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62)
2016 (160)
2017 (84)
【谨以此文追念徐积功教授】
日前在网上看到一张复旦大学老师们在黄山休假时的合影,十分珍贵。时间是1959年,是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以后的第二年,学校党委组织了一批教授连带党委部分成员上黄山,参加者中有校党委的统战部部长徐常太,其统战的味道显而易见。
在照片的原文中有介绍如下:
照片上有30号人,辨认下来,从前排到末排辨认分别是第一排右起:(不详)、谈家桢、郭绍虞、(不详)、全增嘏、曹亨闻;第二排右起:张熏华?、朱东润、陈望道、卢于道、卢鹤绂、胡文淑、蔡葵、蔡淑莲;第三排右起:杨师曾、朱伯康、徐常太、吴文祺、王鸣歧5人;第四排右起:江泽宏、谭其骧、黄有恒、李铁民、戚叔含、周同庆、陈传璋、李振麟、徐積功、鲍正鹄、(数学系,名不详)。另外,崔明奇、方令儒、殷玉芬等亦前往,但不在照片中。照片指认胡庆沈多有帮助,李南田、朱见亦有贡献。
照片里人物众多,大部分都不认识,陈望道是老校长当然认识(第二排右三)。意外地发现徐积功老师也在列(后排左三)。
徐积功教授是我们有机化学的任课老师,他为人风趣,重视家庭。我在上学时大部分课程都听得昏昏欲睡。唯有上徐教授的大课时,没有丝毫的睡意。他讲课生动,举例令人难忘。讲到化合物中有双键时,把双键比喻为两个人,相对而立,双手互相相握。在这种状态下,与单键相比,它失去了自由旋转的可能性。
讲到三甲基吲哚,它是一种动物粪便中存在的粪臭素,奇臭无比。画出结构以后,他又幽默地加上一句,这个化合物大量稀释以后反而会具有香味。让人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化合物和它的结构。后来才知道,三甲基吲哚实际上是调香剂之一。可见世间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换。
据查徐积功先生1924年出生,194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在台湾、日本短暂工作后,1950年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师从E. T. McBee教授,从事含氟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研究,1954年获博士学位。1956年回归祖国,任教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直至1981年病故。
在徐教授的引导之下,我对有机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后来的考研,做基础理论研究,乃至药物研制,都可以说是徐教授引的路。徐教授是我有机化学入门的引路人。
对不起,称不上“才女”,只是一枚“蠢才”。
看来我们还是“同学”啊!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