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维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也来谈谈“第二性”

(2015-02-27 11:20:12) 下一个

今年夏天,刚上完大学一年级的女儿在读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她说,她想要在事业上跟男性一样成功,最好比男性还成功。她想了解为什么很多女性特征在职场上被视为劣势或弱点,也好奇为什么顶尖大学里明明有那么多女孩子,女性在社会顶层却如凤毛麟角。因为这些问题,她对女权主义产生了兴趣,想看看女权主义的鼻祖都有些什么高见。

我对《第二性》十分敬仰,却没有拜读过。依我看,女儿这些粗浅的问题,应该直接到Sheryl Sandberg 的Lean In中去找答案,大概还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追根溯源到西蒙•波娃,实在是舍近求远,牛刀杀鸡,小题大做。但无论如何,女儿的阅读选择,让我对她以及她的同时代人的女性意识产生了兴趣。每一名女性对自己价值的认识和对自己理想人生的规划,都是受她成长的社会和时代影响的。比方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中长大的。从小的灌输和教育,造就了我们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不让须眉的性格。身边的女性朋友,只要是大陆来的,个个都身手不凡。虽然大家天性各有不同,人生追求可能渐渐从事业转向了其他方面,或者在岁月的磨砺下变得比年轻时温和敦厚,但骨子里那股争强好胜的心,还是时不时会冒出头来,就像院子里除也除不尽的野草一样。有一次,我和女儿高中足球队的日本裔队友Holly的妈妈聊天,问她Holly是否喜欢高中生活。Holly妈妈说,Holly喜欢运动,因此在高中玩得很高兴,但学习不是太好。“我的女儿嘛,能聪明到哪儿去呢,” Holly妈妈和和气气地说。这句话让我楞了半天,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但回味起来又觉得很清新,甚至有点温馨,像一床旧棉被盖在身上那么舒适。但这样的对话,在我和我的中国女朋友之间,绝对不能想象。

中国大陆的女权当然有点畸形。从缠小脚到半边天,像科幻片中的时间旅行一样便捷。表面看起来男女平等了,但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变。重男轻女不仅依然在农村盛行,所谓受过教育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妈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两个孩子都是女儿,得到过不少朋友同事的“同情”。这些同情显然让她很恼火,以至于我和姐姐长大成人之后,她都还时不时要抱怨两句。另一方面,共产运动本是摧残人性的,这一本质在妇女解放中也有所体现。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外力强加的、空降式的妇女解放运动,或多或少还是促进了女性的自强自立,这一点还是不可否认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小时候的教育可能不全是坏事。这个感觉我在读Khaled Hosseini的小说A Thousand Splendid Suns时也有。动荡的阿富汗的每一个时代都是苦难的。但与军阀混战相比,与塔利班相比,苏联统治的时代还好一些,至少对书中的女主人公来说肯定是这样。

这个感觉最近更得到了强化。由于微信的风行,二十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又开始扎堆聊天,一些国内男生发表的对女性的看法让人跌破了眼镜。他们认为,有张长期饭票,把自己打扮得美丽动人,是女人最应该追求的目标。女性是感情用事、缺乏理智的,不适合在家庭之外的社会上生存。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其用在女孩身上,不如用在男孩身上。虽然他们的聊天有调侃的成分,而且每次都特地把我们微信群中的女生撇开,声明他们的观点对我们不适用,但他们骨子里对女性的轻视,对女性的独立意志和精神追求的贬低和否认,是怎么指天发誓也遮掩不住的。原来还以为,当年在清华园中遇到我们这些女生,或许会对他们的女性观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呢;现在看来,我们真是太简单,太天真了。我们的人生,跟他们认识的那些阔太太相比,一定是非常悲哀的。想到自己都已经被当成了反面教员,还自以为是人生楷模,我羞愧得恨不能钻到桌子底下去。

除了微信这扇窗口外,国内女性地位的倒退还可以从许多其他地方看出来。电视节目中的嘉宾经常发表一些赤裸裸地歧视女性的言论而不自知,报纸上的招工广告公然把女性排除在外,还有那个从古人的垃圾堆里捡出来的“富养女”的说法,居然在社会上所向披靡,得到了全中国十三亿人的一致认同,也是非常令人失望。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意识到,脱下共产运动强行替我们穿上的男女平等的外衣,中国文化原本就是这副样子。想到自己险些在这些陈旧落后的意识的灌溉之下长大成人,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但自己做了半辈子的女强人,对中国文化中女性地位的低下也非常不满,其实也没有解放得那么彻底。生孩子的时候就动过留在家里带孩子的念头;现在年纪还不算老,却时时把退休挂在嘴上。虽然没明说,心里是很希望老公事业成功、多挣钱的。如果先生非常成功,即使自己的事业一般化,好像也得到了某种弥补,人生也不算太失败。在这些事情上,男女还是有些差别的。比方说,我经常跟老公说,你再多干几年,我先退了。而他虽然也恨不能天天打高尔夫球,断然不好意思拍着我的肩膀说同样的话。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对男女天性的不同也感受越来越深。小时候好强,越是身边的人喋喋不休地说女孩子不行的专业和科目,就越是要去做,而且确实比男生做得好。如今没人跟我唱对台戏,不受任何限制了,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还是一般被认为女性化的东西。虽然在高科技行业工作,却不管怎样兢兢业业,都不能对新技术激发出足够的兴趣。看电视时,我喜欢烹调,旅游,时尚,先生却喜欢飞机大炮,冰天雪地,赛车打猎;看电影时,我喜欢剧情片,情感片,喜剧片,先生却喜欢科幻片,动作片,战争片。我们的不同品味,正好符合社会对男女角色的期待。

