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1908/63216/23851.html
一,关于自由红利,作者认为
(1)【人类每发明一项创新,就不可避免地消除传统行业的一些工作机会,而同时创造出新兴行业的更高效就业岗位。人工智能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杨安泽认为,首先,这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以前几次技术革命有根本性不一样的地方,不能以此类推。其次,即使有新兴就业岗位产生,转型期会产生非常多的失业工人,这些人基本无望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工作,即使我们不是出于人道考虑,而是出于社会稳定考虑,政府也得做出一定的安排。UBI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
(2)【美国失业率累创新低的事实就不支持杨的主要论据。】
杨安泽解释,失业工人在半年左右找不到工作以后,很多人自动退出劳工市场,这些人就不在失业率的计算公式里面,所以失业率并不能给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2019年7月份,劳动力参与率为63%,处在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也处在各发达国家底部,并且近四五年里没啥变化。
https://www.thebalance.com/labor-force-participation-rate-formula-and-examples-3305805
(3)【而他提出的给每个成人每月发一千美元的做法实则是共产主义者的一个翻版,养懒汉。】
每人一千元处于贫困线附近,当然离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相差十万八千里。近期多项关于UBI的研究结果显示,实行类似于UBI的项目之后,没有大规模劳动力退出劳动市场的现象。有两种人的劳动时间会减少若干,第一种是年轻妈妈,第二种是读书的女生。很显然,养懒汉的说法只是想当然。
按杨安泽的说法,自由红利是起点非零的资本主义。而这一点,也正是有很多右翼人士支持杨安泽的原因之一。UBI不但完全不是共产主义,和国家控制资本和利润的社会主义也完全不同。UBI所做的是,给普通民众一个保底的生活资金,并在此基础上各自发展。
(4)【无法解决美国社会不少人滥用福利,乃至用其去吸毒的问题。】
UBI显然不是用来解决滥用福利和吸毒的问题。
二,关于AA
感谢作者贴了两封杨安泽的推特,让我们有机会对原文进行解读,而不是被作者的解释所误导。
就说说第二条作者认为“更恶劣”的杨安泽的推特:“We have to broaden our notion of merit – if we were to go strictly on test scores Asians might be 42-73% of elite students as they are at Berkeley and Stuyvesant. That doesn’t serve the school, society, or even Asians optimally. Test scores and grades aren’t character or worth.”
我完全看不出这里有本质上的不妥。首先,考试成绩当然不是评价一个人merit的全部。其次,如果所有学校真的全凭(strictly on)考试成绩,而大规模录取事实上考试成绩突出的亚裔学生,对整个社会,包括亚裔,真的就好吗?如果一个社会一味鼓励高分而忽略其它各种能力,这个社会就很健康?
其实各个大学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各有不同。最近听罗博深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获奖者也有被哈佛拒绝的。相对来说,这些学生基本会被MIT录取。这种区别很正常,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理解华人家长so obsessed with Harvard,但不以为然。
说说这个SAT满分。满分当然是很好,值得孩子和父母高兴。但是这里面的分量其实要仔细掂量一番。
首先,SAT,特别是数学,考的只是基本知识,拿满分只能说明孩子很细心。这是好事,但也没有太了不起的。
其次,如果一个孩子能轻松拿到高分,但为了非得要拿满分,而化很大的精力去准备,而这些精力本来可以作其它孩子喜欢的事情,这样的准备到底值不值得?到底是不是要鼓励?我觉得这至少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学校的成绩单也一样。
赵宇空认为,杨安泽【明确支持对亚裔孩子的就学设定上限比例进行封顶。】咋一看起来是这样的。但是第一,杨安泽的观点显然不是落在“设定亚裔就学上限”上,而在如何给申请者一个更全面的评估。第二,如果把大学看作是社会公共资源,一族或几族独占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
赵同时认为杨安泽【并鼓吹迎合藤校对亚裔孩子的种族刻板印象,认为亚裔孩子都是只会读书考试的书呆子。】
我不认为杨安泽是在“鼓吹迎合”。藤校对亚裔孩子的种族刻板印象有各种原因,很有可能有歧视的原因,但也可能一部分是事实。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有歧视,我们自然要反对。
但另一方面,我们如何推翻藤校的这种刻板印象?靠跟在保守人士后面和哈佛打官司?这只有在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才不得已而为之,当自己有能力时,还需要跟吗?
实际上,只有当亚裔孩子长大后,不仅仅去华尔街,不仅仅去当医生,律师,还要去办实业,开公司,参加社会活动,竞选议员等等,人家才会改变这些刻板印象。
或者,出来竞选总统?
赵宇空从杨安泽这两条推特,【联想到了亚裔参政维权过程中的一幕幕场景】。
亚裔议员没有维护亚裔,这里面可讨论的很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议员力单势薄,必须要借助各种力量。当然如果他们的政策切实损害了亚裔的利益,亚裔民众就有责任让这些议员听到他们的呼声。注意,是有责任让议员们知道,而不是被动指望。所谓的communication,是双方的,议员们解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民众告诉他们这么做损害了我们的利益,这是良性互动。
赵宇空正确指出,【华人参政议政这两种模式的最主要缺点就是在自己投票和捐款的时候从不向这些政治候选人提出施政要求,不要求政治候选人维护华人的合法权益。这些政客在当选之后,根本就没有意识或责任维护或争取华人社区的合法权益。】
请问,这是谁的责任?
