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霜雪

出来了,却会留下思念。呼喊着,是为让她寻见。孤飞天,慰藉青春之恋。
正文

关于公知

(2015-03-07 10:16:24) 下一个
所谓公知,就是指“公共知识分子”。不知自何时起,它已变成了贬义词。据百度的解释:“在很多语境中,‘公知’往往成为到处乱喷、水平不高、道德至上、居高临下的代名词。”那么,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发声叫做适度发言?达到何种精准度和深刻度才是高水平呢?道德难道不应该至上吗?与有知识支撑的君子相比,心怀戚戚的怕不是高处之人吧?最重要的是,社会发言权是人人都应具有的,不是精英们的特权。而对社会有益的绝不是封杀,过滤和言论标准,而是普遍提高社会受众的鉴别水平,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处心积虑者便无处藏身了。为什么要贬损公知呢?
对于在公共范围内的发言,首先应该看看此言论对社会的贡献度是什么,所谓对事不对人。我们需要的是观点,论据和建设性意见,对于给别人贴标签,造谣中伤,言之无物的就应该鄙视。当然,谁都有发言的权力,但你若没有建设性,我便当它一阵风吹过;如果你的论据或逻辑、结论有误,我便提出质疑,只论事,不论人。这便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那些听不得不同意见,喜欢火上房的人们,请多一些尊重和修养。生活中,我们都把泼妇骂街视为不文明,但舆论界的泼妇们却往往被当做有个性,岂不是可笑吗!?他们的公共特点是:以势压人,不论事实,极其所能给对方贴上令人不齿的标签,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想想我们对公知的批评是不是这样呢?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便是一例,如果大家用自己心里的那杆公平秤去称一称,看看从中你收获了多少自己不知道的事实,这些事实又说明了什么,于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如果需要你提出要求,你会要求什么。在此之后,再去评价其价值。同时也希望大家用同样的方式去称一称那些评论性文章,相信结论自知。
一向以来,我们常习惯以朋友的朋友为友,以敌人的朋友为敌,那是典型的贴标签的,懒惰的判断标准。难道窃贼做的棉袄不能御寒吗?杀人犯做的面包不能充饥吗?如果我们只能接受圣人亲手送来的水以解渴,怕是早就不能存在了。
请大家善待公知,只要他们提供的是知识。如果你能拥有这些知识,你将和公知们比肩,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于此同时,当我们在公共范围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也应自律,遵守公共道德底线,一定要讲事实,尽可能减少感情因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西门酋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骑剑下天山' 的评论 : 打铁还要自身硬,没有辨别力和容忍度就谈不上独立人格。不是说要先修身吗?倒不是要修成大罗金仙,只要修得一颗公正善良的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应该是个合格的公民了。
英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都不愿意被代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民社会应该来了,我们一起学做公民吧!
骑剑下天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门酋长' 的评论 :
呵呵,首先,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你显然误解了我的评论,我的意思是公知的名声臭完全是咎由自取。我并没有封杀任何人的言论,我也没有这样的本事,因为我没有掌握公权力。文学城上某个著名的作者倒是永远封杀了我的评论,并删除了我的评论。而这个人平时的博文都是民主自由(包括言论自由)高唱入云,尽管其观点实际上很幼稚。还有就是,一些公知的目的显然不是你说的共赢,而是“我赢你输”,这样的人被TG封杀也不奇怪。另外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很多人并没有能力或耐心辨别一些公知的观点,这些人随风起舞,被公知的言论所左右。
西门酋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骑剑下天山' 的评论 : 某人曾经说过我们不能接受的话,其下一句一定也是不能接受的吗?对待这样的人,你是应该听他把话说完,再去辨别,还是用个标签封上他的嘴?如果自己足够自信,你便有足够的辨别力,在倾听对方的全部论述以后,准确地掌握其观点的要旨,然后再下结论。所以让别人说话是前提,倾听是途径,终点是真正的共赢。封杀,从本质讲就是一种不自信,制作不平等,从而产生矛盾,其结果必然是失衡。
GG2006 回复 悄悄话 幌子而已,公资骗钱...
胡二刀 回复 悄悄话 顺民刁民暴民哪有公民更何况公民知识分子讨论的全是伪命题
骑剑下天山 回复 悄悄话 再加一条,你的博文结尾说,“。。。一定要讲事实。。”,公知们整天都在唱着普适的高调(不要误会,我支持普适的理念,但如何在中国体现这样的理念是另外一个话题),但公知们能说出(哪怕只有一个)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了所谓民主自由之后成为发达国家的吗?哪些落后或发展中国家被“普适”后,连年内乱,腐败更是猖獗,这样的国家到是可以列出一串。
骑剑下天山 回复 悄悄话 公知成为贬义词,正是公知自己乱喷造成的,不是什么势力或政府随便能贬损的。正如你所说,公道自在人心,公知之所以臭大街的原因,应该问问自己才对。举两个例子,刘晓波公然叫嚣香港一百年的殖民地还不够,要三百年才够(大意如此),请问,刘不仅是公众人物,还是博士学位,不能说如此无知吧,这样乱喷,你让人如何看他?有人为他辩护说这不过是激愤之语,但公然冒犯绝大多数国人感情,明显与事实不符(印度做了三百年殖民地,发达了吗?)的言论,这样的人还赢得公知一片的叫好声,你还想让人们对公知肃然起敬吗?