Sheryl Sandberg等人致力于帮助女性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因为不管是在社会环境中,还是每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里,都存在许多阻碍女性获得更大成功的因素。这个女性的内心因素尤其有意思。虽说欧美发达国家的妇女解放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几十年,几千年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所形成的文化还是根深蒂固,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比方说,就像我小时候一样,美国女孩子也难免听到过诸如“女孩子数学能力比较差”之类的说法。一旦被这样的观念洗了脑,在数学上遇到挑战就容易气馁和放弃。而这只是无数个关于女性的刻板负面印象之一。可以想见,女性要成功,需要挣脱无数类似的对自己的负面看法的束缚,比男性要难多少倍。

对Sandberg等人的努力,我当然是非常支持的。但我也必须承认,做一名女性虽然成功要难一些,也不是全无好处,因为与男性相比,我们面临着比较小的成功的压力。如果不想干事业了,还可以退一步回到家里,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而对这种选择,自己的内心,以及社会和家庭,都比较容易接受。曾经在电影里看到过这样的情节:一个妈妈出去找工作,被问及有无工作经验。妈妈先是语塞,继而掷地有声地说,有,我在过去十年里都在领导一群孩子,操持一个家。她然后细数这份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义正辞严地指出,如果这份工作她都能搞定,世界上没有哪份工作在她的能力之上。雇主为她的雄辩所折服,把工作拱手送给她,于是花好月圆,皆大欢喜。这个俗套的情节我看到过不止一次,每次看了都想笑。不是说母亲和主妇不是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我也是母亲,也操持家务。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其中的辛苦和困难没有做过的人也难以想像。但在家里做母亲,做妻子,跟在职场上打打杀杀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做女人占便宜的地方,就在于职场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还有留在家里这一选择。当然男性如今也有这个选择,但毕竟还是难一些。因为这个原因,也因为女性比较美丽,又有女性的敏感,我从来没觉得做女人吃了亏。如果有来世,如果来世可以选择自己的性别,我还是会选择做女性。

部分是出于这个原因吧,生孩子的时候我很想要女儿,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女儿。但在男女平等或不平等这个话题上,我并没有对女儿特意进行什么教育或点拨。我既没有鼓励或制止她穿粉红衣服,玩芭比娃娃,也没有告诉她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孩子自己的独特想法是世界上最珍奇的花朵,我们做父母的应该珍惜,欣赏,小心呵护。除了少数最重要、自己最有信心的价值观之外,应该避免把自己的意志和观点强加到她身上;另一方面,我对美国社会的开明、公正还算有点信心。虽然在男女平权方面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至少在表面上大家还是有共识的,就是女性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女儿应该会像所有同龄的男孩和女孩一样追逐自己的梦想,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就有不同的想法,或人为地对自己加以限制。

这个假设看起来还是对的。女儿刚上高中时,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谈论职业选择、赚钱、谋生、成功等话题。谈到高兴之处,我一不小心把藏在心底的一个想法说了出来:女孩子至少还有一条路,就是嫁一个养家糊口的老公,这样就不用亲自去赚钱,而是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女儿听罢,立刻拉下脸来,说她完全不能同意这个观点。为了不被她鄙视,我以后再没提过这回事。

但我心里是没有放弃这个想法的。我当然赞成女性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旧时代的女子没有经济独立的可能性,被局限在家庭和婚姻里,酿成了很多悲剧人生。与她们相比,现代女子可以走出家庭,走上社会,释放潜能,实现抱负,体验成功,非常幸运。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对女儿当然也有同样的期许。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女儿也不必把另外一条路完全堵死。她现在年轻气盛,不会认识到这一点——或许她一辈子都不会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万一有一天她累了,想换一种活法了,我希望她还可以走另外那条路。

现在女权主义者的名声似乎不太好,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这顶帽子扣到自己头上。其实如果只是要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我看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但因为这个社会作为男权社会的时间已经太长,很多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已经密密实实地织进了我们的文化机理,要全部纠正过来,有时候会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难免让人觉得斤斤计较,小家子气。况且男女有别,平等不等于完全相同。如果想要完全相同,当然也会闹出一些笑话。