再回到杨安泽。
首先,杨安泽竞选的是总统,是美国总统,不仅仅是美国亚裔的总统,也不仅仅是某个选区的总统。你不能要求他只照顾亚裔的利益。当你指责杨安泽【牺牲亚裔孩子平等教育权益】时,你有没有想到,作为总统的杨安泽是否也要考虑其它族裔孩子们的平等教育权益?
其次,如果你认为杨安泽的政策损害到了亚裔,你应该尽量和他交流,而不是拒绝交流:【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情之下,我要求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在我参加这次活动时,不要安排我与Andrew Yang见面,也不要合影。】你干嘛逃避?
更不是自认为要【在华人社区树立一股正气】而【以个人的名义呼吁大家不要支持Andrew Yang】。
你如果铁定是另外一位候选人的支持者,没问题,你可以讲出你支持他或她的原因。但是请不要以闭塞的心态,不愿意去理解杨安泽,或者误解杨安泽,再攻击之。
杨安泽作为亚裔竞选总统,走到这步殊为不易。自他起步以来,他最主要的支持者是白人男性,而非亚裔。很多华人(包括我),在了解实际之前,其实是有很多刻板想法的,比如我当初听到1000刀红利,也很不以为然。我支持他,完全是对他的政策和演讲有一定了解之后才有的决定。而他这个华裔背景,当然是一个bonus。也因为这个bonus,让我觉得更有义务支持他,至少让更多愿意倾听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的人去了解他。
附:
关于AA和哈佛的一小段历史https://prospect.org/article/affirmative-action-isnt-binary-choice-harvards-asian-americans
In 1976, two Chinese Americans were barred from Harvard’s orientation banquet for minority students. The reason, they were told, was that the university did not recognize Asians as minorities.
Over the course of that school year, Asian students fought to be recognized as people of color. Along the way, they discovered that the university had shied away from its affirmative action commitments toward Asians by excluding them from diversity and admissions outreach programs. The existence of affirmative action, specifically that it entitled Asians to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as nonwhite students, became a key component in winning the campaign. After months of sit-ins and demonstrations of solidarity from other students of color, Asians were finally “granted” minority status at Harvard and included in affirmative action protections.
The Supreme Court later ruled that racial quotas were unconstitutional. But the high court also concluded that race could be used as one among a number of factors in university admissions. Race-conscious admissions allow universities to consider how an applicant’s race may have affected their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during their pre-college education.
However, the universities that employ these policies must first show that existing race-neutral admissions (or an admissions process with no official consideration of race whatsoever) prevents them from enrolling a sufficiently diverse class of students to achieve a key goal: a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benefits from diversity.
一个黑人关于AA的感觉
I’m black and I honestly hate affirmative action. I understand why it was needed at one point, but now it’s just more detrimental than helpful. As a minority, when you accomplish something or get accepted into a school or get the job, you never know if it was because of your own merit, or because they just needed to fill their diversity quotas :P
我比较认同下面的(虽然有点极端的)观点
Remove affirmative action from College! It is 2019 and the fact that schools still use race as a criteria for admission is a backward way of thinking and is racist.
Applicants should only be judged on Test scores, achievements (both in academics and in their communities), and how rich or poor they are.
我对哈佛官司的态度是,有保留地支持控告者。或者说,我对哈佛等藤校的态度是,对黑人和西裔可以有一定倾斜,但不能有明确的指标(违宪),不能反向歧视(同样违宪)。
后来我说,我们也是希望不同族裔的人都能上大学。
如果觉得某族裔的人没有足够教育,那就应当增加那里的教育投入。其实美国政府给穷人区提供许多的财政支持。
如果他们不重视教育,应该给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提供免费补习的机会。而不是硬性地拔苗助长。
用中国的话是,要治本,不是去治标。
我是汉族,不认为这种加分对汉族不公平,或者说,认为这种不公平是必须的,所以能接受。就像江浙一带的学生要上清华北大,可能成绩要更好一点一样。
我理解你对这种不公平带来的负面效应,当然如果一视同仁可行的话,最好。但是,我想问你,如果没有这种政策的倾斜,再如果新疆的教育确实不如江浙一带发达,那大学里的新疆学生就会急剧减少,你能接受吗?
不过美国政治两极分化日渐严重,科技发展红利被垄断,基尼指数越来越高种种,对我们的未来影响重大,都是值得我们多看多读,细细思考的。仅凭gut feeling不够了。
看了引用一个黑人对AA的看法,联想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我是新疆人,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包括高考加分,当年维族要加二百来分呢!现在不知道了。表面上看对汉族太不公平,然而结果可能却是造成维汉在文化上更难融合,本来就存在自然和宗教差异,再加上人为制造的不平等,鸿沟不仅没有因为汉人的“牺牲”而缩小,反而加大了。加分不仅加深了汉族对维族能力上的偏见,或许也一部分导致了很多维族学生长期以来学习成绩和能力的depressed。
政策偏失影响太大了。中国在新疆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在计划生育期间给少数民族二胎,三胎名额,不但没有消减差异,反而费力不讨好,不仅让汉族百姓吃亏做夹心饼干,少数民族,尤其是维族还会说歧视,没准儿一早就没安好心,设套儿减低我们的竞争力,种种。
制定政策的人真不能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