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

关注健康,日常百科,时尚养生,品味人生
正文

一字之差让妳明白,台湾人和大陆人的区别在哪里 图

(2015-02-04 23:24:26) 下一个
一字之差让妳明白,台湾人和大陆人的区别在哪里 图
阿波罗新闻网 2015-02-02 讯】
点此看大图片
大陆1949年之前,〝语文〞被称作〝国文〞,而台湾一直沿袭了〝国文〞的称谓。
〝国文〞本身暗含着对自己母语的一种自觉的体认。〝国文〞〝国文〞,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使我们从拿起母语课本的第一堂课——即开启童蒙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我〞是中国人。它给我们一个文化上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烙在我们情感和意识的深处,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不会丢失。但〝语文〞好像只是一个模糊的所指。它可以指原生态的母语作品,也可以指用母语翻译过来的任何一种语言的作品。总之,与〝国文〞相比,它缺乏对母语的一种自觉体认,无法诉诸于我们的情感和心灵。因此,两者无论是在符号学,还是语义学上的内涵都不一样。
传统文化滋养台湾,我们却曾弃之如敝屣
面对粗口,我们自惭形秽于自己的文化,面对专横特权,我们归罪于中国的奴性文明。总之,我们把自己的一切粗野都归于文化的劣根性。
然而,在与我们相隔一湾浅水的宝岛台湾,传统文化的根却扎得很深。国学在年青一代心中种下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并对台湾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台湾人的儒雅与普及国学教育密不可分。
处于转型期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面对新旧的变迁,充满迷惘、惶惑、浮躁、挣扎。精神层面的〝危机〞促使人们到中国传统文化里去寻找慰藉和支持。
我们这个有着伟大〝文统〞和〝道统〞的国度,这个向世界贡献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和民族,经过对〝国学〞的否定和抛弃,再经过全盘西化,眼下出现了文化断层和精神缺钙!像是一群文化的孤儿,东讨一口,西乞一勺,吃得再多也没有自己家做的饭香。
我们今天的虚无感、今天的功利主义,很多都源于我们对于历史的失忆。
傅佩荣先生说:〝国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如今,我们几乎演化成了无根的国度。
有人说国学热了,但热的是权谋诈术、风水阴阳、歪曲历史,真正能够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精神却未得到真正弘扬。
我们不能总是功利地问〝国学到底能带来什么〞,而是应该反思〝丢了国学,我们将失去什么〞。随着与台湾交流的逐步深入,国学的魅力在台湾绽放无疑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
统一的哲学基础,道德伦理教育才有落脚点
台湾的国学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哲学基础,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这个哲学基础,也可以说是信仰,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人生活的。有了统一的哲学基础,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道德、伦理与人格的教育也才有落脚点。
许多人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上层建筑。其实,儒学真正的本质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儒学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修身。也就是说,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
健康社会的主流人群,应该奉行的是基本相同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而这一切,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而教育中,语文教育最能够承担这个功能。
强调知行合一,知识化为行为准则
台湾国学教育强调的就是躬身实践,就是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非常注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大陆语文教育在生活实践上,可以说极为欠缺。例如,台北县国中初中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课程设计,我们就会明白台湾的国学教育是如何倡导身体力行的了:
课文:《论语论孝选》
主题:躬行孝悌
学习单设计:
1.先说明自己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实情)。
2.这一个月来的变化(言语、行为、态度)。
3.因为变化、家庭气氛变化(反思、思考)。
4.因为躬行孝悌这件事,让我体悟到……(感受)
5.反省自己的言行。
6.认真观察熟悉又陌生的父母。
7.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思考父母所做的事。
8.尤其重要的是:实践孝悌不是一个月的事,是终身的事。
以〝传道〞为目标,语文不应只是工具
将〝传道〞作为目标,可以说是台湾国学教育最明显的特点。而大陆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似乎并不是一种人文教育,死的东西太多,活的东西太少,甚至把古文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变成死记硬背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悲哀。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在国民教育期间,它的教育目标明晰,就是〝培养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以及能進行终身学习的健全国民〞。所以在其《语文课程纲要》中,明确地将〝体认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其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
包括中国过去的私塾教育,除了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外,它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对学生進行人格陶治,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体系所缺乏的。儒家文化的基本就是修身,学问的目的,也是学习做人。这一直是我们教育体系中所没有的。
传统文化教育并非堆停在故纸中
大陆的国学研究一直注重校勘与考据,使得中国传统思想的微言大义根本无法進入公共话语平台,更不用说指导普通民众的生活与认知了。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大多带着偏颇的个人视角,很多普及读物,对国学的解释方法是混乱的,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达是谬误的。
而台湾国学教材注重与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结合,对原典后的〝析论〞部分都会注意培养学生生活经验与伦理意识。比如在论语〝言行〞篇后,讨论问题是〝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而在孟子〝存理克欲〞篇后,问题是〝孟子主张养心寡欲,但发展经济必须刺激消费,如何在寡欲和消费之间取得平衡呢?〞这些问题都会促使学生在反省现代社会时获得生活的智慧。
共同校训〝礼义廉耻〞注重公民道德教育
台湾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
除此之外,学校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当时国民党当局定下的共同校训几乎都是〝礼、义、廉、耻〞,而几乎所有学校的墙上都印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台北市也以忠孝、仁爱、信义命名三大主干道,让国学点点滴滴深入人们的生活。
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一直遵循〝有教无类〞的古训,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
这与我们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类似,只不过台湾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合作体现在〝群〞里,也并非不提倡〝劳〞。台湾小学有一门功课叫《生活与伦理》,重点加强对孩子的社交礼仪、生活起居、孝亲尊长、善友乐群等方面的教育,校园里的卫生保洁也全由师生共同完成。
- See more at: http://www.aboluowang.com/2015/0202/509065.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