完美的意境。

下面单就面的节奏举几个谜面有着不同节奏感的例子:

*****张起南的经典老谜:云破月来花弄影 [能]
“能”由厶、月、匕、匕四小部分组成,而面“云破/月来/花弄影”正象是在一笔笔书写“能”字。在结构上,均衡节奏的面扣合出均衡节奏的底,确实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意境。

*****黄穆灿的:援锄掩土葬残花 [老]
“老”字为上下结构,而“丿”又承上启下。谜面似在描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荷锄葬花之艺术形象,实则在分段刻画“老”字:援锄,执、持花锄;“老”中“丿”被摹形作花锄;掩土,取一“土”字;残花“匕”也。面之“援”、“掩”、“葬”三动词,均作抱合用。其“锄”之援,“土”之掩,“匕”之葬,居于底之字中位置形态尤为真确。面中“残花”和“土”被“锄”锄动的节奏感跃然纸上。

*****柯国臻的:情急无心垂钓钩 [静]
“静”为左右结构,四字“情急无心”就得到了“青”、“刍”;“垂钓钩”象形。底字“静”,由“青”、“刍”与一活灵活现的竖钓钩三部分组装而成。整个面对底地扣合轻重相间,疏密有致,一种动态的节奏。

*****竹杖的:半壁江山,一一拱手相送 [湛]
整拆有整拆韵味,散拆也有散拆的意趣。就象工笔和写意,有着不同的节奏美。“湛”字中的“其”被“一一拱手相送”出来,加上“半壁江山”,整个面给出一种急促、紧张的节奏感。虽然“湛”字被拆成了“一一”、“半壁山”这样的基本笔划,但由于面的节奏,整个谜一点也不显得散乱,反而让人有一种密集、紧凑的感觉。

*****竹杖的:津边去汲水,折下垂柳枝 [建]
一直非常喜欢此谜。面中“津边去汲水”整得“聿”、“及”;然后用面的一半篇幅折去“丿”得到“廴”。而“垂柳枝”中“垂”字又是点睛之妙字,极具指向性。整体错落有致,浓淡相宜,节奏感极强。这种虚实相间的节奏,本身就是汉文化的基因之一。从汉字、诗词、绘画上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因而灯谜对于这种节奏的追求,也就顺理成章是一种归真的意境了。

从某中意义上说,节奏本身是意境的一部分。唐诗要去吟,是因为要去体会诗中节奏的意境。对于灯谜,一个扣合很工整的谜面,即使没有优美的文采,但有着鲜明的节奏,依然是一个有着非常好意境的佳谜。所以一直觉得,对于谜面节奏的推敲,也是提升谜面意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谈了些对谜面节奏的一些想法,赶着参加[活动],也没仔细深入,想到那儿写到那儿,见笑了。请各位批评。

2006年8月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