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7)
2007 (10)
2014 (1)
2016 (1)
上天入地小白龙
从诗品看个性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的这首绝妙好词历来被人诟病,指责其功利心重,是她历来窥视宝二奶奶宝座的 重要例证,其实宝钗历来缺少主动性,比较注重顺其自然,这是红学界的比较一致的看法。她是庄子处世学的拥趸,她顺应物以逍遥自在,寄托不得已而保养心性,顺乎自然去行事。所以她很少又伤春哀花之叹,又的也只是“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接受自然的轮回,未来再期相遇。前八十回也未有宝钗妄图宝二奶奶的描写与暗示。即使是好风凭借力,也只是随风而动,顺风而行,一任东西,身不由己罢了。
宝钗自己说过“我生平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她认为限韵诗“小家派”。她还认为“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她认为,只要立意新奇,并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方诗好诗。牌品即人品,诗品亦是人品。曹公在为每人安排诗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考究是否与每人的性格相符,不喜限韵便是追求自由的集中体现,虽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但可以在诗中有所展现,将柳絮这样轻薄无根之物,吟成若大鹏而游于青云之上,彰现了鲜明的个性魅力,劝某些人,莫作学鸠之叹!另外所一点,她在这方面与宝玉颇为契合,有共同的追求!
“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37回)。她追求的是内容的朴实而摒弃形式上的虚华。正如老子所云“处其实,不局其华”。蘅芜院亦是如此,第十七回,贾政来游未进门看到表面便下了结论“无味的很”,但进了门,看到“各式石头”,“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这便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了。宝钗闺房布置亦是如此理,“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但却“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便如水墨画里一簇彩色,如何不鲜活。贾母替宝钗布置亦通此理,“石头盆景儿”、“纱桌屏”、“墨烟冻石鼎”“水墨字画白绫帐子”色彩皆不鲜明,更没夺了菊花和书的光彩,反而起了烘托作用,看来她深知宝钗“很爱素净”,自言“我最会收拾屋子的”,此言不虚!宝钗对自己的妆扮也是如此,“唇不点”,“眉不画”却可以艳冠群芳,身着朴素却气质高贵。从诗品到住处到妆扮,都可以反映出她弃华从实的品质特征。
第四十回,刘姥姥滑稽的语言表情让“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曹公一一描写每个人的动作表情,“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以下就没了,等等,宝钗呢?曹公怎么落了她呢,让人不解。但是第四十二回他给出了答案。宝钗在评黛玉的一句话时,“笑道:‘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原来如此,当日她笑的并不激烈,而黛玉的这句话,却让她“笑的动不得了”,看来,宝钗喜欢淡的,有滋味的,有内涵的,冷幽默。个性与喜好是统一的!
如何评判宝钗?她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如何评价她呢?我们都不知道!人都是有偏见的,谁来评价她呢?如果请支持喜欢她的人来评价,既然已经喜欢了还用评价么?如果请讨厌她的人来评价她,既然已经讨厌她了还用评价么?如果请即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人来评价,既然已经即不喜欢也不讨厌了,还用评价么?那么既然我们都不能评价她的是非,她还会在意你的评价么?
她兼有月华之韵,秋水之情,白雪之洁,牡丹之风。她顺应自然,飘然彰显。动如流水,静如平镜,若有若无。她还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么?人们都称赞她,她不会感到得意,人们都贬低她,她也不会沮丧,因为她已经认知了自我与外物的区别,分清了光荣与耻辱的界限,能够坚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