再举一个例子,茅余轼是著名公知,还被海内外共知们捧为华人经济学家排名第二(第一是已经逝去的杨小凯),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按说不论学识,人生经历,都应该很丰富了,可看看他的言论,说什么人权高于主权,茅的童年和少年,应该是在抗战时期长大的,纵然那时他年纪还小,难道对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一点都没有耳闻(先不说目睹)?而抗战时不正是中国主权遭到无情践踏的时候吗?那时的中国人可有人权?还有,他坐一次高铁,因为那次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就放言高论说建高铁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没有必要,请问,经济学是最讲究统计的,这个道理他作为经济学家不会不懂吧,因为他一个个例,他就否认了高铁,这不是乱喷又是什么?!(最近报道说高铁的几条线路都开始赢利 - 这还是政府限制票价的前提下,如果完全按市场的规律,春运期间只要提高一些,赢利就会更多)公知这样的言论多了,能不臭大街吗?
xuwei71 回复 悄悄话 市场化是出路。但是,市场化是以法制为基础的,无法制的市场化就是丛林法则。中国的环保法则是根据美国标准定的,并不低。但问题是有人遵守吗?如果严格执法,又有多少小煤矿可以存在?又有多少小钢厂可以生产?为啥不用这种市场机制淘汰污染企业,让好企业成长呢?一味用行政手段,又无效,又打击了好企业。至于西方控制能源命脉,真是胡说。开放30年,中国电器企业被日本吞并了吗?中国的石油能源企业的垄断,使它不思进取,又使腐败盛行。谁拥有这些企业?不就是周永康,曾庆红这些人吗?他们的小孩都是外国籍,从这些国企吸血,你说谁控制了中国能源命脉?不要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瀛客 回复 悄悄话 社会成员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排排队,吃果果,总有一些人会超前一点,这部分人就是公知,在市民社会里,公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们可以加快社会的进化速度。
今天是全球化时代,越来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北韩最独立自主,还有人愿意回到那种社会吗?从人类的历史上看,有两极是不变的,就是地球和人,其他的中间状态都是在流动和变化的,比如国家、民族、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家园地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一旦离开地球,将无处移民。当然还要最大程度地重视另一极,也就是每一个个人。所以,不要因为那个不断变化的中间状态,而去牺牲这两个极。
西门酋长 回复 悄悄话 不因为有道理就盲目跟风,也不因为有缺点儿一棒子打死,世间的言论不是0-1分布的。过过筛子,留下金子,去除砂,平心静气才好讨论最佳解决方案。
至于说被西方控制,中国人永远不缺乏智慧突破重围。改革开放前,谁人不担心打开国门后,中国的经济命脉为西方所掌控?而三十年过去了,他们不还是拿中国没办法吗?污染不治理是死,何不寻个死里逃生的路来呢?!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农民说两句' 的评论 : 市场化怎么会加重污染?能源安保的确重要,但不是除了垄断就是市场开放,可以把两大国企再分,而且必须赋予环保部门应有的执法权。中国人差的不是法,而是执法。
老农民说两句 回复 悄悄话 《穹顶之下》所说的我基本都知道,大多数中国人也都知道,最近几年讲雾霭的纪录片,脱口秀等节目很多,文章就更多如牛毛了。不信的话你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她用了很成功的煽情手段,最后的结论是市场化油气市场,这个轮子的节目大力推崇过。这点他们很一致,可惜这么做第一会让污染更加严重,第二给西方一个绝好的机会控制中国能源命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