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知,就是指“公共知识分子”。不知自何时起,它已变成了贬义词。据百度的解释:“在很多语境中,‘公知’往往成为到处乱喷、水平不高、道德至上、居高临下的代名词。”那么,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发声叫做适度发言?达到何种精准度和深刻度才是高水平呢?道德难道不应该至上吗?与有知识支撑的君子相比,心怀戚戚的怕不是高处之人吧?最重要的是,社会发言权是人人都应具有的,不是精英们的特权。而对社会有益的绝不是封杀,过滤和言论标准,而是普遍提高社会受众的鉴别水平,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处心积虑者便无处藏身了。为什么要贬损公知呢?
对于在公共范围内的发言,首先应该看看此言论对社会的贡献度是什么,所谓对事不对人。我们需要的是观点,论据和建设性意见,对于给别人贴标签,造谣中伤,言之无物的就应该鄙视。当然,谁都有发言的权力,但你若没有建设性,我便当它一阵风吹过;如果你的论据或逻辑、结论有误,我便提出质疑,只论事,不论人。这便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那些听不得不同意见,喜欢火上房的人们,请多一些尊重和修养。生活中,我们都把泼妇骂街视为不文明,但舆论界的泼妇们却往往被当做有个性,岂不是可笑吗!?他们的公共特点是:以势压人,不论事实,极其所能给对方贴上令人不齿的标签,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想想我们对公知的批评是不是这样呢?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便是一例,如果大家用自己心里的那杆公平秤去称一称,看看从中你收获了多少自己不知道的事实,这些事实又说明了什么,于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如果需要你提出要求,你会要求什么。在此之后,再去评价其价值。同时也希望大家用同样的方式去称一称那些评论性文章,相信结论自知。
一向以来,我们常习惯以朋友的朋友为友,以敌人的朋友为敌,那是典型的贴标签的,懒惰的判断标准。难道窃贼做的棉袄不能御寒吗?杀人犯做的面包不能充饥吗?如果我们只能接受圣人亲手送来的水以解渴,怕是早就不能存在了。
请大家善待公知,只要他们提供的是知识。如果你能拥有这些知识,你将和公知们比肩,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于此同时,当我们在公共范围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也应自律,遵守公共道德底线,一定要讲事实,尽可能减少感情因素。
英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都不愿意被代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民社会应该来了,我们一起学做公民吧!
呵呵,首先,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你显然误解了我的评论,我的意思是公知的名声臭完全是咎由自取。我并没有封杀任何人的言论,我也没有这样的本事,因为我没有掌握公权力。文学城上某个著名的作者倒是永远封杀了我的评论,并删除了我的评论。而这个人平时的博文都是民主自由(包括言论自由)高唱入云,尽管其观点实际上很幼稚。还有就是,一些公知的目的显然不是你说的共赢,而是“我赢你输”,这样的人被TG封杀也不奇怪。另外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很多人并没有能力或耐心辨别一些公知的观点,这些人随风起舞,被公知的言论所左右。
再举一个例子,茅余轼是著名公知,还被海内外共知们捧为华人经济学家排名第二(第一是已经逝去的杨小凯),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按说不论学识,人生经历,都应该很丰富了,可看看他的言论,说什么人权高于主权,茅的童年和少年,应该是在抗战时期长大的,纵然那时他年纪还小,难道对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一点都没有耳闻(先不说目睹)?而抗战时不正是中国主权遭到无情践踏的时候吗?那时的中国人可有人权?还有,他坐一次高铁,因为那次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就放言高论说建高铁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没有必要,请问,经济学是最讲究统计的,这个道理他作为经济学家不会不懂吧,因为他一个个例,他就否认了高铁,这不是乱喷又是什么?!(最近报道说高铁的几条线路都开始赢利 - 这还是政府限制票价的前提下,如果完全按市场的规律,春运期间只要提高一些,赢利就会更多)公知这样的言论多了,能不臭大街吗?
今天是全球化时代,越来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北韩最独立自主,还有人愿意回到那种社会吗?从人类的历史上看,有两极是不变的,就是地球和人,其他的中间状态都是在流动和变化的,比如国家、民族、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家园地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一旦离开地球,将无处移民。当然还要最大程度地重视另一极,也就是每一个个人。所以,不要因为那个不断变化的中间状态,而去牺牲这两个极。
至于说被西方控制,中国人永远不缺乏智慧突破重围。改革开放前,谁人不担心打开国门后,中国的经济命脉为西方所掌控?而三十年过去了,他们不还是拿中国没办法吗?污染不治理是死,何不寻个死里逃生的路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