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如海

写情,您写得过我吗?
正文

雪在烧

(2023-11-08 15:43:39) 下一个

雪在烧

我的心是坚硬的岩石
不曾动摇
我的爱是蛰伏的春雷
未曾来到
任凭缥缈~
终于知道是你深深的拥抱
让我痴痴的等待
也逃不掉
任凭燃烧
雪在烧 雪在烧
火中的身影 
绝望地奔跑
泪水化成的雪在飘
风中的足迹
是谁在寻找
心痛的故事
没有人知道
所有的悲伤
凝聚成火
曾经的感动
消失无踪
雪在烧
 
人世间,有些事情确实很微妙,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年少时爱过的那些老歌始终未曾从心底离去,它们若隐若现,不离不弃,一不留神,便突然跳将出来,不由分说,一把紧紧抱住自己。
 
就比如黄莺莺的这首《雪在烧》。歌词如上:
 
 
回望上世纪末的港台文艺界,“雪在烧”几乎是个梗,温瑞安用它写过一部小说,谭家明用它拍过一部电影,万芳用它排过舞台剧……当然,这其中最让我心悸的还是黄莺莺的同名歌曲。这首歌又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歌。说起这部电影,是导演朱延平的翻车之作。故事情节大致类似于刘恒的伏羲伏羲( 后来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菊豆),年仅16岁的少女被卖给一个老头做妻子,饱受变态的丈夫的性侵和虐待。后来她爱上了来家里帮工的年轻小伙子,两人决定私奔。这份畸恋被老头发现,小伙子在逃亡中被警察抓获,反抗,被杀害;少女痛不欲生,也遂自尽殉情。故事的基调是非常灰暗的,人性是阴险畸形罪恶的,与沈从文的边城,翠翠,黄健中的电影良家妇女,那种歌颂人性善良美好宽容的基调完全无法相比。但这首歌的词曲都是那么令人惊艳震撼。
 
我始终不明白的是,那些居住于亚热带地区,经年不见风雪的港台文艺家们为什么偏偏对“雪”情有独钟,而且非要让雪熊熊燃烧才罢休?而雪本质上是水,和火是对立的。这两种意象是矛盾的,放在一起,却有一种强烈的痛苦的美感。最初写下雪在烧这三个字的人真是有才啊。我年轻时写短篇小说,就把女主的名字起作“夏雪燃”,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很幼稚和矫情。
 
黄莺莺把这首歌演绎得柔美而又有力量,既缠绵悱恻,又黯然神伤,让人过耳不忘。这首歌最早传到大陆是1987年,我正读高一,听过一次,就再也再也无法从心底抹去。
 
或许,只有想像中的“冰与雪”才是有求必应,慰藉人心的吧,真实的冰与雪只会让人寒冷,就如真实的痛苦一般。张爱玲在花凋中说得很深刻,人们只同情那些书本上的不真实的苦痛,病成那样的川嫦只让人害怕和厌恶。人心难测,人性不可知不可测不可控。
 
昨天这首歌在脑海中浮现时,立刻就想到了一幅画,赶紧把它临摹下来。在雪中纠缠奔跑的痴男怨女,谁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