女儿对我没读过《第二性》感到难以置信。怎么可能?Michael Pollan 的书你每一本都读,西蒙•波娃你却没读过?我只能老实承认说,是的,最近这十几年,The Omnivore's Dilemma,In Defense of Food,Cooked等话题,确实比“女权主义”听起来更有意思。但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女儿要走上职场,现在女儿对女权主义产生了兴趣,因为爱屋及乌的关系,我大概也该读《第二性》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闲闲客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博主很博学成功。我喜欢78qwert说的: 女权主义的终极目标,不是要打败男性,或样样跟男性做的一样好。 而是给女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让我们的女儿们找到自己最想走最擅长走的道路。
维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78qwert' 的评论 : 从一个角度看似“好处”,另一个角度是“代价”。 雇主深知有相当一部分的女人生孩子后压力大可能会回家, 就不愿给予女性以重任。同样的两个资历相近甚至女性更胜出的candidates, 宁愿选择给男性升职,因为知道男性必须养家必须拼命,没有退路。

你说得很对。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取决于你要什么,或是处于生活的哪一个阶段,这可以是好处,也可以是坏处。
78qwert 回复 悄悄话 这大概也间接回答你女儿的问题。 虽然一般来说雇主不太愿意给女人跟男人一样多的机会,但是终归还是有一点机会的。如果一个女孩能持之以恒的outperform男性, 而且对工作表现出同样的dedication和孤注一掷, 雇主也不是瞎子。 呵呵
78qwe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维立' 的评论 : “做女人有个好处,也可以说是个占便宜的地方,就是事业成功的社会压力没有男人那么大。如果不想在职场打拼,还有回家这条路。 ” 从一个角度看似“好处”,另一个角度是“代价”。 雇主深知有相当一部分的女人生孩子后压力大可能会回家, 就不愿给予女性以重任。同样的两个资历相近甚至女性更胜出的candidates, 宁愿选择给男性升职,因为知道男性必须养家必须拼命,没有退路。
维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78qwert' 的评论 :

78还算客气,砸得不重 :-)。

其实我们的分歧可能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大,说实话,“傍大款”这样的词我从来没想过,也没觉得女人留在家里占了便宜。留在家里还是出去工作,这是个人的选择,我整篇文章都避免将两者分出个高低上下。我只是觉得,做女人有个好处,也可以说是个占便宜的地方,就是事业成功的社会压力没有男人那么大。如果不想在职场打拼,还有回家这条路。

其他你说的都同意。
窗外细雨 回复 悄悄话 The situation for woman in USA is much better, so we are lucky living here. I have a daughter, I never tell her to do or not to do something because she is a girl. Man and woman are different, may perfer different things, but every one deserves the same respect/eduation/opportunuty to develop themselves and to succeed.
78qwert 回复 悄悄话 "我一不小心把藏在心底的一个想法说了出来:女孩子至少还有一条路,就是嫁一个有钱的老公,这样就不用亲自去赚钱,而是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轻砸一下,与其让女儿傍大款,还不如自己多赚些钱,给女儿啃老,即使找不到长期饭票金龟婿之类的,她们也有足够的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几点我跟你想法不同:

1 女人留在家比男人打拼占便宜吗? 貌似她不用为衣食操心,但付出的是可能永远无转身的机会成本。 人生最光辉美好的年华花费在尿片奶瓶锅碗瓢盆一地鸡毛上,脑子停留在几岁儿童的level, 多年操劳和辛苦换回的有可能是丈夫和成年孩子的无视。 大部分女人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与其占这个便宜,还不如让自己辛苦一些。


2 钱到底有多重要。 赚多赚少看个人能力和运气,但生活在现代文明发达社会,无论做什么工解决温饱都不成问题。 所以除非女孩子实在太懒太笨完全废人一个,不一定非要依附老公吃饭。但是如果一个女孩非华屋不住,非名牌不穿,非大餐不食,还喜欢跟别人攀比奢侈华贵,那么无论老公多有钱,她都幸福满足不了。我想Sandberg这些人肯定不是为了钱或者为了向世界证明什么才做到金字塔的顶端,她心有有大志向,在完成自己志向的同时,达到名利双收。 你列举的这些中国大陆来的“女强人”最后迷失,还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最想要什么。

3 女权主义的终极目标,不是要打败男性,或样样跟男性做的一样好。 而是给女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让我们的女儿们找到自己最想走最擅长走的道路。
顶级朋友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对,国内女性的权利在倒退,性别歧视严重,也许在美国时间越长越难和国内同学沟通。《第二性》我觉得不错,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值得一看。
惜福666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上大学时我也读过波伏娃的自传和《第二性》,受她的影响很多,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观点也在发生改变。 楼主还是很有智慧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