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蒋百里和《国防论》
蒋百里最出名的军事论著集就是《国防论》(虽然现在没几个人看过)。这个《国防论》也就是某些人称的最先论述对日寇持久战的著作,毛泽东从中抄袭了论持久战的那部书。可是翻遍《国防论》——即使懒得看,你可以找个电子版的CTRL+F搜素一下嘛,就会发现书中根本没有提到“持久战”三个字,而提到“持久”二字的共有如下两段:
“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但是看似相反,实是相成:因为德国当年偏重于速决,而不顾及于如何持久,所以失败,若今日一味靠持久,而忘了速决,其过失正与当年相等。”
“坚固者,于各事之冲突上所生意志之抵抗之谓,忍耐者,则意志抵抗之自时间上言者,二者甚相近,而其本则相异,盖坚固仅由于情之强,而欲其持久不变,则不能不藉于智之彻,盖行为之继续愈长,则对于行为之计画亦愈密,而忍耐力则实生于智力之计画者也。”
两处段落共215字,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字,这和抗战中的《论持久战》有什么关系呢?
《国防论》是蒋百里考察欧洲各国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列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总结,吸取西方新的军事理论和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以阐明对中国国防建设的一种构想,涉及日本的仅限考察日本明治维新和日俄战争,实际上相当于军事科普论文,根本就没有多说谈中国抗日战争的问题,没有如何以持久战来抵抗日本的具体战略方针,更没有什么“对日作战的完整战略构想”。
至于某些资料上称,蒋百里在其它场合也阐发过持久战的主要论点: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蒋百里并且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所以,蒋百里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
可惜,以上观点只有别人的回忆,蒋百里的著作里没有记载。而这些论断公开出现时,蒋将军已过世多年,以上结论也似乎人人皆知了,那么以上论断是否后人伪造呢?不敢妄加评议。
二、毛泽东和《论持久战》
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最早见于文献的是1935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公开讲话:“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不到决战的时机,没有决战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进行决战……”文章是公开发表的,比《国防论》早了一年半,而且矛头直指日寇。从那时起,许多中国的杰出军事人才讲抗日时都开始从毛泽东的持久战立论中吸取营养了。
1938年后,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在战火中得到了检验,他挥笔写下为抗日专门著述的兵书《论持久战》。而《论持久战》开篇第一段就说“当下也有许多人在谈持久战”。毛泽东从来主就没有说过持久战的概念是自己的独家发明,伟人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升华持久战观点同时,更深入地论述着:“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
随后毛泽东就此展开了论述:怎样有效地持久战,抗战将怎样分阶段进行,怎样,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及以人民战争为基础进行持久战;怎样做到存人失地人在皆在;怎样做到既保存自己又消灭敌人;怎样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展开战斗;在何种情况下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怎样以游击战为主在运动战中打击敌人,怎样建立广泛的敌后根据地,及国际形势会因为持久战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可以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日的前途和方略,精确地预言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话说至此,只是因为《国防论》成书早于1938年毛泽东专门论述抗日战略的《论持久战》,遂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爆炒,牵强附会、空穴来风,无中生有的说《国防论》最早提出了对日持久战的战略。这些人为什么不去和成书早于《国防论》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比比呢?如果是因为蒋百里说过“持久”两字就可以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抄袭,那我可以说所有人的著作都在抄袭,抄的是《康熙字典》,因为你著作里的所有文字都能在里边找到。
武汉会战结束后,在陪都重庆,周恩来第一次向白崇禧介绍了《论持久战》。其时,国民党内也一直存在着“持久战”的论调,只不过没有人对此进行过探究,更没有人系统而深入地进行阐发。据白崇禧当时的秘书程思远回忆,白崇禧听完周恩来的介绍,有着十分的兴趣,他让周恩来一定送给他一本。在得到这册《论持久战》后,白崇禧进行了认真研读。读完后,白崇禧拍案赞赏,对程思远说:“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
白崇禧在国民党上层不断宣扬、介绍“持久战”理论,很快在当时中国军事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白崇禧为毛泽东“论持久战”理论和观点所折服,甚至还将毛泽东叹为军事天才,这些都逐渐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并引起他的注意。白崇禧趁此向蒋介石转述了《论持久战》的主要精神,并让程思远送了一册过去。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在取得周恩来的同意后,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在成为国共两党领导抗战的共识之外,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重大反响。当时周恩来寄了一册给香港的宋庆龄。读完文章后,宋庆龄深为认同毛泽东鞭辟入里的分析判断,她找到自己亲近的朋友爱泼斯坦等人把《论持久战》翻译成了英文,准备在海外出版。毛泽东得知后,特意为英文本写了序言:“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的利益,也为了世界的利益。”
三、陈诚和《陈诚持久抗战论》
1937年11月14日,战时生活社编辑发行了《陈诚持久抗战论》。全书一共68页,前20页标注陈诚所写录自救亡日报,第21-26页文字标注郭沫若所写,第27-31文字为附录,第32-50页文字标注为解放周刊的洛甫所写,第51-56页文字为中共抗日十大纲领,第57-64页文字标注为美国民族周刊史达华所写,第65-68页文字标注为史良所写。
单就书中陈诚所论对日持久作战来看,统共只有三节:一、持久抗战应有的认识:共分四小点:“不能不可存依赖心理而限制战斗”;“精神战胜一切”;“务存必胜之决心”;“不要惜任何之牺牲”。二、持久抗战的几个重要点。三、持久抗战的战局谈。通读下来,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即陈诚强调消耗和持久作战,“三五年如一日”,文章在精神层面、决心层面的笔墨分配占据了绝大部分,如何进行持久抗战、抗战分为几步走、更为具体的战役、战术层面的分析基本为零。文章强调“对倭作战,必须实行消耗与持久战,换一句话说,就是只有拼命的专门牺牲,而且要长期的专门牺牲”,而在民众动员方面仅仅强调了“文化界”戮力同心、民众“慰劳捐款”方面克服“各自为政”困难,文章强调的持久抗战,根本上反映了一种依靠专门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这本书像一本宣传资料,有持久抗战与消耗战的说法,但没有起码的论述,典型的宣传鼓动文章,符合他军政部长的身份。也许就是秘书或他人代笔,自己挂名而已。
对蒋百里及其《国防论》无限拔高,其作用何在呢?无非是抵消《论持久战》的意义和作用,贬低毛泽东的功勋,进而贬低或否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功勋。总之,无论是吹捧蒋百里也好,黄万里也罢,都无非为了贬毛贬共而已。
跟帖: 抄袭之说,当时为何没有人提,反而现在甚嚣尘上?当时所有的当事人都在世,而且毛的理论可是被国军自己大肆宣传的,要真是抄袭,当时人看不出来?当时国军可是正统,还掌握着话语权,如果毛真的抄袭蒋,白崇禧看不出?宋庆龄看不出?蒋介石看不出?当下这帮毛黑,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个个引经据典,刻苦更新《我比蒋介石白崇禧毛泽东聪明系列》的连载,真不知是何居心!
网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064488